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一道從事夯土生態建築的伙伴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daiya.kawa

尋找一道從事夯土生態建築的伙伴

文章 daiya.kawa »

大家對夯土建築的了解有多少呢?



各位好,我叫大冶川,建築設計專業出身。雖然不是建築師,但2014年以來,我一直在以個人身分致力於推廣將夯土和竹結構合體的 “生態建築” 而努力。這些年,很多時間我從零開始認識生土建築的相關知識;我聽朋友說位於泰國清邁的CLC (Chiang Mai Life Construction)建築事務所專精於夯土、竹子的結合運用,為了實地了解,就於2013年9月到11月之間直接到當地去實際拜訪求教。

之後我前往中國去拓展個人的事業機會,選擇那邊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貌似什麼都缺乏,而台灣卻似乎最缺乏機會。旅居中國的期間,我有幸去結識竹結構的專家、民間的夯土達人、和有經驗的工程總監為私交友人,加上自己的設計專業,於是便設想以此為核心來組建一個設計工作的小團隊,遊說開發單位採行我們所提供的夯土 / 竹結構建築規劃來進行一些周邊建設的項目。

我將生態建築與生態村的概念結合,以此為引,作了一些鄉村再造的構想和設計方案,尋求與各方對話、開展合作可能。雖然也有緣認識了許多有心的人,但是對岸的社會環境嚴苛,過度追求商業的利益,令一些富有希望的企劃不幸遭到了擱置。於是上月我決定回到台灣,試圖尋求一個不同的結果。也因為這些年的海外生活,在台灣我沒有一起打拼的伙伴。這對於想要繼續努力的夯土建築事業,是能否走下去的最大瓶頸。因此才被引領來到了這裡,與大家交流。

* * * * * * * * * * * * *

如果你曾親身體驗,便會知道夯土屋的環境適應性強,和常見的磚牆、水泥牆不同,後者排熱性不佳,對於溼度也無法進行自然調控。而生土牆面卻有吸附水氣、熱量的功用,濕度、溫度可以維持恆定,減少空調、除濕的應用,在減少碳排放的議題上是非常優越的環保建材。而且其來源是來自當地的土壤,既經濟又對於環境無損,是深具潛力的住宅用料。

過去所遺留下來的老式土房,台灣本地俗稱的土角厝,因為維護情形不佳,而且沒有現代工法的輔助,而顯得粗糙、居住的品質水平低落。但是夯土的施工技術在西方卻早已有長足的提升和進步,不論是施工、還是完成的舒適度,都遠遠超越所有舊時代的產物。然而作為曾經造就了福建土樓、和萬里長城等等世界遺跡的一種建築材料,夯土在追求水泥叢林的"現代化"影響的全面籠罩之下,卻漸漸失去其生存空間。縱觀充斥鋼鐵和水泥的華人世界圈子,這股強烈要求回歸自然原生的復興浪潮,卻是悄然無聲,毫無動靜。

然而,在此同時,亞洲的其他國家,比如越南、泰國、日本,或是西方工業國如美國、德國等等,重新發現夯土等等自然建材的各種應用,已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議題;甚至今年2015在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就是環繞著 “潤養大地” 這個環境主題而開展的。不論是推廣清潔能源,還是可持續的再生建材,都值得有更多人的參與和親身實踐。

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Vo Trong Nghia建築事務所 (越南)

http://votrongnghia.com/
圖檔

Chiang Mai Life Construction 清邁CLC建築事務所 (泰國)

http://www.bamboo-earth-architecture-construction.com/
圖檔

Lehm Ton Erde Baukunst GmbH by Martin Rauch (奧地利)

http://www.lehmtonerde.at/en/
圖檔

Simon Velez 竹建築師 (哥倫比亞)

http://zhan.renren.com/h5/entry/3674946092080837642
圖檔

台灣也有人在嘗試採用自然生態的建築


但本土發展仍然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

度咕屋 - 2011台灣綠建築獎 (金山)

http://week.ltn.com.tw/Live/DC713.html

阿牛村 - 純手工房 (台東)

http://aking0410.pixnet.net/blog/post/330577889

這些嘗試對我而言很具有啟發性,比如何俊賢教授所建的度咕屋,他之前是在海洋大學任教,專業卻是數學。這樣的例子在台灣依然很少,但一走出國門,在世界上卻是很多。而我相信一句話,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只是我們往往忘記了如何去嘗試而已。我想要喚起這種熱忱,因此決定從事這樣的事業,我個人雖然是建築專業出身,儘管同樣缺少實作的經驗,可是我不害怕去做嘗試。我怕的是終其一生也沒有真正嘗試過一次。

回國之後,我在一個叫做 2Home 的自建房討論區發了一個生態村的建設倡議,幸運得到一些網友們的關注,也有人直接便表示對於蓋生態建築的濃厚意向。令我深深以為,這個市場是的的確確在的,端看有沒有人願意摘取而已。我們都在跟同行業的人進行激烈、無止無盡的競爭,可是觀察生態建築的市場飽和度,卻幾乎是等於零。沒有人做這一塊,沒有人稀罕這一塊,沒有人瞧得起這一塊;就像公車上的一個空位,站在旁邊等了很久卻沒有人去坐一樣。我雖然看到了這個位子,但是無奈沒有伙伴的協助,只憑一己的能力也拿不下來。

因此邀請您與我一同追求它的實現。

2Home 打造桃花源 - 生態村建設提議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m.php?m ... &tid=36523

如果您也是走在理念的道路上,如果您是獨立創業的建築師,如果您也有一顆探索心的話。只要彼此能夠互補,同心協力,又還有什麼事情是人做不到的呢?

若您有興趣,歡迎直接聯繫我;我的郵箱 [email protected]
我的 Line ID: daiya.kawa
所在地:新北 ‧ 淡水

非常感謝 !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