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書章---鳳山中崙國中設計案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混沌。建築。

龔書章---鳳山中崙國中設計案

文章 。混沌。建築。 »

關於龔書章鳳山中崙國中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在中崙國中興建期間,我就注意到這所學校了(因為距離我老家只有咫尺),直到結構體大抵完工後,才知道是龔書章建築師的作品,我非常清楚地的記得,在中崙國中完工後且第一次上媒體介紹後,我興高采烈帶著我的FM2到現場準備拍照,當時的校舍與週邊環境所呈現的是開放的、有朝氣的,非常特別的一個校園規劃案(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學校)。當我從大門口進去時,迎面來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問我要做什麼,我只好表明我學生的身份與目的,然後當我正要好好誇獎這座校園建築上了雜誌…云云的話時,那中年男子開口了,一開口我就整個傻住,因為他開始不斷地說這個建築有多失敗,教室有多難用,下雨天中庭會淋雨,窗戶沒有鐵窗…,聽完後,我只好把我準備要講的話吞回肚子裡,因為他說,他是校長!

事後,我本來寫了一篇文章,想要探討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認知差異的問題,尤其在這個以服務中崙社區為主的社區學校,它的開放性與親和力在校園規劃初完工時,我有幸能夠因為地利之便一窺其堂奧,但幾年過後,當我今天再踏進這所學校時,除了失望,剩下的也只剩嘆息了,當初校長所抱怨的設計不足之處,校長都把設計做完了,但我很想知道,最後的使用者是老師與學生,他們滿足了嗎?

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想以專業者的眼光來評價這些使用後所新增的設計,我只是想問問這些身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環境來啟發與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而身為專業設計者的我們,又該如何拉近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也許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相片拍的不好,請多包涵! :oops:

圖檔
↗中崙國中正門口

圖檔
↗中崙國中正大門

圖檔
↗中崙國中正門左側

圖檔
↗中崙國中正門左側

圖檔
↗中崙國中正門進去前的廣場

圖檔
↗中崙國中正門進去右側的挑空大樓梯,拍團體照與畢業照的必備地點

圖檔
↗大挑空

圖檔
↗上面的遮雨棚我印象在原始設計是沒有的(我手邊沒有圖面可對照)

圖檔
↗上面的遮雨棚我印象在原始設計是沒有的(我手邊沒有圖面可對照)

圖檔
↗上面的遮雨棚我印象在原始設計是沒有的(我手邊沒有圖面可對照)

圖檔
↗從二樓露台拉到操場一側的戶外梯

圖檔
↗從二樓露台拉到操場一側的戶外梯

圖檔
↗二樓大露台

圖檔
↗二樓大露台

圖檔
↗窗戶上方的遮雨棚與鐵窗都是後來加的

圖檔
Wess

文章 Wess »

挖哩!
差好多喔!我記的我以前有跟學校校外教學去過一次。
但我覺得那個大遮棚很OK,
因為那邊真的好熱喔,真的好熱。
置於鐵窗我就不知到了,
使用者比較大,雖然不美觀但假如她們有需要的話我覺得無可厚非,
不過基本型還是沒變,還是好看。
龔先生這棟跟另一座他台中某高職(忘了)的教室大樓,
應該是同期的作品吧。
菲桑

文章 菲桑 »

我們也做過幾個台灣學校的規畫,
大多數的校長們都會要求要有一個「風雨操場」。
先想過,或許就可以避開那個大屋頂了吧。
zhz

文章 zhz »

像這類「脫節」事件,九二一之後就屢見不鮮。
最有名的案例,首推「南投縣水里鄉民和國中小」。

所謂「脫節」,有三種情形:
1.設計者根本不理會使用者的需求。
2.使用者非原始設計階段的參與者。
3.使用者的心聲被「高層」壓下來(設計者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我們這一次去參觀台中霧峰光復國中「九二一地震博物館」也遭遇相同的事件,真是尷尬! :oops:

圖檔
菲桑

文章 菲桑 »

我們還碰過每換一個校長就搬一次校門的。
校長大人有話說:「算命的說我不適合面向×面 ……… 」 [:turntable]

在台灣,算命的才是專業,建築師只是豬八戒 :wink:
最後由 菲桑 於 2007-02-16, 21:28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memey1218

文章 memey1218 »

去宜蘭縣政府
員工也對工作空間抱以負面評價

去礁溪戶政及衛生所
公務員無法認同建築可以玩成這樣

臺灣本是一個缺乏心理層面感受的國度
或者應該說被強力壓抑習慣了
思考的重點通常是方便...方便...方便....
他個人的方便
關於其他的心理需求通常不是顯學

尤其施工的毫不在乎
讓建築的斑斑鑿痕若揭
一個每天窮於維修的建築
很難取悅使用者的
。混沌。建築。

文章 。混沌。建築。 »

菲桑 寫:在台灣,算命的才是專業,建築師只是豬八戒 :wink:
菲桑這話說的太讚了,好一個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呵呵呵 8)

看來當算命仙是個不錯的主意
擺張桌子,點盞小燈,就可以開業了

哈哈哈
zhz

文章 zhz »

