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機轉建築! 交大開辦菁英班 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你想申請學士後建築研究所嗎? 對於如何製作作品集感到疑惑嗎?你想知道學士後建築研究所在上些什麼課程嗎? 看這邊就對了!
回覆文章
站長eaGer

從電機轉建築! 交大開辦菁英班 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文章 站長eaGer »

從電機轉建築! 交大開辦菁英班 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2007/04/13 19:47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電機系是許多高中生的第一志願,不過就讀交大電機資訊學士班的徐鳴蔚,到柏克萊當交換學生後,意外發現自己對建築很有興趣,今年暑假更將前往美國就讀奧勒岡大學建築研究所,或許有人覺得她傻,但徐鳴蔚笑著說,台灣的大學生同質性太高,也總是跟著潮流走,對於自己的決定,她則是充滿著信心。

國際化是多數大學追求的目標,交大在4年前成立電機資訊學士班和電子系國際組,每班的學生各為15名,更選送大三、或大四學生集體出國當交換學生,今年這個菁英班將更進一步擴大到資財系,推動全班出國就讀一學期,所以今年送出國的交換學生將達到100位,預計4年內達到300位的水準。

交大校長吳重雨指出,目前第一屆27位大學菁英班學生畢業後,已經有7位拿到美國大學入學許可。他說,選送學生出國後,學生回來的視野都不一樣,今年畢業的徐鳴蔚就是一個例子,高中就讀新竹女中數理資優班的她,求學的過程相當順遂,選擇電機系似乎也是想當然爾的決定,不過到柏克萊的那一學期,是她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機。

今年21歲的徐鳴蔚提到,到了柏克萊後認識許多人,有人大學的是資工,卻跑去當酒保,也有人工作一個換過一個,為了就是要體驗生活,給了她很大的衝擊,後來更讓她發現自己對設計、藝術領域的興趣,和家人討論後決定從電機轉到建築,今年暑假更將前往美國就讀奧勒岡大學建築研究所。

此外,為了配合科技人才缺口與拓展國際市場需求,交通大學今年首創為竹科企業開闢「產業研發國際學程」,由企業和學校提供全額獎學金,從新學期開始,將招收50名外籍學生來台攻讀學位,希望4年內達到400位外籍碩、博士。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嗚嗚.....真替鳴蔚高興....... :cry:

小女孩長大了,而且確定自己要做什麼事情,太開心太開心了! 8)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google 了一下「徐鳴蔚」的名字,才發現鳴蔚早在幾年前就被 cheers 雜誌報導過喔......

http://www.pac.nctu.edu.tw/news/news_de ... 10&hdr=act
銳氣,青春,勇敢向前
2003-08-01 Cheers雜誌

今年剛滿18歲的林倢予,7月從北一女畢業後,保送台灣大學醫學系。她是去年奧林匹亞化學國際競賽女生金牌得主,同時榮獲大會頒發的 「表現最佳女生獎」。

暑假才開始,林倢予已經每天到台大醫學院做實驗。台大強調臨床、研究、教學三者並重:「一個科系能滿足三種目標,很挑戰,很刺激,」她揚起眉說,這也足她選擇台大的主要因素。

一大早進實驗室,往往到天黑才能出來。18歲的女孩,青春如正午刺眼的夏陽,驅策她如此奮發的動力是什麼?

她沒有特別仰慕的典範,但欣賞的人很多。「我要把我自己塑造成我想要的role model,而不是某個人,」林倢予露出深思的表情說。或許不容易,但「你得先想要,才有可能得到,」她很確定。

年輕的臉龐上,林倢予的自信在發光,彷彿也由此勾勒出末來10年,台灣的菁英女性面貌。

她們渾身帶著銳氣,勇敢衝刺昔日她們母姐踟躕的領域。性別畫出的藩籬,在她們心中愈來愈淡、愈來愈淡。

傳統男生適合理工、女生適合人文的刻板印象,不再對年輕女孩構成限制。去年旺宏電子舉辦第一屆「旺宏科學獎」,18位獲獎高中生中,就有10位女生,人數比男生還多。

今年,北一女選填自然組的班級數,首度超過社會組。北一女校長陳富貴指出,事實上,自然組人數成長的趨勢,打從去年起就很明顯。

交大精英班甄試 三分之一是女生

而交通大學首開先例,今年特別成立的 「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目標在培養高創意、有國際觀的電機頂尖人才。學生不但大一、大二不分系,有機會與全院二百多位教授互動,學校還安排他們在大二時,到美國柏克萊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修課一學期,由校方補助每人約需15,000美元(約台幣45萬)的旅費與生活費。

這樣優厚的條件,當然吸引各方好手角逐較勁。但連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吳重雨都吃驚的是,第一批18位甄試上的新生中,竟然有6位、高達三分之一是女生。

當數理、科技被視為男生獨占鰲頭的學門,女生靠背書爭取分數,走向文、法、商,一直是多數人眼中最保險、最安全的路。

只是對這個世代的年輕女生,「安全」可不具任何吸引力。

「我是遇到男生不服輸的人,」新竹女中畢業的徐鳴蔚形容。她7月剛過18歲生日,跟同班好友張筱琳同時甄試上交大菁英學士班。

她一心要唸電子電機,對讀文科,「想都沒想過」,當然也不認為跟男生競爭是壓力。這個高三暑假,徐鳴蔚不但跟張筱琳自己報名,一起去上清大暑期微積分課程,晚上還跑去學開車。兩個人說到興奮處摩拳擦掌,恨不得大學生活早點開始。

