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4 (六)3pm, 《當代建築觀念美學》新書發表會在天使美術館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chiyi

2010.07.24 (六)3pm, 《當代建築觀念美學》新書發表會在天使美術館

文章 chiyi »

《當代建築觀念美學》新書發表會

時間:2010年7月24日 3pm~4:30pm
地點:天使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三段41號1樓

書名:當代建築觀念美學
ISBN:978-986-83650-6-3
圖檔

圖檔

圖檔

推廣分享當代建築成為大眾生活美學


1990年我在美國求學,遇到一位徹底顛覆我建築觀點的偉大建築家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1993年Peter Eisenman創立ANYone文化機構-探討20世紀末建築文化的多元可能性。從1993年5月至2000年10月之間,出版27本期刊與多本書籍,發表當代建築論文被翻譯為多種語言,Peter Eisenman與一群當時的建築異類份子 Zaha Hadid, Bernard Tschumi, Elizabeth Diller, Rem Koolhaas, Sanford Kwinter, R.E. Somol, Greg Lynn,藉由集體對話對多元建築文化深耕,影響了晚近二十年來全球建築文化蓬勃發展的演化。二十年前我受教於Peterr Eisenman,之後在他的建築師事務所Eisenman Architects工作,我深刻體驗到當代建築創作方式已經有劇烈的變革,建築教育亦可以是偉大的思想啟發。

1999年台灣九二一地震,「新校園運動」觸發許多建築師的專業使命與熱情,當時我擔任教育部新校園運動的評審委員,近身觀察教育部范巽綠政務次長、行政院林盛豐政務委員,堅持理想整合出建築師相互交換資訊、解決共同問題,也彼此支援,相互打氣的平台,破除萬難完成新校園重建成為台灣嶄新的建築文化的任務。

2006年建築改革社發起,年近八十的陳邁建築師,奉獻自己出來當建築改革志工,感動了我與一群建築人,希望能為台灣的建築從執業實務面、學術教育面、文化推廣等面向,進行改革工作的推動。改革是條漫長的路,仍需持續堅定奮鬥。

2008年文建會開始推動「台灣生活美學運動」,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召集我與多位學者協助,透過出版系列講座和課程,從建築、景觀、街道、家具等六大面向切入,要讓民眾從充滿理性的設計中,與生活美感對話培養美感,進而喚起民眾的美學意識,共同打造美麗台灣。

2010年本書「當代建築觀念美學」能夠順利附梓出版,配合「當代建築視覺演繹」在天使美術館展覽。首要感謝天使美術館賴麗純館長贊助,秋芬不厭其煩的聯絡與協調,及其團隊全力投入生活美學的推動。2010台北花博「天使生活館」為永久館,花博之後的九年營運將成為生活美學推廣的前進基地。也感謝謝淳鈺老師花了許多時間編輯與校正,Joe Wen 在時間的壓力下完成美術設計,田園城市陳先生協助製版印刷。

本書文章總共十六篇,文字約六萬五千餘字,圖片約六百多張。此書為台灣截至目前為止最完整之當代建築著作之一,總結我對全球當代建築近十年的觀察、紀錄、寫作、發表、分析。希望,將全球近十年快速多元的建築發展,系統化的整理近千個當代建築案例、上百位建築師、近百座城市。建築是文化的綜合展現,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意義。本書希望藉由建築經典案例的影像呈現與文字說明,期待大眾能體驗建築外在形式上的美感經驗,並進一步理解歷史進程的資產累積、人類文明的人文、藝術和科技的成就……等面向的豐富意義。我們可以藉由了解建築,體驗建築,藉以驗證生活中的各種美學經驗。建築綜合了實用藝術、造形藝術,與環境藝術。以建築作為文化生活體驗,讓生活中的審美價值,植基於五感可及具體存在的內外環境之中。

感謝許多朋友多年的支持與參與,近十年來有機會將個人零散的建築旅行,轉化成極具效率的當代建築體驗,也促使我有機會將熱愛當代建築的興趣轉化為建築傳教的具體行動。幾年下來,有幸與上百位行萬里路的當代建築達人,共同體驗當代建築與城市的驚人創意。與數千位建築概論的修課同學及當代建築講座的聽講朋友,分享這些令人感動的新空間經驗。我們都像永遠畢不了業的學生。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精簡的授課大綱,各類型大小的國家與世界博覽會是隨堂的補充講義,建築壯遊 Grand Tour of Architecture時代的來臨,星羅棋布的當代建築引領每個人都可以以全新的方式發現世界。

我長期以來關心全球當代建築與城市發展。「當代建築觀念美學」,呈現我近年來透過旅行,紀錄世界頂尖建築師的經典之作。希望此書出版提供正面臨轉型為創新文化大國的台灣一個新的思考面向,甚或給予對建築有興趣的青年學子一個驅使向前的動力。

