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中區中央書局即將於2016年重新開幕 徵選中央書局建築團隊

設計競圖、競賽及獎項、公共工程標案、私人招標相關資訊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沉寂17年 中央書局回來了

文章 forgemind.news »

source

沉寂17年 中央書局回來了

04:102015/01/20 中國時報
林欣誼

創立於1927年的台中中央書局見證了日治時代的台灣書店風華,1998年結束營運後,原三層樓建築出租作為便利商店、安全帽店等店面,歷經當地文化人士蘇睿弼、劉克襄等人請命,目前由永豐餘旗下的信誼與上善人文基金會共同承租,預計最快今年7月重新開張為文創書坊,還原書局原本的文化風貌。

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與中央書局淵源深,她出身台中,父親曾是中央書局的股東,她笑說小時候看過中央書局的股票,對書局高高的書架有深刻印象,強調:「我會謹慎定位這個空間,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重現生活的活力

張杏如表示,新空間以藝文、書籍為主軸,3月交屋後開始裝潢,現與東海建築系助理教授蘇睿弼成立的「中區再生基地」合作,現階段先徵集中央書局老照片與資料,「希望不只找回歷史,而是重現生活的活力。」

作家劉克襄期待中央書局活化能如同台南的林百貨,「帶來翻轉台中舊城區的機會」。台中東海書苑老闆廖英良希望中央書局的歷史價值,能透過空間的保留再被認識,「因此期待政府提供協助,減輕經營者的負擔,以免讓這裡變成純粹的商業場所。」

新文化運動重鎮

中央書局為日治時代頗具規模的本土書店,更是台灣新文化運動的重鎮,創辦人為來自鹿港的莊垂勝,股東包括林獻堂、林幼春、陳虛谷、張深切、賴和等台灣文化史上響鐺鐺的人物。

中央書局創立初衷原是作為台灣文化協會在中部聚會的「中央俱樂部」,除了書局外還要設置食堂、講堂、娛樂室等,後因資金不足作罷。在日治時代,它成為中部第一間專門進口中國大陸、日本與各國書籍的書店,不僅少有地引進日本高級書刊,更基於延續文化命脈的使命,引介大量中文圖書,帶進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文學作品。

原為倉庫兼宿舍

張星建1928年起出任營業部主任後,包括張深切、吳天賞、翁鬧、呂赫若、呂泉生、李石樵等文人藝術家往來頻繁,書局常協辦講座、展覽、音樂會等,莊垂勝後來還參與創辦《南音》、贊助《台灣文藝》雜誌。據文學家巫永福說,當時中央書局儼然為「台灣文學運動的中心」、「台灣文化上的梁山泊」。

中央書局開業原址在今市府路(現改建為天主教堂),中正路現址原為書店倉庫兼員工宿舍,二戰結束後書店遷移到此營業,並改建為水泥鋼筋三層樓至今。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姜樂靜 - 短評長說,談「中央書局」

文章 forgemind.news »

『姜老師,我是聯合報記者洪敬浤,我們正在寫“中央書局”的報導,不知今天是否有空能跟您通個電話?想請老師談談對中央書局的回憶,重要性,推動保存的過程與未來想法。謝謝。』我用簡訊回應落落長的文字。

緣於去年看到「中央書局」貼出要再招租的紅紙條帆布,機會終於來了,要找個有文化背景企圖的單位租下它吧!洗盡台中十多年前沒有守住文化堡壘的污名。

因為東海學弟蘇睿弼之前協助永豐餘集團為其建築的諮詢顧問有一些淵源,曉明學妹劉惠媛也推一把,就牽線成功,基金會租下了它。

好友小朱說她高中時都在那裡約會,藝術家楊偉林說她大學在那裡買中文系的教科書。遇到吉米哈利動物醫院的王院長也說記得中央書局是高高灰綠色的書架。靜宜的陳明柔老師對中央書局的回憶是昏黃的,磨石子的清涼,讓人樂意在夏日時在此消磨一個下午。年輕的謝文泰建築師說起,他的第一本唐詩三百首在中央書局買的,他的第一本神秘的恐龍在中央書局買的。

『中央書局的重生,台中人心中理想的藍圖模樣是甚麼呢?』大夥就約到一本書店聚談,店長好友miru說她老公吳蘶的記憶是唸東海中文系時,雲門舞集的票都是要下山來這裡買的,台中城十年來中斷了文化的生機,往消費城市奔去;接下來舊城就以中央書局做為文化啟動的心臟,噗~噗~的開始心跳。

