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基義老師之「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移除說明

宗旨在於團結熱心人士,以活潑創意的行動來「宣揚建築文化」「改善執業環境」以及「提昇建築教育」
站長eaGer

關於張基義老師之「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移除說明

文章 站長eaGer »

張基義老師之「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原本由張老師所提供,刊登於準建,張老師同時投稿於台灣建築雜誌之建改社專欄,不過由於台灣建築雜誌尚未出刊,他們希望張基義老師在該雜誌出版前,文章不要出現於台灣建築雜誌以外的地方 --- 即便媒體屬性不同。

該文受到許多朋友熱烈的迴響,但張基義老師因此受到一些壓力,加上未來建改社的文章如果還要繼續出現在台灣建築雜誌,就不得不配合台灣建築雜誌。

因此將「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暫時移除,未來待刊有該文之台灣建築雜誌出版後,才會再行將文章上網。

謝謝各位。
krishou

文章 krishou »

支持
坤枝

文章 坤枝 »

of course 支持
oneone

Re: 關於張基義老師之「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移除說明

文章 oneone »

站長eaGer 寫:...張基義老師因此受到一些壓力,加上未來建改社的文章如果還要繼續出現在台灣建築雜誌,就不得不配合台灣建築雜誌.....

謝謝各位。
:?: :?:雖然不太明白這其中的原因,但只覺得以後在準建上就少看到一些文章首播的機會,真可惜~
黃為臻

文章 黃為臻 »

Dear eaGer :
抱歉 :o
是否也要呼籲已經將該文章存檔的朋友 像我
在出刊前不要轉貼出去
張老師的好意 不可增加人家的困擾
謝謝 :lol:
Marco

文章 Marco »

:roll: 難道怕這樣會影響銷路嗎!?
那可真是多慮了......

相信不少會上來這裡的朋友
跟在下一樣,壓根子沒買過台灣建築雜誌
也不會因為這樣的限制而去買

唯一可以說的是
影響我們"知"的權利罷了




:twisted: 唉呀呀
當個瞎子或許會比較快樂
黃為臻

文章 黃為臻 »

Dear Marco :
題外話 :lol: :lol:
早上才跟某位業主說
當個瞎子也許會比較快樂
好玩 好玩
Marco

文章 Marco »

黃為臻 寫:當個瞎子也許會比較快樂
好玩 好玩
來來來
握手 :lol:
kschen

文章 kschen »

黃為臻 寫: 是否也要呼籲已經將該文章存檔的朋友 像我
在出刊前不要轉貼出去
本站有很多文章是原生的

基本上咧,原作者應該不會計較被轉貼(會計較的人,自己去找有稿費的雜誌寫稿去了)

不過如果在本站看到好文(討論區、新聞區、相本區)

迫不及待想與自己親友分享

我建議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就是只轉貼網址,不轉貼人家原文原圖

1.純轉貼網址,就不怕會有著作權的問題了:我相信本站作者不會有這種無聊計較之人;但世界上有喔!有人拍的照片被兩個作作業放網路上的學生拷了以後,他控告對方民事刑事,要求貼償金是七位數,此人告了幾百個不經意使用他照片但沒得到什麼利益的人;當然此人也告了其他用他照片而得到利益的人,那就天經地義了。

2.轉貼網址,讓看的人自己連過來看,也順便推薦他來看本站其他文章、甚至參與討論。
菲桑

Re: 關於張基義老師之「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移除說明

文章 菲桑 »

站長eaGer 寫:張基義老師之「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原本由張老師所提供,刊登於準建,張老師同時投稿於台灣建築雜誌之建改社專欄,不過由於台灣建築雜誌尚未出刊,他們希望張基義老師在該雜誌出版前,文章不要出現於台灣建築雜誌以外的地方 --- 即便媒體屬性不同。
我不知到台灣的情況是怎樣……
在日本,著作權是作者的,但版權通常屬於出版者。
即使是自己寫的文章,沒有出版者的同意也不能擅自在其他的地方發表。

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既然還沒有刊出,雜誌社做這樣的要求並不為過。 :)
oneone

Re: 關於張基義老師之「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移除說明

文章 oneone »

菲桑 寫:....這篇文章既然還沒有刊出,雜誌社做這樣的要求並不為過。 :)
還是說這種情形是因受雜誌社邀稿而寫的狀況下呢 :?:

不然如果原本沒打算要寫來投稿雜誌的,但事後又想如可刊登在雜誌上也不錯,雜誌社也會因己經曝光過了而接受度很低囉 :?: :roll:

.
Wess

文章 Wess »

我覺得有點誤會,
這件事情我想要做一點澄清,
首先台灣建築雜誌並沒有要這篇文章不能刊登在其他地方,
而是希望可以在每個月的1號到2號間和雜誌出刊同時的刊登,
我們當然知道建改社的各為前輩,
想要改革台灣不良的建築從業環境,
但是台灣建築當初也是覺得這是一件立意良好的事,
所以和王俊雄老師談妥一起合作,
本刊闢建改社專欄供建改社來發聲,
故每個月都會有建改社的文章在台灣建築刊登。

