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新增9處:中國土司、日本軍艦島、新加坡植物園入列

發表於 : 2015-07-08, 22:39
準建愛轉貼
source

世界文化遺產新增9處:中國土司、日本軍艦島、新加坡植物園入列
Sid Weng 2015/07/06 15:18:0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德國波恩舉行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有9個項目率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中國、南韓、新加坡的名勝。以下為新增名單:

►中國:土司遺址(Tusi Sites)

中國的「土司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制度是中國元代以來,一個中央王朝對西北、西南邊疆的統治辦法,就是中央王朝承認當地統治者對地區的世襲統治。他們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統治,只是需要向中央王朝納貢稱臣。

老司城遺址位於湖南湘西永順縣城以東靈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時期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彭氏土司政權始建於後樑開平四年(910年),鼎盛時期轄20州,範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邊區,止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歷時818年,歷經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

老司城遺址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完整地體現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並完整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同時,老司城遺址還具有重要交流價值。它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範,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案例,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也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此外,老司城遺址與周邊魅麗的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文化與自然緊密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極具多元立體展示價值。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認為,土司制度對於中央難派官吏直接統治的地區,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好處,「如果這些地區完全獨立,就會削弱中央王朝統治。」王巍認為,土司制度也有一定消極意義,如存在不同土司間的戰爭,土司之間割據造成交通不暢等,因此清代逐漸消除了該制度。

世遺委員會認為,土司遺址反映了13至20世紀初期,古代中國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所推行之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制度。中國的世界遺產現增至48項,是全球世遺第2多的國家,僅次義大利。

►法國:香檳和勃艮第葡萄園(Champagne and Burgundy vineyard)

列入世界遺產的具有歷史意義葡萄園、酒窖與酒莊,包括法國北部香檳區埃佩爾奈(Epernay)的香檳大道(Avenue de Champagne),以及勃艮第(Burgundy)的因夜丘(Cote de Nuits)與博恩丘(Cote de Beaune)葡萄園。這項殊榮預料將吸引更多觀光客到此一遊。

UNESCO表示,香檳產業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工藝活動,結合了農業,工業和商業於一身,這次所列入的範圍包括「由17世紀初至19世紀早期工業革命時期,所有用樽內二次發酵方法釀製汽酒的地方」。香檳區本已是歐洲最貴農地,「申遺」成功後,將可得到額外的經濟資助作為保育用途。

另外,法國勃艮第酒莊出產的紅酒被評選為全球最佳,其中3間酒莊的紅酒價格更名列全球最貴。法國的UNESCO大使洛利歐(Philippe Lalliot)表示,香檳區和勃艮第是法國兩大成就輝煌的地區,目前法國已擁有41個世界文化遺產。

►日本: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Meiji Industrial Revolution Sites)

世遺委員會5日通過日本所推薦「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遺的23項設施位於11個不同地方,為日皇明治(1868到1910年)時期工業革命代表。至此,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總計有19件。

「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涵蓋俗稱「軍艦島」的端島煤炭坑、橋野鐵礦山和高爐遺蹟、官營八幡製鐵所、三菱長崎造船所等8縣遺產共23項設施。8縣為岩手、靜岡、山口、福岡、佐賀、長崎、熊本、鹿兒島。其中,官營八幡製鐵所、三菱長崎造船所歷經逾100年仍在運作。日本政府指出,這些設施是「西洋的技術與日本文化融合,日本急速地形成工業國家過程時間推移的表徵,具有普遍的價值」。

不過,南韓主張包括位於長崎市、俗稱「軍艦島 」的端島煤炭坑等7項施設,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強徵朝鮮半島民眾做工,強烈反對日本申遺。但上個月,日韓外相會談的結果,雙方達成共識說要合作。日本派駐UNESCO的大使佐藤地表示,「1940年代,部分設施有大多數朝鮮半島人士等在違反他們的意思之下,被迫在嚴峻的環境中勞動,為了不忘記這些犧牲者,將設置資訊中心等,做出適當的措施。」

在明治時代因開採煤礦而一度興盛的端島,在礦場關閉後逐漸荒廢成為無人鬼城。因為島上土地不足,端島周圍以填海造陸的方式進行過大規模的改造,使得半人工形成的海岸線呈現接近直線的形狀。島面積約6.3公頃,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尺,東西的長度約160公尺,南北的長度約480公尺。近年來日本政府將原本禁止登陸的端島局部開放以推廣觀光,2015年成功將包括端島在內的一系列明治時期工業發展遺蹟登錄為世界遺產,成為「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 鋼鐵、造船和煤礦」的一部份。

