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文章 eaGer »

台大新地標 被批像變形金剛
2009/05/22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陳宛茜/台北報導】

台大校務發展委員會最近通過文學院大樓設計案,高達23層的人文大樓未來座落正門口旁,成為校園新地標,有師生質疑高樓影響整體景觀,連署表示反對,呼籲校方暫緩計畫。

台大文學院學生會長林宛樞表示,台大文學院長期苦於館舍老舊、教師研究空間不足,95年文學院獲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捐贈大樓,計畫拆除校門口舊建築洞洞館,興建人文大樓。

她說,前3次設計案都遭台大校園規畫小組退件,5月提出第4設計方案建物達80米、23層樓,由於在台大正門口,設計案一公開即引發質疑,「難道要讓校門口有如變形金剛般的建築?」

也有人擔憂,23層樓建築造價逼近9億,是基金會捐款的1.6倍,文學院恐無力籌錢;且大樓落成後,電梯等營運費用也不符合節能省碳趨勢。目前正展開師生連署,希望校方暫緩此計畫,重新評估校園空間分配的合理性。

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簡學義表示,校方中意的這個方案只確定高度、量體,設計根本還沒發展到外型、材質,稱「金剛」言之過早。雖然台大校方傾向採用最高的23層樓方案,只是初步構想,還有討論空間

簡學義解釋,大樓「長高」並非為了做「地標建築」,而是滿足使用空間「量」的需求。人文大樓的容積是固定的,當「洞洞館」決定不拆後,大樓基地縮小,只得往高度發展。之後考慮景觀問題,校方希望增加底層的開放空間、減少壓迫感。這些空間壓力轉到高度上,大樓又增高一倍。

「高樓不是原罪!」簡學義認為,在造形、設計風格、使用材質都還未確定前,便認為不環保等,是「未審先判」。他希望大家「稍安勿躁」,不要只憑高度就判死刑!

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表示,校方尊重學生表達意見的權利。他也說,這棟由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捐贈的大樓,規畫設計與營造,由施崇棠個人捐助的觀樹教育基金會委託專業團隊執行,當時捐贈預估大樓造價約5.4億元,如果超過估算,台大沒有錢支援,期望捐贈者繼續協助。
artai

Re: 建築大師開釋....

文章 artai »

eaGer 寫: ...人文大樓的容積是固定的,當「洞洞館」決定不拆後,大樓基地縮小,只得往高度發展。之後考慮景觀問題,校方希望增加底層的開放空間、減少壓迫感。這些空間壓力轉到高度上,大樓又增高一倍。...
呵呵,所以這個邏輯是:台大通過賜給人文大樓的"量"就是這麼多,台大賜給人文大樓的基地就這麼小,而且只能蓋在洞洞館旁...,又為了減少底層壓迫感,所以增加建築物高度,結果增加全校壓迫感...。 :twisted:

所以給很多空間量的是台大、給很小基地的是台大、要求減少底層壓迫感的是台大、選擇增加到23樓的也是台大!這年頭大學不好經營,大師也不好當,大家都有難處...,那校園發展委員會跟校園規劃小組又是怎麼說呢?! :oops:
Marco

Re: 建築大師開釋....

文章 Marco »

artai 寫:所以給很多空間量的是台大、給很小基地的是台大、要求減少底層壓迫感的是台大、選擇增加到23樓的也是台大!這年頭大學不好經營,大師也不好當,大家都有難處...,那校園發展委員會跟校園規劃小組又是怎麼說呢?! :oops:
如是說也

http://liberal.ntu.edu.tw/dongdongguan/1-950908.pdf

人文大樓籌建歷史背景

中文系教授夏長樸

一、 文學院何以必須興建人文大樓?

台灣大學的前身為日據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台灣大學正式成立,依照我國學制,原帝大的文政學部分設文學院及法學院,當時文學院只有中文系、歷史系及哲學系三個單位,師生人數不及百人,使用空間亦僅限於文學院大樓一處。六十多年後,文學院已發展為包括中文、外文、歷史、哲學、人類、圖書資訊、日文、戲劇八個學系、藝術史、語言學、音樂學、台灣文學四系館、舊總圖書館前後棟、舊地理系館二樓、、一號館一樓、視聽教育館、語文中心(部份)及國青中心大樓(小部份),空間嚴重不足現象,全校皆知。

