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東豐雄(Toyo Ito)設計 高雄2009世運主場館 互助營造得標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爆漿撒尿牛丸

伊東豐雄(Toyo Ito)設計 高雄2009世運主場館 互助營造得標

文章 爆漿撒尿牛丸 »

高市二00九世運主場館 互助營造得標
出處:中央社

為打造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Toyo Ito)所設計的「2009 世界運動會主場館(2009 World Games Stadium, Kaohsiung)」,高雄市政府經過兩天的評選,總工程費新台幣四十八億七千萬元的主場館新建工程,確定由互助營造公司得標,互助營造的團隊包括日本竹中工務店及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等,將於明年展開規劃工程,主場館九十八年一月完工。

世運主場館評審會議於五日起一連兩天在高雄國賓飯店舉行。這次競逐二00九世運會主場館新建工程共有五個團隊競標,開標結果,互助營造拔得頭籌、第二名為聯鋼營造、第三名是理成營造、第四名為中華工程公司、第五名為遠揚營造。

工務局為提昇「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新建工程」的興建水準,聘請台灣及來自日本、美國等知名世界建築設計師共十三人出任評選,其中有七名外籍專評選委員,分別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 Standford Anderson、英國 Wembley Stadium 工程總監Mike Richardson、紐約都市規劃局主任都市設計師 Patrick Too、SDG 構造設計集團負責人渡邊邦夫 Kunio Watanabe 及國內評審體委會副主委黃啟煌、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林仁益、台灣大學教授陳振川等人。

得標的互助營造公司得以出線的主因是大量使用綠建築及太陽光電等具特色及最先進的國際標準田徑場,互助營造的承攬團隊包括日本竹中工務店、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等。評審團隊肯定互助營造能逐一答覆委員的質疑,包括廠商設計構想、施工可行性、工期與成本控制、品質保證等議題都很出色,有別於其它參與團隊的表現。

評選委員對於互助營造的優質構想給予高度肯定,不僅凸顯主場館將是全國第一座兼具綠建築及太陽光電特色的體育場館,也是先進的國際標準田徑場,具可視性綠建築及太陽光電等特色,對於強化我國申辦國際大型競賽具有競爭優勢。

世運主場館工程預計2006年一月辦理規劃設計,2009年一月完工。

>>相關網站
::2009世運在高雄 | The World Games 2009 in Kaohsiung::

>>相關相片
圖檔

圖檔

圖檔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世運場館進度快 高市府盼為工程體育節能典範
更新日期:2007/04/30 16:01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三十日電)高雄市將舉辦2009世界運動會,斥資五十億元興建世界運動會主場館,做為世運開、閉幕會場。市府副市長鄭文隆今天視察世運場館進度,肯定工程進度超前、工地環境清潔,盼這處場館未來能成為工程、體育及節能的典範,讓高雄市國際能見度能透過世運活動提升。

高雄市順利爭取到第八屆2009世界運動會主辦權,各項軟硬體建設正積極展開,為了掌握工程進度,鄭文隆下午視察工地,並趕在勞動節前慰問辛苦的基層勞工。

世運主場館位在左營中海路,佔地十九公頃,將可提供世運開、閉幕四萬人次參加,擁有符合國際標準四百公尺跑道等田徑競賽場,新工處表示,完工後,可望成為台灣規模最大、最完善的比賽場地。

承攬建商互助營造公司副董事長廖年期表示,這項工程具有國際性且融合地方色彩、綠建築及太陽光電等生態、環保、永續特色,打造國家級運動園區,並結合都市運動公園的規劃,以興建「全世界第一座使用太陽能並符合永續環保的多功能運動場館」為目標。

新工處表示,世運場館設計太陽節能板,一年可以發電一百萬千瓦電力,賽事期間可供場館照明及冷氣使用,非賽事期間可以出售給台電,預估一年可以出售電力進帳約五百萬元。

目前主場館預定進度是百分之16.08%,實際進度是16.17% ,工程進度已超前,互助營造允諾趕在2009年初完工,並開始整合測試,以利世運會在七月中旬展開。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轉貼自2009高雄世運主場館

規劃構想
本工程係因應 2009 年在高雄舉辦『世運會』需求而辦理,擬興建符合國際標準具 40,000 席觀眾席之 400m 田徑場兼足球場之主場館乙座及相關 附屬設施工程等。

