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頁 (共 2 頁)

Re: Catherine Mosbach, Philippe Rahm +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 臺中中央公園國際競

發表於 : 2011-10-22, 19:04
elusive
過了遊戲時間還是有收到禮物耶!
真是感謝Eager。 :)

Eager的影響力真不小,
竟然有辦法準備這麼珍貴的禮物! :twisted:

Re: Catherine Mosbach, Philippe Rahm +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 臺中中央公園國際競

發表於 : 2011-10-23, 16:01
arhuang
哈哈!感謝E大的厚禮
Catherine Mosbach 近幾年蠻紅的,她對景觀設計的觀念迴異於傳統以視覺為主的設計方法,不論是 Stoss的水文化或West8 的
水成為連繫各景區的靈魂
,Martino Tattara的
巨大的紅龍形態的“步行公路”
皆以空間組織架構予以破題,並揭櫫主題設計元素,基本上服膺的是傳統以人理解自然與複製自然的古典精神。Catherine 另闢蹊徑以科學與技術取代審美的個性化設計,更加注重人在環境中的感受與舒適性,進而一舉擊敗其他對手,也讓大家思索過於美學傾向是否往往變成一種過度刺激的文化消費?
當前消費社會一切以吸引眼球為上,君不見不論媒體、網路、文創、政治盡皆如此。當然Catherine 這組的設計也不是沒有隱憂,依賴裝置這些有操作與使用壽命問題的解決方式,恐不敵社會大眾對公共設施免費、耐操、低維護的習慣,未來台中市政府恐怕會一個頭兩個大。相較之下,Catherine 當年得獎的法國波爾多植物園就比較能達成更好的平衡。

Jade Eco Park 清翠園 - Philippe Rahm architectes 菲利普朗恩建築事務所

發表於 : 2011-11-24, 04:55
eaGer
source

清翠園
一座70公頃的地景與建築設計,包含了新的都會博物館、管理中心、一座三千平方公尺的遊客中心以及諸多遊憩、運動與家庭娛樂設施。

我們這項計劃的目的在於還給台中居民及遊客一個出外踏青的樂趣,利用減輕當地的氣候限制與不便來創造戶外空間。讓園裡的戶外環境相對的不那麼燠熱難耐(在庇蔭下較為涼爽),相對的不那麼潮濕(利用降低空氣濕度及疏通引流降落的雨水),污染指數也相對的不那麼高(通過注入已過濾掉懸浮微粒及有毒氣體的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減少蚊蟲叮咬機會來達成)。規劃台中清翠園的構想乃根據以定點流體力學計算(CFD)基礎繪製而成的氣候流場圖來設計。各項流場圖顯示出某些地區自然而然的或者相對燠熱,或者相對潮濕,或污染程度較高。相對的也有較涼爽的地方(例如座落在北風帶的地區),較為乾燥的地方(因位處東南季風背風帶)以及污染較少的地方(如離馬路遠的園區)。我們的設計凸顯了這些特性的差異,其目的是為了順勢以自然的手法創造出最自然涼,最乾爽和空氣最清新的清淨地讓置身在其中的遊客感到舒適。我們因此從已知條件來著手,定義三種不同的測量目標,一一以計算流體力學的方式,根據不同的目標各自模擬計算繪製出流場圖。流場圖如同等高線圖一般,但是不同的色帶代表同一目標不同的測量值範圍。第一項繪製的圖是根據溫度繪製的熱場圖,第二項乃空氣濕度分佈圖,最後一項則是空氣汙染指標分佈圖。每張流場圖分別現顯示出測量目標在不同地區的測量值強度範圍。藉由這些流場圖我們將園區設計範圍規劃在較不受強大自然氣候限制的區域,讓改變對氣候條件感受的實驗裝置更能以順應自然的方式發揮讓這些區域更加涼快,更加乾爽也更加清淨。這三項流場圖各自有或交錯或重疊的範圍,而三項參數在不同區域的不同的變異值也因而形成這些區域不同的微型氣候,我們也可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一年中的不同季節,自由穿梭在這些區域,得到不一樣的感受。比方說,有些特定區域,空氣雖然較不潮濕,污染度也不高,但是氣溫還是顯熱,同時有些地區既涼快又乾爽,但是還是籠罩在污染之下。這三項氣場讀以顏色漸層的方式來表達濃度的高低,從最無法忍受的空氣品質(最高溫度,最大濕度,最高污染指數)漸層轉淺到相對低的溫度,濕度,及污染指數。