為解決空間缺乏問題,文學院一直持續努力,希望空間問題不至於影響到院內的教學與研究。解決空間問題的策略有二:其一是爭取校總區其他單位遷移後放棄的舊空間;其二是設法爭取經費,籌建新的使用空間。

爭取舊有騰空空間是文學院過去數十年的主要努力方向。在竭力爭取下,固然增加了哲學系館(原農經農推館)、舊總圖書館前後棟、舊地理系館二樓、一號館一樓、及國青中心大樓(小部份)等空間,但這些空間或者完全無法使用(如舊總館前棟)、或者不甚適用(如國青中心大樓部份)、或者施工簡陋不堪使用(如哲學系館),使得進駐單位師生怨聲載道,不滿之聲盈耳(迭有同仁激烈反應:文學院是不是次等單位?否則為什麼只能撿人家不要的破爛!)。加以近十年來台大快速發展,新增單位亦亟需空間,在僧多粥少情況下,爭取原有騰空空間的努力亦迭受挫折,如爭取動物系、植物系騰空之一號館僅能取得一樓部份,而爭取物理系騰空之二號館則一無所獲。在此情況下,爭取騰空空間之策略已完全不可行,唯有覓地籌建新樓一途。

至於新建空間部份,六十二年來,除了五十七年新建人類系館、六十年代增建的文學院研究大樓之外,近三十年的時間,文學院沒有任何新建的空間。

文學院迫切需要空間,卻又無法爭取到校內騰空空間的情況下,為了解決問題,只有設法爭取經費,籌建新樓一途。這也是徹底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2
二、人文大樓的興建能解決哪些問題?

籌建中的人文大樓能解決哪些問題?

(一)紓解文學院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人文大樓興建完成後,文學院的十二個學術單位中,將有外文系、哲學系、人類系、日文系、語言所、台文所五個系所進駐,空間窘迫問題將大幅度改善,對文學院師生的教學與研究裨益頗大。

(二)空間集中,有利研究教學。

空間集中後,原本散居校園各處,疲於奔命,缺乏互動的現象將不復存在,長期以來文學院師生之間人際疏離、無法溝通的弊病即可消除。

(三)帶動校園空間的規劃建設

人文大樓的興建,將帶動台大校總區內一連串的建設活動:如配合農業陳列館的遷建,生農學院將在農場內興建規劃已久的研究大樓;台文所遷離後,教務處將拆除舊地理系館,興建教學大樓。日文系撤出舊總圖書館後,人類系的珍貴文物將進駐。原址經整修後,再增加其他系所的珍藏,籌設多年的台大博物館將逐步具體落實。國青中心的部份空間歸還校方後,將移交法律學院,成為法律學院的空間,配合該大樓左右兩翼的興建,法律學院遷回校總區的多年規劃,即將實現。

三、人文大樓何以選擇在洞洞館區基地興建?

(一)人文學園規劃的具體實踐

文學院早在八十三學年的第一次院務會議會議即已確定未來的文學院空間規劃,方案中以校總區大門椰林大道兩側為人文學園。人文大樓以洞洞館區為興建基地,正在落實此一規劃。

(二)依循長期以來的校園空間規劃

為了解決文學院的空間問題,負責規劃全校校園空間問題的校園空間小組,早在一九九五年的全校校園空間規劃報告書中即已提出:洞洞館區為文學院未來興建大樓的預定基地之一。其後復於二○○○年的報告書中重申此一意見。足見洞洞館區早在十餘年前即規劃為文學院的興建基地,此次人文大樓選址,基本上依據全校校園長期規劃設計,並非臨時起意,率爾決定。

(三)洞洞館區基地興建大樓,其量體合乎文學院空間需求,可以解決文學院空間窘迫的問題。

依據本校總務處保管組的記載,文學院現有空間為25199.33 平方公尺(含現今使用及登錄為文學院使用者),人文大樓完工後,文學院使用空間將增為30612.40 平方公尺(扣除國青中心等擬交還學校部份),空間增加不少。大樓完工後,文學院將有六個系、所遷入,佔文學院系、所之一半。文學院師生教學、研究之空間將大幅度改善,一舉解決數十年來空間不足之痼疾,對人文學的教學研究提供極大的助益。系所的集中,對院內師生之間的互動,將有莫大的幫助。

