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崎新辭世,享耆壽91歲,共同緬懷安藤忠雄心中的「日本建築之王」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673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磯崎新辭世,享耆壽91歲,共同緬懷安藤忠雄心中的「日本建築之王」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磯崎新辭世,享耆壽91歲,共同緬懷安藤忠雄心中的「日本建築之王」


2022年12月28日,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Arata Isozaki)在家中逝世,享耆壽91歲,磯崎新獲獎無數,於2019年獲頒普利茲克建築獎,是安藤忠雄心中的「日本建築之王」;作為世界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審委員會2019年的評語提到「磯崎新突破了建築學框架,提出了超越時代和國界的問題。」

磯崎新想要扮演「世界公民」

磯崎新不喜歡被稱作「日本建築師」,因為在心裡,自己是一名「世界公民」,在世界各地創造了100多件建築作品,他只是「來自日本的建築師」,磯崎新幽默、激進、熱愛自由,不以某件作品、某種風格出名,卻以一系列不連貫、不一致,有時「未竣工」的提案為世界所知。

被媒體稱為是「日本建築界的格瓦拉」的磯崎新

磯崎新被媒體稱為是「日本建築界的格瓦拉」,他不反對這種稱謂,還說明「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一直是站在政府的另一邊,有一定的對抗性。就像藝術家一樣,應該超越現實的體制,追求新的發展」。剛好他很欣賞切·格瓦拉,甚至還戴過帶星星的貝雷帽。
「每次我都想創造不同」_磯崎新

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建築師?

磯崎新似乎是他那個時代的典型的孩子,被重大事件塑造和打擊。

十幾歲時看到自己的家鄉被美國的炸彈夷為平地,他說,「我有一個很強烈的印象,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被毀掉。那個場景成了我內心隱藏的創傷……我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建築師,但在某種程度上,我想,我們必須重建這個被毀的地方。」

他的家鄉大分市位於日本最南端的九州,在磯崎新眼中的大分是「安靜、和諧、中上階層的小鎮」,「氣候晴朗,沒有雪。我們的家族祖先可以追溯到17代」。

被去脈絡化的磯崎新

他的父親是商會會長,也是一位頗有修養的俳句詩人,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磯崎新的父親和祖父共同經營一間成功的卡車運輸企業。然後戰爭爆發了。在混亂的轟炸中,母親在1945年的一次事故中喪生。到1955年,父親和祖父都已去世,日本大部分地區已被夷為平地。他被字面意義地「去脈絡化」(decontextualization),時間、空間、身份都變得模糊。

30歲前已經環球旅行了十多次

大學在東京大學學習,靠教年輕學生物理和數學為生。在學校,磯崎新偶然發現了一些關於現代建築的書,並對其產生了興趣。

一有機會,他就帶著只看現代建築的想法去了歐洲,相反,他迷上了古典建築。他經由美國回去日本,曼哈頓對他而言非常有意義,但洛杉磯是一個更加迷人的謎。

「洛杉磯把我搞糊塗了,我找不到它的結構,它是如此之大,以至無窮。唯一能把它聯絡在一起的是你開車時看到的大量的標誌和廣告牌。洛杉磯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它給了我一個不同的城市概念,一個看不見的城市。」

大量的旅行在他腦海中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建築百科全書,從柯比意式的極簡主義到柏拉圖式的實體建築和東印度的佛塔。

這些後來都慢慢地滲入到他的作品中,比如「築波中心」模仿米開朗基羅的羅馬卡比托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而設計的中央廣場,MOCA中的埃及金字塔形的天窗及新德里記憶中的砂岩。

未完成的建築才是建築史

60年代,磯崎新推出「空中城市」概念來回應日本土地緊缺、交通擁堵、資源缺少的現狀,把東方的斗拱和西方的柱式糅合在一起,大膽地將整個城市推向空中。

電腦科技初露端倪的70年代,他又推出第二個十年構想:電腦城。以體積龐大的建築模式呼應想像中的不斷膨脹的電腦時代,率先向科技發言。

1968年被磯崎新視為極其重要的一年。當時法國爆發「五月風暴」,美國哥倫比亞和柏克萊,大學完全被學生佔領。東京大學的安田講堂大樓成為一座象徵性的城堡,眾多學生與警察發生衝突。

就在此一年,磯崎新應邀參加第14屆米蘭三年展,參展作品是《電氣迷宮》裝置藝術,主體為十六個曲面壓克力板,每塊板的正反面印有記錄了廣島戰後慘狀的照片、顏色豔麗的花紋以及浮世繪。當參觀者路過裝置一角的紅外線感應器時,這些壓克力板便會開始慢慢轉動。明快的黃色、紫羅蘭色等和黑白的悲劇景象形成了鮮明的情緒對比。

