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最大!2013 雲林農業博覽會開跑 展期至2014年3月6日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農民最大!2013 雲林農業博覽會開跑 展期至2014年3月6日

文章 forgemind.news »

出處

農民最大!雲林農博開跑

〔記者廖淑玲、詹士弘、黃淑莉/綜合報導〕農民最大!展期至2014年三月六日的「雲林農業博覽會」在虎尾開園,這場雲林歷來最大活動,將向全台展現雲林綠色革命成果。

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力挺農博,在雲林縣長蘇治芬與民眾簇擁下,進入農博主場館「農民最大總統府」。蔡英文推崇蘇治芬帶領雲林農業走出新世代,變成台灣農業首都,舉辦農博則開啟了農業革命,也希望藉著綠色執政讓農業革命延續下去,帶動台灣社會結構改變;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則說自己在台北得撐傘、穿厚外套,來雲林則溫暖到得收傘、脫外套,大讚農博「連老天爺都支持」。

中央沒給錢 民間、旅外鄉親自籌經費

由於舉辦農博未能爭取到中央補助,蘇治芬昨天暗批中央沒給一毛錢,農博完全仰賴民間資源與雲林旅外鄉親一點一滴累積才能舉辦,是民間力量讓雲林辦了農博,展現很時尚的農業,「農民最大,不能看不起農民」!

農物變裝藝術裝置 遊客爭相拍照

農博主基地位於虎尾,內有碳匯林場、食物歷險記、百變拼裝車、快樂牧場、食尚伸展台、創意樂園等六大展場;基地內還有阿桑與農青混搭的三合院、農民最大總統府、藝術裝置地景區、移居雲林事務所展區。農村日常事物化身裝置藝術,讓都會區遊客新鮮感十足,爭相拍照留念。

展期至三月六日 元旦春節新去處

除主基地,雲林廿處鄉鎮市共有一百三十幾處「亮點」,展出內容涵蓋文化、在地產業、藝術、社區營造、觀光等。主辦單位估計,昨天主基地湧入約八千遊客,未來在元旦、農曆年等連假加持下,希望舉辦期間可吸引五萬至七十萬人次進場。由於訴求自然、環保,農博展場也禁止攜帶寵物入場,昨天就有北部遊客因此無法入園,主辦單位提醒遊客注意。

>>相關討論

::邱文傑建築師 - 2013 雲林農業博覽會 時尚伸展台+田邊劇樂部+農博本舖::
::農民最大!2013 雲林農業博覽會開跑 展期至2014年3月6日::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甘銘源+李綠枝 2013年雲林農業博覽會基地::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雲林農博12月25日開跑 效益逾23億

文章 forgemind.news »

雲林農博25日開跑 效益逾23億

2013-12-23 01:26
工商時報
【記者劉朱松/雲林報導】

由農業大縣的雲林縣政府,所舉辦為期3個月的「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本月25日登場,成為全國第1個展期最長的農業博覽會,保守粗估參觀人潮可上看50萬人次以上,經濟效益可達23.34億元。

 農博會的主展場,位於廣達17.8公頃的高鐵特定區;副展場分為位於雲林的口湖鄉、斗南鎮、斗六市、西螺鎮,及台西鄉等縣內的主要城鎮;另在全縣20鄉鎮,都設有農博的亮點展場。

 這次農博會,除了設有「安全農業專區」及「有機農業專區」,還規畫碳匯林場、快樂牧場、鳥巢、草笠劇場、農博本舖、「田邊劇樂部」、創意樂園,及時尚伸展台等區域。

 雲林縣政府表示,農博會舉辦最大目的,就是讓世界看到雲林的豐美物產,展現人與土地的和諧概念,建構「永續與健康」及「友善環境」的生活與生產方式,讓雲林不僅是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更是以「農業為本」的低碳首都。

 雲林縣政府計劃處長陳東松說,這次縣府是以最少的錢,舉辦農業博覽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企業投入效益約4.58億元、營運效益約11.21億元,以及帶動相關產業關聯效益,如住宿、餐飲、批發、零售、運輸倉儲、藝術娛樂、交通、醫療及教育等收益,共計7.55億元,合計約23.34億元,在扣除投入效益之後,淨效益達18.76億元。由於商機龐大,連台塑六輕,及豐田汽車(Toyota)等知名企業,也力挺農博會。