從日治櫟社->文化協會->中央俱樂部,再到新的中央書局,我們能不能從過往的人記憶中抽取出來,讓年輕人可以輕易的接上棒子。台中文化城的美譽跟文化活躍,就能回到舊城開始。
曾經在臺中求學的每個人,大概都能寫上一段相約在中央書局的故事。

初戀或相遇,隔壁的惠華醫院,市府路小巷的烤肉沙拉與三樣冰,中東豪華聯美森玉戲院徒步可及。
雖然中央書局這弧形的轉角建物的本身,並不特別,但它承載著太多人曾經待過“台中”的文化的記憶。
“紙”是好的創作材質與文創主題,多樣可利用,也與永豐餘紙業自身有關。一條展廊訴說書店的歷史是必要的,如果3樓能夠恢復之前“中央俱樂部”的性質,讓熟齡者常去聚集並且分享給追隨的年青人。

例如排班來執勤佈置兩周一人的“一個人的書房”。陳文茜是中女中,林懷民也是中一中的,以校友會邀請但選擇來此地發表,因為這裡一定有妳有我又他,在此相遇觸發的故事。到這此新沙龍喝點小酒,說自己買的第一本新潮文庫的書,如能由靜宜視傳系所奚浩老師攝錄,直接上網分享成中央書局自製的節目,也應該會很有趣吧!自由路目前有文化部公辦的“藝術銀行”。我們則是記憶的錢莊。對於臺中“五感記憶的提領”,賦予中央書局的新時代新功能是什麼。

書寫記錄,以各種載体與交換的方式。收錄收音考現,即將消逝的風景與味道。

如何與蘇睿弼主持的“中區再生基地”互為表裡,年輕與中年,精緻與粗獷,引領差異的細節,但仍需各有提燈照亮舊市區與提升企業支持者形象的功能?

空間布局,因為實題的版面展示有限,我們討論著只有兩百坪,但如何高坪效的填入最恰當又能自行運轉營運,工作人員能有尊嚴與成長,然後找到影響最深遠的內容 。

如何買與賣,販售聲音氣味與人情。

解鄉愁,享記憶,補缺憾,填空間。

要有食材食物釀造,也是媽媽的手藝的留傳教室。

“日出”的成功,是在劇場巧妙轉成共鳴的賣店。一種“時空膠囊轉換”的交誼廳,祖孫輩能交流與傳承留住即將消逝的美好,一個真人的知識的講堂,就是我對中央書局的祈盼。

如能找到“同學會”更多共同的記憶,【中央書局】,就是讓離鄉學子能回台中再看一看的好理由。替東海中興靜宜,一中二中女中曉明衛道明道等初高中的四五六年級生校友會,代辦聚會的服務在日本正夯,也是有一些收入可以平衡非營利在文化上的推廣吧!

【建改社】,我想也包括對多元城市硬體與軟體同樣的關切,這是我在台中在地能夠為一些歷史場景,發揮保存之貢獻,在此分享之。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台中市中區中央書局即將於2016年重新開幕 徵選中央書局建築團隊

文章 forgemind.news »

自1998年結束營業、沉寂17年後,中央書局即將於2016年重新開幕。

我們將傳承中央書局人文精神,扮演當代人文思潮的推手,連結土地、文化與過去歷史脈絡,成為具有未來性文化意義的品牌。

歡迎對大台中人文有感、對中央書局有記憶、對在地生活有想法的建築團隊一起加入我們共同規劃打造新時代的文化地標!

基地位置: 台中市中區中正路125號(台灣大道一段235號)
土地面積:89.24坪 建物面積:約274坪

歡迎有意參與之團隊 於6月30日前提供「中央書局空間想像藍圖」(約A2尺寸)、經歷背景及相關作品
郵寄至台北市重慶南路2段75號5樓中央書局籌備處

如欲索取基地平面圖說,請Email: [email protected]
聯絡窗口 02-2396-5303#3010 沈小姐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3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重造中央書局:台中文化地景的重生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重造中央書局:台中文化地景的重生

不少老台中人買的第一個顯微鏡、地球儀、日文雜誌、送給孩子的第一個生日禮物,都來自中央書局,如今它將重生

文:鄭景雯、陳政偉/攝影:徐肇昌(蘇睿弼)、謝佳璋(張杏如)、張皓安(張杏如)/影音:翁于珺、范易沛

鐵路高架化2018年全線通車,新建的「新台中火車站」不僅是全台唯一開放式火車站,兼具採光與通風,也是唯一沒有空調的站體。鐵路高架化雖然讓台中火車站在地面行駛的火車走入歷史,但建築師張樞在設計新火車站的同時,也保留了從日治時期興建的舊站、一代站,下一步則是要藉由台中的中區再生,要再次翻轉舊城區,推動舊城再生。

