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2022戶外美術館「藝術方舟:群生」藝術與環境交織的美學新境界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70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故宮南院2022戶外美術館「藝術方舟:群生」藝術與環境交織的美學新境界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故宮南院2022戶外美術館「藝術方舟:群生」藝術與環境交織的美學新境界


故宮南院的戶外美術館展示了多元、現代和傳統的藝術創作,增加了獨特的文化體驗。今年的主題為“群生”,藝術家們在南院駐地創作了三件藝術作品。其中一件是以陶瓷磚堆疊而成的“土間”,成為了民眾休憩的好地方;另一件是以風為主題的“風-景”,在夜晚燈光的照射下,形成一條奇幻美麗的光帶,為南院院區的日夜景致帶來不同的變化。藝術家們以自然為創作素材,以藝術創作深掘自然與生命的美,創造動態的循環關係,也提供了重新理解故宮南院的新視野。

故宮南院的博物館展廳及園區景觀是充滿能量的場域,從地景展開面對歷史文化的不同視角,開闢藝術創作的多元路徑,裝置在戶外的藝術作品讓園區儼然是一座戶外的美術館,連結博物館內外,創造出自在暢遊的博物館空間。這裡如一艘乘載著歷史與生命的藝術方舟,藝術作品與周遭環境的自然互動,彼此形成了群帶關係。

展覽中的11件藝術作品不僅在南院的綠意之間綻放,更將南院的藝術氛圍推向更高的境界,為故宮博物院注入新的活力。戶外美術館中的藝術作品,不僅體現了藝術的多元、包容現代和傳統,使藝術不再只是高高在上,也提供了外界重新認識南院的新視角。走在南院的草坪上,欣賞著一件件別出心裁的藝術作品,似乎身處於一個充滿創意和靈感的藝術天地中,令人心曠神怡。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專委周衷蓮表示:「串聯式的藝術創作〈不知道的時間〉,非常耐人尋味,除了展現地景的山丘外,還有取樣自岩心的部分。」策展人陳宣誠則說:「從不同的距離觀看,都能發現不同的質感;例如〈土間〉,遠觀時看到的是排列整齊的磚堆,但靠近一看,每塊磚都是獨一無二的。」

故宮南院從故宮典藏出發,於2020年舉辦首屆戶外美術館,透過與南院鄰近的駐地創作,營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景。今年以「群生」為核心概念,強調藝術作品與環境的融合,彼此交織成「群帶」的關係,為民眾打造一個自由流連的博物館空間。

周衷蓮表示:「2020年我們共有八件作品,今年有四組藝術家為我們創作了三件藝術作品,希望藉此將南院70公頃的園區帶出更多延伸的介紹。」陳宣誠說:「第一屆叫做藝術方舟,南院真的像一艘方舟;既然如此,當方舟停靠在這裡時,如果能夠與這片土地共同生長出應有的樣子,那就更好了。因此,我們採用「群生」的概念,來談論這次第二屆的展覽。」

故宮南院表示,戶外美術館的11件藝術作品,不僅體現了藝術的多元、包容現代和傳統,使藝術不再只是高高在上,也提供了外界重新認識南院的新視角。戶外美術館中的藝術作品,不僅在南院的綠意之間綻放,更將南院的藝術氛圍推向更高的境界,為故宮博物院注入新的活力。

南院的戶外美術館,是一個融合了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場所,不僅讓人感受到故宮博物院的深厚底蘊,也提供了新穎有趣的藝術體驗。走在南院的草坪上,欣賞著一件件別出心裁的藝術作品,似乎身處於一個充滿創意和靈感的藝術天地中,令人心曠神怡。

