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R節能玻璃

No Authorization Post Testing
回覆文章
訪客

LOW-R節能玻璃

文章 訪客 »


LOW-R節能玻璃


Low-E玻璃如何隔熱

遮風、擋雨、隔音、採光與納氣外,鋁窗還有一項重要的效用,就是節能阻熱,而這個節能阻熱的效用,除了關係玻璃透光率所影響的照明成本外,更重要的就在隔絕室外的熱源進入室內,或是確保室內的溫度不易散失,來達到夏季時可隔熱或冬季時可保暖的舒適生活與節約電耗效果。

就鋁窗的結構來說,有70%以上的面積為玻璃所組成,因此,玻璃可謂是決定窗子阻熱效能的主要關鍵;然而,市面上的玻璃種類眾多,有透明的清玻璃、色板玻璃、半反射玻璃、Low-E玻璃、Low-R玻璃等等,而就玻璃的結構組成來說,又有單層玻璃、膠合玻璃、複層玻璃之分,但不同的玻璃自有其不同的光學與物理特性,因此在阻熱的模式與效用上,就會有一些差異;但究竟該如何選擇才是良策呢?這就必須視自己的預算、阻熱的需求、開窗的通風習慣、環境的特性、鋁窗玻璃溝槽的規格而訂了。

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三種型式

在正式進入各種玻璃的隔熱效益分析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熱的傳遞方式,才能依據其特性來作分析。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三種型式,即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其傳熱的方式概為:

熱傳導

係固體型態間的傳熱方式,熱會從高溫的物體傳導至低溫的物體;舉例來說,手中握著冰塊,手上的溫度會傳導至冰塊,並導致冰塊開始融化;而鐵板燒也是藉由鐵板加熱的熱傳導方式來料理食材與保溫菜餚。

熱對流

係氣態或液態間以流體的方式來傳熱;當空氣或水在受熱時,其分子體積會變大,並使得密度相對變小,故暖空氣、水熱流就會往上竄升,形成熱的對流傳遞;以冬天常用的陶瓷式、葉片式、熱風式電暖設備來說,也多是利用將周遭空氣增溫的對流方式,來達到暖房的功效。

熱輻射

不需透過任何物質,而直接將熱源傳遞出去的方式即為輻射;如:太陽的熱即是藉由電磁波輻射方式傳到地球,期間不須經由任何介質做為傳遞。此外,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除了太陽的輻射熱能外,所有的物件都可能會因為自身發熱(如體溫)或在接收外部熱源後,而使得本身的溫度高出絕對零度(-273.15 ℃)許多,這時物件自體就會主動地向周圍發射出長波紅外線(即許多人所稱的溫度輻射、自體輻射、二次輻射或再輻射;許多偵測體溫的熱感器,就是利用自體輻射出的長波紅外線熱源來進行成像,以作為生命探測或偵測體溫的工具,如下圖),而這種由物件受熱後所發出的自體電磁波,會因其表面的光亮或暗沉、平滑或粗糙、溫度狀況而有不同程度的輻射反射、吸收,以及穿透效能,其中物件的輻射吸收多寡,會直接影響著自體輻射的發射量強弱,而這個再輻射的發射效能,就是所謂的再輻射發射率(Emissivity),這也正是我們常聽到的Low-E玻璃(Low Emissivity Glass)所要控制的主要因子。
  • 台灣節能膜Low R系列玻璃產品,最大功能在於降低熱輻射穿透,讓室內不易升溫,進而降低冷氣的負擔,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 然而Low R玻璃並不適合寒帶地區例如美國、日本、歐洲、韓國、俄羅斯,這些國家需要
    Low E(Low Emissivity)就是低的再輻射玻璃,這種玻璃表面鍍上金屬,金屬面朝室內,目的是反射室內二次輻射,達到保溫效果,在寒帶地區可降低暖氣機的負擔,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 因此不同玻璃要適地適用,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否則會有反效果,但是在熱帶地區如果使用雙銀或三銀以上之玻璃,因為藉由不同金屬的折射率,光干擾技術可將熱輻射往外折射,也可達到隔熱效果。
●The biggest function of Taiwan's energy-saving film Low R series glass products is to reduce the penetration of heat radiation, so that the indoor temperature is not easy to rise, thereby reducing the burden of air-conditioning and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However, Low R glass is not suitable for cold region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Europe, South Korea, and Russia. These countries require Low E (Low Emissivity), which is low re-emissivity glass. The surface of this glass is plated with metal and the metal faces indoors. The purpose is Reflect the secondary radiation in the room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heat preserva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heater in the cold zon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refore, different glasses must be properly applied to achieve the maximum effect, otherwise it will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However, if you use double silver or triple silver or more glass in tropical areas, because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different metals, light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can radiate heat outward. Refraction can also achieve heat insulation.