(四)現有洞洞館使用多年,外牆破壞,消防安全堪虞,維修經費龐大,不適繼續使用。

洞洞館區三棟建築外觀雖有特色,但與椰林大道兩側建築形式完全不搭調,加以設計不良,不合於教學研究需要;又嚴重違反消防法相關規定,使用師生安全堪虞;長期使用後,年久失修,外牆破壞嚴重,維修經費龐大,早已不堪使用。

方今之計,唯有拆除重建一途,才是一舉兩得之策。

四、洞洞館的使用經驗
洞洞館的三棟建築物由於外觀特殊,風格一致,因此很受注意,這是客觀事實,不容否認。但是,必須考慮的是,一棟建築物除非在設計時已設定其特殊用途,否則建築規劃中不能不考慮其實用性,簡言之,建築物的用途為何應該是設計時的主要基礎。就此而言,建築物的外觀固然重要,但其內容是否適用應該是更重要的考量。茲簡要說明本院同仁使用洞洞館建築的經驗(以哲學、人類二館為主),用為佐證:

1、密閉式的外牆設計,隔絕人與自然界的接觸。

洞洞館的外牆部份採用洞型陶管水泥外牆,從外觀眺望,或有其特殊性;但從長期使用者的觀點,由內向外無法瞻望,視野極差,人天(人與大自然)介面接近完全隔絕。

2、採光不足,酷熱難當,大量使用照明及空調設備,浪費過多能源。

由於外部遮陽設計不當,缺乏自然光線的引入,日間亦必須使用人工照明,萬一停電時,館內漆黑一片,根本無法上課與工作。洞洞外牆幾乎沒有隔熱效果,由於通風不佳,夏日的悶熱(二、三樓整排研究室東、西曬嚴重),無法自然流通消散,即使長時間使用冷氣、機械排風,亦難以調節。不僅消耗過多能源,久居其中,對於使用者而言是痛苦的生活環境,也是極為不合時宜的教研場所。哲學與人類二館,皆為東西向配置,問題尤為嚴重。

3、通風不良,空間封閉,空氣品質惡劣。

通風不良,造成館內空氣品質惡劣,也是洞洞館設計上一個嚴重的缺點。研究室分置於建築內部二側(嚴格說來是四側),每個研究室又是門戶封閉,空氣自然流動的動線完全被隔絕,縱使洞洞館一樓二側玻璃門完全敞開,對於兩側或二、三樓的空氣流動幫助不大。尤其哲學系系館一、二樓各設有男女廁所,污濁空氣封閉在內,惡臭不堪,即使抽風設備長期開啟,亦無法完全排除。由於建築樓層挑高不夠,在狹、矮的空間中,空氣污濁加上悶熱,生活品質之惡劣可想而知。

4、頂樓滲水漏水嚴重,難以正常使用。

近七、八年來,哲學系系三樓嚴重漏水,每逢暴雨或颱風,教師研究室就處處漏水,到處擺滿接水的容器,圖書、電腦及其他設備不得不移動乾燥處,苦不堪言(有哲學系教授為此在校務會議中大發雷霆,此事全校皆知)。雖營繕組協助招商修復,但仍有修東漏西的現象,事實上亦無長期止漏效果。人類系館程度雖沒有如此嚴重,但漏、水情形亦經常出現。若尚需長期使用,頂樓屋頂結構顯然必須徹底體檢、全面整修。

5、全館封閉式設計,缺乏逃生通道,嚴重違反消防法規規定。

使用問題中最嚴重者,厥為消防逃生無路。洞洞館陶瓷外牆係由鋼筋水泥固化強化連結,除唯一的中間大門外,四面完全被陶瓷外牆封閉;人類系全館僅有一座樓梯,沒有其他安全通道,而現有出入口寬度亦有影響使用者避難逃生之疑慮,根本不符合今日消防法規的規定。而洞洞館之外牆設計,在發生災害時,除搶救人員難以進入室內外,對於使用者,亦將造成逃生動線不佳的情形,影響校園公共安全。因事態嚴重,哲學系約於七、八年前曾經由系務會議充分討論後決議,建請學校總務處協助拆除哲學系館外牆。當時總務長以學校經費不足而暫時擱置。近二十年來,此一問題始終未能徹底解決,哲學、人類二系師生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6、鄰近交通幹道,噪音、震動不利教學研究及文物保存。

