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鉅董座林嘉琪強調固守本質,在混沌的房市中沉潛
受到大環境和政府打房政策等因素的影響,2023年台灣房市處於低迷狀態,這是前幾年所未曾有過的情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由鉅建設董事長
林嘉琪表示,公司將暫時停止推出新
建案,不做「逆天時」的事情,而是透過辦展等方式來尋求更多的空間場域,期望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美好的生活體驗。
由鉅建設在2022年3月推出的「由鉅上惟」建案非常受市場歡迎,然而由於2023年的
房市形勢不明朗,公司決定停止進行新的建案開發,暫時緩和業務節奏,以避免風險。此外,公司也希望透過舉辦各類型的展覽活動,讓人們可以在生活中更多地感受到藝術的美好,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日本生活器物展」在由鉅惟上技研所舉辦,展現藝術與生活的關聯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由鉅建設即日起在「由鉅惟上技研所」舉辦「日本生活器物展」,該展覽將展示一系列優美的日本生活器物,為人們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這場展覽不僅展現了公司對於藝術的重視,同時也為市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交流平台,讓大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聯。
這場「日本生活器物展」即日起至2022年3月2日在「由鉅惟上技研所」舉辦,由空間大師陳瑞憲與知名茶藝生活風格家「小慢Tea Experience」主理人謝小曼聯手策畫,開放民眾預約參觀,參展的6位
日本工藝大師也出席美學對談講座,分享他們的創作與生活美感。
謝小曼表示,這場展覽不僅是空間美學與日式工藝的極致對話,更是由鉅與藝術名家在美學理念上的「藝」拍即合,透過空間看見由鉅的文化思考,讓探索器物的過程,成為獨到的美學體驗。
林嘉琪則說,生活與美學有著很大關係,目前「由鉅惟上」銷售已達8成多,她透過空間分享的方式辦展,盼讓不是買房的人也能走進來,開啟對生活美學的想法,這場「日本生活器物展」是第一場,未來考慮再嘗試舉辦其他藝文活動,盼架構起一個平台,用展覽經營對生活美學有期待的人。
而對於2023年市場走向,林嘉琪也強調,台灣受到低出生率、大環境與政府打房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市況變化相當快,在市況不佳的時候,不要做「逆天時」的事情,希望固守本質,在混沌的房市中沉潛。
一場疫情讓人們回頭審視生命的價值,在生活中創造一處美的角落也許正是心靈的安棲處,建築設計師陳瑞憲與茶藝生活風格家謝小曼聯手策畫「日本生活器物展」,邀請六位
日本工藝藝術家聯合展出器物與生活間的美好互動。邀請陶藝家安藤雅信與山本亮平、木工藝術家三谷龍二與矢野義憲、玻璃藝術家辻和美,及和紙藝術家Hatano Wataru,分別在2月25日至3月2日,2月27日至3月4日,假台中歌劇院對面由鉅惟上會館及台北小慢茶館展出。
三谷龍二(Mitani Ryuji)/木作藝術家
71歲的三谷龍二是
日本生活工藝的領軍人物,在陶瓷盛行的
日本開啟了木製生活器皿的時代,將木材轉化為輕巧明亮的用具。他眼中的木是人與自然交流互動的媒介,他的作品充分表現藝術與生活感,形制洗鍊簡單,展現出木紋的魅力。
三谷龍二說,早年的工藝品主要是美術或更抽象的型態,但有一些工藝家開始思考如何將工藝和美術帶入生活,所以他和許多工藝家都希望,工藝能夠讓大家重新聚焦在生活。
相隔五年再來台開展,三谷龍二表示,其間最深刻的改變是,與其展現作品,更在意器皿作為人與人連結的價值,所以他在乎的不是怎麼創作,而是作品在使用者手中會被如何使用、如何融入人們生活。
三谷龍二2011年開設「10cm」藝廊,這是讓他走出工作室,與人們、城鎮和社會的連結點。同樣地,由他創辦的松本工藝祭將於2024 年慶祝40周年,也是為了讓年輕的工藝家跟社會之間有橋梁,將理念傳達給民眾,也讓工藝傳承下去。
這次展出的黑漆作品Noir是三谷平日飲食時的發想,透過深沉的黑襯托出蔬果的色澤與質感;白漆作品是以透明漆、二氧化鈦(白色顏料)攪拌混合而成的塗料,產生比原色稍微明亮的色澤。
安藤雅信(Masanobu Ando)/陶藝家
66歲的安藤雅信出身陶瓷器批發商家庭,早年感興趣的是西洋美術,後來受茶道與中國文化影響,逐漸轉向東方內斂含蓄的美,作品即使是尋常的生活器皿,都有著寧靜的氛圍,又不拘泥於形制,擁有當代雕塑和建築的曲線美。
安藤表示,器物與生活密不可分,「介於純粹工藝與純美術之間的是生活」。早在工業起飛的時代裡,他希望能創作出自己也會想要使用的作品,所以作品除了是實用之物,也包藏著作家的哲學思考和大膽的表述。
受歐洲古器皿啟發,安藤以特殊釉料使陶器表面呈現灰銀色的金屬光澤,和陶本身樸拙的質感融合,成為其作品的代表符號之一。深受中國茶影響的安藤,「爿口」深受台灣收藏者喜好,除了白色款之外,也有黑銀彩及黑鏽釉款。
