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博物館,台灣東北角海岸單面山造型為設計概念╱姚仁喜建築師 |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蘭陽博物館,台灣東北角海岸單面山造型為設計概念╱姚仁喜建築師 |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轉貼自蘭陽博物館電子報
蘭陽博物館設計說明
(轉載自蘭博季刊第四期)
文:姚仁喜/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宜蘭縣政府長久以來在「文化立縣」的宗旨之下,持續推動籌設「蘭陽博物館 LANYANG MUSEUM」的構想,民國八十一年更進一步決定將建館地點設於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區二號公園內。
↗ 圖一:宜蘭古地圖〈噶瑪蘭全圖〉
同年同時進行「蘭陽博物館整體發展規劃研究案」,並據以於民國八十九年初正式辦理「蘭陽博物館初步整體規劃構想暨第一期工程設計構想」之公開競圖,本事務所榮幸獲得競圖首獎,同時蘭陽博物館工程也正式進入建築規劃與設計階段。
經過規劃過程中長時間的研究與討論,並綜合地方之意見,規劃團隊認為蘭陽博物館的意義除了提供原規劃之展示功能,作為全縣文化導覽的窗口外,更期待蘭陽博物館的規劃過程可以納入更豐富的議題,包括基地生態的復原與維護、生態教育的創立與推動等,並結合烏石港區之空間規劃,以區域整體意象轉型為蘭陽文化的象徵,進而成為蘭陽文化的研究核心。
蘭陽博物館預定地位於頭城鎮烏石港區中之烏石礁遺址公園內,基地面積達11.75公頃,博物館之建築樓地板面積預估為10000平方公尺(約3000 坪),建築面積達4845平方公尺,建蔽率約為4%。由於基地內保有原生溼地生態,故初步規劃目標是以生態保育與生態教育作為核心原則。
詳細之建築規劃設計構想分項說明如下:
一、平面配置計畫
(一)機能分區的配置方式
從空間需求的內容來分析,蘭陽博物館的空間類別大致可分為展示區、蘭陽市集與資源教育中心。
其中主題展示區緊鄰入口大廳,並以序展區相連接,其空間序列以宜蘭的山、平原、海為基調,分別配置於三個不同之樓層(+8,+14,+20m),期間並以「水」的主題貫穿,以體現「雨潤蘭陽」的精神。
入口大廳的另一側則配置蘭陽市集相關空間,包括賣店、餐廳等。
建築西南側的另一端則配置資源教育中心,其中包含典藏(準備)區、研究區、辦公區及會議廳等。
(二)參觀動線的合理性
全區參觀動線的配置原則主要是希望安排二種屬性不同的動線系統:
第一類為收費參觀動線系統,主要配合主題展示區、特展區與兒童館等收費參觀的空間活動範圍,其出入口之進出必須管制。
第二類則為自由參觀動線系統,其主要結合蘭陽市集與環繞基地週邊之步道系統(包含原海堤步道與停車場連接步道),讓參觀者可不受限制的自由穿越於基地區域內休憩,同時不會對收費管制區域形成動線上的干擾。
有效安排以上二類之動線系統將可以確保蘭陽博物館之服務品質,同時延長並擴大服務範圍。
二、量體造型計畫
本案之建築量體是以北關以降常出現於海岸邊的單面山作為量體形式的依據。其目的在於突破形式反映文化的複雜性與政治性,轉而以地理符號作為反映文化的出發點,希望能將蘭陽博物館的精神進一步與土地結合。針對建築量體計畫內容,可以分別從下列三點概略說明:
(一)量體配置原則
(1)集中性
在規劃對策的內容中曾提及,為顧及原溼地生態的完整,博物館的開發行為應儘量低調與集中。所以本規劃方案中從一開始便將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以爭取最大的腹地範圍,同時避免過於接近水域。
(2)機能性
建築主體從單面山出發,考慮空間能的合理性,在發展設計的過程中,藉由量體錯位的感覺,嘗試強化空間自明性與模擬烏石縫隙的空間趣味性。
(二)建築高度構想
考量本案之建築量體中的高度構想,不外乎下列幾種因素:
(1)地標性
蘭陽博物館作為宜蘭全境觀光的導覽中心,其地標性的角色將是決定性的影響。尤其基地的區位處於台二線交通要道的一側,如果建築的自明性不足,將無法吸引來往遊客的目光。所以規劃初期便始終關注著建築量體的地標性。
(2)視覺性
除了建築量體本身的地標性外,參觀者在建築中參觀遊走的視覺性也相當重要。尤其針對龜山島的視覺軸線一直被使用與規劃單位所重視,所以建築高度亦會與視覺性的特色息息相關。
(3)展示需求
當然作為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展示區的高度也會是相當重要的考慮因素。
同時考慮上述幾種因素,本規劃方案中初步將建築物量體的最高點定在+30m。
(三)量體與造型的組合
在兼顧機能與造型意象的原則下,建築量體計畫大致可歸納為下列幾個方向:
(1)由土地冒出的大石塊
若從單面山的意象出發,蘭陽博物館的建築量體與土地的關係始終被定位在最緊密的結合。建築所傳達的是一種由土地中成長茁壯的感覺,彷彿如同四周在平地中拔起的烏石一般,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經歷了許多歲月時間。
換言之,建築量體與建築形式均在傳達出一種與土地共鳴的和諧美感。所以在處理建築與基地的關係上,規劃方案中將斜向的外牆面直接插入土中,模擬巨石挺立的意象。
