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6 UrbanCore 廢墟建築學院 - Marco Casagrande 講《台北有機活氣針灸》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2010.11.06 UrbanCore 廢墟建築學院 - Marco Casagrande 講《台北有機活氣針灸》

文章 eaGer »

2010台北「菜」博——都市園丁的有機活氣針灸術

[rightorleft]right[/rightorleft][text]圖檔[/text]是否注意過街角的小小空地上,隔壁婆婆整理的幾行菜圃?或是忍不住為巷口空地上,阿伯自己打造的寧靜小花園感到佩服?在熙來攘往的台北城裡,你一定曾經發現許多組織能力高強的老婆婆、意志堅定而又心靈手巧的阿伯,因他們的細心營造,我們有幸能夠在官方版的台北印象之外,看到充滿反差的小天地。

台北市裡的菜園如同城市中的養料,點狀散佈在社區活動的節點之間的城市縫隙,並且透過菜園的施作呈現無政府平台。 在台北花博帶來城市改造的同時,這些城市裡獨立出來的菜圃個體戶,儼然為台北帶來有機的城市針灸(Urban Acupuncture)。

第一代城市是人類連結著大自然共賴生存,第二代城市的人類則是在機械化的體制下生活,而第三代城市是工業化城市的有機廢墟,在現有建立的人文環境存賴著大自然變化的控制時,是在地智慧讓我們緊附連結著第一代城市,並由這些無政府的城市園丁調節著工業城市的不良體質。開發商與建築師是城市的編輯者,以添增新的建物取代廢棄空間;而點佈城市的菜圃園丁們,在無政府角色的自發性下,則用一塊塊的綠色菜圃為我們的城市進行了寧靜而優雅的療癒。

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芬蘭建築團隊C實驗室、以及一群擁有各種不同背景的熱血志工,在2010年8月的第一回合的工作營裡,以3個星期的時間流汗打造位於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的「廢墟建築學院」,這座都市中的無政府花園,提供了都市更新下的老街區對於未來發展的更多實驗性思考。計畫主持人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認為:當一座城市認同自己的在地智慧並使自己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時,第三代城市便得實踐。台北城市中的菜圃是第三代城市主義中的有機灸針,城市園丁的「在地智慧」,藉此有機會在都市中呈現,為了探索這個命題,廢墟建築學院第二次工作營於10月27日至11月10日期間再度開張!!本次工作營中,馬可與台大社會系吳嘉苓老師和學生們合作,關注研究社區社群自發性菜園,以廢墟建築學院作為研討基地,並在台北盆地各處菜園進行田野調查。希望使建築與社會學兩者之間截長補短、互為所用,共同展開對符合「在地知識專家」的人士作系列訪問。

馬可將於11/6下午5:00-6:30,以《台北有機活氣針灸 Taipei Organic Acupuncture》為題,在廢墟建築學院與大家分享在台北市裡現存日常生活中的菜/花園和身在其中的園丁,包括他們的身影、美學行動或對待植物的方式。演講免費對外開放,歡迎踴躍參加!!

2010年11月06日 (星期六) 活動

17:00-18:30
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公開演講《台北有機活氣針灸》“Taipei Organic Acupuncture”

18:00-21:00
BBQ & 桑拿開放

>>相關網站
::C-Lab | C 建築實驗室 | Marco Casagrande::

>>相關討論
::Marco Casagrande - 台北有機活氣針灸 Taipei Organic Acupuncture::
::JFAA x C LAB - 廢墟建築學院第一期工作營徵集熱血安那其建築園丁::
::破繭而出!真有弱建築? WEAK! 之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參展作品「繭 Bug Dome」::
::Marco Casagrande + Frank Chen 三芝櫻花田中的廢墟建築 登上英國 Architectural Review::
::Marco Casagrande 參加 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規劃設計::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UrbanCore 廢墟建築學院第二回合工作營

文章 eaGer »