畑野渡(Hatano Wataru)/和紙藝術家
京都綾部的和紙職人,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本專攻油畫,為購買強韌度最好的紙張而與黑谷和紙結下良緣,1997年開始學習黑谷和紙製作。畑野渡為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和紙,開始將和紙當成空間裝潢材料、並用以創作各種作品,延續和紙堅固耐用、好加工易上色的特性,賦予書寫紙更多不同的生命。
畑野渡說,他希望將日本古早傳下來的文化或記憶傳承給下一個世代,特別是生活空間這樣人在生活的地方,透過空間帶來的影響力比想像更大。畑野渡開拓了和紙更多的可能性,從最初創作名片、小盒等物件,時至今日,已經以紙做成生活各式各樣的物件,也為許多空間作和紙的室內裝潢,包括「京都小慢」。
山本亮平(Yamamoto Ryohei)/陶藝家
1972出生於
東京的山本亮平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繪畫系油畫系。他承襲傳統燒窯方式,釉藥取用泉山陶石與木灰混合,配方單純且用料天然,自然的落灰也為器物帶來微妙的表情。
山本創作地在佐賀縣的有田市,住家附近就有一個400年的窯跡,是日本第一個瓷器誕生的窯,所以周邊有很多碎片。在他看來,400年前的碎片如今出土依然美麗,他在讚歎之餘也想還原那種美,所以陶土和釉藥原料都是自周邊採集,包括重現當時的環境,他使用的登窯也是用周邊的土做成的。
山本說,如此還原當地的環境與材料,燒製出來的作品真的能重現當初那些出土碎片讓他驚歎的美,同時,他也以全日本少見的原始、簡單、最低限度人工涉入的方式製作,所以成品一半是他、一半是自然成就的。
山本作品線條簡單俐落、色澤溫潤質樸,帶有宋瓷之韻,柔和優雅,他希望透過日常物件來陪伴使用者,讓人與物之間產生對話交流。
矢野義憲(Yano Yoshinori)/木作藝術家
1973年出生於
東京都,受畫家母親的影響,走上學習繪畫和設計之路,曾赴瑞典修習傢俱短期課程,回日後跟隨雕刻家學習,2003年成為獨立藝術家。
矢野的創作以原本為主,呈現木頭最原始的美,是他的創作核心,雖然木頭原本的形狀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但人們在欣賞時,還是會讚歎其自然之美,「我的作品也是,也許不夠完美,但對我來說,都是美。」
依循著木紋,矢野的創作沒有一定的器型和規律,卻富有生命力,以木頭呈現自然的各種神態,如以落葉或荷花花瓣的形態作成茶則,在席間自成一道風景,大型的木盒和茶碗則有一種颯爽氣勢,等待歲月的磨合與柔化。
矢野說,因為一直以來都是獨自創作,所以有非常多的時間做自我探尋,如這次展覽,每位作家都是在自己的領域裡用自己的素材去製作出作品最美的樣子,雖然對美的定義都不一樣,但在共同展出後卻沒有絲毫的違和感,正是因為大家都著重在美跟呈現生活這件事情上。
辻和美(Tsuji Kazumi)/玻璃藝術家
1964出生於金澤市,平面設計出身,也曾是現代藝術家,早期做巨大的玻璃和其他素材雕塑,但來看的都是喜愛這類藝術的人,並不是一般大眾,她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所以同時也開始學習吹製玻璃。
「我在作品中非常重視三點,人生、生活,以及愛。世界上有這麼多愛,我的作品才得以存在。」辻和美說:「我希望為拿到我器皿的人在生活中添加一點樂趣,因為使用我的器皿而感覺今天很幸福。我想稍微傳遞一點我的愛。」
她的每件作品皆由宙吹法吹製而成,或以手工切削、或以搪瓷繪製,清澈明淨、透亮自然,玻璃形態渾圓、顏色活潑。玻璃杯則以傳統工藝「切子」在表面切出圖樣,呈現玻璃獨特的韻致。
此次作品也有以李朝時代器型為範本而製成的作品,優雅古典,色澤溫潤如玉;還有非常多的Ms Garden系列,帶有辻和美彩繪的花草、蝴蝶,俏皮可愛。
策展人陳瑞憲: 台灣需要一所生活美學美術館
擁有誠品、
台北君品酒店等代表作品的建築設計師陳瑞憲,一輩子在塑造生活美學的環境與品味,卻發現台灣人在生活與美術館之間少了一點橋接。於是,他打造了一個生活美學的美術館,率先策畫這場「日本生活器物展」。
「為了美。」陳瑞憲解釋這次展覽的動念:「美對一般人的力量是無可言喻的,可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美在生命裡占了多重要的部分。」他希望有一個講生活美學的博物館,一般人能進去,看一個漂亮的碗、杯子、木盒,雖是生活平常可見,也可以那麼美。
陳瑞憲在台中由鉅惟上的展廳裡看到一對六旬夫妻,不像一般印象裡會在美術館或展覽裡看到的人,可是妻子在椅子上看空間,先生不停拍照,兩人一待一個多小時。陳瑞憲說:「人對美的追求、渴望的本能,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
因此他想,為什麼台灣不多一點這樣的機會,讓一般人可以去接觸,不要所有的展覽都太形而上,「我們對於美術館的定義是不是跳了一個大階段,一般人難以共鳴。我做了一輩子生活美學相關的東西,可能有一點點藝術家的成分,又是一種應用藝術,我覺得這件事很重要。」