同時為增加未來爭取舉辦大型國際賽會之優勢,將預留未來增設 15,000 席次觀眾席之臨時看台空間,屆時,本主場館將可提供 55,000 席之觀眾席使用。

在屋頂上結構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引進綠建築觀念,增進主場館之環保意義。在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如:中海路之造街工程,期使主場館周遭環境整體融合,同時與捷運呈現自然之接續性。其次是考慮未來擴建商業設施之空間,俾利主場館在世運會落幕之後,仍能朝多角化之永續經營。

本案目標:美觀、效率、環保、多功能、與融入人文與社會。    

1.建築構想
圖檔

2. 結構形式
圖檔

3. 太陽能光電

● 使用無框式之太陽光電板型式,其透光率的決定考量投影於田徑場之陰影及觀眾席遮陽之效果;此外,為維持屋頂72%遮蔽率合併採用膠合玻璃之屋頂材料。
●將符合1MWP裝置容量及每年至少110萬度之發電量。

圖檔

4. 音響與照明
圖檔

5. 景觀計畫

兼具都市公園機能之體育場
●基地中、以體育場及南側廣場座串連。
●體育場的東、北、西側上、利用既有樹木的移植建立綠林。
●綠臨中設置有生態池的設置以及兒童遊樂場、同時設置有1周 1.5KM慢跑步道及騎腳踏車道的串連。
●南側的廣場具有引導來場者前往體育場的重要功能、在設有多樣化的噴水池的演出當中、不管在有活動時獲或平常時、都可讓來場者體驗到其活躍的動感與清涼感。

圖檔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轉貼自2009高雄世運主場館

規劃構想
本工程係因應 2009 年在高雄舉辦『世運會』需求而辦理,擬興建符合國際標準具 40,000 席觀眾席之 400m 田徑場兼足球場之主場館乙座及相關 附屬設施工程等。

同時為增加未來爭取舉辦大型國際賽會之優勢,將預留未來增設 15,000 席次觀眾席之臨時看台空間,屆時,本主場館將可提供 55,000 席之觀眾席使用。

在屋頂上結構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引進綠建築觀念,增進主場館之環保意義。在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如:中海路之造街工程,期使主場館周遭環境整體融合,同時與捷運呈現自然之接續性。其次是考慮未來擴建商業設施之空間,俾利主場館在世運會落幕之後,仍能朝多角化之永續經營。

本案目標:美觀、效率、環保、多功能、與融入人文與社會。    

1.建築構想
圖檔

2. 結構形式
圖檔

3. 太陽能光電

● 使用無框式之太陽光電板型式,其透光率的決定考量投影於田徑場之陰影及觀眾席遮陽之效果;此外,為維持屋頂72%遮蔽率合併採用膠合玻璃之屋頂材料。
●將符合1MWP裝置容量及每年至少110萬度之發電量。

圖檔

4. 音響與照明
圖檔

5. 景觀計畫

兼具都市公園機能之體育場
●基地中、以體育場及南側廣場座串連。
●體育場的東、北、西側上、利用既有樹木的移植建立綠林。
●綠臨中設置有生態池的設置以及兒童遊樂場、同時設置有1周 1.5KM慢跑步道及騎腳踏車道的串連。
●南側的廣場具有引導來場者前往體育場的重要功能、在設有多樣化的噴水池的演出當中、不管在有活動時獲或平常時、都可讓來場者體驗到其活躍的動感與清涼感。

圖檔


規劃設計

本工程因設計需求、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等因素,而衍生許多施工期間必須克服之問題,其中主要關鍵課題,如下簡要說明,相關對策在後續章節中說明。

1. 開挖及基樁工程
本工程基地面積達 18.9732 公頃,主場館及周邊附屬設施所需進行之土方開挖及基樁工筍鶖伄鴭P遭環境之影響,如何掌握足夠的機具設備來進行基樁工程,是本工程施工時首要解決之關鍵課題。