人類系館整棟建築鄰近新生南路,當初興建時尚無噪音、震動問題。四十多年後,大排水溝加蓋,新生南路成為北市南北向的重要交通管道,來往車輛頻繁,噪音、震動相繼浮上台面,成為不能不面對、不能不設法解決的問題。洞洞外牆能阻絕視野,卻無法隔絕、甚至還放大噪音,「魔音穿腦」,成為人類系師生揮之不去的夢魘。人類系藏有大量民族學考古學標本,它們是教學研究的重要材料,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由於大型載重車輛來來往往,日益加劇的震動必然影響珍貴文物的保存,目前人類系館空間其實已逐漸不適於這批標本文物的陳列保存,何去何從,已陷入窘困狀態,亟待提出合理的方案,以徹底解決。

7、洞洞館三棟建築,並非有意規劃興建,不宜視為整體建築群。

就理想人文環境塑造的觀點著眼,外界常有洞洞館係整體三合院設計的錯誤印象,誤以為三合院的居住與使用,有助於系際交流與人文氣息的涵蘊。果真如此,那所謂理想三合院真該整體重建規劃,才能達成此一理想。事實上,外界想像中的必然,只是前後建築規劃上的偶然。農業陳列館(1963 年完工)大門朝北,人類系館(1970 年完工)、原農經農推系館(現為哲學系館,1964 年完工)大門朝東,使用者出入動線幾乎難有交集,三單位的師生實質互動稀少。真要型塑優質人文環境,應做更理想的軟硬體規劃,才能符合該願景的期待。

五、結語

三棟洞洞館建築物完成於民國五○年代,當時對建築技術的要求不甚周密,依循的是民國三十四年版的建築技術規則,因此建築物本身並未考慮耐震設計,封閉型的外牆加上單一樓梯、出入動線設計不良,在防災避難上造成種種問題,影響校園公共安全甚大,始終無法徹底解決。根據內政部93 年3 月10 日修正發布的建築技術規則,三棟洞洞館的建築,不僅不符合今日對「綠建築」的基本要求,而且在消防逃生上有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大幅度改善,必須投入大量資金。

以今日學校經費短缺之窘狀,及三棟建築物本身之價值而言,是否值得,這是一個問題。如果依現有建築技術規則第113~116 條及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28 條的要求,進行大規模的改善,就必須增設PBC、火警授信總機、緊急廣播設備、避難器具、照明燈、方向燈、出口燈、減火器、探測器、室內消防栓、排煙設施等設施,如此大規模的改善工程,必然破壞現有洞洞館外牆。長期以來,洞洞館牆面,已因裝置冷氣造成大量破損,若再增設多項消防設施,屆時原有特殊牆面恐將遭受更大的破壞,是否還有保留價值,必然更受質疑。

就使用者的觀點而言,三棟洞洞館的建築物本身過於老舊,基礎結構及外牆都有嚴重缺陷,安全逃生困難,即使耗費巨資維修亦無法完全解決問題。釜底抽薪之計莫如依多年以來台大校園空間之構想,將其拆除,原基地另行規劃設計具實用價值且又能代表當代建築風格之大樓,纔是徹底解決問題之道。



總結:非蓋不可 [:yayaya]
Marco

Re: 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文章 Marco »

依文中所述,文情並茂、條理分明並且有十足急迫性!
果然是個超有魄力、有能力、有主見的學校!

那就拆吧拆吧! :lol:
phoenix

Re: 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文章 phoenix »

台大 跟 政大 併校即可 雙方重疊的科系 即可廢除一方 如此 就可節省許多空間 非去蕪存菁 乃 節省資源.......只要雙方能放棄本位之見
JKChien2001

建築(大)師 簡學義 位於台大校門入口的人文大樓

文章 JKChien2001 »

請參考~

1.
規劃設計書(2010.08.31.版)
http://www.mediafire.com/?bq9h56ztt0v3x9c

2.
「搶救台大校門口 連署行動」記者會
時間:2010年11月15日 早上 9:30-10:00
地點:台大校門口旁

3.
搶救台大校門口連署行動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111002212900

4.
Facebook 搶救台大校門口 團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69618623065437
http://www.facebook.com/pages/zhi-chi-y ... 311?ref=mf

5.
(自稱)竹間事務所成員「孫自弘」之人,以竹間事務所名義,於上述Facebook粉絲團中之回應:

