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楊舒斐一路好走!「與舒斐相遇」紀念會,邀請大家2007年10月6日到東海教堂懷念這位好友!

宗旨在於團結熱心人士,以活潑創意的行動來「宣揚建築文化」「改善執業環境」以及「提昇建築教育」
回覆文章
徐岩奇

願楊舒斐一路好走!「與舒斐相遇」紀念會,邀請大家2007年10月6日到東海教堂懷念這位好友!

文章 徐岩奇 »

「與舒斐相遇」紀念會

邀請大家2007年10月6日到東海教堂懷念這位好友!

台中榮總加護病房,2007年9月4日凌晨兩點,她在昏迷中悄悄平靜地離開了。
楊舒斐,一位原本想當小說家,之後卻因緣地成為建築文化人的好朋友,
結束她短暫卻豐富精采的42年生命。

消息傳開後,除了在她罹病期間守候她五個多月的好友們感到不捨外,
之前未曾聽聞或較不清楚病況發展的其他更多的朋友們,無不感到震驚與難過。

過去這五個多月,在病榻上,舒斐除了冷靜堅強地面對病魔,
安排身邊的各種事情之外,更專心地思索生死的大功課。看她奮鬥得如此艱辛,一個熱情自由的靈魂,
卻被困鎖在被癌症與化療催殘的軀體中,實在令人心疼不忍!

她不希望大家替她悲傷。離開,是個解脫;好友們相信她現在已去到一個無憂無痛的世界,
甚至可能又開始忙碌地擁抱藝術、文學、建築,享受下一場豐富精采的生命際遇!

所以,關心、思念舒斐的朋友,邀請您一起在十月六日,到東海大學來,
讓我們在這個舒斐最愛、處處充滿她的回憶的校園空間中,再度與她相遇,再聽聽她的最後一堂課。

「與舒斐相遇」紀念會

時間:2007年10月6日上午10:00
地點: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想到東海「與舒斐相遇」的朋友,請注意

        

為了可以順利推動紀念會的各項籌備事宜,請想參與紀念會活動的朋友,
務必向築生講堂回覆登記,以便統計人數,做較佳的事前安排。
回覆參與請e-mail至[email protected] 以及[email protected] 兩個郵件信箱。

又,如有台北的朋友要前往參與紀念會者,我們也將統計人數安排共同交通工具,以降低對東海校園的交通衝擊。
請希望搭乘遊覽車共同前往台中的朋友,除了向築生登記參與之外,再另行e-mail至曾光宗老師[email protected] 電子信箱,以便統計安排共乘事宜。

如有台南高雄地區的朋友希望前往,暫由徐岩奇建築師協助統計需要共乘人數,
請一樣在向築生登記參與之後,再另行e-mail至徐岩奇建築師 [email protected]電子信箱,以便統計並視人數安排交通工具。

「念念舒斐」文稿徵集  


              

歡迎大家將心中認識的、懷念的舒斐寫成文字,e-mail至紀念會的籌備工作小組,
我們將匯整之後,印製或壓成紀念光碟,於紀念會中發送給參與的朋友們,做為對舒斐永恆的懷念。

字數不拘、文體不限,圖片影像一樣歡迎,因時間較為緊迫,編輯作業在即,
請於9/22之前e-mail至[email protected] 以及[email protected] 兩個郵件信箱,以便匯整編輯。

煩請特別註明作者姓名以及您與舒斐的關係或結識之時間及因緣,以利編排作業,感謝大家。
最後由 徐岩奇 於 2007-09-25, 15:2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徐岩奇

楊淑斐生平事略

文章 徐岩奇 »

在9/16舒斐的告別式上
簡單的家祭, 與他生前一些好朋友親自來送她
這樣寫著舒斐(楊淑斐).............

-------------------------------------------------------------------------------------

這樣的她── 楊淑斐生平事略 ──


台中榮總加護病房,2007年9月4日凌晨兩點,她在昏迷中悄悄平靜地離開了。楊淑斐,一位原本想當小說家之後卻因緣地成為建築文化人的好朋友,結束她短暫卻豐富精采的42年生命。

再見了,舒斐。

幾年前,她正式告訴朋友們,也在對外的稱呼用法上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舒斐」,笑稱是「舒服的舒」,但是朋友們都了解,「舒」的意涵更寬更廣,或許也把她嚴謹自律的個性刻意拉向另一端和緩圓融,以求生命的自在平衡,因此,就稱呼她「舒斐」吧!

認識舒斐時,她已是建築大家庭的一份子了。這個東海中文系畢業的氣質女子,很不可思議地在第一份工作中就堅定轉向建築,而且是許多自認創作型建築人不太沾惹的商業房地產業界,是個傳奇的開端;之後,她參與了「理想國社區」的行銷企劃,經歷台中房地產的興衰起伏,與重要的開創性轉變,她隨後曾任職龍寶建設,而至長安建設,透過企業刊物與文化館等概念落實,思索企業形象與責任、建築文化與社會、藝術人文與生命等課題。在長安建設開辦了「築生講堂」具體地成為建築文化推動的動人篇章,長達八年多的耕耘,超過萬人次的聽講人數,「築生」成為學院之外的建築教育場域,講座與隨之衍生的建築見學旅行成為綜合人文企劃觀點的另類建築行為。20年的工作歷程,她生命的一半歲月,持續不輟地從事建築行銷企劃、企業公關、與文化活動推展等工作,她自認活著就不能離開音樂、閱讀、與旅行。