2. 主體結構之施工
主場館之主體結構是一龐大量體,在有限工期下如何朝省力化、模組化,以增進施工效率、安全及符合工期,是本統包工程施工時的第二個關鍵課題。

3. 觀眾席樓梯及階梯結構之施工
本工程有大量之樓梯及階梯結構,由於工期緊迫,本工程 40,000 席觀眾席位之階梯及出入口樓梯動線之施工亦必須仰賴系統化之模組單元施工,方能縮短工期。因此如何從繪圖、製作、運輸至現場吊裝,均須詳加規劃。同時須考量減少現場互相干擾之施工方式,以縮短工期達品質要求,此為本統包工程施工時必須克服之第三個關鍵課題。

4. 屋頂結構之施工
本工程屋頂採弧型流線設計,足以展現主場館設計風格,但在施工上所使用之材料、功能性、施工性、結構可行性及機電配合性等,亦為本工程主要關鍵課題之一。

5. 中海路污水及造街、軍校路造街
地區之更新必須裡外兼備,所以本統包工程需求規定在基地內設置專用雨、污水排水系統工程,將主場館雨、污水排放至軍校路現有污水分支管之污水管,其中污水管尚須與軍校路現有污水分支管接通;在外部顯現的是中海路之造街工程,在現有通路上施工,施工期間對交通管制、施工時程之掌握是本統包工程之另一大關鍵課題。

6. 照明系統
考量高雄地處熱帶地區,許多賽事可能均安排在夜間開始進行,且因照明品質攸關運動員能力發揮及觀賞賽事之舒適度,所以照明之需求相形非常重要。

7. 太陽光電系統之裝設
近年能源危機又起,考量能源多樣式與節能,本工程之設計納入綠建築觀念,故業主規定在屋頂版上按裝太陽光電系統。太陽光電系統之製造生產、如何與屋面接合、施工之假設設施需求及最終效能之表現等等均是施工必須詳加考慮者。

8. 介面整合
本統包工程包含設計及施工,無論是對外與各相關單位之協商;設計團隊與施工團隊之協調,甚至是各專業廠商之責任區分、工作調配等等介面亦是整個統包團隊運作之核心,故亦是本工程之關鍵課題。

9. 運動設施及計測設備
本工程必須達到國際標準,故各項運動設施及計測設備均須通過國際標準的認證,此部份團隊將積極克服而取得相關認證。


施工團隊組織架構

本施工團隊由互助營造為領銜代表公司,建築、結構、大地、土木、景觀、水電、消防、冷凍空調、太陽光電、運動設施、法律、財務等工作由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鼎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長發工程 股份有限公司、茂迪股份有限公司、泰達運動事業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為主要參與成員。並由竹中工務店、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傑聯工程顧問公司、佳泰工程顧問公司、中冶工程顧問公司、以及世邦魏理仕有限公司為協同參與成員。

其中鼎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台北 101 金融大樓機電協力廠商,在施工技術方面摯國內之牛耳。而竹中工務店亦為日本營建業先進,累積近四百年的實績,少有同業能望其項背,並以超大型空間的施工技術著稱。以下為本施工團隊組織架構:

圖檔
爆漿撒尿牛丸

文章 爆漿撒尿牛丸 »

邱太三接見伊東豊雄 盼世運場館如期完工
更新日期:2007/05/30 19:09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三十日電)高雄市「2009世界運動大會」主場館日籍設計建築師伊東豊雄(Toyo Ito),今天拜會高雄市政府副市長邱太三,邱太三對於伊東主導設計的世運會主場館能運用新穎的設計理念,把冰冷生硬印象的建築物,藉由螺旋連續體的構造手法為公共建築物注入生命力表示感謝,他盼工程團隊如期、如質完工。

陪同伊東拜會的還有世運主場館承商互助營造公司總裁林清波,以及伊東豊雄建築師事務所專務取締役泉洋子、日本竹中工務店設設計專門役平田哲等人。邱太三與伊東豐雄交換世運主場館的設計理念,並推崇伊東在建築業界的成就。

伊東豊雄在國際上獲得無數建築大獎,2002年獲得第八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2006年榮獲英國建築皇室協會金牌獎RIBA,2005年贏得「臺中大都會歌劇院新建工程」國際競圖首獎,「2009世運會主場館新建工程」是伊東在台灣第一個建築工程,設計特色包括運動場基地要打造為都市公園、開放式及螺旋連續體等。

「2009世運會主場館新建工程」總工程費約五十億元,去年動工,預定2009年初完工試營運,以因應2009年七月舉行世運會使用,世運主場館可容納四萬個席次及一萬五千個站立席位。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工商時報 C8/活動資訊 2007/05/31
世運會主場館獲耐震標章
【記者謝奇璋 台北報導】