 雲林縣政府明(24)日晚上的平安夜,舉辦農博會的開幕晚會,邀請國內外團體表演,以表達對土地的感謝。其中,遠從德國前來的劇團,以蝴蝶裝扮,表演踩高蹺,預期可讓遊客眼睛為之一亮。

 素有台灣「農業首都」的雲林縣,以安全生產、安全輔導及多元行銷等三大方向,推動安全農業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311核災發生後,仍持續增加採購雲林東勢的紅蘿蔔、麥寮的美生菜訂單。近幾年來,光是紅蘿蔔成長近10倍,及美生菜成長近45倍,成為雲林縣外銷最夯的「綠金」農產品。

 對此,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安全、安定,及安心的「三安政策」,是打造雲林農產品品牌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她期望將雲林縣建構成為新台灣農業的「示範中心」,更要打造成為「亞洲安全農產供應中心」,提供國內外消費者安心的農產品。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商業周刊/總統府搬進台灣最大農博會

文章 forgemind.news »

出處

商業周刊/總統府搬進台灣最大農博會
文/游惠玲

趕在2013年尾聲,雲林虎尾舉辦台灣首次大型的「農業博覽會」,為期兩個多月,帶來不同視野看農業。藝文、趣味、環保,都是展覽的關鍵字。alive優生活則在活動開幕之際,帶回第一手觀察。

面積廣達17.8公頃的農博基地,約是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三分之二,鄰近未來的高鐵雲林虎尾站,過去曾是空軍基地及台糖用地,荒蕪了十年。

「是有機質非常低的鹼性地,完全無水。」負責農博基地的生態工程建築師甘銘源回憶,大約三年前團隊進駐的時候,這裡是荒煙蔓草的樹林地,團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給找回來。」

雲林是台灣超抽地下水嚴重的地區,地層下陷相當嚴重,而園區的水是引入附近社區的家庭污水及農田廢水,透過鵝卵石、水生植物做淨化。

「水才放進來一、兩個月,水鳥就回來了。」走入「碳匯林場」,溼地生態裡鳥叫蟲鳴不絕於耳,「我們也希望引水淨化的做法能夠成為其他社區的示範,當蜻蜓、豆娘都回來了,這裡即便是夏天也沒有蚊子,很舒服。」甘銘源解釋。

整個農博,就是座溼地生態園區,水域面積就占近四分之一大,博覽會展期結束後,這裡就會變身成一座大公園,供民眾遊賞。

這次農博並不刻板守舊,主張「農文化3.0」及「後現代農業」的概念。什麼意思?簡單的說,就是推行「永續農業」,人和環境互利。雲林農博情報誌《Go Farmer!》解釋,農業應更和諧與自然共處,與環境建立永續關係,而非只是一味的剝削土地環境。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科長黃俊彥提到,農博在規畫之初,就希望阿嬤能帶孫子來參與,是三代同堂的好去處。因此,展館的設計與發想,也都清楚易懂,甚至帶有趣味性。

像是「快樂牧場」,便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雲林常見的畜產動物都來到這裡,雞、牛、羊、豬、鵝、鴨等,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動物園,讓孩子「吃豬肉,也要看過豬走路」。

「動物的便便,也能化為沼氣再利用?」「動物的飼料中,包含哪些成分?」「台灣的豬隻,有多大的生活空間?和歐洲有什麼不同?」這些趣味的小知識,在會場中都有說明,不只是看可愛動物而已,放慢腳步,大人小孩都能有所學習。

其中「農民最大總統府」,是園區裡最「吸睛」的展館。設計者劉國滄也是台南海安路知名地景「藍曬圖」的創作者,他和團隊這次把台北的總統府給搬到農博來,並以鷹架及水果紙箱來構築建築主體,饒富趣味。展館的內外牆面,印出雲林地區傑出農民的肖像,這是當代攝影大師林柏樑的作品,他以拍攝人物、民間藝術及古蹟等主題見長。鏡頭下,農民們手裡捧著自己的農產,嘴上笑得燦爛,架式不輸專業模特兒。

過去,農民是隱姓埋名默默工作,現在,他們就是品牌、就是主角。這也是農博要傳遞的重要訊息。

來到農博,最好能夠花上一天的時間慢慢走看,不要趕場。除了靜態展示外,活動期間「時尚伸展台」、「田邊劇樂部」等處也都有動態藝文表演,而鄰近出口的「農博本舖」,則有農博精選的雲林農特產品。唯展場空間規模並不算大,耐心排隊恐怕是看展的必要選項了。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定位農業首都 蘇治芬改變雲林