「築生講堂」與其說是個定期講座,不如說它是一個平台,一個整合建築與跨領域資源的人力、知識、創意、情感的學習平台,帶動了台灣建築講座的風潮。從1998年舒斐創辦執行以來,「築生講堂」凝聚了上百名的講師、數千名的學員,成為台灣及中部建築文化重要的發聲與討論的場域。1999年,將講座內容編輯出版了築生建築講義-《跨越建築新世紀》與《發現建築新表情》二書。同年也舉辦了城市空間活動「台中望想記」,期盼以各種空間教育活動,讓國內付之闕如的空間美學教育,能在民間單位的拋磚引玉之後,受到重視。隨後配合講堂課程策劃了一系列主題式的建築深度旅行,將建築旅行變成生活中的一部份,讓建築融入成為文化與精神生活中的一環。她與學員共訪的足跡已涵蓋了西班牙、德國、荷蘭、法國、瑞士、及日本等國家;講座搭配見學旅行的作法深化了一般建築旅行的學習效果,更再度拉近了建築與社會大眾之間的距離。百餘場講座、近十次的建築旅行,八年多來的「築生」,細膩與獨特,充滿個人特質,如果不是舒斐,就沒有這樣的「築生」,一個持續推動「建築美學普及化」及「公民美學啟蒙」的民間學堂、一個資源創意平台。

文藝女青年終於出了自己的書了。2006年,舒斐將其在各國從事建築旅行時的感想,彙集出版了《與建築相遇-尋找旅遊中的空間人文況味》一書,在書中她以一位文學人的角度,描繪並開展出體驗建築的各種視野與思考,給了建築人全新的觀點與視野。有趣的是,她在書中,揭露了她從文學轉向建築的一些重要線索,包括小時候對父親工作的欽慕,還有受東海建築系的人與環境之衝擊感動。

自序中對她的童年與父親有一段動人的描述:

「從事土木工程設計、監工的父親,偶爾會將草圖紙、製圖筆、自動鉛筆、橡皮擦帶回家工作,這些專業的文具在當時應該都是進口的,撫摸起來充滿重量與質感。尤 其記得日本製零點五的自動鉛筆,跟我們小朋友用的塑膠自動鉛筆品質差好多;而有長長粗粗筆心的德國製圖筆,看來更厲害,每次趁機偷偷把玩一下時,心中只想 著長大後,一定也要買這種筆來寫字。還有另一樣「神奇」的東西,就是帶著一點阿摩尼亞味道的藍曬紙,在那個影印機不普遍的年代,曬圖機成了最佳的影印工 具,在小孩子心中,只盤算著如果被罰寫課文十遍、二十遍時,可以用這種方式交作業該多好!
我想,小時候的我有一點仰慕父親的工作吧!即使只是因為他所擁有的文具……。」

而在大學時期看到同校建築系同學面對設計的狂熱與拼勁,對她年輕、澎湃的心性,認為這樣熱情的學習方式的確比中文系裡永遠讀不完的古書更令人羨慕。

「我想建築之所以讓人覺得有趣,除了『從無到有』十分『具體』的成就感之外,也因為建築是一個集眾人之力的創作,連旁觀欣賞者的意見都有可能改變設計者的想法與設計的結果,更何況每個空間的使用者也都會賦予其不同的生命。或許因為建築是一件非創作者也可以參與、可以詮釋、可以改變、也可以分享的工作,所以即使以非專業的背景進入建築的工作領域中,雖然不會做設計,但好像也可以找到自己參與建築和欣賞建築的一種樂趣。」

她愛建築,一如她愛文學、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如此本於自然天性,如此毫無保留,如此認真實踐,這都是我們熟知的舒斐。

當年進入東海中文系,是基於對文學的熱愛,在學期間,除了浸淫在文學之美的追尋過程,也積極參與話劇、詩歌朗讀等不同文學藝術形式的活動,同時更擔任《東海文藝季刊》的副總編輯,結識了一群同好,認真享受在文學中工作的美好。即使後來實務工作轉向建築領域,舒斐仍透過不同時期與工作內容,以高度熱情及企劃創意以及責任使命,籌辦多本企業刊物以及專書出版,始終沒有離開她熱愛的文學與音樂,加上建築,藝術幾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她的家中、車上、辦公室永遠都有各種不同文化展演節目的宣傳折頁或資料,只要有機會,她經常隨手掏出一張張文化活動的簡介資訊,熱情地吆和鼓吹朋友參與,就像是個「隨身文化放送機」,熱情而充滿使命。

在《空間》雜誌的一個「五年級世代的空間人」特刊專訪中,舒斐被稱為「空間文化的傳播大使」,文中描述著台中每個週五夜晚由築生講堂這個建築文化平台散發的光熱奇蹟。說道這位來自「浪漫且使命感強烈學運世代」的築生講堂主持人,編輯寫道:

「經營築生,也來自於一個強烈的文化使命感,這要從楊舒斐大學時代回憶起。台灣解嚴前,社會風氣單純,『謙虛是美德、捨棄功利思想、要有遠大理想』等價值觀仍深受崇尚。和一般的大學生一樣,她除了讀書就是搞社團,儘管經濟拮据、出國不易,但仍保有浪漫的情懷,作家三毛的作品也會讓她想去流浪,而蔣勳、林懷民、郭小莊、許博允等使命感強烈的文化人,也都是她的偶像。」