「人文大樓」位於台大校門口與椰林大道之敏感位置,除了量體外,「風格」問題既為大家所關心的議題,連署發起人自有責任與義務提供充分與正確之資訊以為公眾討論之基礎;然遺憾的是,如今連署網站所提供之圖像(除其中一張為設計過程中的方案圖外)均為連署發起人所杜撰自行製作,而非建築師於目前階段提供予校方之資料,此一不嚴謹與不負責任之結果將嚴重誤導公眾之認知,無益於健康之思辯。建築師於此除嚴正要求貴網站應立即補充說明並註明所有圖像出處外,對侵害建築師著作權之部分亦保留法律追訴權。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6.
簡學義建築(大)師從未提供之校門口模擬圖(可比對第1項之規劃設計圖)
原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201011100221 ... tlepic.jpg
圖檔
7.
Facebook 曾光宗老師提供之觀點:

日本的東京大學也曾經發生過這類事情;東大校園中最重要的建築物,同時也是60年代日本學運的象徵-安田講堂,於1995年時,其背後仍有著乾淨的天空。可是到了約1998年時,其背後多了一棟理學院大樓!目前到了東大校園,已無法再看到背景乾淨且天際線單純的安田講堂了。

而當時此事也曾經被學生討論過,但是可能由於日本人的「服從性格」太強了,而且校園規劃也未被充分討論,因此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從目前的模擬相片來看,台大校門背後的建築物,似乎比東大安田講堂後的建築物更為接近、龐大且複雜,之後的校門週邊景觀十分堪慮。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反建人文大樓 台大師生抗議

文章 eaGer »

反建人文大樓 台大師生抗議
2010/11/16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李威儀/台北報導】

台大包括夏鑄九、劉毓秀、張小虹在內的30位教授,昨天上午召開「台大校門口有怪獸」記者會,反對在一進台大校門口處,興建9層樓高的人文大樓,目前已經有近千位學生連署反對興建大樓、抗議新校舍破壞校門景觀。

台大主秘廖咸浩表示,校內的任何建設都會經過完整程序,如果文學院內部有不同意見,應由文學院來努力協調整合、回到院內討論,新大樓預定明年7月動工,校方會充份尊重文學院的決定。

但擔任空間規畫委員會召集人的台文所教授柯慶明表示,人文大樓案已經定案,這些教授有意見應該早點提出;且人文大樓的興建案已原地踏步多年,不應再延宕。

對於師生質疑9層高樓是否會破壞台大校門已維持80年、傅斯年校長主張的「謙遜」?柯慶明表示,「沒有什麼謙遜好破壞的,台大新蓋的哪棟樓不比這兒高?」但柯慶明的發言,立刻引發現場學生不滿嗆聲。

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昨天一度哽咽提到,系內的教授不是沒有提反對意見,而是足足提了3年,卻都被視而不見,「台大的民主精神、百年價值,都到哪裡去了?」

昨天也有許多學生到場聲援反校門口景觀怪獸的活動,並在細雨中高呼口號:「搶救校門口」、「保衛人文校園」、「爭取文學院第二基地」;並在人文大樓預定地、已拆除的洞洞館原址,升起40.8公尺高的氣球,讓師生感受未來人文大樓興建後的壓迫感。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Re: 反建人文大樓 台大師生抗議

文章 eaGer »

台大擬建文學大樓 遭批破壞意象(影音)

台灣大學打算在校門口、興建一棟大約十一層樓高的文學院大樓,不過卻遭到部分師生強烈反對,他們選在今天的校慶,展開抗議,批評這棟大樓將破壞台大的入口意象,決策過程也太不民主。

就選在創校八十二年的校慶當天,這群台大師生高舉牌子,在校門口抗議,他們不能接受,校方蓋一棟相當十一層樓高的人文大樓,簡直就像怪獸,毀掉整個入口意象,以及延伸出去的椰林大道歷史景觀。

任教三十多年的教授不滿人文大樓、毀掉的就是人文,而且決定的過程,完全不尊重民主的機制。

不過參加空間設計規劃的教授柯慶明卻強調,台大的學生人數從四十多年前的五百人、增加到現在的三萬人,空間很不足,結果現場被學生質疑,雙方吵了起來。

被問到這起爭議,台大校長李嗣涔低調不願回應,而校方則強調,一切爭議,還是希望能回歸文學院、繼續討論。

反對新的龐然大物,毀壞了台大歷史悠久的門面,抗議師生呼籲重新規劃,而台大城鄉所教授也跳出來表示,願意協助設計,是不是能保住人文的建築人文的精神,台大校方希望文學院能自己先找出共識。

Bartlett

Re: 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文章 Bartlett »

當我看到人文大樓從校園大門入口3D模擬圖時,真的被震攝住了
要是真的蓋了,那台大完蛋了
如建築師所言,在那麼小基地蓋那麼多容積要求,這種量體是無可避免的
那叫我的兒子來堆樂高積木就好了!要建築師幹嘛!