為了以裝置重現這三項氣象流場圖,我們設計發明了許多氣候改善裝置,有以自然方式改善的,也有以人工方式改善的。這些裝置將設於對特定參數已具備優勢的區域,來加強涼爽地區的涼爽度,加強乾燥地區的排濕以及淨化低污染區的空氣讓該區域更清新怡人。這些氣候改善裝置根據目的分為以下三大類:降溫避熱類裝置,除濕類裝置和空氣淨化裝置。

自然界中天然的降溫避熱裝置便是樹。當樹的葉子繁多而大片時,可形成濃重的樹蔭,加上樹上的花和葉都可以吸收或散射大部分的太陽輻射,樹在日間強烈的蒸散作用也可因此吸收空氣中的熱能降低植株附近的氣溫,因為蒸散作用的蒸發是一種吸熱反應。人工方式改善的裝置的實現則是利用氣象學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像是大氣中的對流及熱傳導,蒸發作用及光波輻射的反射來設計使氣溫降低或幫助人體散熱的機制。以熱對流現象為主題設計的裝置為「反氣旋」和「地下的微風」。這兩項裝置吹送出以天然地冷設備冷卻的風。以熱傳導現象為主題設計的裝置為「白天的黑夜」系列,其以水自然冷卻及漆黑的觸碰面,使使用者經由觸碰而將多餘體熱傳導出去。以蒸發現象為主題設計的裝置為「層雲」或「藍天細雨」或「水晶間歇泉」系列,以水滴從液相轉為氣相時需要吸收蒸發熱為原理,利用發散出水霧的機制來降低氣溫。而以光波輻射的反射為主題設計的裝置則為「沈重的影子」,「月光」及「長波濾器」,以反射致熱的紅外線及可見光中特定波長來反射熱源。

第二類的氣候改善裝置為除濕類裝置,此類裝置的目的為創造一個能避雨同時享受戶外的環境,以及吸收空氣中使人無法順利進行排汗散熱作用而感到悶熱不適的過剩濕氣。以避雨同時享受戶外為目的而實現的天然裝置為葉片濃密的高大植栽,而人工裝置則為一系列的避雨裝置設計。以除濕為目的而實現的裝置則為一系列天然去濕機制像是自然透水裝置及人工矽膠吸濕板將收集到的空氣除濕再發送出乾燥的風,「乾燥雲」及「沙漠風」皆為此類裝置。

第三類的氣候改善裝置為空氣淨化裝置。此類裝置的目的為減少空氣中的污染,過多的噪音及蚊蟲的侵擾。樹仍舊是天然的淨化裝置,樹能吸收氮氧化物以及其他有毒氣體,樹林也能散射聲波阻隔噪音。人工設計的淨化裝置則有像是"遮蔽臭氧層"裝置以觸媒和離子過濾器將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像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低層空氣裡的有害臭氧濾除,而產生清淨的空氣。而"工業革命前的空氣"則將空氣中由石化燃料燃燒產生,有害人體的可吸入懸浮粒子(以直徑分做PM10和PM2.5,即小於10或2.5微米的粒子)濾除。「超聲波除蚊」發出在平均人類感知聲波範圍邊緣的高頻率聲波(大於二萬赫茲)以及接近蚊子的天敵蜻蜓的振翅聲(二萬七千赫茲)的聲波,來驅除蚊類。

根據這些氣候改善裝置在園區內分佈的多寡和密度,我們的計劃將創造出一個多樣化的自然環境,有不同程度的怡人角落,也有不同程度舒適的角落。這些不同的氣候參數值和條件,或重疊或互補,或合一或交錯,加上裝置功能對參數值的消長影響,形成一個多元小宇宙,讓置身其中的遊客能擇其所好,安得其所。

2011 - 國際競圖首獎
2012 - 初步設計於十二月完成
2013 - 細部設計於六月完成
2013 - 投標設計於十二月完成
2014 - 一月建造開始
2016 - 完工

