1 頁 (共 1 頁)

全球首個建築渣土3D打印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

發表於 : 2016-11-28, 14:35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source

全球首個建築渣土3D打印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
2016年11月28日 13:07

建築工地挖地基產生的渣土,在現場就可以像變魔術一樣,變成工地的圍牆或者是硬化路面。這種神奇的技術就是中冶集團中國二十二冶北京崇建公司自主發明的「建築渣土3D打印技術」。在日前舉辦的首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這項技術因其突出的實用性和明顯的商業價值,擊敗700多項參賽項目獲得大賽的銀獎。

建築渣土處理是中國施工企業的行業性難題。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生產建築垃圾約20億噸,其中近10%是建築渣土。建築行業公認的數據是,每產生1萬噸建築垃圾,至少需要1畝土地堆放。據此計算,中國每年將拿出2多萬畝土地用於堆放建築渣土。同時,露天堆放的建築渣土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發生在2015年12月20日的深圳渣土滑坡特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1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8.81億元。

目前,3D打印技術是全球建築業的研究熱點,但還基本都處於「玩噱頭」的試驗階段,還不能進行商業化應用。2016年8月,國家住建部183號文明確提出,建築業要實施3D打印設備和材料應用。崇建公司自主研發的建築渣土3D打印技術,一步把建築業3D打印帶到了實用性階段。該技術通過無模標準化生產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3D打印的效率,與傳統的人工施工方式相比,效率提高了50倍。尤其是在特型、異型建築品牌標識的加工生產方面,更是具有突出的優勢。

崇建公司總經理趙亮興奮地表示,過去工地的渣土處理是個花錢的事,運費要花錢,佔用消納場地要花錢,然後,工地修建圍檔的材料要花錢,硬化路面要花錢,而且還會產生塵土影響空氣質量。現在有了3D渣土打印技術,這些花錢的事都變成了賺錢的事。打印出的建築製品自己工地用不了,還可以賣錢。

他自己算了一筆經濟賬,以一個20萬平米的住宅群體建築為例,如果地下為二層,渣土量大約有15萬立方米,即便渣土處理消納只有5公里的運距,在北京市僅運輸和消納費用就達750萬。從社會效益上看,還會減少100萬元的粉塵處理費,同時因為減少了渣土外運和圍牆、路面材料回運,還會因此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對城市霧霾治理髮揮作用。

崇建公司建築渣土3D打印項目組負責人王恩鵬表示,之所以這個項目能夠成功,並且力挫眾多選手獲得首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銀獎,是因為近兩年來公司的創新創業氛圍特別濃厚。除該項目外,崇建公司還有「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大數據、云計算在鋼筋加工中的應用」、「數控加工在木模板施工方面的應用」等多個創新創業項目在同步運作。

據瞭解,建築渣土3D打印項目是參加首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唯一一個央企項目。近兩年來,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在科技創新方面成效突出,特別是其精密鍛造技術和住宅產業化方面居國內一流。通過鼓勵團隊創新創業,崇建公司在管理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等領域取得了多項成果,正在從傳統建築企業向多元化創新型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