目前市面上的Low E玻璃,分為單銀Low E 和雙銀或三銀Low E玻璃

  • 單銀Low E玻璃(也叫做二次輻射Emissivity低),是指玻璃吸熱後的玻璃再發射率低,並非太陽直接輻射率低(非Low R),比較適合寒帶地區。因為熱輻射都傳透了,降低二次輻射對隔熱並沒有太大的效果,所以並不適合我們台灣等熱帶地區。
  • 雙銀或三銀Low E玻璃(也稱Solar control Low E glass)利用多層膜光干擾的濺射技術,有效的把太陽的直接輻射(一次輻射)阻擋下來,也就是Low R(低輻射穿透),玻璃因為阻擋了太陽直接輻射,玻璃本身會很熱,此時發揮降低玻璃的二次再輻射的功能,也就是先Low R把熱輻射阻擋下來,再利用
  • Low E的特性再降低二次輻射,稱它為Low R/E玻璃。
  • Low R就是低的 Radiation(直接輻射),玻璃受太陽直接輻射的【一次輻射】
  • Low E就是低的 Emissivity(再發射率),玻璃受熱升溫後的【二次輻射】
  • Low R/E則是先降低直接輻射,再降低二次輻射,具備雙重節能隔熱的效果!

玻璃光學專有名詞解釋

VLT(Visble Light Transmittance)-可見光穿透率

垂直入射的可見光透射比率。它的波長是由380um-780um,佔了熱輻射43%的熱源,所以可適當控制可見光的穿透率,也就是說如果玻璃的面積夠大,是不需要讓可見光穿透比率太高的,一方面是可以減少熱源,另一方面可以讓眼睛更舒適,台灣地區每年6月21日(夏至)太陽就在嘉義上空,此時是全世界太陽光最強烈的照射地區,豔陽天時光照度高達十萬多LUX,而室內照度不需太大,我們看書所需照度只要三千就夠了!進來太多光源會造成熱量太高,導致空調更費電。太陽有可見光與不可見光,可見光就是肉眼可觀測的光,不可見光則是紫外線與紅外線。 所以不能學習歐.美.日等寒帶地區面對太陽時的應對,他們寒冷不需要隔熱,反而需要保暖。

UV(Ultraviolet Transmittance)-紫外線穿透率

紫外線的直接垂直射入的比率,Ultraviolet(UV)Trasmittace 透射率(tuv%、紫外光是不可見光波,是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能,波長范圍為200nm至380nm,它是太陽光中具有傷力的光波,分為UV-A,UV-B,UV-C越短的光波殺傷力越強,但是UV-C(波長范圍為280nm至320nm)在射入地球大氣層時就幾乎耗了,也就是地球表面沒有UV-C了,像洗碗機,洗衣機的殺菌就是UV-C。UV-B(V對於視網膜會造成傷害, 而UV-A(波長范圍為320nm至380nm)則對皮膚照成色斑及皮膚病變。 上維基百科或GOOGE等查一下真正紫外線的波長是要到400um的!尤其是這段波長屬於藍光短波, 最傷害眼睛!

IR(infrared Transmittance)-紅外線穿透率

紅外線的直接垂直射入的比率,infrared(IR)Transmittance 透射率(Tir%) 紅外光是不可見光波,是來自太陽的較長波輻射能,長范為780nm至2500nm,它是光中熱感較高的光波,也是最主要的熱源,估了54%的熱源,隔熱最重要的事隔這個波段的熱源,但是隔這段的熱源有分為吸收熱和反射熱兩種,如果是吸收熱的話就會有二次輻射熱的產生,所以反射紅外線的熱才是最好的隔熱方式。 不管如何,既便是可見光也是熱源,玻璃上的熱被吸收了,玻璃的再輻射比率就變得很重要, 所以隔熱的過程是先將太陽直接熱阻擋掉, 也就是先Low R(Low Radiation),再Low E(Low Emissivity),其LowE就是把玻璃上的熱的再輻射降低, 熱帶地區就是玻璃上的熱較少進入室內(也就是Low 面朝室內, 讓玻璃的再輻射熱盡量向外發射, 向內面就是Low面)