表現廣島災難的啟示性作品《電氣迷宮》,第一次把建築和日本當代藝術相互結合,帶動了包括三埔康平在內的日本一代大師。但是,當《電氣迷宮》在第14屆米蘭三年會上展出時,磯崎新簽名加入法國右翼分子,贊成搗毀自己的作品。

於是,在後來的數十年間,《電氣迷宮》以懸而未決的「未完成」身份,作為一個「藝術事件」,對歐洲先鋒派產生深遠影響,促使福柯、德里達等後現代理論學家將探究的目光轉向東方。

磯崎新表達跨時代的語言

「築波中心」雖然是「已完成」的建築代表,但在作品中,磯崎新將其隱喻手法發揮到極致,使用碎石遍野的「廢墟」呈現建築師想像中的「築波中心」:斷非屹立高聳的當代建築,而是千萬年後,當人類文明徹底消逝時的歷史遺蹟。

在「已完成」中思考「未完成」——磯崎新便是在其作品多向度的時間觀中,表達他跨時代的語言。

磯崎新一直認為,隨著一棟建築的完工,不僅它的缺陷昭然若揭,還會被融入城市,被蜂擁而上的媒體消解,然後被迅速淡忘。反而是沒有完成的作品,有不斷被挖掘、闡釋的可能性。

磯崎新看來,它們意味著另一層次之上的「建立與存在」。正如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所說,能讓城市尋訪者們發現「你不復存在的故我或者你已經失去主權的東西」。

從某種意義上說,「未竣工的建築才是建築史」,他說,「廢墟才是未來城市的形態」。

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是所有世博會中最能呈現「實驗」和「創新」的一屆。從1965年開始構想到1970年展覽期間,世界範圍內發生種種動盪:馬丁路德金被暗殺,越戰開始,阿姆斯壯登上月球,1968年五月風暴。

在此同時,日本也在經歷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規模的戰後重建以及經濟的迅猛增長,大片廢墟急需建設,新的城市也在拔地而起。

丹下健三和西山卯三主要策劃的1970年大阪世博會以「人類的進步與和諧」為主題,展示了包括預鑄框架、拉伸結構、充氣穹頂、新陳代謝和太空旅行等等諸多技術和社會的革命性變化,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建築和城市實驗,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先鋒性的集中建築展示之一,新陳代謝派的代表人士都在世博會中實現了他們的技術烏托邦。

在這些先鋒的建築實驗中,最不尋常的「建築」則是磯崎新設計的「演示機器人」(Demonstration Robot),甚至不能被稱之為建築。

他設計了兩個巨大的機器人,Deme(表演者)和Deku(控制者)。它們的手臂可以上下移動,腿可以抬離地面創造臨時的舞台和觀眾席。Deku 的頭部設有控制室,Deme 則接收指令後「表演」,發出煙霧、光線、氣味、聲音等。

不同於其他代謝派建築師試圖採取確定的形態和結構來表現可變和生長狀態的實踐,Deme 和 Deku 則採取與觀眾的真實互動展現了建築的不確定性。

從這時開始,磯崎新已經走向了與以丹下健三為代表的新陳代謝派不同的道路。

「我對代謝派的唯一懷疑是,這些建築師對他們創造的烏托邦沒有任何懷疑,他們只代表了一種進步主義。我認為他們太樂觀了。他們過於相信技術和批次生產,過於相信系統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增長。」

一個自由的人

東京磯崎新開創事業的地方。18歲離開故鄉來到東京後,磯崎新把故鄉九州大分縣比作「母親」,把東京喻為懂事後一直對抗的「父親」。當東京變得越來越巨大,變得無法理解時,對抗的感覺就變成了敵意。

「即使住在東京,也感到東京不是屬於自己的地方。不想擁有任何土地或房產。一本叫《建築家的自宅》的書中收錄了全世界很多建築師的住宅,我能提供的只有在輕井澤市的小屋。因為其餘的都是租來的,而且沒做任何改造就住進去。」

「60歲以前我已經做了不少建築,得了不少獎,60歲以後我就想,我要成為一個非常自由的人。」他不購置房屋地產,不追求權力,不接受榮譽職位,也拒絕擔任大學的教授。
「70年代,只有我穿三宅一生」_磯崎新
20世紀70年代,磯崎新已經是建築界的大師,各大頒獎儀式總是想請他出席。那天出席頒獎儀式的嘉賓都穿著西服,只有他穿一件圓領襯衣還沒打領帶,像一個先鋒藝術家。大家對他的另類打扮非常好奇,記者採訪後才知道這身衣服是他一個朋友設計的,這個朋友就是他當時的鄰居三宅一生。