王文心的作品以岩心和土壤為素材,重新排列組合呈現臺灣不同地點的岩心和土壤,形成垂直時間線的物件,探索時間和空間的對話;共感地景創作、土星工作室的作品以陶土、土牆、土間等元素為素材,探索土地的內在性和歷史故事,並以絞胎表情呈現古典與當代性的結合;B群的作品以風作為捕捉場景的元素,透過風的吹拂,使裝置隨著風輕輕擺動,呈現湖畔旁生氣靈動的風景;安聖惠的作品名為Wapacapacase,以土地代紙、以繡線為墨,編織、紀錄大地的文化和歷史;林惠理的作品名為微笑・舞動,以植物為創作核心,以南院大地為基底,呈現植物與鐵的碰撞,成為立體型態,並帶出人在大地的生活故事、內心的微笑、舞動著時光;巴豪嵐・吉嵐的作品名為南宮特有種,呈現巨型野豬隱含著堅忍與內斂,迎接全新的未來超越自我;伊祐・噶照的作品名為風涼畫,以風吹動草原、花兒、樹林等元素為主題,呈現萬物舞動的風景;成若涵的作品名為台!繡妝,以臺灣原住民的信仰為靈感,以綠白黃紅黑等顏色構成青龍、白虎、麒麟、朱雀、玄武等圖案,表現出繡莊的色彩與文化;Deborah Halpern的作品名為Earth Mother,以頭髮的圓弧造型成為支柱,象徵大地之母擁抱萬物,呈現柔和與力量的特質。

藝術方舟:群生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2/11/17起
展覽時間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東側草坪
策展人:陳宣誠
協同策展人:王玉齡
藝術家:王文心、共感地景創作、土星工作室、B群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

王文心|臺灣

不知道的時間

土、壓克力、鐵
31 x 1.5~2.5 x 6.45 m

不知道的時間,藏於大地之下

存在的時間 A : 岩心
收集臺灣不同地點、深度和時間段的岩心取樣—包括故宮南院周邊、西部麓山帶南部、海岸山脈等不同區域的岩心取樣,重新排列組合後呈現。

存在的時間 B : 土
地面下最淺層的土壤,取自當地的土,以起伏的地形,形成另一個物件。

這些重新組合以及它們所包含故事的連續呈現,時間和空間被混合和壓縮以形成新的安排,在[地]上與下之間形成新的對話。 每個物件是垂直時間線的化身。

展出地點 : 東側草坪

共感地景創作、土星工作室|臺灣

土間

黃陶、紫紅土、曾文水庫淤泥、半瓷土、鋼構
6.2 x 1.1~1.5 x 0.25 m

從陶土磚、土牆到土間,從厚重到穿透,從土的物質到質感,透過土壤的挖掘,連結到土地的內在性與歷史故事,並給出結合古典與當代性的絞胎表情。「土間」是由不同土的處理方式所構成的地景作品,從厚重的基礎到有縫隙的陶土,形成鄰近土氣息的觀看視線,也連結風,成為聲響的場所。

展出地點 : 鄰近至真橋草坪

B群|臺灣

風-景

鐵件、纖維材料、五金
12 x 3.5 x 2.5 m

以風作為捕捉場景的元素,透過風的吹拂,使裝置隨著風輕輕擺動,而編織布幔輕柔透光的特性,在陽光照射下的光影,像是鳥在風中翱翔的翅膀,走在湖畔旁,風吹起湖面淺淺的漣漪,葉子在空中搖曳,當觀者踏出步伐隨著景色移動,與風、與故宮南院的怡人環境,形成一幅生氣靈動的風景。

展出地點 : 出眺景觀平台

甘銘源|臺灣

忘筌・捨筏

竹子、植栽
浮筏:24m x 12m;主體:直徑 8m

形似竹筏又似魚筌,實非筏亦非筌,倒像安歇水岸的小宅,又如沃野童年的秘密基地。
若忘筌取魚始可與言道矣(《高僧傳》);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