文章 forgemind.news »

出處

定位農業首都 蘇治芬改變雲林
記者鄭旭凱/專訪

八年前,雲林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蘇治芬入主縣府,設定「農業首都、綠色雲林」的發展願景。八年過去,雲林農業有了蛻變、能見度提升,但縣民財富並未顯著增加,綠色執政,有好評、有批評,綠色雲林,有待蘇治芬利用最後一年任期繼續落實。

就職八週年前夕,蘇治芬昨天接受本報獨家專訪;回首八年執政,她直言,沒有一天不是戰戰兢兢地努力,希望儘量滿足每位縣民需要,即使不可能盡如人意,但她很高興雲林正在轉變,變得更清廉、更環保、更安全、更進步、也更幸福。

「農業首都」是蘇治芬為雲林尋求的定位,她說,雲林的農業須要轉型與蛻變,所以,她積極勸進農民發展多功能農業,朝高附加價值、高科技及高資本密集產品發展,才能提升競爭力。

補助農業 首創師徒制度

她指出,近五年來,雲林溫網室補助就高達八億餘元,至少有一千四百多戶農民受惠;農機補助達二億六千多萬元、共二萬三千多台;尤其縣府協助打造「產、官、學」三合一農業生產政策,全國首創農業師徒制度,都在積極培養農業生產人才,雲林的農業力正在增加。

而即將在明天開幕的雲林農業博覽會,則被視為雲林八年來努力營造永續、健康農業新主張所創造出來的成果,要向社會各界募集更多對環境友善的力量,一起用安全農業照亮雲林農業的未來。

縣府估計,農博將吸引五十萬以上人次參觀,為雲林帶來至少廿三億元的經濟效益,也會是縣內有史以來最有效益的政府投資案。而農博成敗,也被地方政壇認為將攸關蘇治芬在雲林縣執政的歷史定位。

在意治水 應廣設滯洪池

未來一年,蘇治芬說,她還有很多任務想要完成,其中最在意的是治水,縣內治水工程只完成下游一小段,要解除縣內水患,河川必須全面整治,也應廣設滯洪池。

蘇治芬表示,她的林木產業計畫目前也未能完成,雲林縣大量施行平地造林,她希望未來能形成產業鍊,落實打造綠色雲林的主張。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農業博覽會 創造百大亮點

文章 forgemind.news »

農業博覽會 創造百大亮點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
2014.01.13 03:53 am
「農業是雲林唯一的生路,也是未來台灣的依靠!」雲林縣長蘇治芬說,主政八年以「農業首都」為施政主軸,舉辦農業博覽會揭櫫「人、土地、農作物」幸福和諧鐵三角關係,找出雲林農業新未來。

蘇治芬積極朝知識農業進而發展休閒觀光,以帶來消費人潮、就業機會與農民收益。她說,縣民「安居樂業」,提升農民的自信心,幸福感自然能提升。

蘇治芬說,雲林老年人口多、外籍配偶多、隔代教養多、身心障礙者多;地層下陷嚴重、海水倒灌、暴雨釀災、工業汙染,以致多數子弟被迫離鄉背井討生活,競爭力無法和大都會相比,先天不足,又得不到中央關愛眼神,只能自力更生,發揮自身優點。

「雲林對國人與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並不比其他縣市少」,蘇治芬說,全台農林漁牧產品有超過四成產自雲林,全台最大石化工業區六輕在雲林,縣民辛勤打拚,卻承受最大汙染健康風險。她認為財政收支劃分法應依實際狀況,分配給雲林更多稅收,以利挹注老人及弱勢等照護經費,才符合公平正義。

蘇治芬表示,因應農業人口老化,縣府漸進推動夥伴計畫、農民大學及有機農作專班等,以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知識農民及新型農業行列,並擴大補助農民興設溫網室設施,多年下來已造就許多年收百萬農民,「農民收入好,幸福感自然就會來」。

縣府推動造林計畫,已在沿海種樹上千公頃,平地植樹面積全台第一,獲農政單位肯定,20年後沿海綠林處處,休閒農業大縣指日可待。

舉辦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農民地位,告訴全國民眾「農民最大」,增強農民的自信心。在環境變遷劇烈時代,糧食將是世界各國進一步搶奪目標,台灣糧食要能自給自足,農民比其他職業都重要。