從台中舊火車站前廣場沿著中山路步行,就可以見到人氣打卡地標「宮原眼科」,上午9時還不到營業時間,外頭就已經陸續有觀光客在排隊。1927年這棟建築由日本眼科博士宮原武熊所興建,是日治時代台中規模最大的眼科診所。

1945年日本戰敗,宮原武熊返回日本,宮原眼科變成了台中衛生院,但隨著物換星移,老舊沒落的衛生院逐漸成了危樓,更在921大地震中變成了雜草叢生的廢墟。直到「日出集團」經營團隊耗時一年半,結合兩位建築師、一位古蹟修復博士,才共同打造出現代感的日出宮原眼科。

繼續走下去,穿過中山綠橋,清早有不少民眾沿著整建後的綠川親水步道晨跑。再往下走,會碰到同樣也是人氣地標的「第四信用合作社」,這是繼宮原眼科後,日出集團再次整建的台中老建築。重新整修的信用合作社,刻意保留舊有的鋼筋水泥外貌,露出建築結構與橫樑,創造出古今交錯的美感。

在第四信用合作社的斜對角,則是「中區再生基地」。這裡原為第一銀行台中分行,建築在1959年10月落成,在2012年由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蘇睿弼發起的「中區再生基地」租用之前,這棟建築已閒置多年,隨著中區再生基地的進駐,為老房子注入新生命,也為台中的中區注入一股活力。

蘇睿弼:從中區再生到中央再造

走進中區再生基地,沿著階梯攀爬,一路通往二樓,偌大的空間僅用水泥空心磚牆隔出室內、室外。往室內辦活動的場地走近,飄來一陣咖啡香,蘇睿弼坐在堆滿資料的辦公桌前,在他身後是一張放大比例的台中市中區地圖,地圖上好幾處標示著紅色圓點,蘇睿弼起身指著這些紅點說,「這些都是未來預計會重新整建的老建物。」其中包括即將整建完工的中央書局,以及要改造為文創餐廳的南夜大舞廳,「這些老房子不只有許多老故事,更承載著許多人的生命軌跡。」

提起「中區再生基地」的成立,蘇睿弼憶起2012年元旦的下午,他走在台中的舊市區,當時天氣晴朗,但街道上卻沒什麼人影,「像是誤闖了一座曾經繁華的廢棄城市。」這個在他唸大學時期熱鬧非常的台中舊市區,才不過30年的時間,竟然成為一座空城。

當時蘇睿弼因為承接台中市政府的舊市區再生研究計畫,計畫規定團隊必須要在舊市區設立駐點辦公室,他趁著放假日尋找租屋物件,但一路上只見許多鐵門深鎖的店家或空屋,卻很少看到招租的廣告或紙條。

直到踏進「老樹咖啡」,看到店員用虹吸式咖啡壺煮咖啡,以及櫃檯後方磚牆上的壁畫,彷彿回到他在日本留學時常去的老咖啡店。而老樹咖啡使用的咖啡杯組,則和蘇睿弼父親買的第一套咖啡杯組一模一樣,不一樣的時空背景,卻因為場景、物件的相似,拉近了時代的距離,加深了記憶的刻度,也讓蘇睿弼感受到台中舊市區的獨特魅力。

於是他透過「中區再生計畫」,調查中區的空屋現況、產權關係、人文歷史、產業資源等,以媒合、調查、提出願景、辦展、工作坊等方式,為中區的老房子找到再生的機會。

台中市中區

提起促成中央書局整修的起因,蘇睿弼笑說,「我不是台中人,因為讀東海大學建築系才和台中結緣。」他憶起大學時,只有台中火車站前的中區才算所謂的「市區」,要購買建築模型材料時,總會搭三、四十分鐘的公車「進城」,穿過交流道下,是一整片的稻田,一直要進到五權路之後才出現市區的樣子,買完材料後也不忘到第二市場吃小吃、看電影溜達溜達才回學校。

蘇睿弼對中央書局的第一印象是「暗暗的」、「有很多日文雜誌」、「櫃子很高」,通常他只有到市區買模型材料,才會繞到中央書局晃晃。

蘇睿弼對中央書局的情感,或許不像其他從台中出身的文化人深厚,但也因為2015年參與了聲援保留中央書局的活動,過程中他感受到這個書局除了有歷史上的文化意涵,也跨越時代,串連各個世代人的記憶。