配合世運會而興建的主場館,預定容納五萬人的活動,因此其建築結構強度與耐震安全即顯得特別重要,主辦單位特提出並通過結構外審與耐震標章(設計)之審查,以落實耐震工程品質管理的規範。內政部長李逸洋於日前頒發「二○○九世運會主場館」新建工程案耐震標章予體委會運動處處長謝季燕。

李逸洋表示,世運會主場的新建工程造型特殊,將容納五萬人的活動,因此建築結構強度與耐震的安全即顯重要。另外,此建案同時引進綠建築與太陽光電科技,使該場館成為深具環保教育意義的示範建築。

二○○九年世運會是我國首次取得世界運動大會主辦權,場址位於高雄左營,整體運動公園近二十公頃,主場館位於該運動公園中央, 建築面積二萬二千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九萬五千平方公尺,高三十五.五公尺。主場館具圓弧形屋頂,流線型造形。該案主場館工程已先經台灣大學工學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外審後,申請耐震標章(設計),經中華建築中心專案委員會察證後核准通過,為高雄市首件獲頒耐震標章(設計)之公有建築。
Albert

文章 Albert »

今天是伊東先生的生日,
我們大家祝福他吧!

生日快樂

也希望高雄世運會主場館及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能圓滿落成。
菲桑

文章 菲桑 »

伊東桑∼
生日快樂!
[:love01] [:love01] [:love01] [:love01]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文章 eaGer »

出處

高雄世運主館 太陽能供七成電力

〔記者黃宣弼/台北報導〕台灣即將有一座世界上最先進的運動場館!預定明年在高雄舉辦的二○○九年世界運動會主場館,採用太陽能光電板覆面,整個場館如一座太陽能發電廠,就可滿足有賽事時的館場用電的七成電力需求。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范良銹表示,場館的線條造型與功能將超越北京鳥巢運動場。

國內最大太陽能體育場館

范良銹表示,明年將在高雄所舉辦的二○○九年世界運動會,有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運動會主場館,由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豐雄設計,除了有著螺旋連續體的絢麗外觀,更特別的是引進綠建築與太陽光電科技,是國內體育場館利用太陽能設施最大規模的單一建築物。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副總工程司蘇志勳表示,高雄世運會主場館利用南部地區日照時間長的特性,採用永不耗竭的綠色電力,在屋頂設置八千八百片太陽能光電板,每年產生一一○萬度以上的發電量,可以減少二氧化碳六六○萬噸的排放量,效益等同於種植三十三公頃的樹木,多餘的電力還能回售台電。

高雄世運會主場館基地規劃為都市運動公園,為了展現親和力而做成開放式空間的設計,外觀上是結合科技與藝術的螺旋連續體構造,且符合了綠建築九大指標,完工後可藉由動態展示看板將太陽能所產生的電力數據即時顯示,對公有建築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扮演帶頭示範的角色。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昨天也發布「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未來公共工程將結合最新能源產業,對於節能減碳成效卓越的案例,將頒發金質獎鼓勵。

發表會同時,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宣布無償提供四項節能專利工法給國內的公共工程使用,例如以螺旋箍筋的工法,比起傳統箍筋的工法可省下一半的箍筋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
memey1218

文章 memey1218 »

資料出處


01
圖檔

02
圖檔

03
圖檔

04
圖檔

05
圖檔

06
圖檔

07
圖檔

08
圖檔

09
圖檔

10
圖檔

11
圖檔

12
圖檔

13
圖檔

14
圖檔
delirious

文章 delirious »

i like image 5, the soft curvy edge meets the cold concrete wall. quite different . :)
memey1218

文章 memey1218 »

每根管子都不是一個曲向
而是螺漩狀的轉向...