蘇治芬表示,縣府舉辦台灣首次農業博覽會,並透過藝術家下鄉,改變農村風貌景致,創造百大亮點,高鐵雲林站也已動工,縣府接著將興建國際會議廳及布袋戲傳習中心等,都是在提升雲林人自信心與幸福感。

【2014/01/1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雲林農業博覽會L型園道─邀請民眾體驗農業藝術與文化

文章 forgemind.news »

雲林農業博覽會L型園道─邀請民眾體驗農業藝術與文化
大成報-2014年01月03日 下午14:53

【大成報記者張秦華/雲林報導】

2013雲林農博公園展區外圍的北與西側,由雲林在地企業-豐泰企業,結合造景藝術與休憩空間,打造為L型多元化的綠色生活饗宴,歡迎民眾來參觀,體驗農博之外的農業藝術與文化。

L型園道以設計、創意、藝術圍繞,反轉傳統農業印象,將對土地的友善、人文的關懷,用創意顛覆、用藝術轉化、用設計實現,用心預約未來!

縣長蘇治芬表示,感謝豐泰企業本著對土地人文關懷的經營理念,展現對於雲林這片土地的回饋以及對農博願景的支持,打造結合造景藝術與休憩空間,提供看展後民眾完善的休憩場所,同時也兼具緩衝人潮流動的功能。

豐泰企業總經理許家麒表示,L型園道3個區域的設計構想主要來自於「現代人文藝術與創意」的概念主軸。

創意漫遊位於園區建成路徒步區主入口,整體規劃主要以雲林在地特產之意象,轉化成絢麗繽紛的地面彩繪及動感多變的河道藝術裝置,穿越草笠大道,帶領參觀民眾一同進入無限的創意巧思。

創意漫遊區內200坪的「米會館」,集結雲林在地米食創意產品,藉輕食體驗的方式,推廣雲林在地創意米食。

食尚大道,提供雲林在地特色美食,打破以往攤商模式,使用29只貨櫃排列成街道店面的格局,透過「義式、英式、荷式」的異國色調,運用立體空間與色彩撞擊創造現代感的用餐環境,顛覆大眾對傳統美食街的刻版印象,讓大眾體驗有別於以往的雲林美味風貌。

都會農園位於永興南九路南側徒步區,身為農業首都的雲林,在精緻農耕的催化下,已發展成新的農業世代,園區導入國外行之有年的農夫市集與現代化的概念,跳脫台灣農業既定印象並突顯強烈後現代風格;透過攝影寫實紀錄農業達人的專業,來投射雲林現有的農業印象,打造多元化的綠色生活思維。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農業博覽會最前線 碳匯林場 「森」情大地

文章 forgemind.news »

農業博覽會最前線 碳匯林場 「森」情大地
福智新聞 編輯室整理

慈心基金會以「碳匯林場」的設計概念,參與雲林縣政府將於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一四年三月十六日在虎尾舉辦的農業博覽會。「碳匯林場」軟硬體正在緊鑼密鼓運作,非常多同修投入相關作業。今年夏天接連兩個颱風,水患重創台灣;其實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層出不窮,全球都深受其害,「減碳救地球」的聲浪四起。賴學長在幾次的義工提升課程中指出:「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緣起點上減碳造善業,人人都可以為地球盡一分力量,這是慈心基金會參與農博的目的之一。」過程中,基金會提供許多改善環境的案例,希望大家「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邀請親朋好友把臂共行,一起共創健康和樂的世界。

低碳精神 竹材代言
  
「碳匯林場」是探討地球上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與人類因產業、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平衡關係,展館的構築方式採用在地的孟宗竹為建材,展現低碳精神,並以垂直水平的構架及層層上揚的斗拱營造中國風意象。原基地的樹木完整保留,並與建物巧妙融合,象徵與自然共存的慈心精神。希望「碳匯、減碳」的概念可以融入生活、融入環境,讓大家願意??減碳,支持碳替代的發展。改變!就從現在開始,我的選擇,將會改變這個世界!
  