「那也是一個學運的時代,如聲援六四天安門事件、廢除刑法一百條、推動萬年國代下台等,知識份子想要改善社會的決心已從口號變成了行動,這讓在大學時沒機會搞學運的楊舒斐體認到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此外,『人格獨立』是另一個重要的價值指標,漸漸減少對父母的依賴,『那個年代,自我要求、自我負責的氣氛比較濃,身邊的人都會想要做點事情去改變社會。』楊舒斐說。」

「問她這些經歷對她日後經營築生有什麼影響?楊舒斐說:『遇到挫折不容易被打敗吧!比較能堅持,對社會也較有責任感,不會只顧自己好。對人也會抱持正面的想法,只要經過激勵和群體的力量,就會產生正面的信念。』」

她擔心建築人的努力無法被台灣社會了解與肯定,創作能量繼續受壓榨,市場仍將重複劣幣驅除良幣,屆時連生存都會成問題。這樣的憂心,建築圈的朋友或許都有,但能像她如此將使命責任化為行動的,卻還是少數。

2007年3月底,一封電子郵件震憾了楊舒斐周邊好友,

各位摯友:
這不是一封愚人節的玩笑信,與其遲早從旁人處聽到不完整的消息,不如由我告訴你們較清楚。

3/20週二晚上,我去東海演講完後,可能因為拿電腦及書,有點造成肌肉拉傷,所以腹部呼吸或深呼吸時有點痛,週三白天還好,週四到下午覺得還是怪怪的,所以晚上吃完飯就想去榮總掛急診看看,結果胸部X光在肺部出現一個陰影,因此醫生立刻排週五的門診,門診一看就立刻安排住院檢查,週日到週四檢查完,再轉胸腔外科門診,因為在其它部位沒見到轉移,但斷層看來醫生覺得他不能判斷是良性的,但也不能確定是惡性的,所以建議開刀處理。

其實這段時間我呼吸的疼痛早就解除,其它也毫無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只因檢查時造成一點氣胸,也順利恢復中。

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我,一定也會被嚇一跳,因為我是低危險群(所以我仍抱持樂觀態度認為是良性),目前跟工作相關的朋友知道了,幫忙找資源的朋友也知道了,我為了向大家解釋也累了,所以以此信昭告大家,請不用再打電話給我安慰我,我有需要會主動打電話,大家只要幫我祈禱是良性的,也可以挑到一個好醫生,所有治療過程是順利圓滿,我的痛苦也很少就夠了,這就是給我很大的幫助跟安慰了。

目前我需要好好休息培養體力,並將時間與體力花在如何對抗這突如其來的敵人,很抱歉用這種方式嚇大家,但也是一種提醒就是身體定期檢查真的是須要的,公司沒幫你作,也要提醒自己花錢去做。

謝謝大家,有後續的消息在我還沒進入治療程序之前,有機會再跟大家解釋,祝福我吧!

你們的朋友 舒斐
信中的措辭,一如我們長期認識的舒斐,理性、堅定、自持;可是一向重視養生的她突然傳出這樣的訊息,還是嚇壞了大家。有人幫忙找醫療資源,有人提供不同的知識與經驗,有人實質地趕到她身邊支持照料,更多人忙著祈導,這時候沒有人知道五個多月後,她會道別大家。隨後檢查,證實她罹患肺腺癌,而且因為發現得晚,得知已是三期,無法開刀治療。面對如此晴天霹靂,堅強的她選擇積極治療,嘗試新的標靶藥物,也接受化學治療,從台北台大醫院開始,再轉至台中榮總醫院,便於家人照料,更貼近她熟悉的城市與生活環境。

因為治療,一封給築生講堂講師與學員的公開信,說明要暫停一些進行中的工作,把她罹病的消息正式傳開,當時已在病榻上的她仍在信中寫道,「很抱歉我因為生病必須接受一段較長時間的治療與休養,可能有一段時間無法跟各位在講堂上見面,但若體力許可、老師們可以配合,大家明年將會在講堂上重新碰面,敬請期待!」依舊掛念著工作、期待她的築生學員們、她的生命理想與責任,這就是舒斐。

五個多月與病魔對抗的過程,看得周邊親友覺得心驚、更為她不忍,治療的進程一直趕不上病況變化的速度,這期間,家人與朋友給予照料與支持但同時覺得極度手足無措,但舒斐似乎隨著病情轉劣而變得相對清楚篤定。她曾在一位影響她最深的高中老師離世之後,寫下的一篇文字中,引用《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的觀點,「死亡是生命最大的導師」,文中她自問「放棄生命式的死亡,是否就是挫敗?亦或是另一種生命尊嚴的堅持?我努力地找尋另一個足以安慰我的答案。」在病榻上,她除冷靜堅強地面對病魔、安排身邊的各種事情之外,更專心地思索生死的大功課吧!

