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設立古根漢台中分館公聽會》會議記錄 part1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Chilli

《爭取設立古根漢台中分館公聽會》會議記錄 part1

文章 Chilli »

接收到台中築生講堂關於《爭取設立古根漢台中分館公聽會》的紀錄

提供以玆參考


一線生機還是空幻大餅?
——文化、建築、城市發展角度看古根漢


主辦: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
協辦:台灣日報《台灣副刊》.台中市政府.台中市商業會.台圓文教基金會.築生講堂
主持:路寒袖(本報副總編輯、文化總會副祕書長)
座談:
胡志強(台中市長)
曾成德(東海建築系主任)
徐明松(義大利國家建築師)
李謁政(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李明憲(立法委員、雕塑家)
莊乃慧(台中市議員)
黃國書(台中市議員)
列席:
李戊崑(文建會國美館館長)
蕭家琪(台中市副市長)
林輝堂(台中市文化局長)
賴正鎰(台中商業會理事長)
楊淑斐(長安建設研發室經理、築生講堂負責人)
陳明德(台圓文教基金會執行祕書)  

時間:2002年4月13日下午二點至五點
地點:台中市中港路一段85號4樓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
記錄整理◎陳顏
攝影◎吳榮燦

■古根漢美術館的特色與台中市的城市危機

路寒袖:爭取設立古根漢美術館台中分館(Taichung Guggenheim Museum, by Zaha Hadid)是最近台中市文化界的發燒話題,但什麼是古根漢?台中市到底需不需要古根漢美術館?還有,台中市爭取的成功率有多少?這些都是許多民眾關心或不瞭解的議題,今天我們邀請了胡志強市長及其市府團隊,還有數位頗具代表性的學者專家與民代,共同來激盪、申論。同時,我們也希望藉由這次的公聽會,逐漸建立起市民參與的公民論壇,將來每一項重大的市政建設,民間與官方事先都有充分的溝通、參與。現在就請各位來賓逐次發表意見。

李明憲:一個美術館的特質有兩個,建築物本身與它的典藏。然而古根漢美術館最特別的則是先進的企業管理計劃。全世界美術館都無法跟它競爭,因為它的連鎖策略是將美術館當作一種生意來經營,很多文化人都覺得這是有爭議的,也因此造成高知名度。

在典藏部份,古根漢有個鎮館之寶,那就是莫迪里亞尼的名畫〈穿黃色毛衣的珍妮〉,還有很多諸如畢卡索、米羅、夏卡爾、康定斯基等世界頂尖級藝術大師的名作。如果古根漢在台中設立分館,這些作品巡迴展覽來到台中,我們就有機會一睹它們的風采。

在建築物本身的美感部份,畢爾包分館的建築師法蘭克•蓋瑞是揉合繪畫與雕塑手法,再配合數位建築技術。作品的萌芽是從揉紙團開始,他從混亂的線條去找出一個非常美的線條,並在造型美與設計機能中產生平衡,外表則是用質感非常美麗的鋁合金(鈦金屬)包裹,配合燈光的反射,祇要雙腳一移動,色彩就會產生變化,那種肌裡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就像一幅繪畫作品的圖面。
基於我是一個政治人,是民進黨的民意代表,我絕對要支持胡市長將古根漢台中分館蓋起來。不過,站在文化人立場,我有幾點意見。第一點是古根漢台中分館有那麼簡單就被實現嗎?台中的地理環境差畢爾包很多,我們沒有機場、港口、捷運等周邊配套設施。再說行政效率好了,九九峰藝術村做了九年至今毫無下落,台中酒場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正式規劃也付之闕如。還有建築法規的問題,舉個例子,法國總統密特朗為配合貝聿銘羅浮宮的金字塔作品而下命令修改建築法,相反的,在台中有很多已規劃並編列預算的大型建築卻因建築法規而夭折。

最後,我以為很重要的,如果設立古根漢台中分館,一定會產生對本土藝術文化資源的排擠效應。現在,藝術工作者在經費上的補助已經常常遇到困境了,例如二十號倉庫,很多藝術家在那兒透過藝術的展演讓此地產生新生命,但諷刺的是我們連水電費都無法加以補助;又如中部美展,台中縣可補助四萬元的畫冊費用,我們卻束手無策。蓋一個古根漢分館,一旦簽了約,除了建地費要自己籌措之外,光是硬體的建築費就要五十億台幣,經銷權費要二千萬美金,收藏費、建築設計費各需八千萬美金,還得支付二十年的管理費。凱恩斯經濟復甦理論提到,要讓一個死亡的城市復甦,一定要透過公共建設的興建,促進地方繁榮並降低失業率,但是蓋古根漢台中分館,卻不是我們可以加以控制的,你說要開國際標,這是沒有用的,他們要自己指定建築師,而且還要拿收藏費、管理費,試問,這不是剝奪了本地因公共建設所帶來的內需性的就業機會與資源嗎?況且,畢爾包文化工作者說,因為設立畢爾包分館犧牲了兩代西班牙藝術工作者的資源和權利,這點也值得大家深思。

