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設計個人心得與觀點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modechang

大學畢業設計個人心得與觀點

文章 modechang »

經過自己體驗過淡江大五的畢業設計(眾多槍手的幫忙)
畢業後因為自己做模型手工太差、畫圖又不快剩下只有一張嘴還可以
所以每年回去淡江只能扮演指導槍的角色(可能我的槍手都很討厭這種業主只出一張嘴)

但是自己畢業後陸續針對畢業設計的思考並與連續三屆的學弟妹討論畢業設計後
逐漸釐清畢業設計幾種操作方向與手法
對於畢業設計的一些想法都在我腦中
我也希望將這些想法文字化
一方面整理檢查我的思考
另一方面希望能對作畢業設計的學弟妹有些幫助

首先讓我們回歸建築設計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我們所設計的建築能讓這個環境變更好嗎?
假設大家都能同意這個觀點
是創造一個更好的空間
那就可以接受讓環境變更好是我們的目的
那什麼是我們達成目的的手段?

建築的語言
建築的語言就是我們達成目的的手段
那什麼又是建築的語言?
建築語言就是組構空間的基本元素
我個人認為的基本元素有下列幾項
1.單體的元素:牆、柱、版、開口、光線、材料、綠元素……等等
2.單體元素所組成的空間
3.Program
如何透過上述這些語言的組織與構成
讓建築變成你想傳達意念的工具
這就須由建築技巧來達成
建築技巧
建築技巧這個名詞一般人很少使用
這也是我個人所認為是較適當的名詞來解釋設計其中的一個步驟
我想就建築技巧這個名詞稍微就我個人所認知的內容作以下之定義
如果說建築設計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建築技巧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手段

有了目的(環境變更好)、可使用的元素(建築語言)與手段(建築技巧)
接下來就要針對畢業設計的題目提供一些個人的看法與意見

設計主題方向
下面這些主題是可以架構整個畢業設計的設計方向
什麼是架構整個畢業設計的整個方向
就是從這些設計主題方向中可以衍生出
PROGRAM 空間形式 操作技巧..........成為一個完整的設計。
設計主題的方向初步整理出有以下三個
1. 議題式設計
2. 形式技巧操作
3. 基地涵構分析

1.議題式設計:
針對社會上所發生的現象、議題、趨勢……進行研究與分析
希望能透過研究了解其現象所發生之原因與其相關族群
透過相關族群的研究了解他們的生活型態與空間需求
並針對現有空間來檢視目前的空間狀態是否能滿足這些特定族群的需求
而才有建築設計需求的產生
此種設計方向的分析最佳結果是目前的空間無法滿足
希望透過建築加入來滿足與完善此空間需球

2.形式技巧操作
透過自然現象(風海樹壓力張力......)的觀察與分析
或是其他藝術的研究(例如電影小說音樂......等等)
經過對位邏輯的思考將現象轉化為建築操作的一種依據

3.基地涵構分析
對於特定的基地作觀察
從基地中得到一些脈落特色跡象
作為設計的來源

未完待續與補充希望有人能批評指教 2006/5/28 1800
ykw

文章 ykw »

請繼續.

在感覺國內建築教育只保證電腦圖工訓練的傷心之餘, 在國外幾個案子即將陸續展開, 郤猶豫是否只請非本科系畢業年輕人來幫忙的難過之中...(中國與中南美有很便宜的圖工)...

請繼續.
一壘手

文章 一壘手 »

你談的方向很清楚
是可以在剛出發找題目時
就掌握住重點
評題目時就會是在討論後續的步驟
而不是還在談題目的適當性

modechang哥(?)
你以上談的重點為PROGRAM佔大部分
可以有續集談其他部分嗎 8)
我們或許還可以討論題目的類型
這將會是相當有意思的討論
fasun

文章 fasun »

我覺得還可以加一點
就是要確認自己的目標是單做建築設計?
還是要討論敷地規劃?
很多學弟妹一開始就沒搞清楚自己基地缺什麼以及要補什麼?
有時是做放空的概念有的是在修補
而且基地往往呈現歷史共時性不會那麼好抓脈絡
搞不清楚始末原因就做設計
這樣其實都是在做紙上建築
一個基地的屬性若是錯誤一切都是白談
而且後半段的操作手法其實見仁見智
也沒有絕對
但是一個好的分析概念與思考邏輯
絕對是說服老師的好武器
terry220321

文章 terry220321 »

學習設計的過程可能不是給予學生就能接受的
小型且單一的議題對學生而言是容易解決的,
但modechang兄所提到的議題式,
小弟建議放在design program的最後一項。

形式技巧或許是初期比較容易被接受的方式;
即使,更多的形式技巧會在工作經驗中發展或者平衡,
建築與大眾約定成俗的語彙還是示現出的技巧。

基地涵構的分析,
可視為建築專業者從龐雜的社會脈絡中,
尋找置放技巧以承接社會意圖與時代意志的方式。
如果形式技巧是一種表演,
那涵構的分析像是一種對舞台以及觀眾意念的觀察,
兩者是不可缺一的。