事實上,在察覺病徵之初,她的簡單手扎就寫過「大家要我多休息,不知要休息什麼?枯坐家中只是更不安而已,我也不知我是不是很堅強,只是沒什麼要哭的感覺,因為腦中不斷想著的是要如何解決隨之而來的問題。人生的確考驗重重,這次的功課要我學會什麼呢?」非常真實,非常「舒斐」,在藝術才份之外的理性與自律。「林黛玉也是屬木,所以曹雪芹才讓她得肺病。我也是屬木,木太多,缺金,不過我得到的愛很多,覺得愛好像可以治癒我的病。」即使在治療過程中她備受艱辛折磨,稍感慰藉的是,她感受滿滿愛的包圍,帶著家人親友的愛,邁向另一個世界,去學習不一樣的功課。

舒斐走了,帶著我們滿滿的愛;而我們,早在這些年來,就承受她滿滿滿滿、滿到溢出來的愛。她對家人、對朋友、對台灣建築界,是一個珍寶,無法復得,心疼不捨。

楊舒斐生平簡歷

1965.03.11 出生於(高雄?)
另補上中小學校名或重要事蹟
1983.09~1987.06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大一參加中文週話劇「申生」演出
大二參加詩歌朗誦觀摩表演並擔任企管系指導
擔任「東海文藝季刊」執行編輯
大三擔任「東海文藝季刊」副總編輯(總編為指導老師)
擔任詩歌朗誦比賽中文系及音樂系指導
大四參加中文研究所考試備取第一名
1987.06~1988.02 任職「村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企劃文案。
負責「理想國」開發企劃籌備企劃工作,及其他銷售個案企劃文案工作。
1988.06~1990.04 任職「村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企劃室主任,(企劃室成員包括美工、文案、市調、攝影),負責理想國第二、三期企劃行銷工作,此段時期獲得全案掌控經驗。
「台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負責公司CIS之建立及形象宣傳,並負責公司開發與銷售個案企劃行銷工作。
1989年5月企劃編輯銷售用雜誌—「RICH」。
1989年7月將「RICH」改為「趨勢」雜誌,正式成為公司之公關媒體,登記發行,7月發行創刊號7000本。
1989年10月擔任一20餘億(土地4000坪)特殊社區開發案--「藝術部落」之專案,負責整合全案、監控進度及企劃所有媒體與行銷方式。
1990.04~1991.12 轉調幕僚系統,任董事長室高級專員,負責公司及經營者形象之建立,並負責公司簡介及簡報系統、媒體公關等工作。
1990年6月負責理想國村慶記者會及媒體報導事宜。
1990年8月「趨勢」雜誌第二期出版。
1990年9月協助「台中都市發展協會」出版「基礎生活圈的塑造與成型」一書。

1990.12~1991.03參加社會大學未來領袖營學院課程研習。
1991年6月企劃公司年度活動「厝邊,您好」環保活動,與台灣地球日、台灣杜邦合作推展社區環保活動。
1991年9月參加「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前往北京做為期8天的訪問活動。
1992.01~1992.08 留職停薪
1~5月至美國University of Iowa修習15週英文課程,期間並至Chicago和OHIO STATE收集有關Shopping Mall之資料(因公司個案開發需要)。
課程結束後,至Washington D.C.、Boston、New York收集相關資料,並經由美國H.O.H公司安排,代表台鼎建設拜訪兩家經營Shopping Mall公司洽談有關合作事宜。
6~8月隻身前往英、法、日參觀建築、博物館、收集大學城社區活動及Shopping Mall資料,回國後在公司作專題簡報。
1992.09~1993.06 任職台鼎建設研發室特別助理
因應公司申請股票上市需要,重新籌劃公司媒體公關及簡報系統,並從事公司關係企業—甲鼎文化出版事業之可行性評估。另因應上市須要,參與公司五年營運計劃之擘劃與計劃書之製作,及其它開發個案之可行性評估、產品定位、行銷方式之擬定等。
1992年12月31日籌辦苦苓於中山堂最後一場告別演講。
1993年4月完成6機多媒體簡介「理想國社區更新過程」。
1993.07~1994.03 任職龍寶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企劃
擔任公司季刊「生活觀」編輯工作,統籌企劃執行事宜。
另負責公司個案行銷企劃及社區活動企劃,並協助籌辦完工交屋說明會。
1994.07~1995.07 完成少年之夢想,至宜寧中學擔任國文老師,並任校刊指導老師。對所謂新新人類頗有體會,並對成人慣以單一角度、權威式地評斷人、事、物,深有反省。
1995.07~1998.01 重回龍寶建設擔任「生活觀」雜誌主編,以人文主題企劃方式定位企業雜誌之方向,樹立此雜誌在業界獨特之領導風格。籌劃企業「文化館」活動,負責推動建築文化交流相關活動,及公司公關事宜,樹立龍寶建設為中部建築業第一品牌。

1998.02- 2007.03 擔任長安建設研發室經理,負責建立公司品牌與形象。創立「築生講堂」及舉辦一系列活動,塑造長安建設成為專業、品質優秀、熱心建築文化公益活動之企業形象.其間並將演講紀錄編輯出書-分別為「跨躍建築新世紀」、「發現建築新表情」兩輯。
’99年活動-「台中望想記」與誠品書店合作,集結各方資源
為台中市的都市文化發展做一記錄與展覽,並製作「台中十大城市空間」光碟5000片,提供給台中市政府及一般大眾,
以資城市文化教育之用,深獲各界肯定。