有朋友曾和他提起,「我買的第一個顯微鏡、第一個地球儀,都是在中央書局買的。」許多人送給孩子的第一個生日禮物,出自中央書局;買的第一本日文雜誌、參考書等等,都是來自中央書局。

在那個年代,中央書局有如當今的誠品書店,無論是進口書籍、文具、課外讀物,走一趟中央書局,應有盡有。即使沒錢買書,要坐在書店裡免費看一整天,老闆也不會趕人,形塑中央書局的特有文化,至今仍不少人對此念念不忘。

童年的快樂回憶 70歲的生日禮物

80年代後,大型書局以連鎖店方式經營,獨立書店無力競爭,中央書局不堪年年虧損下,最後一任董事長張耀錡忍痛召開董事會,在1998年間結束營業。

2015年在蘇睿弼媒合下,永豐餘旗下的信誼與上善人文基金會共同承租中央書局,由於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與中央書局淵源深,由她延續中央書局的生命,也具有文化上的承接意涵,最後對房東提出買下老建物的想法。

接手中央書局的張杏如回憶,她的童年都在台中度過,小學三、四年級前就住在中華路1號,那時還是鋪著碎石的路,是經常有牛車經過的地方。她家是日式的房子,走過民權路後,過一個街區後就是稻田。稻田的後面是當時台中師範學院的附設小學,她在那裡讀小學。

家裡離中央書局相當近,那時「家裡的地球儀,每一個人的字典、辭典或是文具,畢業的時候要送的鋼筆,全都是在中央書局購得。印象裡書局有個很大很大的書櫃,小時候仰望起來是非常大,是對中央書局非常模糊卻深刻的記憶。」

從租到買,張杏如全心籌備重建中央書局,源自對自己故鄉的眷戀與童年的快樂回憶,那個情感非常深刻。而張杏如的父親生在1911年,民國元年正是日治大正時期,是日本比較民主浪漫的時代,她也從父執輩身上承襲浪漫情懷。

她回憶,當時中央書局是募資而來,父親也是中央書局的股東。比較富有的人出得多,其他人也捐些小錢,集眾人之力成就了中央書局這件事。父親與成立中央書局的人淵源頗深,像葉榮鐘是住她家隔壁,而中央書局第一任創辦人莊垂勝、字遂性,她都用台語喚他遂性伯。1950年擔任董事長的張煥珪,她稱煥珪伯,這些當時主導中央書局的人,都和父親有密切來往。

其實中央書局是張杏如的先生何壽川送給她的70歲生日禮物。中央書局整建需要資金,「那年剛好70歲,先生說要給我買一個禮物,剛好碰到這件事。我就說,那就這個吧,就中央書局好了。」張杏如想來,不自覺笑了。

整修困難 一一克服

1927年中央書局創立之初,位在台中市寶町三丁目十五番地(後為臺中市中區市府路103號,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惠華診所附設曉明護理之家現址)。1950年由張煥珪擔任董事長時,中央書局才搬到現址,興建新的書店建築,建築師為林文章。

蘇睿弼表示,中央書局現址建築在二戰後興建,屬於折衷主義式建築,混合了日本殖民時期的技術,設計受彰化銀行舊總行的影響,融合古典建築樣式。三層樓高,頂部圍繞牆頭有花草飾帶,裝飾集中在女兒牆上,由於地處街角,造型採彎弧設計,具氣派大門及寬廣的騎樓空間,內部桁架呈放射線伸出,幾近落地的窗戶,使得內部空間顯得非常明亮,像是具有風格品味的文化堡壘。

這棟建築約在1947、1948年興建,也是台灣早期鋼筋混泥土剛起步的建築。由於當時技術還不夠成熟,導致修復過程充滿挑戰。結構技師在修復時發現,中央書局竟有少部分結構使用「鐵軌」。蘇睿弼說,在戰後物資缺乏的年代,市面上買不到水泥,需要申請才有,更何況是鋼筋。而當時被戰爭炸裂的鐵軌,則多半被用來作為鋼筋的替代品,物盡其用。

另一個困難在於三樓的屋頂,原本的結構頭重腳輕,再加上鋼筋銹死、漏水,必須拆掉重做,最後再一一復原頂部的花草飾帶,才讓整棟建築在今年逐漸整修完成,展現過往風華。

談到中央書局的整修困難,張杏如眉頭一緊,除了因為很多硬體都要重新來,「想到將來許多人要在這裡進出,結構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萬一房東說要收回去怎麼辦?」他們跟地主談判,表明要是不賣他們,之後就不租了,幾度往來,結果才讓地主答應賣出。然後便捐給上善基金會,因她認為這樣一個地方也不屬於她與夫婿兩個人,而是屬於所有台中人的共同回憶。

