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中區「1035 Collab」李預萍建築師帶你遊歷古老與新潮的融合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3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台中市中區「1035 Collab」李預萍建築師帶你遊歷古老與新潮的融合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台中市中區「1035 Collab」李預萍建築師帶你遊歷古老與新潮的融合


台中市中區擁有一棟日治時期的古老建築,曾是鈴木耳鼻咽喉科醫院和吳眼科診所,現名為「1035 Collab」,是李預萍建築師一手打造的創新複合空間。這座兩層樓的木構磚造建築,有前後棟,並在1910年落成。在2017年,屋主委託李預萍建築師事務所進行研究、整理、修復和設計,經過將近六年的努力,終於將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再生,並將它轉化為現有的咖啡店、烘焙工作室、藝廊和建築事務所。

李預萍的建築願景:新舊和諧共存,創造現代可能性

在「1035 Collab」古老的建築工法和紋理之間,會發現現代設計的巧妙元素,這些都是年輕品牌活動的舞台。這座老房子的氛圍並不僅限於舊時代的經驗,反而是在現代的空間用途上,展現了新舊和諧的可能。李預萍認為,舊建築再利用的目標不僅是要讓人們進來體驗舊時代,而是要讓新舊元素在同一空間中和諧共處。

李預萍在「1035 Collab」的修復歷程:挑戰與創新

在進行修復前,「1035 Collab」的狀態是相當殘破的,除了前棟一樓仍在經營診所外,作為住宅和久未使用的二樓以及後棟的部分屋頂已經坍塌。李預萍的團隊透過舊照片和田調資訊,一邊剝除老屋的裝修,一邊考證各個階段的裝修痕跡。他們希望盡可能地保留屬於建築原貌的部分,並對已經朽壞但具有特色的建築外觀進行修復。最終,他們希望能以空間用途作為主要的判斷基準,來做出對這棟建築的新設計。對於新的設計和修復,李預萍總是以清晰辨識材料新舊為主要考量,以創造出一個新舊和諧共存的空間。

舊材料的再生與利用

李預萍的設計中充滿了對舊物料美感的珍惜,對於那些無法適應當代用途或存在安全問題的物料,她試圖以創新的方式進行轉換和再利用。例如,中庭的路面原本是混凝土,然而,她和團隊卻從紅磚中找到了靈感,將拆下的紅磚剖半鋪在地面上,給予了這個空間全新的視覺感受。除此之外,整個建築中還使用了檜木舊樑製成的窗框和桌子,這種舊料新用的設計理念,已經成為了李預萍在室內設計中的一種常規。

李預萍在建築設計中尋找舊事物的新價值

李預萍對於舊建築的熱愛並非一開始就有,而是在處理新舊建築關係的火車站案件中慢慢萌生的。法國建築師雙人組Anne Lacaton和Jean-Philippe Vassal在2021年贏得普利茲克建築獎,他們提倡「永不拆毀」的建築理念,以改造和再利用的方式為舊事物注入新的生命。他們認為,只要有足夠的觀察力,就能賦予舊事物新的價值和眼光。李預萍對此表示認同,並表示在資源越來越稀缺的今天,這正是建築行業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她透過接觸到處理新舊建築關係的火車站案,以及她自己創業的住宅案件中,發現了材料真實感的魅力,並確立了自己的設計方向,那就是回到用途的思考,從材料和細節中找到獨特性。

1035 Collab與殺蛇溪水岸河廊再造: 李預萍團隊的歷史保存策略

在重新修整「1035 Collab」的過程中,李預萍及其團隊也應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之邀,投入參與屏東殺蛇溪水岸河廊再造工程。這個重建計畫的關鍵,就是將原來由台糖紙漿廠遺留下的各種結構,例如地坑與水池,轉變為獨特的地景公園。他們費盡心力,成功說服了縣政府撥款,對這些遺留物進行挖掘與保存。「我們認為這個景觀相當特別,只有揭開它,才能讓眾人了解此處曾發生的故事。」團隊於是為地坑賦予了滯洪與展現歷史的功能,而水池則被巧妙地設計成了遊樂場和戲劇舞台,建築風格的選擇也參考了當地的歷史特色。

建築挑戰與成就感:李預萍的規劃經驗

對於李預萍而言,這個案子中最大的挑戰來自預算與時間的嚴格限制。「但是,如果預算有多的話,我們是否就會過度開發?」這個問題讓李預萍深思,她認為「節制」是這次經驗的重要教訓。這個公共工程能觸及的使用者群眾之廣,也讓李預萍深切體驗到身為一位建築師的影響力和成就感。

老屋新生運動的深度反思:李預萍對於傳統與現代的觀點

李預萍注視著國內外熱烈進行的老屋再生運動,比如許多高級品牌選擇在古蹟或老房子裡進行時裝秀。「這是一種反思:過去我們追求大型建設,當發展推向頂峰,我們才發現要回顧我們的歷史和營養來源,要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資源。」隨著越來越多人有能力以新視角轉化老物,並且願意多花心力保存時間雕琢出的美感與文化,給予它們與當代產生連結的可能,我們也許就能不再感到失去的悲傷,而是期待著它們以新的形態再生,再次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