2000年協助東海大學建築系策劃創系四十週年展覽活動。
籌備「築生文化協會」,以利長期推廣建築文化教育。
2001年「築生講堂」演講逾百場,並移師台北舉辦,頗受好評。
2002年八月組團前往西班牙進行15天建築藝術之旅。

2007.04~2007.09 因身體不適進行檢查,證實罹患肺腺癌,於台北台大與台中榮總進行治療。八月間病況轉劇,八月底終至昏迷轉進加護病房,9/4與世長辭,年42歲。

旅遊經歷
1988年秋 日本
1989年秋 歐洲22天半自助旅行
1992年5-8月 美、法、英、日自助旅行
1997年 8/17-8/26東歐(維也納、布拉格)建築之旅
1998年 3/30-4/6 日本建築之旅
1998年秋 日本建築見習團
2002年 8/26-9/9 西班牙建築之旅
2003年 8/24-9/5 築生柏林、德東建築之旅
2004年 11/14-11/20日本建築之旅
2005年 4/17-4/24 日本建築之旅
2005年 7/7-7/16 荷蘭建築之旅
2006年 法瑞建築之旅
2007年 日本建築之旅
徐岩奇

轉貼顏名宏老師悼文

文章 徐岩奇 »


轉貼顏名宏老師悼文


很遺憾
我與東海羅時偉主任於9月3日下午
正好見到罹病舒斐的最後一面
她睡的是如此的深甜
以致無法察覺我們的呼喚∼∼∼

幾年前因為父母健康因素而趕回台的我
兩年之間相繼見到父母住進最後的病房、離開
再見到舒斐的那刻
一下子似乎又回到日夜守候與心痛的當年

二月底跟舒斐在東海理想國春水堂討論新一季的題目
舒斐不知如何的竟又動情的起來
告訴我有關當年中文系的小女生
如何誤闖建築森林的故事
「理想國」
好理想的名字
文學國度的舒斐想的好理想啊
一切都為了一個「理想國」
「沒有理想,活著幹什麼?」一身纖細黑洋裝的舒斐
張大眼睛
撥撥頭髮是這麼說的
我因為著感人的兩個字
又被她拖下海了
被迫先講開場兩場
又以健檢為由
幫她代班
「喂!實踐理想是我們的事,你幫起的頭,得幫我撐過去。」
唉∼∼
又被她騙了
說好
收工好好請我
我9月3日下午問她
竟然全盤不承認
來個相應不理
唉∼∼
又被她騙了
舒斐
我還答應你一件事

是不是該記得呢
「你們要幫我實現我做不到的--理想」
舒斐就是會做不需本錢的工作
只是
這次
我做不了
需要大家一起幫她實現吧

顏名宏
徐岩奇

轉貼曾光宗老師留言

文章 徐岩奇 »


轉貼曾光宗老師留言


顏老師,您好

舒斐的理想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大家的心中
我們可以一起幫她實現

10/6日在台中碰面時我們一起討論

曾光宗 2007.09.18
徐岩奇

無與倫比的舒斐

文章 徐岩奇 »


無與倫比的舒斐


作者:徐岩奇 2007/09/21

怎麼形容我心目中的舒斐呢?無與倫比、治軍嚴明、細心的姐姐、俠女……。

我認識的舒斐,約略就是1998年我回國,築生講堂開講,
常常與同事們從台南到台中,聽每個星期五的築生講座,然後半夜回到家;
九二一重建時,我住在中興新村,更是就近常與趙力行到築生聽演講。

自從2003年,舒斐辦德國建築旅行起,我就常參加築生的建築旅行,每年暑假到來就是期待跟著舒斐去旅行;
舒斐會罵建築師,就是在旅行過程脫隊、遲到、缺乏團隊精神的人,這消息在建築界廣傳,這是真的。
但我每次都很準時,所以常幫舒斐喲喝「後面隊伍趕快跟上」,這就是傳說中治軍嚴明的舒斐。

後來我就派我太太小珍跟舒斐去旅行,她是室內設計師,去了兩次日本,
她們常常share一個房間,一起去泡湯,我也藉此想了解舒斐的身材,但我太太送給我白目。

舒斐在去年法瑞之旅,送我一個小王子的鎖匙鍊,感謝我協助當小組長,
事實上當小組長的都會收到禮物,舒斐就是這樣細心的大姐姐,但我粗心的把小王子遺失了,哎呀!

今年本來要跟舒斐去奧地利、德國。舒斐生病了,七月底我就跟李清志、丁榮生兄去日本關西一帶,
出發前給病榻中舒斐寫簡訊「….明年還是會跟你….」。

幾個年輕建築師在台南倡起南方建築論壇,就是受到舒斐的啟蒙。
今年一月份邀請舒斐來南方建築論壇演講,當這個噩耗傳到公會,
公會的小姐們都不敢置信,怎麼好好的,她那麼年輕,見過舒斐的都忘不了她。

我後來下定決心,挑戰建築改革,開始寫論述,談論建築應該何去何從,
舒斐常幫我轉傳文章、連署信,讓建築界不勝其煩要看我的論述。
後來我昭告天下,我要去擔任台南市建築師公會的副主任,舒斐很安慰的回信說:「年輕人啊!….」