於19世紀時,端島被人發現有煤炭。在明治時代初期由鍋島氏經營採煤的業務,至1890年由三菱財閥所擁有。在煤礦的周圍,建有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住宅群。同時,因為端島的外型和三菱重工正在建造的戰艦土佐號相似,所以被稱作軍艦島。端島於高峰時期曾一年出產41萬噸煤炭。而人口最多的時期是在1960年,有5267人居住,人口密度是當時東京特別區的9倍。島上除了有礦場施設外,還有住宅、學校、店舖、醫院、寺院、電影院、理髪店等,有一個小城市所需的設施。

在1960年以後,日本的主要能源消耗由煤炭轉至石油,所以端島的煤礦於1974年1月15日關閉。而所有的居民於1974年4月20日離開,該島的居住地方成為鬼鎮。

這是日本繼2013年「富士山」、2015年「富岡製絲廠及絲綢產業遺產群」後,連續第3案申遺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

►新加坡:新加坡植物園(Botanic Gardens)

新加坡植物園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功,這不僅是新加坡第一個被列在UNESCO名錄中的世界文化遺產,亦是全球第3個成為世遺的植物園。

新加坡植物園位於新加坡中樞地帶,由1859年英國殖民時期的熱帶植物園轉變成世界級科學機構,目前擔負保育與教育任務;該園1870年代帶頭種植橡膠樹,也讓東南亞成為現今全球天然橡膠主要生產區。

新加坡植物園對獅城民眾來說,充滿歷史印記。新加坡眾多華人社群領袖中,以1816年出生的胡亞基與植物園關係最密切,甚至也被當地視為新加坡植物園幕後推手的重要人物。

►南韓:百濟歷史遺跡(Baekje Historic Areas)

南韓的百濟歷史遺跡地區也申遺成功,該遺址包括忠清南道公州市的公山城和宋山里古墳群,扶餘郡的官北里遺跡、扶蘇山城、陵山里古墳群、定林寺址、扶餘羅城,以及全羅北道益山市的王宮里遺址和彌勒寺址等8處歷史遺跡。南韓的世界遺產增至12處。 南韓政府代表團表示,南韓百濟歷史遺跡地區申遺成功,將成為世人瞭解韓國百濟王朝的歷史和文化的機會,也將促進韓旅遊產業發展。

►德國:漢堡歷史悠久的海事倉庫和貿易區(Hamburg's Historic Maritime Warehouses and Business Districts)

1880年代起陸續打造的德國漢堡港「倉庫城」(Speicherstadt),和該市1920年代開始發展的「康托爾豪斯」(Kontorhaus)辦公大樓區與「智利大廈」(Chilehaus),也因見證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期的全球貿易快速發展史,5日上午共同申遺成功,成為漢堡首例。

倉庫城是全球最大歷史性倉庫建築群區,建於1885年至1927年,有連結道路、運河和橋梁,可見紅磚辦公建築。

►美國:聖安東尼奧傳教區遺址(San Antonio Missions)

位於德州城市聖安東尼奧一帶的5個羅馬天主教遺址,包括阿拉莫(Alamo)堡壘,為西班牙傳教士18世界所建。

►土耳其:迪亞巴克爾和艾菲索斯(Diyarbakir and Ephesus)

迪亞巴克爾堡壘(Diyarbakir Fortress)和哈烏塞爾花園文化景觀(Hevsel Gardens Cultural Landscape)位於底格里斯河上游流域一處坡地。艾菲索斯涵蓋所剩無幾的亞底米神廟(Temple of Artemis)遺跡。

►西班牙: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延伸(Routes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

西班牙北部4條基督教朝聖路線形成的網絡,為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Route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延伸。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1993年已列入世界遺產。

另外,義大利阿拉伯諾曼時期的巴勒莫、切法盧及蒙雷阿萊主教堂,以及伊朗的梅曼德文化景觀,亦獲列入世遺。委員會亦因應中東戰事頻繁,文物屢遭破壞,將伊拉克的哈特拉古城、葉門的薩那老城和希巴姆古城等3個世遺,列為瀕危世遺,並譴責極端伊斯蘭組織「伊斯蘭國」(IS)破壞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