廢墟建築學院第二期工作營計畫說明
by C實驗室

第二期工作營將與台灣大學社會系合作,以廢墟建築學院作為共事基地,但大多數時間會在台北盆地各處菜園進行“田野調查”。關注研究社區社群自發性的花園和菜園,並與即將舉行的台北花博作一有趣的對照和移轉媒體關注焦點。

在台北城中,基本上由一干老婆婆們佔領都市裡畸零或尚待開發的土地上,種植整理出來的菜/花園,將是本回工作營田野調查研究的主要對象。據馬可・卡薩格蘭這幾年間的時常調查和探訪,老婆婆們的組織能力高強,顯現有別於官方與日常生活眼見的台北。

舉例來說,老婆婆們如何召集社群共同維護菜園?誰有榮幸入選作共同經營菜園的嘉賓,機制為何?耕種食蔬,必要能方便取水澆溉,她們如何佈防管線?是偷偷接來由都市提供的免費的自來水?還是另有傳統妙方?老婆婆服膺著大自然付出最小的氣力得到最大的果效動物恆轉機制,她們整理出來的菜園和當下以男性作為主要設計群,建構出來的都市建築有著很大的不同。老婆婆如蜂蟻昆蟲,總以最不費力的方法滿足建立菜園的結構工程。她們可能用幾道繩子,與回收而來的各類型塑膠帆布上,疊幾塊石頭或絕大部分使用建築廢料如破水泥塊或爛磚,巧手推疊綑綁,便能成就堆放農具的避雨小間或方便種植瓜類和採收的瓜棚。依節氣變化,菜園在老婆婆的關照下總是非常熱鬧,按著社群的需求按時產出蔬果。她們以農民曆為本作種植作物的參考?還是會依照菜市場裡時下的潮流,復育世界上不同地域的蔬食?上述儘是馬可・卡薩格蘭的幾點觀察,其中更為細緻的細節更待有心人們的通力合作,才能描繪出一方菜園裡蘊涵的處處天機。

社會學工作注重分析,以各種不同的專業學術手法,理解人的現象;而建築除滿足人最原始頭上需遮風避雨的需求外,經一代又一代的精進美學,成為營造空間的專業技術,兩者都有自架象牙塔和背離常人生活的封閉性。因此,第二期工作營與台大社會學系的田野調查合作便顯現其重要性。

第二期工作營舉行的最大期待便是要讓建築和社會學兩者之間截長補短互為所用,共同展開對符合“在地知識專家”的人士作系列訪問,所有訪談皆專業成像錄影和錄音,並依照自發社群菜/花園發生的地點為本,製作「台北都市針灸地圖」,共同為建立理想中師大自然尊重常人在地智慧所建立之「第三代城市」的重要參考標的。

現時適逢台北花博開幕的時間點,對於花博的營建手法或南花北運營造節慶種種機制,按下不表意見。這群日日夜夜為台北自動自發披上綠意節能減碳,順應從產地到餐桌世界小資潮流,老婆婆的智慧和身影,更理應有機會被強調並介紹給市民。更有甚者,在歸納與理解老婆婆敬田愛人的在地經驗整理成珍貴智庫,結合現今建築技術和設計手法,西學中用創造出屬於台灣的新當代建築。

>>UrbanCore 廢墟建築學院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廢墟建築學院主持人的話

文章 eaGer »

廢墟建築學院主持人的話

工友/守門人 Care-Taker 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
廢墟建築學院 台北 Ruin Academy, Taipei

圖檔
↗ 左:謝英俊建築師、中:Marco Casagrande、右:阮慶岳教授

廢墟建築學院是研究建立第三代都市知識建構所成立實驗性平台,主旨在於要將現存工業城市廢墟化。學院以人文環境和都市作為研究主體,提供跨領域交流和公共論域的空間。不將論述焦點放在個別藝術和科學領域,學院著重地方知識的累積、常人的生活智慧和潛層的記憶故事。有別於教育場所,廢墟建築學院是PUB的原型,一座對外開放公共客廳。或者更像芬蘭國淬三溫暖,無論警察或是總統一律得脫掉外衣,才能進入公共桑拿間無絆享受,人人皆平等。