展館的設計,由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甘銘源師兄與李綠枝師姐,共同規劃硬體設計及工程管理。近二十年來,他們從宜蘭到雲林,深耕大地,參與多項公共建築設計,其中花蓮西寶國小設校工程,榮獲二○○三年建築師雜誌評選為年度建築首獎。他們關心建築環境的永續發展,推動建築節能;近年來嘗試更經濟、更耐氣候的木造建築,希望推動更健康的建築至普羅大眾。
  
這兩年藉由農業博覽會基地規劃設計,大藏嘗試更在地的自然建材──竹子。甘銘源師兄說:「竹子的碳吸存量,比其他木材高出許多,竹子若循環利用,就能有效發揮碳吸存功能。」竹子的碳吸附力佳,成為「碳匯林場」代言的最佳選擇。
  
台灣中部盛產竹子,南投的竹山又是竹產業聚落,所有竹材料的批發、零售、加工處理,一應俱全,就地取材是減少碳里程的首選。直挺的孟宗竹、桂竹,適合做為建材。一百五十坪的展館,約需四、五百支竹,大支竹子做柱,小支竹子做樑。大藏並改良傳統工法,讓竹接頭的製作標準化、結構效率更高,希望藉此克服竹構造傳統技藝失傳、費工、不耐氣候的問題。

友善環境 常存愧心
  
農博基地原是台糖的甘蔗田,因長期使用含高量石灰的濾泥蔗渣堆肥之故,土質偏鹼性、沙質化,像沿海的鹽土一樣。而十幾年來國防部將它圍起來,任植物依著在地的土質、水文等條件自然演替,直至今日恢復為原始樹林的狀態,遍地的茅草、苦楝樹、樟樹,彷彿回到三百多年前先民開墾之初的疏樹草原區。雲林縣政府委託大藏規劃設計,在這個農博基地裡,嘗試多樣前瞻性的環境改造工作。
  
這個公園的建設並非把基地當作一片空白,依照人類喜歡的景觀來建設,而是去看基地原本有什麼資源,盡可能留用,並加以復育改造。大藏保留林相豐富的樟樹林,並搭配濕地、溪流穿梭在樹林間,利用這塊原始的林相創造一個適合生物棲息的地方,並進行觀察原生樟樹樹林的演替方式。李綠枝師姐說:建築是耗費龐大資源的產業,人類為了居住,動用龐大的地球資源,即使選用木材、竹材等自然建材,減少使用鋼筋、混凝土,仍然是需要運用地球資源,建築過程中仍然會對土地擾動。
她對自己的要求是,應該用「戒慎恐懼」的態度來面對建築行為,不要覺得整地開挖很應該、灌混凝土很應該、用大量的建材建構出舒適的建築很應該,這些對環境和眾生都有傷害。我們做必須要做的,而不做過多浪費。補種樹是好事,但不要覺得那樣就沒有虧欠了,心中還是非常愧對大地。

引進污水 涵養濕地
  
今年八月下旬受到康芮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帶來豪大雨幾乎水淹半個雲林縣,而位在虎尾的農博基地損傷卻不嚴重,李綠枝師姐說:「當初的規劃設計就考慮了滯洪、基地保水及水質淨化等諸多功能。」一旦暴雨期間,可以涵養地下水,多餘的水緩緩排出。
  
面積近十八公頃的農博基地,沒有天然河川,雲林地區因水資源供需失衡,地下水補充不足,導致地層下陷問題越來越嚴重;平日雲林當地缺水,家家戶戶卻把污水往外排,大藏決定善加利用,所以在基地內設計了人工濕地,引進居民的生活污水和農業回歸水,透過地形和植物的吸附淨化,三.八公頃的人工濕地,容量約一萬八千噸,日處理量三千噸,亦即可處理一萬兩千人的生活污水,可以說是高鐵站區的水資源自然淨化中心。淨化後的水,除了供基地植栽澆灌,還可涵養地下水,多餘的水又可回歸灌排,並提供生物繁衍棲息的生態環境。
  
三.八公頃的人工濕地,規劃為溪流、林間濕地、牛軛湖等水域環境,經過一年多的營造,出現了高蹺?、小鷿鵜、彩鷸、紅冠水雞等小動物。濕地專家張文賢說:「原本生活在這裡的小動物,因人為的破壞,牠們跑掉了;當人們再度營造適合牠們生存的環境,牠們又回來了。」當人類對環境釋出善意,有情眾生也可以感受到。
  
「碳匯林場」的後方正是林間濕地,是生態核心區,也是生物保留區,中間有孤島,水流穿梭其中,茂密又隱密的樹林正是動物的棲所。碳匯林場鄰近生態豐富的人工濕地,別具意義。