展出地點 : 至善湖正中央靠蛋糕噴泉右側環湖步道

安聖惠|臺灣

Wapacapacase

複合式媒材
2.5m x 20m

以土地代紙、以繡線為墨,我為大地編織、紀錄。
Wapacapacase 意思為「刺繡 正在……」
Pacase 是魯凱語刺繡、雕刻之意。
魯凱族是沒有文字的民族,所以使用 pacase 做為記錄文化、歷史的符號象徵。
當不同的文化帶來了文字,文字像是繡在紙上的符號,書寫記載著知識的累積, 於是我們將文字內化稱它為 pacase。

展出地點 : 東側草坪

林惠理|臺灣

微笑・舞動

鐵件、梨花樹
11m x 0.45m x 2.6m

一線微笑、一線舞動,以緣~為出發點打造慢活優雅,植物與鐵的碰撞,隱約襯托出的未知。以植物為創作核心,以南院大地為基底,光與影、亮面與暗面、交織植物成的立體型態。
望眼人與人在大地的生活故事、內心的微笑、舞動著時光。

展出地點 : 東側草坪

巴豪嵐・吉嵐|臺灣

南宮特有種

玻璃纖維
1-2m x 1.6m

臺灣雖地狹人稠,野生動物中山豬仍維持一定數量,主要是因為不挑食,生產力旺盛,運動性機敏…
臺灣人也有同樣的韌性,勤勞、刻苦…發展出了現在的民族特質。
南宮草原出現了早期臺灣的原始風貌,巨型野豬隱含著堅忍與內斂,迎接全新的未來超越自我。

展出地點 : 東側草坪

伊祐・噶照|臺灣

風涼畫

木材
10.5m x 5.1m x 3.5m

起風了,在這炎熱的夏天身體和心靈都得到平靜與享受。
風吹乾了身上的汗水、吹涼了煩躁的心情,
草原、花兒、樹林也開始一起舞動左右搖擺,
樹上的果實、花朵上的種子被風帶到新的田地等待發芽,
原本平靜的水面一波一波激起浪花,
魚兒快樂的游,鳥兒打開雙翅享受著風的溫度和風的方向,
我們看不見風,但萬物的舞動就是風最美的線條與畫面。

展出地點 : 水岸舞台旁草坡

成若涵|臺灣

台!繡妝

金屬
7.9m x 9.4m x 3.6m

走進繡莊,我撞見綠白黃紅黑,
原來是青龍、白虎、麒麟、朱雀、玄武。
師傅道⼀形、⼆體、三顏⾊;
我說能不能是紙雕、金屬,上顏色?
織布上頭針線穿梭的痕跡,深植著臺灣⺠間信仰的證明;
容我用最貼近土地的距離,妝點上人們深信不疑的堅定。

展出地點 : 水岸舞台旁草坡

Deborah Halpern|澳洲

Earth Mother

金屬
5m x 5m x 5m

Earth Mother象徵大地之母,擁抱且接納世界萬物,守護土地的祥和與寧靜。
作品以頭髮的圓弧造型成為支柱,看似柔軟卻帶有支持及穩定,呈現大地之母的柔和與力量。這種介於正與負之間是耐人尋味的,也讓人沉思:光明與黑暗、陰與陽、西方與東方。Deborah Halpern運用鏤空設計,以綠地作為襯背、光影作為互動,讓大地化為養分滋養藝術,使得自然、藝術、建築及人文間產生對話性。

Nicolas Holiber|美國

Vessel

木材
3m x 3m x 3m

「獸紋簋(ㄍㄨㄟˇ)不僅為載體的象徵,更證實了長年累月的歲月刻痕。」
如同方舟能橫跨從古至今及東西方文化。Nicolas Holiber
將故鄉、將情感一筆一觸輕輕的轉化成色彩故事,寄託予未來。
作品取材自西周時代獸紋簋(鳳凰圖騰),其獸面紋理與幾何雕刻,使長年重視鳥類議題的Nicolas決定以此為核心,讓擁有東方美麗傳說的五色祥獸,重新添上新世代的風貌。他以細膩的雕塑技法描繪出紋理和形體,透過鮮豔色彩、構圖和線條表現,以純粹的藝術語言展現情緒和節奏感。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