工地主任形容其為"伸卡球"
是否大家懂得其形狀
(參考圖13)
每根螺絲管都接很遠
zhz

文章 zhz »

建築改革社(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參訪行程(一)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文章 eaGer »

世運主場館試燈 陳菊邀作客高雄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 高雄市報導】
2009.01.15 04:01 am


→ 高雄世運主場館昨天完工,高雄市政府舉行點燈儀式,把整座主場館照得明亮、壯觀,市長陳菊(左三)陪著設計師伊東豊雄(左)繞場參觀。高雄市新聞處提供

二○○九高雄世運主場館昨天傍晚六時舉行試燈儀式,可容納五萬五千個來賓的運動場燈光接連亮起,場地有如白晝。高雄市長陳菊再次邀國內外人士,七月十六至廿六日到高雄參與世運盛會。

圖檔
↗ 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設計之高雄世運主場館(National Stadium in Kaohsiung, Taiwan)

高雄世運主場館位於左營軍校路與中海路旁,是國際標準田徑場兼足球場,由日籍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設計;除做為2009年世界運動會開閉幕主場地,並預定做七人制橄欖球及飛盤比賽場地。總工程費五十二億五千萬元。

經兩年多的趕工,世運主場館去年十月取得使用執照,田徑場也取得世界田徑總會一級認證書,今年一月完成公共藝術驗收及綠建築標章施工審核,預訂在農曆年前竣工。

世運主場館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板,每年總發電量達一百一十萬度以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六百六十噸。

在世運主題曲楊培安的嘹亮歌聲中,主場館的燈光分三階段亮起,照明全程開啟約六分半鐘,平均亮度達3300Luxs。高雄市長陳菊、體委會主委戴遐齡、伊東豐雄、互助營造總裁林清波及來賓們,魚貫走向觀眾席下方的運動場。由下往上仰望,黑絨絨的夜空映著耀眼燈光,偌大的運動場顯得更壯觀。

【2009/01/1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世運主場館即將完工,在竣工前夕,本工程 設計建築師-伊東豐雄先生等人於98年元月14日來台視察其設計成果,陳菊市長配合其來台行程 ,於下午6:00在主場館辦理工地視察活動,共同感受施工團隊心血結晶,並為歷史作見證。

座落於左營區軍校路與中海路旁「高雄世運主場館」,為一具有4萬席位之國際標準田徑場兼足球場,除將作為2009年世界運動會開閉幕主場地,並預定作為七人制橄欖球及飛盤比賽場地,總工程 費?新台幣52億5,000萬元,並由行政院體委會支持興建。

本場館在市府工務團隊及統包商互助團隊積極推動下,全體工作人員辛苦努力,歷經2年日夜不休的施工,已順利於97年10月27日取得使用執照,田徑場97年 12月4日取得世界田徑總會一級認證證書,預訂農曆年前竣工。在國民引頸長盼下,「世運主場館」將以最美麗、最壯觀的面貌呈現國人眼前。

於14日下午6:00由陳菊市長、體委會戴主委遐齡、設計建築師伊東豐雄、互助營造總裁林清波先生、竹中工務店副社長村松先生等人,共同進行工地巡視,感受主場館宏偉與輕盈兼具的外觀及廣達13公頃的生態景觀,並欣賞由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配合主場館設計之公共藝術,包括主入口由伊東豐雄設計「火焰」、德國格斯伊第(INGESIDEE)設計的「LET'S GO」、頭翼由亞柯夫.亞岡(Yaacov Agam)設計的「和平溝通的世界」及中海路人行道上由黎志文先生設計的「身體文明-技術、韻律、記憶」等公共藝術作品。

主場館內照明全程 開啟約6分半鐘,平均亮度達3300 Luxs,讓與會貴賓在炫麗的燈光中,感受白天與晚上兩種不同的風貌。

「高雄世運主場館」具有多項全國第一特色,於規劃配合節能減碳、環保的課題,導入太陽光電等觀念及技術,使本場館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版為國內最大規模單一建築物,每年總發電量達110萬度以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660噸,且為國內第一座符合9項綠建築標章之建物;另本場館為國內第一座取得IAAF一級認證之田徑場場地。本工程 將成為高雄人的驕傲,也是高雄市重要的指標性建築。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伊東豐雄(Toyo Ito)設計 高雄2009世運主場館 互助營造得標

文章 eaGer »

伊東豊雄 打造世運主場館
【聯合報╱張世雅/撰文】
2009.05.17 04:40 am

認識2009高雄世運,不能不了解高雄世運主場館;認識高雄世運主場館,你一定要認識伊東豊雄(Toyo Ito),這位國際建築大師正是高雄世運主場館(National Stadium in Kaohsiung, Taiwan)的設計者。