張杏如說,旁人可能都會覺得她是唐吉軻德,她仍謙稱自己是平台型人物,出發點只是想重新耕耘這曾經荒蕪的土地,讓各種生物、植物都可以自由的在裡面生長。她希望將來很多人會在這裡相遇,讓思想在這裡碰撞,為台灣的未來、帶出新的活力與生命力,開啟中央書局的新生命。

浪漫情懷 重塑一世紀文化堡壘

早期中央書局扮演文化中心的角色,媒合許多藝文人士與當地仕紳,例如張星健當年就曾籌劃許多藝文畫展,蔚為當時文化風景。如今中央書局即將在8月重生,承襲這樣領導藝文活動的概念,中央書局也會有定期策展的主題,從生活裡去找文化。

重新開幕後,預計會有部份區域先對外營運。張杏如說,在台中還沒有為低齡幼童設立的書店,未來中央書局二樓有十幾坪的店中店,主題就是親子閱讀空間,由經營幼兒閱讀多年的信誼基金會團隊來籌畫。

未來中央書局希望把生活、文化帶入書店,以主題方式呈現展覽,並扣緊選書與選物的想法。一樓定期規劃主題展,會有在地的相關文史選書或在地老師傅的工藝與作品,像是編織、漆器、鐵器等。

「當人們想到台中,它會是張什麼樣的臉孔?」張杏如這樣問自己。她把中央書局作為70歲人生的再出發,用浪漫情懷重塑這座佇立街口逾一世紀的文化堡壘,盼望台中有朝一日重拾「文化城」榮景。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3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中央書局開放民眾搶先體驗 未來扮演平台角色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中央書局開放民眾搶先體驗 未來扮演平台角色

最新更新:2019/10/28 09:12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26日電)中央書局配合台灣中城再生文化協會舉辦「鈴蘭通散步納涼會」活動,今、明兩天開放民眾搶先到店內一睹風采,書局未來盼扮演平台角色,與中區再生合作,將文化與生活展示出來。

位於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與市府路口的中央書局,公元1927年由台灣文化協會成員設立聚會場所「中央俱樂部」,後改為中央書局,成為台中地區啟蒙文化的重要角色,1998年因不堪虧損下結束營業,曾被改裝為婚紗店、便利商店,也曾經淪落一樓賣安全帽、二樓開舞蹈教室的命運。

2015年在台灣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理事長蘇睿弼與作家劉克襄等人的請命奔走下,由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買下老建物改建重生,原預計11月1日試營運,今、明兩天配合「鈴蘭通散步納涼會」活動,開放民眾搶先到店內一睹風采。
台中中央書局26日開放民眾搶先到店內一睹風采,營運長繁運隆受訪表示,重新回來的中央書局,它不只是一個書局,更希望將文化與生活透過這個場域展示出來。中央社記者蘇木春攝 108年10月26日

中央書局營運長繁運隆今天受訪表示,中央書局重新再回來,有跟以前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一樣的地方是希望繼承中央俱樂部先前是一個橋、一個平台的地方,重新回來的中央書局,它不只是一個書局,更希望將文化與生活透過這個場域展示出來。

他介紹,書店的元素貫穿3層樓,但是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主題結合,1樓與台中的工藝精品做複合,從精品看生活的精緻度,2樓與信誼基金會品牌館及餐廳結合,陳列的書籍也會較為生活化,3樓與活動展演空間結合,以文史哲及思想的書籍為主。

中央書局也將與中區再生合作,繁運隆指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戰鬥位置,旅客以往可能都集中在綠川沿岸,中央書局重新恢復營業後,能夠吸引更多遊客往這裡多走一些,整個街區輪廓從台中公園、台中車站到中央書局,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未來也會積極與中區不同活動結合。

今天開放民眾入內體驗,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孩童參觀,70歲的劉姓台中市民說,以前對中央書局有許多感情,年輕時總愛泡在書局裡,還有機會再走進中央書局感覺很棒,以後會常常來。

「鈴蘭通散步納涼會」26、27日在台中市中區登場,除提供多種服裝供民眾租借,有和服、旗袍、中山裝以及復古西服等,民眾可變裝參加遊行,還有近百店家串聯活動,消費集點參加摸彩。(編輯:方沛清)1081026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