師大附中畢業的吳雨芹,9月將從台北南下新竹,跟徐鳴蔚、張筱琳同窗4年。她看到交大的課程,「覺得很有趣,就自己上網報名,」吳雨芹說。甄試過程中,不但要通過筆試,還有三關口試,由15位教授坐鎮,輪流發問。陣勢驚人,但吳雨芹從沒想過打退堂鼓。

旁邊的媽媽附議,父母只發揮了「事後諮詢」的功能。

3個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尤其足明年美國柏克萊大學的冒險之旅。問她們怕不怕離家遠行?「美國人其實也蠻普通的,」曾到美國參加數學競試獲獎,吳雨芹信心十足地說:「有實力就不怕不受肯定。」不管站在什麼舞台上,勇敢跨出去!不需猶疑,這樣的吶喊與渴望,透過這群年輕女孩,顯得更立體、鮮明。

勇敢站出來 !

在耐性共處的場合,她們不再自然而然地退讓,扮演女孩子要 「文靜」、「溫柔」的角色。

徐鳴蔚最喜歡18歲的加拿大搖滾創作女歌手艾薇兒。艾薇兒第一張專輯《LetGo》全球狂銷900萬張,她從來不穿裙子,只穿背心、垮褲、打領帶,最堅持的事就是 「做自己」。

「我欣賞理直氣壯,把想法說出來的人,」徐鳴蔚說。這也是她最愛艾薇兒的理由「因為她唱歌很有力。」

對於男生不自覺咄咄逼人的強勢,一直是各種比賽常勝軍的林倢予,有過一次深刻的體會。有回她跟男生同台競賽搶答,本來認為自己經驗豐富,足以應付,但當下卻還是忍不住感覺:「怎麼這麼窩囊?」

但她沒有因此退縮,反倒愈挫愈勇,開始學會面對衝突。「經過一次歷練就會好。像我,就是一次,那麼一次,」林倢予語氣中帶著 「下不為例」的堅定。

從她們身上,似乎找到現代女性所羨慕的各種特質。而她們也的確躬逢其盛,在女性主義風起雲湧半世紀、無數前輩致力於鬆動各種刻板印象後,來自父母教養的性別框架,在成長階段不再如此沉重。

擺脫框架的束縛

為什麼女性不敢學數理?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晉芬分析,除了成功的榜樣少,在這些「非傳統」的女性學門,女性得到的鼓勵與社會支持也不夠多。換言之,「父母會discourage(不鼓勵)女生去唸理科,對男生成績的寬容也高於女生,」張晉芬指出。

但隨時代進步,觀念轉變,的確有愈來愈多父母充分放手,讓子女順著意願發展。

高一暑假,為了準備奧林匹亞比賽,林倢予整個人埋首化學,每天晚上一回到家就累得倒頭大睡。

「當你走到人比較少的路時,也會懷疑,這是條正確的路嗎?」林倢予回想當時心情。放眼週遭,大部份女生都害怕「脫軌」,但 「只有走下去才知道是不是對的,如果停在原地,才是真正的脫軌,」林倢予如此鼓勵自己。

始終靜靜傾聽的母親,對於女兒堅持理想,只有兩點期望:「快樂,不後悔。」其他都信任林倢予自己的決定。

張筱琳與徐鳴蔚則異口同聲,父母始終鼓勵她們投入理工領域。張筱琳的哥哥就讀東海歷史系,反而顛覆一般人對男女教育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為這樣的自由,她們不僅自在地選擇志願,成年女性身處婚姻與事業的兩難,看在18歲的女生眼中,也有自己的主張。

「我爸希望我有好事業,我媽希望我有好家庭,」張筱琳笑著說。但她的目標是到美國矽谷工作,見識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我覺得不闖出一些什麼,對不起自己。」

即使很多適婚女性,為學歷高,不易找到伴侶煩惱,她也不擔心。「不敢來追的話,代表他對自己沒信心,我不喜歡沒信心的人,」張筱琳坦率地說。

徐鳴蔚的夢想,是將來出國唸博士。「事業自己可以控制,家庭還要靠別人,」她認為,「能靠自己,就要靠自己。」

少了束縛,少了上一代的限制,每個人談起前程,都有遠大抱負,眼睛閃閃發亮。吳雨芹說,她最仰慕女科學家吳健雄,「因為她用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不起的研究。」

她們不會只是特例。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90學年度中,接受高等教育在學女性人數已超過男性。可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年輕女孩勇敢突破現狀,作出更多不同以往的選擇。

通過現實的焠煉

然而教育或許提供最早兩性平等的平台,但「企業與學校需要的是不同的特質,」擁有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機博士學位,在矽谷工作一年後,今年成為台大電機系最年輕女教授的何旻真觀察。這也說明為什麼在學術界雖有不少女性頭角崢嶸,但傑出女性企業家仍居少數的現實。

不過,如果上個世代都能培養出殷琪、何薇玲,對這群擁有空前自由與勇氣的年輕女孩來說,又有什麼做不到、不可能?

文章 »

哈 EAGER帶她這麼久才驚覺 XD...
newspaper

文章 newspaper »

看到這篇文章(尤其是站長大人後來貼出來的報導)
就想到這玩意兒 :o
http://zonble.twbbs.org/etc/bw.php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