影片呈現



團隊
Philippe Rahm architectes, Mosbach paysagistes, Ricky Liu & Associates

客戶
Taichung City Goverment

地點日期
Taichung, Taiwan, 2012–2016

水湳中央公園 朝「低碳」、「智慧」、「創新」目標邁進

發表於 : 2016-05-01, 16:27
準建愛轉貼
source

水湳中央公園 朝「低碳」、「智慧」、「創新」目標邁進
2016-04-23
發布單位: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位於水湳經貿園區核心地帶的「中央公園」(清翠園),「微氣候裝置」本是希望降低「都市熱壓力」,但在「體驗區」設置完成後的結果遭批評違反大自然法則。有學者專家認為,在公園內裝微氣候裝置,就像把冷氣、除濕機放在室外,與公園應有的自然與放鬆氛圍相衝突,更無法融入公園景觀,與原先的概念背道而馳,也算不上什麼「新奇體驗」。尤其世界潮流遭向節能減碳,這麼做勢必成為負面教材。呼籲刪除原計畫,將相關設置空間還給公園。

「中央公園」(清翠園)由法國景觀設計師Mosbach,和Philippe rahm architectes及台灣的劉培森建築師共同合作;其中Philippe提出「微氣候裝置」構想,希望降低都市熱壓力。也就是利用氣候流場,找出園區內涼爽、乾燥的環境;但此方案提出,即受到多方質疑,使用機器裝置,人工化而且耗能。所以在中央公園第一標決議,要設置微氣候裝置體驗區。希望未來微氣候裝置設置完成,可以真正節能、降溫至27-29度以下。要通過測試,其他區域才能施工。建設局對此案極為重視,因此組成專家學者,對體驗區做了很多測試,並請Philippe,在現場解說,然而,微氣候裝置經過多次討論,大多數專家對微氣候裝置,認為都無法達到都市熱減壓,對外界傳言,所謂的中央公園達到全區恆溫的說法,體驗區內微氣候裝置顯現成效是無法達成上開目標。

由於各界對微氣候裝置存有普遍質疑,新市府團隊上任後積極檢討,並在今年五月間邀請學者專家組成委員會,陸續進行3次專業評估。有專家認為,在公園裝微氣候裝置,只是將笨重、無藝術價值的冷氣、除濕機放在戶外,根本算不上什麼「新奇體驗」;人造器械壽命有限,但公園環境追求自然永續,兩者互相衝突,也勢必將造成能源物資浪費,並累積更多廢棄物;而機器運轉就算能造成小範圍的微氣候低溫,也必將造成附近區域更高溫。

微氣候設備裝置的目的,在於降低都市熱壓力(Heat Stress),主要著眼於都市熱島效應(Heat Island Effect)最嚴重的區域。然而,有委員會專家指出,城市中的公園屬於公園綠地,是冷島效應(Cool Island Effect)區域,而未來的清翠園正屬於此類地點,可見微氣候裝置裝錯地方。

對於以機器工程的方式造成區域空氣狀況改變,進而形成人體感覺改變,原計畫稱為「氣候流場」。但委員會專家質疑,吹冷空氣叫「反氣旋」?遮掉一些陽光叫「冷光」及「月光」?這種違反物理學的娛樂方式,其實就只是「空調」,卻強行套上氣候的術語,模糊了真理與虛構的界線,「難道是要教育民眾錯的降溫設備觀念嗎?」

也有委員會學者提醒,全台灣仍為「廢核」、「節能」等大目標努力,各縣市也才剛經歷嚴重的缺水期,台中也不例外。原計畫設施中的cloud、反氣旋及沙漠風等設計,都將在缺水缺電的情況下成為明顯的負面教材。呼籲不應該設置這些設施,將空間還給自然的公園。

微氣候裝置體驗區沒有通過測試,甚至委員對現場舒適度體驗,以1到10分為滿意度,僅給5分「不及格」!市政府建設局依契約規定,決定其他區域不施作微氣候裝置,啟動變更程序。對這樣的結果,經建設局更進一步與法國景觀設計師Mosbach討論其裝置的影響。Mosbach坦言,微氣候裝置僅能稱是中央公園裡的裝置,功能就像公園的「家具」而已!它的存在與否,不影響公園整體的功能。
另外,其他設置與微氣候裝置無涉,市府並不否定其設計理念(創新、智慧部分),然而,微氣候耗能、違反低碳原則,所以市府要重新檢討。