我們也知道建改社希望可以將這好的意見和現實亂象讓專業者及社會大眾了解,
所以我們並沒有限制不能在其他地方發表,只是希望可以同時發表。
這是每個媒體最基本的立場,

這絕不單單只是媒體屬性不同就可以區別的。
徐岩奇

TA已經刊登了

文章 徐岩奇 »

TA已經刊登了
這篇好文章應該可以給大家再來分享討論
雜誌社很友善, 彼此友善, 永續合作

建築人寫論述不是什麼新鮮事
柯比意的文章一級棒...邁向建築
用作品加上文章, 柯比意當時也是這樣推動建築革命

透過論述傳達理念, 連結世界, 文字的力量無遠弗屆
建築人只會做設計不太夠, 鼓勵大家多寫

岩奇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之前台灣建築雜誌報導社在舉辦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時,承蒙發行人歐陽駿先生首肯與贊助,讓我得以隨著決選評審南下參觀,當中費用皆是由台灣建築雜誌報導社資助,對此我實在是感激不已,除了當面道謝外,我還是得在此再次向歐陽先生及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的工作人員們致意。

今年3月16日為了要前往高雄看台灣住宅建築獎的決選作品,隨著雜誌社人員及評審們一起搭高鐵南下,曾與歐陽先生在車廂內談及雜誌媒體相關話題,我提到之前美兆文化(Dialogue雜誌)曾因為為了要獲取獨家刊登億載金城競圖案作品而不讓台南市政府將作品給準建刊登(關於此事,請見台南市政府跟美兆文化到底給不給看億載金城競圖獲勝作品?一文),也說起黃健敏建築師於擔任建築師雜誌總編輯時,因為要於建築師雜誌優先刊登某設計案而起紛爭之事,我很明確地向歐陽先生表達立場,建築媒體的角色跟一般政治、追星或財經報導不同,建築媒體應該傳達的元素並非以速度或先後作為依歸,而是要以提升某時某地群眾的建築美學涵養為目的,這也是準建築人手札網站所依以生存的理念之一,歐陽先生對此相當地認同,他也希望台灣的建築雜誌不需要也不應該以刊登的先後順序去區分那些應該被看到的優秀作品或想法。

既然歐陽先生能夠認同前述理念,我對於此次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要求張基義老師讓我將其文章撤除一事感到十分困惑,事實上,正如許多人所見,包括張基義老師、阮慶岳老師、徐明松老師等都以無酬的方式將其刊登於雜誌上之作品讓準建刊登,就是因為他們願意接受「唯有提高對於建築及美學的整體層次,台灣建築環境才會有希望」這件事情,準建在此希望能與其他建築媒體一起促成此事,也就是說,好的文章、有幫助的想法不會因為閱讀的媒介是紙或者螢幕而產生差異,再者,進入了網路時代已經超過十年的我們也都能夠有清楚的認知,雜誌、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的使用群不盡然重疊,所以如果要促成更大規模的「向上提升」,是不是應該讓更多的群眾能在更多的地方看到具有幫助的想法呢?

對於張基義老師所撰寫「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必須暫時消失在網路上讓我感到憂心,因為這只是呈現少部分掌握傳統媒體者對應「我們的將來在哪裡」的一小部心理狀態,當然我得承認辦雜誌有其利益的考量,但是當「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如此對公眾思考有助益的文章出現時,是否雜誌等傳統媒體也能願意稍稍地放下其對利益的追求而讓公眾共享甜美的果實呢?準建築人手札網站七年以來都是以非營利、不作廣告的方式存在,我衷心期盼藉著網路的散播性和遍及性透過討論及資料的可儲存及可搜尋讓更多過去網路數位媒體還未出現時而不可能成真的事情實現,讓美好的事物更美好。
最後由 站長eaGer 於 2007-07-08, 08:51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chiyi

文章 chiyi »

有關拙作”台灣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文在網路上所引發的相關討論與關切,正是建改社推動相關改革先拋出議題讓大家討論反思的典型作法。出發點絕對是以傳播改革理念於大眾為第一優先,若有不同媒體撞稿產生的種種困擾,希望在公益的觀點上被諒解。

我先要感謝台灣建築雜誌社提供建改社專欄,讓相關的文章在建築專業媒體有固定發聲的管道,它的主要對象應該是建築專業人士。我其次要感謝準建築人手札無償提供建改社相對的網路平台,讓相關的文章在網路的平台上也有分享的機會,它的主要對象應該是年輕的建築專業人士與學生。這兩個平台都是極負理想性的建築媒體,也各自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以我個人膚淺的理解,不同形式的平面、電視、網路媒體的客群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個人沒有思索過有撞稿的問題,況且我將之視為公益性文章而非作品報導。所以同時提供文章給台灣建築雜誌社與準建築人手札,但由於網路是及時的雜誌是按月出版的,結果確造成了日期上的差異。對台灣建築雜誌社與王俊雄老師造成的捆擾我深感抱歉,對準建築人手札撤稿所造成的不便也一併致歉。日後個人以建改社系列發表的文章,不收稿費。若平面媒體刊登有任何稿費,悉數捐出給建改社以作為建築改革之用。

張基義 敬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