為什麼不公開比圖集思廣益,讓百家爭鳴?
與其蓋這樣的大樓,我想寧願不蓋對台大較好!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台大文學院院長葉國良 - 反人文大樓 卻用合成照誤導

文章 eaGer »

反人文大樓 卻用合成照誤導
【聯合報╱葉國良/台大文學院院長(台北市)】
2010.11.17 03:44 am

台灣大學文學院長期空間不足且分散,嚴重妨害文學院的進步,人文大樓的籌建,即為解決此一問題而設。如果錯過此次機會,也許再過十年、廿年也無法改善。

此建築之量體及策劃,係依各預定進駐六個系所之需求,經十二次以上會議討論決定,之間又經廿餘次專家座談會、公聽會、說明會、協調會、校規小組會議、校園發展委員會詳細討論定案,每次均有師生職工數十人參加,前後超過三年,各方面完全符合政府及校方規定。

該案歷經「基地確定」、「量體確定」、「量體設計」、「建築設計」等階段,現在正進行「細部設計」,細節、外觀均尚未完成。其間雖有不同意見,但都是關於教室多寡、研究室大小、噪音問題、西曬問題等,並沒有人提案反對興建,進駐的六系所也都已提出了細部的使用需求。日前有些反對人士在網站發起連署反對興建,並召開記者會。但該等不於「量體確定」或「量體設計」階段提出意見,待兩三年後已進至「細部設計」階段才來反對量體,既不專重專家,也不尊重程序和體制。

尤有進者,該建築之九樓部分距校門口約一一○公尺,而反對者的網站,所掛的建築圖像,乃據未完成之圖片自行用電腦合成,而且把該建築的位置朝校門口方向大幅拉近,九樓部分約拉近七十餘公尺,五樓部分約拉近四、五十公尺,造成緊迫校門口之意象,誤導社會大眾。媒體所載即是錯誤圖片。

【2010/11/17 聯合報】@ http://udn.com/
zhz

Re: 台大文學院院長葉國良 - 反人文大樓 卻用合成照誤導

文章 zhz »

eaGer 寫:反人文大樓 卻用合成照誤導
【聯合報╱葉國良/台大文學院院長(台北市)】
2010.11.17 03:44 am

...反對者的網站,所掛的建築圖像,乃據未完成之圖片自行用電腦合成,而且把該建築的位置朝校門口方向大幅拉近,九樓部分約拉近七十餘公尺,五樓部分約拉近四、五十公尺,造成緊迫校門口之意象,誤導社會大眾。媒體所載即是錯誤圖片

【2010/11/17 聯合報】@ http://udn.com/
這個時候,台大文學院葉國良院長應該用正確的圖片,端正視聽,不能只用文字反駁。
JKChien2001

Re: 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文章 JKChien2001 »

台大校規小組公布了簡學義建築(大)師提供的3D模擬圖,
也許可以比對出用來開記者會的3D模擬圖有沒有刻意醜化。
http://homepage.ntu.edu.tw/~cpo/plan_liberal.htm
他們提供的PDF下載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cpo/liberal/3D.pdf
「人文大樓建築設計3D視覺影像模擬 (版權所有,所有圖文非經同意禁止轉貼,節錄或公開傳播)」,
就差沒說禁止公開討論了~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Re: 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文章 eaGer »

人文大樓改建紛爭 台大:有共識才會動工
2010/11/26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緊鄰台大校門口的洞洞館原址,明年動工改建人文大樓,由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個人捐贈。但部分台大教授認為破壞校門與椰林大道景觀,發起「搶救台大校門口」運動,今天台大校方特別舉行說明會表示,事前程序已經完成,只等校務會議通過,但仍會積極尋求校內共識,有共識才會動工。

截至今天中午為止,「搶救台大校門口」運動已經有上百位台大教授連署,包括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台大社會系教授瞿海源等人。負責連署運動的台大城鄉所助理教授黃麗玲指出,根據台大校園規劃小組2009年的報告書,曾要求椰林大道中心線110公尺景觀高度限制在30公尺以內,但目前人文大樓設計圖已經達 37.8公尺。

