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建築空間規劃原則與應用案例 用空間的專業實踐「空間照顧人」

專技人員高考、公務人員考試、地方特考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長照建築空間規劃原則與應用案例 用空間的專業實踐「空間照顧人」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用空間的專業實踐「空間照顧人」

長照建築空間規劃原則與應用案例


作者:林嘉慧
林嘉慧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淡江大學建築系 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聯盟 長照空間輔導委員

長照空間獨特性設計 未來發展新思維

長期照顧的實踐,是對接受服務者進行需求評估後,透過人與空間的服務設計,交織出「接住,並滿足需求的」實踐場域。若要評比各項設計對服務品質的影響,其中硬體環境的支援設計,將佔有三成的影響力。隨著社會人口需求、政府長期照顧的政策實現與產業發展,長照建築空間的規劃設計,此刻正形成了一項具獨特性的設計類型。本文謹將林嘉慧建築師事務所近年來從事設計的社區型長照機構,特別聚焦於日間照顧中心服務類型,歸納整理出空間設計的思考角度及目前發展概況。

長照2.0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模式

隨著長期照顧思維的改變,已漸由原來的集中式型態機構,轉為強調「在地老化」(ageing in place)及個別化照顧。同時,不再是以個別機構單向線性服務提供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社區資源形成網絡」的社區照顧模式。這樣的思維也體現在近十幾年來台灣對老人照顧的法令與政策。以長照2.0所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其中的服務系統分為居家式服務、社區式服務及機構式服務;而服務內容則包括:日間照顧、居家服務、社區及居家復健、居家護理、臨時住宿、交通接送、輔具服務及營養餐食等。而為了滿足各項照顧需求,不同型態空間場域也因應出現,甚至帶來了建築與空間類型的轉變。社區型長照機構提供建築空間創新設計的機會,而日間照顧中心則在社區式照顧體系中扮演了主力角色。

社區型長照機構的構想原則與設計要點


以日間照顧中心為例,顧名思義,主要為提供高齡者身體機能訓練及日常生活必要援助的場所;目的是希望竭力維護高齡者生活機能正常、提高生活樂趣、促進日常生活自立、延緩長者進入下一階段的照顧期程。日間照顧中心的服務項目包括了:日常生活照顧、生活自立訓練、健康促進、文康休閒活動、家屬教育及諮詢服務。支持性的服務則有:交通服務、備餐服務、復健服務、護理服務;其中醫療照護服務則是相對佔比較少。在服務人力編制中,雖涵蓋了護理專業,不過在服務現場,日間照顧中心的護理人員非屬積極型治療,而是生理量測與用藥指導及回應當下的緊集或必要需求。簡單來說,日照中心並非治療場所、安養中心或醫護場所,而是提供日常生活服務與自立支援的照顧場所。

本所以長照空間設計為核心發展,筆者將多年設計經驗彙整出以四個原則項目與五項基本計畫性的設計工具,並佐以真實空間案例供讀者參閱。

一、設計者在規劃構想原則時的四個項目:


1. 硬體軟空間:

首要在空間裝修上要「去機構化」,營造出「家」的空間氛圍;考量多重感官細膩感受。特別是服務認知症者的空間,其周邊症狀的影響中視覺影響甚大,更仰賴空間上明顯必要的設計,以軟化以往機構式空間設計的生硬感受。

2. 軟體實服務:

設計者應了解與重新定義單元照顧與分組活動,以便在空間組織上因應調整,以符服務設計所需的空間要求。

3. 生活再持續:

提供服務安排所需的自立訓練與生活陪伴的場所,而非醫療照護場所。

4. 環境續支援:

通用設計觀點與無障礙設施的配比應超越法規範,並依實際需求,甚至超前部署地設計,支援各類空間使用要求。

二、以設計討論的五項計畫性工具要點作為實踐,實際空間案例說明如下:

1.整體空間組織計畫


在日照的生活環境需有動靜分區與必要的空間層次,並依循著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空間序列,做必要特色的安排,甚至應考量半戶外及戶外活動場所的可及性(圖一)。

5個 設計要點_
1.整體空間組織計畫_
動靜分區與必要的空間層次: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
創造半戶外及戶外活動場所的可能性
半戶外陽台
動態活動區
(公共)
靜態活動區
(半私密/私密)
靜態活動區
(半私密/私密) 戶外露台