舒斐3月份檢查出肺部有異狀,曾經來到成大醫院檢查。
來到她的故鄉台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我來看她,讓我感覺到很安慰「朋友是真心的」。
我傳福音給她,因為我相信像舒斐這樣的人,配得上帝白白的恩典,舒斐跟著我一起禱告,我的身上有一股能力出去。
舒斐4/7的簡訊寫到:「….上次在台南,我感受到你們很強大又溫暖的力量….」。
來來往往的簡訊,都捨不得刪去。舒斐過世以後,我常常問上帝「她是否到你那裡去?」

舒斐為什麼那麼令人掛念?當每個人都忙自己的事時,她在忙大家的事,而且是對大家都有幫助的事:
「建築文化的推廣」。她常說「有好的業主,建築師才不會那麼累」。
她作了很多建築人該做,但不夠努力去做的事;
大家越來越明白,感佩之下,於是就把大夥兒都圈起來了。
舒斐有一種精神,在公共事務上,讓大家覺得欠她很多。
這個資產很寶貴,誰去繼承它,誰就是有福氣的人。
舒斐自從生病,從南到北很多人蜂擁地關心她,在冷默的建築界中,顯得珍貴。

「朋友要做到底」。6/16出席舒斐的喪禮,非常不捨,就一直流淚;
最後,陪舒斐的骨灰逛了一圈東海文學院。

我用一首詩歌在東海教堂舉辦的紀念會,來獻給舒斐:「彩虹下的約定」;
這是一首有關聖經中記載挪亞方舟的歷史;
在大洪水之後,上帝以彩虹與人們立下永恆的約定……,我們看到了彩虹,就看到了上帝的慈愛。

舒斐在建築領域裡有未竟之志,彷彿她跟大家也有個約定「做好建築」,
建築人要貢獻社會;無論當學生、老師、建築師、文化人、建商、營造廠等的都當克盡其職…..。

......................
徐岩奇

轉貼林繼柏先生寫紀念舒斐"未完成的理想"

文章 徐岩奇 »


紀念舒斐"未完成的理想"


作者:林繼柏

真正和淑斐熟識,是買了房子,和她成了樓上樓下,交換大門鑰匙的鄰居之後。
前此,雖同是中文系學長學妹,在她編東海文藝季刊,
或者是進入村莊、台鼎時,雖偶有過從,總是隔了一層。

社區完工前後,我們先後遷入。從此十餘年至今,在生活中,和淑斐的牽扯,就數不清了。
下雨天幫忙收衣服、出國時幫忙澆花。有時燒了菜,便招呼她回來一起吃;
我太太生孩子時,我在屏東,是她陪著先去榮總待產,直到我回到台中。
但更多的是她發現了好吃的點心,尤其是Cheese Cake,就一起享用著週末悠閒的下午茶。
十幾年來,除了分享,也被她的熱情陷害:
買房子已是山窮水盡時,痛不欲生地和她一起買了德國Bosch冰箱、去年北海道越洋快遞帝王蟹,
我們家也享用了兩隻、她在荷蘭的朋友為她飛越重洋扛回巴哈、莫扎特全集各兩套、
共計六百四十張唱片,有一半就在我的收藏中。

淑斐熱愛朋友,對朋友的熱情,是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她去世前,八月二十四號的病中最後一篇手扎中,
記下了這麼一句:「希望過程中,朋友都從中學到了東西。」在面對自己,面對生死之際,淑斐仍是記掛朋友。

除了朋友,淑斐在追求理想和興趣時的專注和投入,更是驚人。
在大學時,我知道她喜愛音樂。七八年前,她一頭栽入了古典音樂;
為了真正從欣賞進入瞭解,淑斐大約有兩三年的時間,利用週末,
到台中去聽劉洰渭教授演講的一系列古典音樂欣賞課程。
一期大約十餘週、學費是兩萬多塊。
從此以後,凡是淑斐所在之處,必有悠揚的樂聲,淑斐在不在家,只要經過門口時有沒有音樂即知。

這樣追求的熱忱,更淋漓盡至地表現在淑斐對建築的迷戀之中。
從村莊到台鼎、到龍寶、到長安,這種迷戀,是始自編輯東海文藝季刊。
在中文系欣賞古典文學、或在筆下架構著文字,試圖掌握美的課題時,
看到建築系的學生沒日沒夜的系館中,無中生有著各種形態的儼然屋舍,
感受到空間、線條的交擊中的創意巧思,從此,建築成了淑斐生命的重心。

在這一生的追尋之中,雖然不免轉折,但從來也沒放下過追尋。
曾經在下午茶時,和淑斐談到對理想國和藝術街的失望,

最近則在整理她的資料時,看到了這麼一段話:


因為理想國的結局讓我有罪惡感
我是按照我的夢想去編寫每個人的夢想
而且信以為會實現
結果好像連自己都受騙
不過好幾年後我覺得我們也沒騙人
只是很多好結果是來自時間所帶來的成熟


淑斐總是在每一個轉折之中,深切反思。她的下一步,是從前一步的教訓中走出去,每一個步伐,越跨越大,越攀越高。
從藝術街坊走出來,是體認到這個社會對於「社區」的認知不足,於是投入社區經營這個理念的落實。
而經營社區,重心是社區居民對自己與他人共同生活空間的關懷。
再從這一點擴大:整個城市、甚或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大社區。
終於,淑斐落腳於長安築生,開拓著全新的疆土,一點一點堆砌起建築與人文、與美學、與社會、與文化的連繫。
最後,以豁達的心胸,等待著築生中所蘊釀的觀念、思維,在未來的時間中成熟。