那個時候三宅一生還只是個普通的設計師,但磯崎新看好他,為他的書寫序,把他的作品介紹到巴黎,在自己的展覽中展出。

「我的襯衫都是他設計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建築師的穿衣風格都是這樣,但在70年代,只有我一個人穿他設計的襯衫。」

60年代,他們受披頭士的影響,穿得也都那樣:褲子長長的,頭髮也像爆炸一樣。「我那時也很嬉皮,打扮得很醒目 ,給人的印象就是經常換領帶,好像家裡有1000根領帶似的」。

音樂、戲劇、藝術

磯崎新的第三任妻子是雕塑家宮崎愛子(Aiko Miyawaki),這也讓他認識了很多藝術圈的朋友。建築作家 Martin Filler 曾稱磯崎新和他的妻子是「世界上真正的文化公民」。

他回憶起自己最早欣賞的音樂是50年代的美國爵士樂,以及像Ornette Coleman和Sonny Rollins這樣的爵士音樂家。隨著60年代的到來,他開始對John Cage產生了興趣,接著是披頭士、搖滾、Philip Glass 和 Steve Reich 的極簡主義,再到後來的阪本龍一。

在戲劇領域也有類似的經歷,先是契訶夫和米勒,然後在60年代中期加入了日本的地下戲劇運動。他和導演鈴木忠志變得很友好,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偏遠的鈴木戲劇公司 (SCOT) 的活動中。

在70年代中期,磯崎新翻新了一個舊農舍作為鈴木的實驗舞台,後來又增加了一個圓形劇場。他為東京設計一座可容納600人的音樂廳,也接受了日本國家大劇院的委託,為作曲家細川護熙(Toshio Hosokawa)關於當代東京的一部新歌劇創作佈景。

他將家鄉富士見鄉村俱樂部屋頂彎曲成一個問號的形狀,並在上面點綴了一個圓形的花壇,笑話「為什麼日本那麼多人打高爾夫球」。

他不喜歡日本人為修建高爾夫球場而毀壞森林、夷平歷史遺蹟的做法。在另一個俱樂部,「我建造了一座寶塔,它的數位系統等於在俱樂部景觀美化過程中砍伐的樹木數量」,在自己的想像中自由發揮。

1985年磯崎新紐約的帕拉蒂亞俱樂部(The Palladium)做設計設計,本質上是一個建在有著60年歷史的前音樂學院外殼內的夜總會,是Andy Warhol、Keith Haring等紐約當時知名藝術家們的根據地,源來自18世紀義大利藝術家皮拉內西(Piranesi)的奇幻風格的建築蝕刻。

然而,他並沒有止步於皮拉內西。帕拉蒂亞不僅包含了磯崎新所稱的東京百貨公司的「多視覺」多台電視控制台,而且還配備了足以讓R2D2眼花繚亂的高科技視訊、音訊和照明裝置。

與其他藝術家合作

2004年,磯崎新與小野洋子合作,用塞斯特里埃一個結冰的湖裡收集來的冰塊設計了一座半透明的裝置藝術。這些冰塊來自湖的下層,那裡的冰呈藍色或藍綠色,這取決於水中所含的礦物質。長1公尺、高0.6公尺、寬0.6公尺的冰塊組合在一起。表面光滑,給建築帶來半透明的色調。

2011年,磯崎新英國藝術家Anish Kapoor合作,為了瑞士舉辦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開發了一種用於音樂會、展覽和展覽的充氣結構諾瓦方舟 Ark Nova。一個目的在於給日本311地震後,受到海嘯影響地區帶來希望的作品。

磯崎新與筱原一男的「友情」

同是建築大師,磯崎新筱原一男是經常一起喝酒的好朋友。筱原一男想把住宅做成「藝術」,而磯崎新想把房子重組成「建築」,有一次磯崎新喝多了,說:「住宅能算建築嗎?」筱原一男沒說什麼,轉身就走了。

後來舉辦橫濱大棧客運港碼頭競圖時,磯崎新擔任評審委員,想要排除其中的一件投標作品,但看起來覺得像是筱原一男的設計,翻名字發現並不是,便放心地幹掉了。競圖結果出來後,筱原一男在《新建築》上發表了與磯崎新的絕交宣言。因為那件被排除的作品確實是筱原一男的設計,只不過是使用工作室另一個人的名字。

直到2006年筱原一男去世,磯崎新撰文《我們失去了日本當代建築的基點》深情懷念他,從「那年夏天在輕井澤的小屋裡吃飯」,到「我們倆至今的交往都充滿著衝突,但也正因為如此對我而言才得以測定自己的位置」。

庫哈斯曾評價磯崎新說,「實在不容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擁有創造力;實在不容易在創造力過程中表現得這麼不連貫、不一致,以及充滿想像力。磯崎新先生的工作有時候非常優雅、有時候傷感、有時候粗魯、有時候也是抽象的。」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