市府建設局表示,中央公園未來設計,將朝提升園區內本土植栽達75%以上,配合原設計裝置176組智慧裝置,可蒐集溫度、濕度、風向及懸浮微粒等氣候及環境資訊,也可連結WiFi、4G,甚至攝影機、告示板等,提供多面向服務。

中央公園未來的智慧便民系統,一方面可讓遊園民眾定位,並獲知附近商家資訊;另一方面可讓公園管理者蒐集園區資料,讓管理人員即時掌握氣候、環境及防災資訊。以都會環境最重要的防災資訊而言,未來公園管理人員能立即掌握地區性氣候及防災資料,像是透過連線,掌握滯洪池水位、風向、雨量等資訊,做為防災參考。

而中央公園的資訊,未來也將透過「台中智慧營運中心」(台灣塔)進行系統管理,以作為台中智慧城市的試點。整套智慧系統功能,希望引進最新技術(State-Of-The-Arts),讓中央公園的智慧系統,成為相關系統的領先者。

建設局長黃玉霖強調,清翠園將朝著「低碳」、「智慧」、「創新」目標邁進,未來將帶給市民一座以人為本的景觀休憩、智慧導覽、低碳綠能及永續發展的未來公園,真正成為台中的「都市之肺」。

台中水湳智慧城中央公園 2017年底完工

發表於 : 2017-08-08, 08:45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source

台中水湳智慧城中央公園 今年底完工
2017年08月03日 15:13 中國時報記者/陳世宗

位在水湳智慧城的中央公園,運用植栽、水、土壤、空氣等景觀元素,導入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哲學理念,將「十二感官」實踐於公園之中,塑造一座創新、智慧及充分運用綠色能源的標誌性地景,預計今年底完工。

具備羅浮宮朗思分館設計經驗、也是規劃設計中央公園的法國景觀設計師Catherine Mosbach日前飛抵台中,向建設局長黃玉霖說明公園未來願景;黃玉霖肯定中央公園的規劃兼具多元及創意,希望如期如質完工,帶給市民全新的感官體驗。

建設局指出,中央公園為貫穿水湳智慧城的大型公園,由法國知名景觀設計師 Catherine Mosbach,結合Philippe Rahm Architectes 及在地的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法國設計師Catherine Mosbach日前前往園區工地向市府建設局長黃玉霖解說完工成果、預期效益及未來意象,將打造一座重視低碳節能、擁有創新設計及智慧設施的全國首創新型態都會公園,聯繫都市人與公園新的行為活動。

黃玉霖視察園區後,對公園地景自然曲線的施工成果表示滿意,也對整體設計理唸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期待中央公園完工開放後,成為台中市未來公園的新示範,帶給市民全新的感官體驗。

(中時)

打造全台首座都會區大型智慧生態公園 水湳中央公園植樹萬棵

發表於 : 2017-11-10, 13:39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打造首座森林生態公園 水湳中央公園植樹萬棵

台中市打造全台首座都會區大型智慧生態公園!位於水湳智慧城的中央公園將於2018年8月開始營運,園區智慧燈桿也將於2017年底完成測試,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為了打造中央公園成為低碳生態森林公園,將在佔地67餘公頃的公園內,種植台灣原生喬木樹種近9千棵,加上既有的1,600餘株納入公園設計保留種植,全區樹木加總可達1萬餘棵,盼望成為台中都市綠肺的角色。

設計團隊於競圖作品中提出採用三大類氣候改善裝置以改善水湳智慧城區域氣候,包括「降溫避熱類裝置」、「除濕類裝置」和「空氣淨化裝置」,自然界中天然的降溫避熱裝置便是樹木,當樹的葉子繁多而大片時,可形成濃厚的樹蔭,加上樹上的花和葉都可以吸收或散射大部分的太陽輻射,樹在日間強烈的蒸散作用也可因此吸收空氣中的熱能降低植株附近的氣溫,因為蒸散作用的蒸發是一種吸熱反應。

黃玉霖指出,原為水湳機場用地的中央公園,在機場時期已種植芒果、正榕等1千多棵喬木;現在因應「智慧、低碳、創新」的水湳智慧城營造原則,強調在地化及原生樹種,原生喬木總比重高達8成以上,在推廣台灣原生植樹的理念具有指標性意義。