圖檔
↗ 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Toyo Ito)設計之高雄世運主場館(National Stadium in Kaohsiung, Taiwan)

高雄世運主場館自計畫開始就展現恢宏的國際觀,從遠赴荷蘭鹿特丹辦理國際招商,到包括台灣、美國、英國、日本、荷蘭等國際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終於從各國優秀建築師投標案中,選出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作品。

這座將於今年世運會做為開、閉幕的館場,擁有多項「第一」,它是全球第一座開口的巨蛋、全球第一座具有一百萬瓦太陽能發電容量的運動場,且是台灣第一座同時符合國際田徑總會「IAAF」及國際足球總會(FIFA)要求的標準球場。

在建築設計方面,伊東豊雄屏棄傳統運動場封閉的設計,大膽的以開放性為主軸,規劃開放式運動場(Open Stadium)、都會公園(Urban Park)、螺旋連續體(Spiral Continuum)等三個設計概念,為21世紀運動場形體重新定義。

伊東豐雄所設計的作品,向來都能夠和當地人文、自然景觀巧妙的融合,他非常熟稔地在建築外層覆上大自然元素,很奇妙地,當他巧手一揮,原本冰冷剛硬、如如不動的建築,頓時就成為既流動又固定的建築體。

像是為名牌TOD’S 所設計的東京表參道旗艦店,伊東以樹木枝幹的投影線條作為建築立面,猶如表參道兩旁的樹蔭,撐起整棟建築與玻璃帷幕牆,呈現新形態的結構方式,樹木枝幹和伊東為建築物所「栽種」的樹枝狀構造相互輝映,讓白天的陽光、夜晚的月色,自然從枝葉間灑落,成為東京表參道上最浪漫的景象。

那麼,在伊東豊雄眼中的高雄,是何種面貌呢?伊東說,他在逛過六合夜市後,對於高雄市由內而外的熱鬧與活力、陽光、海港的壯闊印象深刻,世運主場館要展現的就是這種「內外相合的活力」。

從外觀來看,高雄世運主場館像一道波浪,在陽光下閃爍「河流一般的流動感」,為了呈現高雄的活力,館場屋頂結構以螺旋與波浪的外型,營造旋轉流動的視覺效果,呈現運動的躍動感。

【2009/05/17 聯合報】@ http://udn.com/

>>相關討論
::關於2009世運主場館的十則謠言::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 高雄世運主場館平面圖 & 剖面圖 | Plan & Section of National Stadium in Kaohsiung, Taiwan

圖檔
↗ 高雄世運主場館屋頂剖面與細部圖 | Roof Section & Detail of National Stadium in Kaohsiung, Taiwan


>>高雄世運主場館施工相片
圖檔
↗ 高雄世運主場館施工相片 Construction Photo of National Stadium in Kaohsiung, Taiwan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英文報導

National Stadium of Sports Affairs Council
Kaohsiung, Taiwan
Toyo Ito & Associates
Toyo Ito raises the bar for sports facilities with his graceful, sustainable design for the National Stadium in Kaohsiung, Taiwan.

By Naomi R. Pollock, AIA

In a fitting match of design and program, Toyo Ito performed a feat of architectural athleticism with his National Stadium of the Sports Affairs Council in Taiwan. Combining the grace of a ballet dancer with the strength of a body builder, its lithe, sinewy form encircles a playing field, while its brawny concrete and steel components do the heavy lifting. Located in Kaohsiung, a city of 1.5 million people 234 miles south of Taipei, the 40,000-seat arena (Ito’s first work in Taiwan) opened in time for the 2009 World Games, which took place from July 16 through 26.

Having teamed up with the Japanes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mpany Takenaka Corporation plus architects Ricky Liu & Associates and Fu Tsu Construction Company, both of Taiwan, Ito won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held in 2005. The objective of the clients, Taiwan’s National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and the Kaohsiung Bureau of Public Works, was to erect a stadium with a 1,300-foot-long track and a soccer field that met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 while complying with local government guidelines for integra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o satisfying these criteria, Ito’s goal was to revamp the typology’s closed, concentric parti by opening the arena to the landscape and loosening up its form. “Usually stadiums are very static and symmetrical, but this time we wanted to make a more fluid and dynamic shape,” explains Ito.