連署的教授認為,洞洞館原址無法容納高密度的建築物,應自校地中尋找文學院第二基地,解決破壞景觀的困境。「搶救台大校門口」運動也會在校務會議上提案討論,希望能現有方案。

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簡學義今天表示,為了人文大樓,已經提出8種不同設計圖,目前採用的是地下1樓、鄰近新生南路最高點可達9層樓的設計,假如台大校方的共識是減量,他也願意協助研究修改原設計圖。

台大文學院院長葉國良指出,30年來,文學院都沒有新建教室,8系12所分散在4、5棟建築物中,教授與學生必須擠在狹小的研究室。他強調,人文大樓沒有破壞校門口,僅興建9層樓也不算巨大,只是希望能幫師生爭取到適合研究的空間。

台大總務長鄭富書則指出,按照行政程序,仍需經過校務會議通過後才能動工。他強調,必須獲得全校共識才會動工,校務會議甚至有權駁回或取消興建人文大樓的計畫。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Re: 簡學義設計台灣大學人文大樓 被批像變形金剛

文章 eaGer »

搶救台大校門口 校方稱尊重
2010/11/26 13:27:37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6日電)參與「搶救台大校門口」連署的黃姓教授今天表示,希望校方增加第二基地以轉移人文大樓的量體,未來可能在校務會議上提案,希望修改現有的規劃方案。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人文大樓興建案說明會,台灣大學總務長鄭富書、文學院院長葉國良、空間規劃委員會召集人柯慶明、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簡學義和連署「搶救台大校門口」活動的幾位教授代表等人出席。

葉國良表示,文學院長期面臨空間不足的問題,為避免競爭力衰退,一直尋找蓋新房舍的可能性,人文大樓興建可改善目前分散的情況。至於師生對大樓量體和風格有意見,葉國良說,會參考大家建議,還是會有調整的可能性。

簡學義表示,規劃人文大樓時,曾提出8個方案探討,也將校園歷史空間意象納入考量。但他說,建築不是平均結果,每個方案顧及面向不同各有優缺點,建築師只能選擇相對性的最佳方案,如文學院希望在樓地板面積上做適度減量,建築師也願意配合調整。

連署活動代表出席的黃姓教授表示,目前已有上百名教授加入連署「搶救台大校門口」活動,大家並不是反對人文大樓興建,只是希望找到更完善的方案。黃姓教授說,人文大樓高度40.8公尺超過校園規劃原則限制的30公尺,同時基地條件不佳,卻要容納所有量體,導致建築物影響校門口天際線,因此希望校方增加第二基地以轉移量體,未來也可能在校務會議上提案,希望修改現有的規劃方案。

鄭富書說,校方為納入大家意見,曾舉辦公聽會,並參加論壇聽取大家意見,也架設網站,提供相關資訊讓全校師生瞭解。他表示,人文大樓興建案照程序目前已走到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的程序,之後會交由校務會議決策,但如大家有共識,還是可循共識去調整建築物規劃,校方原則上還是會尊重各方意見。

至於教授們提出的疑慮,鄭富書說,校園規劃原則只是參考依據,並非剛性法則,不會硬性規定建築師要遵守;而校方會繼續尋找第二基地,但使用權是校方決定,所有學院都有機會,第二基地不見得能解決文學院問題。991126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台大搶救校門爭議 簡學義建築師建議校內直接公投

文章 eaGer »

出處:自由時報

台大搶救校門爭議 建築師建議校內直接公投
【13:44】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台大人文大樓興建案引發的搶救台大校門口爭議,台大校方今天召開記者會,總務長鄭富書強調,校方尊重各方意見,捐贈人施崇棠先生則希望「善始善成」,能夠有好的開始和好的完成。

「搶救台大校門口,爭取文學院第二基地」的團體,加入連署的學者已超過上百人,總連署人數已達一千八百一十七人,台大城鄉所助理教授、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黃麗玲表示,他們會再向校務會議提案修正,希望能降低大樓的高度。

建築師簡學義在出席記者會時則表示,明天就是五都選舉,由民眾實踐直接民主,台大人文大樓興建案雖然經過校內所有的程序,但仍是代議民主,所以不斷有各種意見,他建議校方是否要舉辦直接公投,更能凝聚共識,他也有誠意對於女教授提的治安疑慮、建築風格再作溝通和調整。

總務長鄭富書則趕快滅火表示,依台大體制,並無直接公投的設計,人文大樓興建案涉及專案與法規,也不合適作直接公投。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