正好,由鉅惟上這個空間本是一個接待會館,雖是臨時性的建築物,但至少5年內不急於開發,陳瑞憲和業主商量:「就變成一個非常漂亮的美術館吧,讓一般人可以進來接觸生活美學。」
接待中心原本的任務完成之後,原地展開另一個任務,這場日本生活器物展是第一檔,未來可能每3個月換展,可能是家具展、也可能是台灣器物展,但第一次就號召日本舉足輕重的六位作家聯展,陳瑞憲說:「我希望用我的力量界定這個空間,達到一個標準,將來的展覽只能比這個標準高。」
策展人謝小曼: 美的器物能提升生活質感
身為茶藝生活風格「小慢Tea Experience」主理人,謝小曼多年來引薦日本優秀工藝家的作品來台,這次聚集六大藝術家,為國內日本生活器物粉絲帶來一波朝聖潮。
六位作家都曾經透過謝小曼安排在台多次展覽,因而打開在台知名度,創造了台灣的粉絲群,更因此帶動一股生活風格的追求。這次她一口氣邀請六位聯展,在日本本土都是難得一見,在台灣更是空前盛事,27日在台北開展時,小慢茶館一早就聚集不少粉絲。
生活中的器物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茶藝生活風格家謝小曼回憶起在日本留學時,當地的泡沫經濟之後,日本人開始意識到名牌包已經無法帶來幸福感,因此,他們回歸家庭、注重飲食和茶道,這也促使了生活器物的發展。
在台灣,謝小曼慢慢地引進了這些生活器物,尤其在過去兩年的疫情中,人們更加重視內在和家庭,生活器物成為了裝飾生活美學的一部分。
對於謝小曼來說,日本工藝大師的作品都是她的心頭好。例如三谷龍二的木頭和漆器,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輕巧的,並帶給人們一種生活感。她記得一次在台灣辦展時,三谷老先生在晚餐前開啟一個半小時的酒局,展現了他懂得享受生活的態度。謝小曼也形容道,這些生活工藝家懂得生活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所有的設計都不太花巧,但卻非常符合人體工學。用三谷的碗裝肉圓,就能感受到500元的質感。
而矢野義憲的木器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充滿手工感,一個普通的木頭也能變成漂亮的收納盒和抹茶碗;而Wataru的和紙則能為茶席或花瓶創造不一樣的世界。這些作家們都非常熱愛茶道,用茶來融合日本和台灣,這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生活器物不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謝小曼表示,現在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常常忽略了內心的平靜,透過生活器物,可以讓人們重新回到內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這也是生活器物受到越來越多人喜愛的原因之一。
對於由鉅建設舉辦的「日本生活器物展」,謝小曼表示非常期待,這不僅是一個展覽,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展覽將展示一系列優美的日本生活器物,觀眾可以透過這些器物,感受到日本文化和生活的美好,也可以將這種美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同時,展覽中還有知名茶藝生活風格家「小慢Tea Experience」主理人謝小曼的演講和茶道體驗,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和茶道的精髓。謝小曼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和喜愛生活器物,並進一步推動生活美學的發展。
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由鉅建設的決策也體現了對於生活美學的重視和追求。暫停新建案的開發,轉而舉辦生活器物展,不僅可以降低風險,更可以讓公司與觀眾之間建立更深厚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聯繫。謝小曼相信,透過這樣的努力,由鉅建設一定可以贏得更多人的支持和關注,也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大的優勢。
生活器物是一個充滿魅力和生命力的領域,它不僅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生活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這樣的展覽和活動,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活器物的魅力和價值,並將這些美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