身為設計者,我們知道要有「格」,

但師傅說的:「合主人意,就是好功夫!」,我們始終不敢忘記。



在建築行為這一環,設計者與使用者,應該是在同一條船上的,

真正令人感動的,或許是來自使用者的認同,如內湖國小那樣。
ILA

文章 ILA »

zhz 寫:身為設計者,我們知道要有「格」,

但師傅說的:「合主人意,就是好功夫!」,我們始終不敢忘記。



在建築行為這一環,設計者與使用者,應該是在同一條船上的,

真正令人感動的,或許是來自使用者的認同,如內湖國小那樣。
我記得前兩年有一次機會實地和黃聲遠建築師一起去參觀即將完工的礁溪戶政事務所,當時對那樣的空間十分的震撼,但坦白講,這樣的手法對台灣人而言的確是會有被攻擊的危險

黃聲遠建築師當時說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事,詳細是怎樣我忘記了,但是大意是說,這幾年他在宜蘭的經驗,當地人已經慢慢能接受這些比較不一樣的形式了,建築師有責任站在一個開創者的角度來創造實質上更好的空間,而不是盲目的依循前人的記憶及習慣

舉個例子,他在宜蘭做的竹林療養院,很多轉角不是90度,當時也被很多人質疑,但事實證明,在緊急狀況發生時,輪椅經過轉角的時候因為需要轉的角度比較小,所以會比90度有效率許多

上學期設計課的時候阿德提醒我們「好用」並不是設計唯一的目的,我是認為的確設計者的眼睛和思路必須要是雪亮的,而我的世界也必須要有人進行開創性的嘗試才會有進步的可能

建築是很危險的,但小心之餘我們應該還能做更多的事情(當然還是得要小心)


也許是因為我還在學校裡所以才會這麼天真吧 :twisted:
zhz

文章 zhz »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喉,我的老師徐業勤先生就常用「自慰」來形容我們跟現實「脫節」的情況,我們始終不敢忘記。
。混沌。建築。

文章 。混沌。建築。 »

zhz 寫:...我的老師徐業勤先生就常用「自慰」來形容我們跟現實「脫節」的情況...。
沒錯

巧的是
我都跟我的學生講的詞是用"自瀆"

看來自慰比較有power 8)
zhz

文章 zhz »

設計者在嘗試開創性的設計的時喉,固然值得讚許,
但說服「使用者」、跟「使用者」溝通這一件事,不能放著不管,或者只作一半。

事後,「使用者」的反撲,不管是有理或無知,對「設計者」都是一種傷害。
最後由 zhz 於 2007-02-16, 23:00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zhz

文章 zhz »

錯,有時後不在設計好壞,而在溝通不良。
。混沌。建築。

文章 。混沌。建築。 »

zhz 寫:說服「使用者」、跟「使用者」溝通這一件事,不能放著不管,或者只作一半。事後,「使用者」的反撲,不管是有理或無知,對「設計者」都是一種傷害。
........我同意zhz的觀點

但我也想提出一個思考的問題…

從民和國中到中崙國中,從林洲民先生到龔書章建築師,他們的校園建築作品似乎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使用者」抱怨,做為一個設計者,我們本來就不該只有單向的思維,但在設計不同的階段與業主之間角力的過程中,我們也不可否認的無法直接去面對真正的使用者。同時,我們也發現,似乎校長這個行政職務的角色,往往可以在關鍵時刻跟設計者的作品直接對話,因此如果「教學相長」這個概念要用在建築師與校長之間的溝通時,我想這是一個比做設計本身還更具挑戰性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我們的業界生態是如此地反映時間與金錢的經濟效益,在衝衝衝與快快快的催促下,我們的確是看見了不少好作品,然後在這些好作品中,我們也回過頭來感嘆衝衝衝與快快快讓我們遺憾的地方,這樣的差距我相信會漸漸地被拉近,但在彼此妥協與教育彼此的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在這可愛的寶島上多留些讓人感動的畫面,有時候在媒體上看見建築師的努力被使用者說的一無是處的同時,如同zhz所言,那的確對「設計者」是很傷。但相反地,使用者怎麼沒被設計者說服或是被設計者進一步的做到有效溝通時,我想設計者本身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在追趕跑跳碰的時代裡,有時候靜下來想想使用者需要的真實是什麼,或許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出現。
zoe

文章 zoe »

zhz 寫:像這類「脫節」事件,九二一之後就屢見不鮮。
最有名的案例,首推「南投縣水里鄉民和國中小」。

所謂「脫節」,有三種情形:
1.設計者根本不理會使用者的需求。
2.使用者非原始設計階段的參與者。
3.使用者的心聲被「高層」壓下來(設計者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我們這一次去參觀台中霧峰光復國中「九二一地震博物館」也遭遇相同的事件,真是尷尬! :oops:
當天友人問我對「九二一地震博物館」的感覺如何? 說真的對這樣脫節的問題感到有點失望呢!還加上博物館內漏水及水泥剝落...等
我想是否是在施工中的品管這一環節疏忽了一些問題吧? 或許再拿出營造商及監造的自主檢查表檢討
或許下個工程漏水及 水泥剝落就不會這麼快就發生了吧!!!
(我想現在的材料老化應該沒這麼快吧!) :wink: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