黃玉霖說,為打造中央公園成為台中市最大亮點公園,市府與具有羅浮宮朗思分館設計經驗的法國知名景觀設計師Catherine Mosbach 合作,結合Philippe Rahm Architectes 及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設計國際級創新理念指標性地景,期待2018年完工後,帶給民眾嶄新且多樣性的體驗。

中央公園為南北走向,因地形起伏特性,台中市建設局除了規劃五大滯洪池調節現地氣候,還將增值九千棵樹木以台灣五大闊葉木,像是毛柿、烏心石、黃連木、樟樹、櫸木以及牛樟、台灣紅豆等珍貴樹種等原生樹種為主,其餘以其他喬木樹種,達到降低公園內的熱度、濕度與汙染程度的效果,讓都市居民享有健康的戶外休閒空間。
圖檔
打造首座森林生態公園 水湳中央公園植樹萬棵 01
圖檔
打造首座森林生態公園 水湳中央公園植樹萬棵 02

台中水湳經貿園區「中央公園」2020年11月開幕

發表於 : 2020-08-31, 08:15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歷時7年、3任市長,台中水湳經貿園區「中央公園」即將於2020年11月開幕,面積67公頃是大安森林公園的2.58倍大,全區有1.2萬株原生樹種和各季節植栽、5座滯洪池約96個標準游泳池量體,由法國景觀建築師Catherine Mosbach、瑞士建築師Philippe Rahm、劉培森建築事務所共同打造,從2014年年1月開工至2018年12月完工。

台中市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中央公園時間會拖這麼久主要是「跨國團隊」、「園區太大」,2018年完工後每一工區要細部調整,逐一驗收。舉例來說,設計師在滯洪池旁的坡道規畫種植一大片芒草,怕台灣民眾誤會一堆雜草,都需調整,原訂今年春天開幕,因新冠肺炎疫情,時間才延至11月。

中央公園要正式開幕,對許多關心水湳經貿園區發展的市民來說,「真的等了好久!」陳大田表示,公園一直是開放的,12感官設施也網美拍照熱點,3月空拍機法規未上路前,已吸引大批玩家拍攝不同角度,美不勝收,在網路上瘋傳。

討論度最高是被網友戲稱「抹茶湖」的天池,位於中央公園北端、西屯區經貿九路入口,湖水面積1700平方公尺,周邊植栽山櫻花、無患子、苦楝、青楓、樟樹、紅楠等約110株喬木,透過空拍可看到抹茶色的湖水,晚上可拍到「科湳愛琴橋」唯美倒影。

陳大田指出,中央公園將是「台中之肺」,當初設計喊出「永遠11月天的溫度」,除了植栽增綠,南、北兩端還設置約1萬平方公尺太陽能板供園區氣候裝置、路燈、廁所使用,電力自給自足。

台中中央公園年底開幕 OT公聽會廣納建言

發表於 : 2020-10-29, 17:17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台中中央公園年底開幕 OT公聽會廣納建言

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內的中央公園將於2020年12月正式開幕,整體設施設備及動、植物生態養護將結合民間資源,以OT方式委外經營。台中市政府建設局正辦理招商評估作業,2020年10月26日於西屯區鵬程里活動中心舉辦「台中市中央公園(含停車場)OT案」公聽會,廣納民眾意見,為公園未來營運增添能量。

建設局長陳大田親自主持公聽會,他表示,中央公園107年11月3日起部分空間試營運,將於年底正式開幕,為迎接遊客到來,建設局規劃OT委外經營,盼結合民間資源,創造中央公園更多元發展空間。今日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及在地民意代表、區公所、居民與會,向民眾說明政策方向,彙整各界建言,落實市長盧秀燕「富市台中、新好建設」目標。

建設局說明,中央公園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內,占地67.34公頃,由法國景觀設計師Mosbach規劃,以「台中之肺」為目標,園區結合「智慧」、「低碳」與「創新」三大原則,將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哲學理念實踐在公園空間,設置十二感官互動體驗設施,園區種植106種喬木、數量達1萬棵以上,原生樹種高達83%,呈現生物多樣性的都市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