以「台東金峰日照中心」的平面空間為例(圖一),位於衛生所四樓的日照中心,乘坐電梯上來後,先抵達公共門廳─辦公室,迎來的是該空間多功能活動區(內部半公共空間)的空間核心,然後兩個照顧單元往角落各自展開;隨著走道的移動轉換到半私密空間,成為進入照顧單元(小家)前的界定;對角錯落的空間區隔,讓最私密的小家角落得以包覆。

不過,現行不少的日照中心是以既有空間活化改設,在空間規劃上難兼顧照護「全視線」的期待(即讓照顧人員視覺可觀察到每個空間角落,以落實安全看視與支援照顧的立即性)。

整體空間組織若能有明確的空間序列與單元構想,便能形成良好的空間組織,成了日間照顧中心設計好壞的關鍵首要條件。

2.動線計畫

連接著內部各空間的路徑,與各角落對應間有明確的動線方向性;在內部也能創造出安全的散步迴路與特別目的性動線的考量,且應針對不同屬性有著不同動線,並營造、運用不同的空間指引(圖二)。

以「北投日照中心」為例(圖二),以綠色療癒概念形成了中間核心型態的環繞動線,並串接出各照顧單元及各場所,同時連接出次要動線,讓空間的使用者在這樣的環繞循環,創造出完整並良好的可及性體驗。

3.多功能彈性使用計畫

這個使用計畫應奠基於服務提供者,對未來在日照中心的服務規劃:是否能為小組型態、單元活動的空間提供合宜的角落安排?多功能活動空間的彈性運用,規劃成為使用者間的社交或互動空間?或是成為固定隔間中留宿空間外,得以在不同時段中轉換成為活動隔間的設計。從日照內的公共屬性彈性需求、到較私密的各個角落空間的使用,如何觸發更多樣化活動與彈性空間運用的可能性(圖三)。

以「鹿野日照中心」為例(圖三),看似一個大型活動的平面,其實供應了2種以上的多功能彈性使用計畫:讓日照與夜間留宿使用者,在不同時段中呈現了不同空間使用。舉開放式廚房為例,白天是日照交流與生活的多功能空間,到了晚上則成為兼具互動與休閒的客餐廳,與側邊的留宿房間成為晚間生活重心。

4.環境支援計畫

建議以通用設計觀點與無障礙設施位置、與適當數量作為設計的原則考量;同時創造易於辨識的空間格局,也可視為環境支援計畫的一部分。

再以「北投日照中心」中間循環的主要動線來看,將廁所以對角安排於平面中,讓各單元空間抵達的路徑距離均等、加上天花板以單一顏色以強化定向性的指引,形成空間中主要視覺的焦點,並將路徑周邊櫃體的下緣,造型設計整合成扶手,以支應對扶手有需求的長者所用(圖四)。

5.空間場景計畫


日照中心的內部的生活與活動設計,應可提供長者參與佈置與經營:

比如,適當的展示區,供長者展現其在日照中心活動的作品;有助於長者分享或參與、互動的空間,讓長者在其中有多元的體驗。最常被設計討論的懷舊氛圍則可透過非制式、統一規格的家具元素來營造,並將在地化的生活與文化設計運用於其中(圖五)。生活空間的場景設計能發揮誘導、支持長者的自主行為產生,以生活場景豐富於空間。

但同時,在這個階段,設計者有時需要決定什麼不做,比做什麼更重要,設計上不一定要完全做滿,提供適當的留白,反而能讓使用者參與其中的經營與佈置,這種計畫性的留白,讓他們有了更多樣貌生活場景與活動得以呈現。比如,在日本長照機構中,擅長地將某個牆面、某個窗臺或轉角牆面,容許生活感混亂呈現,並使用了多樣化的家具,都是很可以參考學習之處。

用空間照顧人 從計畫及基地之初開始規劃


各類型長照機構的空間設置與建築設計,與政府的各種政策取向下,多樣照顧模式想像有著密不可分的相關性。設計不應是被動性地回應使用者需求,若能從建築計畫與基地的基本構想形成之際,便結合經營理念,將符合需求的設置標準納入規劃,長照機構亦可成為設計師充分發揮設計項目的類型。理解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需求,同理服務提供者在服務設計上的空間需求下,以設計專業投入其中。盼藉此文,鼓舞著不同專業人員跨域合作,齊步邁向「以空間實踐照顧」的下一個美好階段。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