淑斐善於利用自已人生的資源,高中畢業時是一位非中文系不念的女孩子,
在踏入東海文藝季刊編輯室後,起始了她的成長。
原本的季刊,只是徵集稿子加以篩選編排;
在她與建築系的王章凱加入後,為了提高季刊的水準,嘗試者全新的方向:計畫編輯。
於是每一期季刊的工作量便大量增加,從主題的選定、稿件的邀請、或者是美編的風格,都是許許多多日夜煎熬的成果。

從東海文藝的企畫開始,淑斐人生的每一步都在不斷鍛練自己更強的能力。
從房地產的廣告文案、藝術街坊的創造,以及後來發行過的雜誌:趨勢、生活觀,
接下來的企畫手筆、格局才真正展現出她的才華和野心:
東海建築系四十週年系慶、台中望想記,以及近十年的心血投入,綻放最耀眼的影響力和企圖心的築生講堂。

提到東海人引以為傲的特質,通常是理想主義的色彩和自由主義的風格。
作為一個東海人,淑斐不單單是具有理想和風格,在她一生所投注的事業上,
我看到令許多東海人應該要深切思考的課題:追求與實現理想的能力。

淑斐是東海人中的東海人、甚至於骨灰也要放在望得到東海之處。

在淑斐病中,常與楊爸爸、楊媽媽談到淑斐,淑斐令人羨慕、
也令人慶幸的是這一生能夠遇到幾位知己、容己的老闆,投入的工作又是她所深深眷戀的建築文化,
而且在工作中,老闆還能給她充分的發揮空間;更在工作之中,更結交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人生,何等幸福!

人生能夠如此自在揮撒,生命雖短,又何須難過?
淑斐是種子,來日,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生長的每一棟建築、建築中某一個角落的人文況味,淑斐,我們將再重逢!

..............................
zoe

文章 zoe »

明天雖然颱風天 ,但「風雨無阻」

願「與舒斐相遇」一切順利~~~
徐岩奇

轉貼曾淑宜留言

文章 徐岩奇 »


轉貼曾淑宜留言


與舒斐相遇的颱風天
感謝 楊伯伯生了一個令人驕傲的女兒
看著舒斐短短的42年人生裡是如此的發光發熱
我覺得和舒斐比起來 我應該再努力多做些事
楊媽媽散會時一直流眼淚 實在不捨舒斐的離去吧
也是一門功課 或許是淑斐一直很堅強的在他們面前
現在基金會要開始運作了 也算延續舒斐的遺志與想法

今天教堂裡擠滿了來自台北台南甚至美國 北京趕來的朋友们
相較於教堂外冷冷的風雨 裡頭滿滿的溫暖 給了楊家最大的支持
劉惠媛好漂亮 我第一次見到她

芳怡今天主持的很得體 不愧是舒斐的好友 非常精準
曾光宗老師的好久不見....沒想到舒斐用這種方式又讓我們聚在一起
還有洪建築師與徐岩奇動人歌聲
另外東海建築系老師们的協助...感謝並愛護東海建築系的半個女兒
那天找舒斐的照片想起西班牙團很多老朋友
今天都來了 邱春雄攝影師.施惠婷.雅雅.小明小華還有芳怡
想起西班牙真覺得回憶無窮
還有 荷蘭團 法瑞團的姐妹们

那天去拍舒斐辦公室
看著空盪的築生講堂 無限感概
我還在想舒斐會不會唸我亂翻她的東西...........

再辦日本團的任務 是不是就交給曾老師
歐洲團的任務 我在想陳俊德老師何時畢業啊
要感謝舒斐的食物補給 就這樣吧
當然 這是我一廂情願 要問問他們的意願吧
謝謝 大家無畏風雨趕來

淑宜敬上
徐岩奇

轉貼余崇齡留言

文章 徐岩奇 »

轉貼余崇齡留言

各位一定要切記
古有銘訓
颱風天沒四千萬別出門
(請大聲唸一遍)

而今天大家風雨無阻的聚在一起
舒斐讓大家擁有了"四千萬"的財富
也締造了永恆的特殊記憶

我個人也因為"交了舒斐給的功課"
而感到心裡的充實

回想今年
原本會在七月時跟著舒斐去德奧之旅(大家可能都是)
然後現在也應該要開分享會了
我也會像這樣沒天沒夜的趕製一份PPT檔
交給舒斐
跟大家見面
播放給大家分享
只是..現在..
換了個題目

我一直都是很樂意做舒斐的功課的
也希望舒斐會給我個好成績

大家說要繼續一起去旅行
一定要是真的喔

余崇齡
徐岩奇

不管風雨,還是要來紀念舒斐

文章 徐岩奇 »


不管風雨,還是要來紀念舒斐


2007/10/6台中的早晨因著颱風非常不平靜,
出門時我笑著說舒斐在考驗大家的決心。
決心要把一件事情做好,表示這個事情不會空有理想。

爲了實踐風雨故人來的決心,真沒想到從南到北、美國、大陸,
建築、文化界、親友兩百多人還是齊聚一堂,
雨傘都撐不起來,一路狼籍,就是為了來東海教堂參加舒斐紀念會。

很多建築人第一次來東海路思義教堂體驗禮拜、唱詩歌,
就在外部狂風暴雨,教堂內部還會隆隆作響的氣氛下,
紀念舒斐,這位把很多建築人的心圈在一起的奇女子,
這真是奇特的經驗。