定要在建築學院築座公共三溫暖。

為更美好的都市、人民和大自然,廢墟建築學院面向大眾,徵集對城市環境未來的意見。廢墟,是當人造的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理解台北城廢墟化的過程。人們藉著在地知識將工業城市廢墟化。誰會是台北在地知識專家教授?他們應當來廢墟建築學院做酒保。

廢墟建築學院提供自主而獨立的平台,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團體和有志同心者互相交流。學院本身就是知識建構的載體,這裡是座工地也是廢墟,兩者同時並存發生。雖尚不能預知我們會發現何種新鮮事,但將城市廢墟化,破壞現存方盒空間會是建構學院的第一步。我們不管學術理論的統制操縱,卻要邀請大自然自由入門,在廢墟中有機共生,大自然是唯一皈依的準則。這裡是大伙兒的客廳,我們同在的PUB。
圖檔
The Ruin Academy is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knowledge building on the way towards the ThirdGeneration City – the ruin of the industrial city. The Academy offers a public sphere for cross-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general field of built human environment, city. We don’t focus in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art and science. We focus on local knowledge, people and stories. The Academy is more like a Pub than a University – or like a public sauna in Finland, where everybody is stripped naked from the President to the Police.

We must build a public sauna to the Ruin Academy.

The Ruin Academy sends an open call to think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 the city, the people and the nature.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ruining processes in Taipei. Ruin is when man-made has become part of nature. People are ruining the industrial city; th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cal knowledge. Who are the professors of the Local Knowledge in Taipei? They should be the bar-tenders of the Ruin Academy.

The Ruin Academy is an independent and free platform where the different student groups and other players can meet. The Academy is about knowledge building. It is a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site and a ruin. We don’t know what we will find but the first step is to break the box, ruin the city. What comes to the academic control, we will give up in order to let nature step into our ruin. There is no other discipline than nature. There is our Pub.

[rightorleft]right[/rightorleft][text]圖檔[/text]關於C實驗室

C-LAB目前以芬蘭作為基地,結合來自世界各地各領域建築師、都市規劃專家、藝術家及科學家所組成的建築實驗室。 作為空間的設計者,C實驗室關懷大自然和人類間有機的連結,為更美好的未來環境傾注心力,關心廢墟生態和地土之間的關係。其基進並獨具美學思惟之建築與跨領域藝術作品,獲得世界建築與藝術圈廣泛關注。

C-LAB曾連續三屆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0、2004、2006),其他重要展覽包括: 哈瓦那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歐州及日本建築新趨勢展、斐冷翠雙年展、北海道Demeter展 、蒙特立爾雙年展、玻多黎各雙年展、阿拉斯加設計研討會、日本越後妻有藝術三年展展 、台北歐洲論壇會、赫爾辛基藝術節、倫敦建築雙年展、台北城市行動、台灣移動地貌展、台灣設計博覽會、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等。

專業建築生涯期間獲得的重要獎項則包括:2009 世界建築社群獎(Worl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Awards )、2009世界建築節最佳單體房舍特別提名、 2005拜卡維爾獎(Byker Wall Award)、2004維多莉亞州設計獎、2001麥維迪宏件築獎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1999英國建築評論雜誌新進關注建築獎(Architectural Review´s Emerging Architecture Award )...等。

關於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

實驗室主持人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1971年生於芬蘭,2001年畢業於赫爾辛基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主修建築及都市規劃。馬可自2000年起擔任教職,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游離於建築設計、生態都市規劃及環境藝術之間。截至2010年為止,他已在芬蘭、亞洲、北美、澳洲....等全球十四個國家三十餘所建築和藝術相關科系大學任教。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