而最後置上議題式探討,
完成議題本身需要的是對於外在脈絡的分析了解,
以及不斷解決問題的適當技巧。

這樣放不知道怎樣...
wayway

文章 wayway »

今年有去聽了幾個淡江的畢業評圖,評圖老師大多對基本的program設定就有意見,所以很多跟本就還沒談到建築設計的部份,也就是只看到基地分析,設計概念,接下去的建築圖面就只談到一點,或許我看到的只是部分,但我覺得很多學生都想做大型的規劃案,反而忽略對建築設計的探討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意見
aphexchang

大學畢業設計個人心得與觀點part2

文章 aphexchang »

我是之前發表上面文章的MODE現在再將我的一些想法提出分享與希望與大家討論

基地涵構與脈落式設計手法
如果說建築物是具有表情的並想述說一些想法,那建築物的形式是否應該反應並呈現出它所想要表達之意念?
這些所謂建築欲表達之意念要從何處著手,如果題目是以都市涵構分析與觀察作為出發點,我個人認為要能觀察分析基地既有的外觀條件外,更要能看見並體會出基地內的氛圍、特殊條件與潛能(此部分可能是歷史的、文化的、現況的…….甚至是個人主觀意識的詮釋等等不同角度來觀察與分析)。
以下以個人在基隆當兵時觀察基隆廟口夜市與港口之關係來初步探討以此題目作為基地涵構與脈落式設計手法初步執行方向。
在基隆如果大家都熟悉的話應該都不能否認有兩個重要的都市景觀與元素,分別為廟口夜市與港口,但我們在行走時基隆市區時並不能明確感受其兩者之關係。我先將此狀態初步並預設為斷裂之關係。定義為斷裂此意思就另一面也代表我認為將兩個都市重要元素連接起來是好的。因此連接成為此設計的主要概念,在此先不就為何要連接就深入的探討,此部分將牽扯到設計題目的合理性與邏輯性。讓我們先接受連接之概念假設並作進一步的探討。
如何將此兩個都市元素串連,先就都市活動面的討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兩個主要的活動作適度的聯繫。此聯繫部分的手法高低與組織架構自然就回應到我所提到建築技巧這部分的說法。要植入何種空間、行人動線如何的聯繫、何種活動引進能達到聯繫的效果……這些都是所謂建築技巧所要去思考與回應的。
但我所關心的是所謂建築形式如何表達出這個由基地涵構所觀察出來的連接狀態,他所展現出來的形式會是什麼空間語彙。
對於所謂將廟口夜市與港口的連接起來的這個概念,我的設計切入點注重在夜市熱鬧充滿活力的狀態與能量如何作出形式與空間上的回應近一步連接至港口,串連此兩個重要的都市元素,這個概念如何適切的在此設計案中明確的被表現出來。
更精確的說,建築形式為何要表達出熱鬧充滿能量的狀態,因為夜市的人潮與夜市內的都市景觀是充滿能量與活力的,若要將港口與夜市作串連可以將這個因素忽略掉嗎,我個人就認為這個狀態就足夠架構起整個設計形式的方向(當然還要配合我上面所提到的植入何種空間、行人動線、活動的引進…….)。或許以這個表達能量與活力的觀念作為此設計形式發展的主軸將會陷入過於形式操作的質疑,但我所注重的是我們在觀察基地時是否有觀察到基地的氛圍與特殊條件(活動、能量、歷史的、文化的、現況的與其他非建築硬體的條件上)。如果說這個氛圍與特殊條件是好的,那在空間形式的執行上是否要將此重要之方向與條件轉化或反應在建築的形式上。如此才能讓這個欲連接兩個都市重要之概念下所植入的空間或整理的空間更適合與適當的存在於此基地上。

2006/5/31 1220
ykw

文章 ykw »

何不就更具體可行的台北市松山火車站聚落來談:

1. 松山火車站改建在即
2. 南有衣市五分埔
3. 北有饒河夜市
4. 再北有基隆河濱公園
5. 信松捷運剛公告
...
Peter tsao

Re: 大學畢業設計個人心得與觀點part2

文章 Peter tsao »

aphexchang 寫:我是之前發表上面文章的MODE現在再將我的一些想法提出分享與希望與大家討論
....這些所謂建築欲表達之意念要從何處著手,如果題目是以都市涵構分析與觀察作為出發點,我個人認為要能觀察分析基地既有的外觀條件外,更要能看見並體會出基地內的氛圍、特殊條件與潛能(此部分可能是歷史的、文化的、現況的…….甚至是個人主觀意識的詮釋等等不同角度來觀察與分析)。
......
2006/5/31 1220
你的分析和發言真的不錯
邏輯清晰也解釋了我ㄧ部分以前會做和隱約有感卻言塑不出的物件. 8)
ssiioonn

文章 ssiioonn »

畢業一年之後
再來看這樣的討論串

感覺其實不錯 8)

因為我並不是前面幾位所敘述的方向跟執行模式

所以現在讀起來 也是感覺收穫頗多 8)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