小號吹奏「奇異恩典」的序樂,在教堂神聖的空間下回盪,很多人開始不斷拭淚。
生平事略影像介紹,大家看到不同的舒斐,是由很多人協助側寫共同完成的;
來賓致詞,有大家熟悉的羅時瑋、曾光宗老師,黃聲遠夫婦、李清志夫婦等。
在貝聿銘、陳其寬設計的教堂,看著舒斐相機紀錄下的柯布宏香教堂影片,紀念著舒斐。

幾個基督徒建築人選擇用詩歌獻唱給舒斐「眼光」、「彩虹下的約定」,
有人說在唱「野餐」、「至好朋友就是耶穌」時,看到天空亮了,不知是否太想念舒斐。

風雨過後的禮拜天早上,我回到家鄉教會禮拜時,還是回憶著昨天,很多人應該也是忘不了。
心理想著,活著的人一定要努力過每一天,積極愛家人,周圍的朋友。
風雨會過去,再一次看到美麗的彩虹,這是上帝與人永遠的約定;
彷彿也是大家與舒斐永遠的約定,做好建築人。

上帝愛我們,愛每一個他所造的人。

岩奇
zoe

文章 zoe »

風雨中聽您的故事

教堂外是狂風暴雨
教堂內是溫馨感人
「與舒斐相遇」紀念會是跟您初次見面,
在您眾多親朋好友的眼光裡深深的感受到
您的浪漫與正義
就如朋友口中所說的:「可以認識您就是一種幸福」
今後我也可以與幸福為舞
您的智慧、遠見及不畏困境的精神
是我們後輩晚生要學習的
日後再大的狂風暴雨
相信您也會在旁為我們加油打氣吧!
謝謝您 有您真美好~~~
永遠的懷念~~~
一位比建築人更熱愛建築的奇女子
Zoe敬上
徐岩奇

轉貼林芳怡留言

文章 徐岩奇 »


轉貼林芳怡留言


各位好夥伴們:

站在紀念會台上的我,數度差點無法控制情緒。

提前二小時的準備時間,看著素淨雅緻的會場一點一點成形,長安同事們忙著佈置優美典雅的花、以青準備的「簽名簿」、超趕工完成的紀念冊與程序單,一一就序;教堂的王啟桐先生專業地協助把螢幕音響等事都處理好,奇正開始試播PPT,岩奇、育成學長、佩瑜學姐、彭老師(還有一位我不認識的小姐)開始練唱,我們的迷你唱詩班……,而我,好像無頭蒼蠅般,什麼事都沒幫上,可是,奇妙地,很多事就這樣在默契之下完成了,然後,其他朋友們陸續在風雨中抵達……

臨上台前,我請教關老師,該如何與他配合,該如何做一個紀念會的司儀,關老師只說,「自然就好」。所以,我上台了,很多話語,沒有預演地,因為每一位上台說話或唱詩歌的朋友的表現,都傳達了不同的與舒斐的情份、經驗,我就這樣隨著每段特殊的情感牽連,說了一段又一段的話,直到典禮結束。

會後大家用餐時,有許多朋友跟我說,辛苦了,我才發現,我是那個站在台前被「看到」的「辛苦」的人,其實,背後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如同一個超完美的默契團隊,我們在交舒斐的成績單。沒有人喊累,沒有人覺得辛苦,甚至每一位參與的夥伴都覺得從付出中找到一種踏實。可是整個過程對我來說,有點飄渺式的神奇…..

到現在,都還覺得,有些不真實感。

到今天,我的情緒都還有點空虛,一種,「事情告一段落,接下來呢」的那種空虛。

或許,這一個多月來,藉著要辦這個紀念會,各位好友們陪著我渡過舒斐離開的這段日子,而今,是該繼續前行了。

收到幾位夥伴的郵件,大家都感恩著能有那樣的聚會;今天在台北,部份因事沒辦法出席的朋友一聽到上週六竟然真的有200人風雨無阻地前往,都感到相當驚訝。

一直在想,辦過了紀念會,把對舒斐的憂傷思念都收起來之後,要把她放在哪
徐岩奇

轉貼林芳怡留言

文章 徐岩奇 »


轉貼林芳怡留言


各位好友:

舒斐在大家不捨的送別中,到遠方旅行。10/6的紀念會,有很多朋友來東海教堂相聚,念著舒斐的種種。

因為知道有部份朋友未能參加9/16的家祭與10/6的紀念會,可能還想另行前往致意與探視。

因此,告知各位朋友們,舒斐長眠之所就在東海大學旁的一處墓園,家人依她的遺願,選了一個可以看到東海校園的塔位,希望她現在天天都可以開心無憂地在她最愛的大度山上看著最愛的家與母校。

以下是相關探視的訊息,朋友們可自行前往東海七福金寶塔(台中榮總旁 )

F3F12040310楊淑斐

管理單位電話 04-23597856

開放時間:9:00-16:30

農曆初一至初三公休

所在位置(三樓的塔位)平日不開放,前往追思的朋友可在樓下祭祀空間,請管理單位調出舒斐的資料,供追念致意。

也順祝大家平安健康!

芳怡2007/10/17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