Located on the grounds of a former navy base north of downtown Kaohsiung, the stadium begins with a long “tail” that greets sports fans, who mostly approach from the subway station nearby. Containing ticket booths and concessions shops, this appendage starts out small in section but expands steadily as it ascends the ground’s gentle slope. When the land levels off, the tail merges with the arena’s top-heavy body: a soaring, C-shaped grandstand that whips around the field and terminates abruptly at the “head.”

Holding upper and lower seating areas (plus room for an additional 15,000 temporary chairs), the arena opens to an internal lawn on the south, and the main gate connects to a broad terrace fanning out in front. “You can stand outside and still sense what is happening on the field,” says Chih Hsun Su, deputy chief engine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fice of the city’s Public Works Bureau. The stands’ energetic form is secured in place by a concrete base containing two partially underground levels, both below grade at the building perimeter but open to the sunken playing field in the middle. The upper basement contains parking,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nd VIP suites that open onto box seats; the lower basement has prep areas for the athletes and more parking.

As in many Ito-designed buildings, the stadium’s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are essentially one. Since the arena has little need for full enclosure, a series of massive structural elements, each one clearly articulated and connected to the next, defines the building. The sequence begins with the piles and raft foundations. These support the basements’ reinforced-concrete slabs and walls, which provide lateral stability as well as vertical load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downward force comes from the concrete saddles above. Interspersed with openings and aligned like vertebrae, these monumental arches create the stadium’s double-decker circulation spine. Their irregular forms—nine different types in the body of the building alone—were made of poured-in-place concrete, as were the shoulder-angled beams supporting the upper seat decks and the roof.

Bolted to the saddles and the beams are 159 cantilevered steel trusses. Arranged radially, they extend out over the seats and hold up the roof. Tying the trusses together, 32 oscillating spirals of steel pipe stand out as the exterior’s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Composed from hollow pieces measuring 13 inches in diameter and 20 feet in length, the tubes were factory made to Ito’s 3D specifications. Once welded together on-site, the pipes take on an entirely new character. Crossing over and under the trusses, they imbue the entire stadium with a sense of movement.

In addition to their strong visual impact, the coiled steel members act as lateral bracing that holds the framework for the 229,314-square-foot roof. This intricate, scalelike surface shades the spectators with its 6,482 aluminum-framed glazed units. It is also a massive solar collector, as 4,482 of these sections contain pairs of 4-foot-square solar panels. Tempered glass plate of variable length mediates the energy-gathering units’ rigid flat shape and the stadium’s irregular, curved geometry.

“Connecting these 2D and 3D elements was extremely difficult,” says L.P. Lin of Fu Tsu Construction. In locations unsuitable for solar-energy collection, the glazing is made entirely of tempered glass. Rubber gaskets smooth out the roof’s plane, while narrow troughs (or gutters) gather rainwater and direct it to underground cisterns supplying the soccer field’s irrigation system.

The largest solar-energy-generating stadium in the world, the building produces 1.1 million kilowatt hours annually—many times more energy than it needs. As a result, the system funnels the excess directly to the Taiwan Power Company,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costly and space-consuming storage batteries. When the stadium hosts a major event, it simply buys back extra electricity for lights, air-conditioning, and twin JumboTron screens.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Fu Tsu Construction, the solar panels are responsible for reducing the building’s CO2 emissions by as much as 660 tons annually.

Another beneficiary of the sun is the grass field. To ensure that the lawn gets its required daily exposure of 5½ hours, the stadium’s long axis tilts 15 degrees north-northwest. This orientation also keeps most of the bright rays out of the athletes’ eyes—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that could impact the outcome of the game. Of equal concern wa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wind. Because the stadium opens to the south, it is able to corral the strong gusts that buffet the site during Kaohsiung’s scorching summers. While the resulting natural ventilation maintains comfortable temperatures for spectators, breezes are likely to disturb play. To prevent such mishaps as the ball blowing around during a game, the architects embedded the field into the earth.

Visually, the verdant plain relates to the grass-covered slope inside the stadium as well as the grounds outside—a mixture of existing and newly planted trees. “We wanted to attract the public with a new urban park typology,” explains Ito.

Nevertheless, while landscaping mollifies its impact, the voluminous building hardly blends with the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 around it. Yet no one seems to mind. On the contrary, Ito’s landmark has invigorated the area and is a big score for Kaohsiung.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