Gri

Gri就是指外玻璃可光反射率,反射率在外可或光反射率(pv%out)是正常入射時可見光的百分比,直接由戶外玻璃反射。

Absorptance

玻璃的吸收率(e%)(太陽能,可光或紫外線)光若沒有穿透,就被反射或吸收,收率=100%穿透率反射率。

HGC ηi值

SHGC就是全光波的日光輻射取得率,也就是UV+VLT+IR的直接輻射和二次再輻射的總穿透率,其中不包含熱傳導的熱源(ηi) 但是包含材料吸熱的再輻射熱源。亦稱為(ηi值)。

SC (Velue)

SC值在台灣學界稱為遮蔽係數或黑體輻射率,大陸則比較直接稱為太陽遮蔽率(比較能懂),筆者在教紹SC值時用『經由玻璃穿透的總輻射率』也就是太陽 經由玻璃的是全光波的日光輻 射取得率,也就是UV,VLT,IR的直接與二次再輻射的總熱穿透率, 與SHGC的差別是指經由玻璃的輻射總穿透率,玻璃的日光穿透率為0.87所以SHGC/0.87就是SC值,5mm透明玻璃的SC值 (大陽 經由玻璃穿透的總輻射率)是0.97也就是5mm玻璃的總熱輻射穿透率為97%意思。

U值

U值,就是指熱傳導率,材料的隔熱傳導能力是以熱阻R值來衡量測量,R值為熱傳導率U值的倒數。熱的傳遞方式有熱傳導, 熱輻射和熱對流三種,其中的熱傳導就是指U值。

E值

E值(Emissivity)科學家普朗克在1918年取得諾爾獎,在學界稱為黑體輻射率,因為這樣說實在不太能讓人瞭解什麼是黑體?所以筆者會用『材料熱的再發射率』說明比較簡單易懂,也就是玻璃吸熱後玻璃的再輻射率如何降低,通常用Low 來形容,其中的E就是指Emissivity。

RHG

Relative Heat Gain (RHG)是指熱的總穿透量,注意不是率!公制單位為W/m2,不是%喔!RHG是指太陽的“輻射熱”與“傳導熱“兩者的熱源的總傳透量。其中的輻射是一次和二次的總輻射量也包含了黑體輻射率。公式為RHG=(Scx630)+(Ux7.8)其中的7.8是指台灣室內外整年度的平均溫差。630是科學家所定的常數。

STC

Sound Transmission Class (STC)是指玻璃的隔音,單位為分貝,值得一提的是通常一般來說大家會認為中空的玻璃比膠合玻璃更隔音, 但事實上並不如此,以5+5的膠合玻璃它的STC是35分貝,但是5+12A+5的中空玻璃的STC為30分貝,每一分貝是指音量超過一倍,0分的標準設定,是根據聽力正常的人所能聽到的最小聲音而釐定的。每增加10分等於強度增加10倍。

LSG

光的效益評比,可見光越高相對SHGC就越高,相反的我們希望SHGC越低時也希望可見光能保留多一點,到底紅外線紫外線是吸收熱還是反射熱?吸熱後的再發射率是多少都是成為SHGC高低的主要因素。LSG(可見光透射率)/(SHGC),數據越高越好。

Low E

是指低的玻璃熱的再輻射, (注意喔!不是低的太陽熱的直接熱輻射) ,再輻射又稱二次輻射。

Low R

是指低的太陽直接輻射,(太陽直接輻射傳透率很少的意思),太陽直接輻射又稱一次輻射。

Low R/E

強調先把太陽的直接輻射降低,因為太陽接輻射熱被吸收,玻璃升溫,熱的玻璃會產生二次輻射,所以再利用Low E的玻璃(自熱的低再輻射),把熱再輻射向室內的部分有效的降低,就是Low R/E。所以必須先Low R玻璃吸收熱後再Low E才有效果。


最後是由 Anonymous 於 2023-02-25, 14:24 推文。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