我認為一個高度開發的社會,小從牙刷,大至公共建設,事事物物都離不開設計,然而造價多寡與建築體本身的價值並未畫上等號,「概念」才是作品本身的精隨所在,概念的生命遠超乎實體建築物的生命週期。經營一座城市就像經營品牌一樣用心,而建築往往是了解一個城市文化特質的最佳方式。因此成功的建築不僅是國家國力的展現,更是民族文化總體呈現的縮影。

台灣過往經濟發展與建築商品化,導致實質環境與建築文化嚴重落後。建築無論在學科或實質運用上都被邊陲化;不管在都市計畫與設計、建築教育與實務,或是建築師考試和人才培育、建築文化與建築職業環境等議題上,目前台灣的建築界都有著嚴重斷層,需要在體制上進行合理改革。歐美先進國家早已將公共建築列入一國的基礎建設,對於建築美學等議題也是一般民眾會在報章雜誌上共同討論的議題。個人返台數十年間,除了忙碌於教學及公共事務之外,更期盼自己能以一種持續、謙虛、自省的態度,一點一滴改變這塊土地的樣貌。

建築美學除了需藉教育的力量向下扎根之外,如何將此議題推向大眾化,使之成為公眾議題更是我關心的。我計畫以十年一期,系統化旅行觀察記錄一千件當代建築名作,為推廣台灣建築美學盡一份心力,因為我確信唯有不斷地營造清晰的城市特質,專注建築創意與環境品質的城市,方有機會在新紀元全球競爭下取得主導地位。

藝術美學和建築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築學和美學的基礎上,研究建築領域裡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雖然建築伴隨人類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但建築美學的出現卻是20世紀的事情。面對21世紀講求『美感』與『品質』的美學經濟新時代,建築產業發展進程,為國家整體競爭力重要之ㄧ環。因此,如何具體提升建築品質、創造建築美學價值,共同為我國建築美學水準與生活美學文化無止境的前進,我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來努力與推廣。

建築教育及文化推廣投注無止盡的時間與體力,除了自己的專業研究與熱情堅持,更需家人支持,略借序文之末,對我長期支持的父母親、內人蘇雪君及張芸、張涵二女,順表謝意。

作者
交大建築研究所
所長 張基義
2010.7.7於台北新店
chiyi

Re: 2010.07.24 (六)3pm, 《當代建築觀念美學》新書發表會在天使美術館

文章 chiyi »

「當代建築觀念美學」新書發表會,我感受到所有朋友們溫暖的支持與鼓勵,推廣生活美學民間的平台非常有希望。感謝天使美術館賴麗純館長發出宏願,要出版一百本書留給台灣,這可比我計畫出版十本書的想法更宏大。我來當值日生,邀集台灣各類生活美學達人一起來共襄盛舉。感謝天使顧問黃志芳部長及天使團隊,旅行夥伴張富美委員長、賴坤成立委….及各梯次旅行的前輩朋友們,交大建築所龔書章老師、侯君昊老師、謝淳鈺老師…. ,高中老師褚天安老師、楊婷如老師…,建築先進張清華建築師、郭旭原建築師、黃宏輝建築師,廣大愛好建築的的網友們。更令我訝異的是上個月在巴塞隆納碰到的西班牙傑出建築師Javier Peña,在遠雄趙藤雄董事長邀請來台的空檔中居然來到會場,真是神奇。因為他們明天需要回西班牙,十月過來再度來台灣時再邀去交大建築所。

http://www.dezeen.com/2010/07/23/torrea ... by-xpiral/
Spanish architect Javier Peña of Xpiral has completed two houses in Murcia, Spain, with the lower volume built from stacked ceramic wine racks.
http://www.xpiral.org

還有許多朋友沒能一一列名言謝,感謝大家的支持。一個多小時簽書賣出逾三百本,非常有成就感。讓我們一起來推廣分享當代建築成為大眾生活美學。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你給我兩小時,我給你全世界! 交大建築所所長張基義 將建築帶入生活美學

文章 eaGer »

8) 8) 8) 8) 8) 8) 8) 8)

出處

交大建築所所長張基義 將建築帶入生活美學

交大建築所所長張基義,十年來遊歷世界各國,足跡遍布五大洲,他將觀察到的建築特色、人文風情拍攝、紀錄集結成《當代建築‧觀念美學》一書出版。希望能將建築的創意及美帶進每個台灣人的生活中,為此他還在交大大學部開設通識課「建築概論」,希望讓非建築系學生知道,建築不是工程,是創意。

張基義教授認為,「建築」雖與生活息息相關,卻不是容易親近的學門,因此他在課堂上分享他在各國看到的當代建築個案照片,進一步理解歷史、人文、藝術、科技等方面的演進,以美的建築、新的創意引領非專業科系學生進入建築美學中,希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建築是生活的一部份。今年暑假建築所師生也特別策劃推出五場展覽;希望將建築美學推向大眾化,讓台灣的人造空間跟自然環境一樣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