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少四壯集-更高,或是更遠
* 2010-09-10
* 中國時報
* 【?李黎】
高、再高,高上了天,終究還是要回到地上;地上那麼多問題,不是登上最高的高樓就可以解決的。就算高到了天外,到了太空,登上了月球,這紛擾的世間不會就此消失啊。
九年了。至今依然清晰無比的記得九年前九月的那個星期二凌晨,我在加州家中床上被電話叫醒,紐約時間已是三個小時之後了,睡眼惺忪中電視上的畫面永生難忘,像極了拍得太真實的災難片。我不能置信的看著那反覆出現的鏡頭:一架飛機徑直朝著一棟高樓撞進去,一大蓬濃烈的火焰爆炸開來,高樓彷彿劇痛似的從傷口處折裂,瞬間煙塵升起遮蔽了大半樓身但你知道那濃煙後面負傷的巨廈在瓦解碎裂同時無數人在生死關頭驚怖呼號;就在這時第二架飛機,彷彿一顆慢動作的子彈射進第二棟高樓的軀體……
待到明白過來這不是災難電影而是真實,尚未完全清醒的意識已經感覺到一股世界末日的絕望寒意籠罩撲下。那個清晨,相信沒有一個身在高樓的人會感到安全的。
先前每次到紐約,遠遠看著雙聳立的世貿大廈,已經習慣了當成紐約風景線的一部份。可是2001年九月的那一天,兩棟大樓天崩地裂峻嶺傾頹般在火海煙塵中化為礫石塵土的一幕,像是末日啟示錄告誡世人:這世間永恆屺立的姿態都是短暫的。而且,屺立的越高,傾頹時的殺傷力越大。
然而建造世間第一高樓的比賽還在繼續中,一棟號稱全球最高的大樓建成了,過兩年另一棟比它高的就出現了,或者預告將要出現。彼此比高,或者「欲與天公試比高」似乎是某些人類──尤其是男性──的心結。我雖然沒有懼高症,但對登上高樓的興趣從來就不大。台北101建成之後我曾住在步行一小段路即可及之處,更甚至就在連接的樓中買書吃食閒逛,也沒有意願登上那曾經一度是世界首高的樓頂上去。在吉隆坡,天天走過雙子塔就是沒想要上去。上海的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只上到八十幾樓點杯酒,為的是眺望外灘那一片美麗的歐式建築夜景。
登高為遠眺,得有好景可觀才值得。有的城市遠眺好看,有的適合近觀細賞,台北就是要走在巷弄裡才看得出她那些最被稱道的精緻人文景觀。日本的京都也是:若是建起一座上百層的高樓,我再喜歡京都也不會上去的,更可能以後就不想去京都了──不過日本人大概不會對京都做出那樣的事吧。
唯一為著是高樓而登上的,只有很多年前,當我還很年輕的時候,登上了紐約帝國大廈,只為那座高樓的浪漫故事──電影「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讓它成為戀人重逢的經典景點。也只有很年輕的時候才會做那種羅曼蒂克的傻事。
九一一之後,我對登上高樓的興致更是銳減,因為我省悟到對於一些人,高樓是霸權的象徵,而另一群與之為敵的人要扳倒那個象徵,便用一個激烈的行為來作抗議和恫嚇,甚至不惜開一架飛機撞上去。而這一切所為何來?高、再高,高上了天,終究還是要回到地上;地上那麼多問題,不是登上最高的高樓就可以解決的。就算高到了天外,到了太空,登上了月球,這紛擾的世間不會就此消失啊。
高樓只會把人與人的距離拉遠,道路和橋樑才會把人的距離拉近。看得遠何若走得遠?登得太高只會令人膽戰心驚,走得遠會令人心曠神怡。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我最喜歡火車,因為感覺最安全,又最自在:座位寬敞,不須綁安全帶,可以自由走動,可以眺望窗外景色,沒有暈浪問題,電氣化的火車不耗汽油不污染空氣,萬一發生交通事故,倖存乘客的比例是最高的──更不用提經濟效益了。何況,我相信沒有任何瘋子會開一架飛機往鐵軌上撞的。
所以,與其比賽建高樓,不如比賽修鐵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