竹構營隊 師法自然
  
「碳匯林場」由慈心基金會承攬,大藏為硬體規劃設計及工程管理的合作團隊。大藏與慈心於今年暑假八月五日至十七日舉辦「竹構築工作營」,來自各大專院校建築相關科系學生,及友善環境社會人士共二十五人一起體驗動手構築「碳匯林場」其中一部分的竹亭。他們白天於碳匯林場工地中實作,陸續完成涼亭的竹架構、竹片與茅草構成的牆體、浪板屋頂與地板鋪面等等;烈日下,大家汗流浹背,心卻甘美無比。晚上則是一系列的環境議題講座、紀錄片放映等,帶大家認識雲林這塊土地,認?自然建築與生態濕地,開展建築人對社會、對土地的關懷。此外,工作營還安排雲林石壁的砍竹體驗、竹炭窯參觀,甘銘源師兄親自帶領工作營夥伴上山砍竹子,在陡峭的山坡,砍竹、搬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應屆畢業生的顏廷叡,在工作營中得到一些啟發:「我們建造出來的涼亭,是不是用竹子、茅草蓋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過程當中,吸取蘊涵在地人文歷史的養分!原來永續的建築,是指一種對於能被傳承與愛護的建築,一種以打造未來歷史建築的態度去設計和建造的建築,它傳承人民對土地的關愛與智慧,並且值得我們後人好好愛護與學習。」
  
今年甫從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的劉靜臨說:「在工作營中,感受到我們對土地都有著一樣的愛,都希望台灣的建築可以變得更友善,感受到非常多有關於價值與價格之間的衝突,美麗的是大家並不是無力的尋求解答,而是積極創造更多的可能。」

撿拾種子 推動種樹
  
樹木具有極佳的碳吸存功能,「碳匯林場」推動種樹護地球,現場將展示不同樹種種子,於是,蒐集種子變成很重要的一環。八月中旬,慈心義工來到嘉義溪口的一座私人林場,原來設定要撿上千顆種子,卻看到大部分的種子已冒出新芽,其餘則散落枯葉中,失去鮮豔的光澤。甘銘源師兄有點失望,因為錯過了春天種子掉落的最佳時機。
  
義工們仍不棄捨,在枯葉堆裡仔細搜尋,找到了銀葉板根、無患子、掌葉蘋婆、孔雀豆、瓊崖海棠等二十多種的種子。從種子、盆栽育苗、大樹、成材利用,讓參觀者看到不同時期的樹木型態,還有百萬種苗大軍,整齊排列,等著您來校閱。期望對樹木有多一分的了解,融入人與樹木與大地間生生?息的脈絡,願地球碳循環永續運轉。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農博 鼓勵遊子返鄉移居雲林

文章 forgemind.news »

農博 鼓勵遊子返鄉移居雲林
中國時報 張朝欣/雲林報導 2013年12月27日 04:09

雲林農業博覽會最受歡迎展館之一「創意樂園」,26日湧進大批人潮,其中「移居雲林事務所」展場,呈現農業與創意之間的綜效,帶領民眾感受雲林不一樣的農村風貌與產業創意,也希望藉此感動青年返鄉築夢、島內移民。

創意樂園以「阿桑與農青混搭的農村卡好、水果箱總統府、藝術裝置互動地景區、移居雲林事務所」4大展區為主軸,在不同展區之間各有巧妙的尺度,啟動參觀者全新體驗,凸顯農民的自主自信、人在土地面前應有的謙卑。

設計師劉國滄表示,「移居雲林事務所」傳達了雲林農業政策5大給力「住雲林、習農技、想創業、買農機、蓋溫室」,縣府透過農民大學、農機與溫網室補助、艱苦人創業微利貸款等政策加以支持與扶助。

縣府並提供移居雲林務農的實務諮詢及相關書籍、雜誌、文創商品展示,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想來雲林務農的民眾一步步靠近夢想、瞭解農業,把想法化為行動,做個現代時尚農民。

劉國滄說,農業博覽會與一般博覽會有所不同,除了虎尾主展場「農博公園」,另設口湖、斗南副展場,以及各鄉市百大亮點,引導民眾走訪各地農村,實地感受農村的生活之美。

嘉義縣府會昨天也在議會召集人林于玲議員帶領下參訪農博,體驗雲林的獨特與農村的精彩,對於雲林縣以「農業首都」為願景,為國內農業注入新希望,均表示「非常有創意」。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