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街事美術館」在孔廟 ,與北美館一同探訪台北市「北大同區」人文風貌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1011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2022「街事美術館」在孔廟 ,與北美館一同探訪台北市「北大同區」人文風貌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2022「街事美術館」在孔廟


與北美館一同探訪台北市「北大同區」人文風貌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於2019年展開「街事美術館」計畫,以「臺北人的365日常」為主題,逐步將全臺北十二個行政區打造區區「皆是」美術館:每年選定一區域,邀請居民將日常生活故事,透過典藏作品賞析、回憶採集、社區互動,找尋臺北在地的文化色彩。今年,「街事美術館」聚焦臺北的發源地之一「北大同區」 :!: ——擁有許多典型閩式歷史建築和古蹟之處,如臺北孔子廟、保安宮、四十四坎聚落、陳悅記祖宅(老師府)等景點,邀請大家重探、感受城市豐厚的人文風貌。

「街事美術館」以「無『孔』不入」為展覽主題

提到北大同區的文化特色,人們經常會想到大龍峒周邊的廟宇、老街和街區美食,本次「街事美術館」進駐臺北孔子廟,以「無『孔』不入」為主題,展出北美館近年獲得捐贈之典藏作品《臺北孔子廟》的局部數位化修復版原寸輸出。

孔廟原創建始於清光緒年間,1895年政權交替之際遭荒廢,後因興建學校而拆除,1925年經地方紳士集結倡議重建並捐地出資,於1939年竣工;甫落成的孔廟建築即成為蔡雪溪筆下描摹的對象。

蔡雪溪《臺北孔子廟》入選第四回府展

蔡雪溪(約1884-1964)生於清末、成長於日治時期,曾於大稻埕永樂市場邊開設「雪溪畫館」,1941年以沉靜典雅的建築風景《臺北孔子廟》入選第四回府展。

《臺北孔子廟》為橫幅畫作,完整呈現閩南式廟宇建築格局,由左前萬仞宮牆、中央櫺星門、儀門層層遞進至其後的大成殿,與左方山景遙相對應;細觀牆面、屋簷之磚瓦,即連屋脊上之飛禽走獸、鴟吻、通天筒等均十分細緻。此件作品的入選,除體現當時官展開始注重在地特色的理念,亦流露畫家受漢文化影響的人文關懷。觀眾透過其精細工筆,能夠了解過往的建築體式,對照現今的其周邊的人文生活、飲食文化及街區輪廓,得以感受不一樣的時代氛圍。

北美館「無『孔』不入」展覽

主題「無『孔』不入」,除隱含儒家思想潛移默化影響在地文化,亦象徵著北大同區凝聚城市發展的早期歷史和豐厚的人文底蘊,不斷融入變遷的時空背景、新舊建築/文化和生活樣態。本次邀請藝術家規劃活動,具象化在地樂齡長者的記憶,進而重探北大同區過往的人文風貌。

由論語大丈夫策劃「論語卦,在孔廟」,以《論語》為文本,仿占卜方式與在地樂齡長者進行交流,在解籤及引導下,提供儒家思想貼近生活意義的活用;程仁珮「從屋簷飛來的智慧」工作坊,自孔廟祭牲「太牢」及其建築獨有的裝飾祥獸梟鳥尋找靈感,結合當地長者記憶中蘊含吉祥寓意的食材祭品,共創有關大龍峒在地文化的食物雕塑。

展覽亦將呈現北大同區樂齡長者對於區域探索印象的合作成果,邀請觀者從中發掘在地的日常特色,展期自10月29日至2023年2月19日,開幕則於10月29日下午2點舉行。

相關展訊請至北美館官網 (www.tfam.museum)查詢,或電洽北美館教育服務組(02)25957656分機316、321。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