路寒袖: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兩個子題是「台中市爭取設立古根漢分館的機會有多少?」以及「古根漢對台中的文化藝術與經濟發展的利弊得失」,請各位扣緊這兩個子題,接下來請李謁政老師發表意見。

李謁政:先介紹一下我自己的專業——都市規劃與城市發展。今天我來談古根漢美術館不是從純建築或文化這兩個角度。其實,胡市長也不是,而是從「城市的發展」這個角度。

我自己觀察、研究台中市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我覺得胡市長的確是有眼光的市長。林柏榕前市長曾經提過「台中市是一個消費都市」,張溫鷹前市長也曾說「台中市是個生活首都」,其實,這些說法對台中市都是無濟於事的。胡市長提出城市建設的方案令人動心,就城市發展來說是找到了方向,但就我的專業來說,即使找對方向都不盡然表示台中市是有機會的。

台中其實面臨了三個很大的危機。首先說「全球化的危機」,假如地方文史藝術工作者覺得古根漢是一種文化霸權的入侵,這種說法我是贊同的。不過,全球化意味每個國家的門檻都被撤離,都要共同面臨全球化的危機,要順應它走必須要有不同的策略,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

第二個危機是「區域再結構的危機」。胡市長抓到一個重點,台中市要升格並非單一個城市的問題,她是中部的火車頭,所服務的是一個廣大的區域,但目前因中央也面臨全球化的危機,以它那個高度其實祇看到台北及高雄,並沒有看到台中。我要呼籲的是台中市民必須關心我們能否讓中部也成為一個區域,如果落空了,台中市就沒有機會了。

第三個危機是「城市本身的危機」。攤開一張台中市的都市計劃圖,我們會看到兩塊面積很大的商業區,也就是中區及新副都中心,圖面上這兩塊都是紅紅兩大片,但論及現實,新副都中心的商業體系根本就沒有發展起來,實質上它可以說是空掉的。我在中區做過一項調查,如果把那些已經歇業的商家所關掉的電力塗黑表示,中區其實不是紅的而是黑的。這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裡,一、二十年來不當的都市計劃使得城市變得虛胖,並在自我競爭以後,中區商業區走向衰敗之途,這很像美國、歐洲常見的所謂「市中心的衰敗」的典型例子。

就古根漢這樣國際化的例子來說,有一種是用複製的方式來國際化,把國外的經驗,片段的移植台灣,就說是國際化了;第二種比較複雜,就是跨國資本的國際化。但古根漢也不是這一種,因為我們要拿錢給他,但可以用這個新名詞「在一個公共空間的私人化的過程裡,把錢給了國外的財團」表示;第三種國際化才是我們的重點,也就是讓在地化變成全球化。(1)

按先前的思考角度,當我們有了一座建築後就可以帶來捷運、空港及海港等周邊設施,如此一來整個區域就可以跟著發展起來了;但就一個城市規劃角度的邏輯來看剛好相反,並不是投入一座建築之後,整個區域或都會就會跟著發展。假若古根漢要在台中設立分館,首先要吸引的就是亞洲的國際觀光客,想想沒有一個好的空港,誰要來?如果來,也是從北、高這兩個國際機場。來了以後,還要有好的捷運可以加以接駁,為了複製一個成功的畢爾包,我們要投入的不僅是五十億台幣,粗略的估計,是五千億以上台幣,如果拉到中央的高度來看,你想你會給台中一個機會嗎?並不是台中絕對沒有這個機會,而是我們應當更清楚看待我們所面臨的危機,並且必須認清在這個過程裡,並非從「增加一座建築物」的角度這樣層層推演就會成功。我的答案是不會成功的。各位再仔細看看漢寶德先生那篇〈期待於古根翰分館〉的文章(編案:發表於二○○二年四月八日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專欄),他的結論其實非常有趣,要反對胡市長的政策並不容易,但大家都會用很委婉的方式,在不同的專業領域裡說出他所看到的問題。

路寒袖:李老師跟李立委都提到文化霸權和資源排擠效應的問題。事實上如果古根漢在台中設立,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將周邊的設施相對應的建設起來,不知徐明松老師的意見如何?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