(2)單面山的力與美
為了將地理文化的路徑結合,我們將建築造型以單面山的形式來轉譯,所以除了將建築量體與土地結合外,單面山的形式與質感也必須反映在建築量體上。規劃方案中將主建物的最高頂點(+30m)朝向龜山島方向,並沿著西南方逐漸下降,在台二線一側沒入地表。整個主建物約略成三角錐體。
(3)與烏石群相呼應的建築量體
原基地水域內存有許多尺度驚人的烏石,為一十分特殊之景觀。所以規劃方案中的建築量體除了藉由空間錯位的方式將烏石借入室內及室外的景觀外,建築本身的配置及空間質感亦希望與烏石相呼應。
(4)以量體錯位強化空間自明性與趣味性
以單面山的礁石作為量體形式的基礎,同時以垂直台二線的方向將原建築單一量體錯位,並藉由建築量體材料的變化來展現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同時因錯位而產生之縫隙亦可提供採光與視覺的穿透效果,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 圖二:北關礁石(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四)材料色彩計畫
(1)量體材料的概念性
既然建築量體的形式與意象始終緊扣著單面山與烏石的轉譯層次,在材料與色彩上自然亦不能例外。建築外牆以石材為主,其質感應能反映出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同時搭配玻璃、金屬等較科技現代的材料,希望在擬真的情境中亦取得平衡的美感。
(2)環保低污染的材料與施工
低調開發與維護溼地生態是規劃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原則,所以反應在材料的選擇與施工上也應遵循此一原則。在材料的選擇上,應儘量運用環保可回收的材料,同時應重視其綠建築之功能:譬如大面玻璃的蘭陽市集(餐廳)應注意建築耗能的影響,可適度提高玻璃的反射率或使用雙層玻璃以提高隔熱效果。
此外,不同材料的施工方式亦需事先規劃與協調。在外牆的施工上也應儘量以預鑄或乾式施工的方式進行,以避免在現場產生過多的污染,同時可以大幅縮短工期,減低對環境的衝擊。
(3)建築色彩的低調性
建築量體的色彩會直接影響基地範圍內外的視覺景觀,尤其在烏石礁公園的範圍內。所以在維護生態景觀的原則下,建築物的色彩應保持低調,盡量與基地內生態環境的色彩基調取得協調,避免過於突兀的色彩表現。
總言之,本案目前在整體規劃的階段,仍有許多課題需要進一步建構與釐清。然而我們始終相信:博物館的目的是要鼓勵民眾走出博物館,並協助民眾認識博物館外的真實世界,因此本案建築規劃與展示設計的概念將是全面性的,不只包含室內及室外展示空間,更涵括全蘭陽平原的博物館及類博物館群。因此,博物館內的展示僅是真實世界的縮影,只是通往蘭陽平原的導覽及大門,其最終目的應著眼於鼓勵並帶領民眾走出博物館,提倡以實際的體驗及追尋來獲得真正的蘭陽經驗。
>>相關討論
::徐明松老師 - 失去真實空間給養的文本 談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設計說明
(轉載自蘭博季刊第四期)
文:姚仁喜/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宜蘭縣政府長久以來在「文化立縣」的宗旨之下,持續推動籌設「蘭陽博物館 LANYANG MUSEUM」的構想,民國八十一年更進一步決定將建館地點設於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區二號公園內。
↗ 圖一:宜蘭古地圖〈噶瑪蘭全圖〉
同年同時進行「蘭陽博物館整體發展規劃研究案」,並據以於民國八十九年初正式辦理「蘭陽博物館初步整體規劃構想暨第一期工程設計構想」之公開競圖,本事務所榮幸獲得競圖首獎,同時蘭陽博物館工程也正式進入建築規劃與設計階段。
經過規劃過程中長時間的研究與討論,並綜合地方之意見,規劃團隊認為蘭陽博物館的意義除了提供原規劃之展示功能,作為全縣文化導覽的窗口外,更期待蘭陽博物館的規劃過程可以納入更豐富的議題,包括基地生態的復原與維護、生態教育的創立與推動等,並結合烏石港區之空間規劃,以區域整體意象轉型為蘭陽文化的象徵,進而成為蘭陽文化的研究核心。
蘭陽博物館預定地位於頭城鎮烏石港區中之烏石礁遺址公園內,基地面積達11.75公頃,博物館之建築樓地板面積預估為10000平方公尺(約3000 坪),建築面積達4845平方公尺,建蔽率約為4%。由於基地內保有原生溼地生態,故初步規劃目標是以生態保育與生態教育作為核心原則。
詳細之建築規劃設計構想分項說明如下:
一、平面配置計畫
(一)機能分區的配置方式
從空間需求的內容來分析,蘭陽博物館的空間類別大致可分為展示區、蘭陽市集與資源教育中心。
其中主題展示區緊鄰入口大廳,並以序展區相連接,其空間序列以宜蘭的山、平原、海為基調,分別配置於三個不同之樓層(+8,+14,+20m),期間並以「水」的主題貫穿,以體現「雨潤蘭陽」的精神。
入口大廳的另一側則配置蘭陽市集相關空間,包括賣店、餐廳等。
建築西南側的另一端則配置資源教育中心,其中包含典藏(準備)區、研究區、辦公區及會議廳等。
(二)參觀動線的合理性
全區參觀動線的配置原則主要是希望安排二種屬性不同的動線系統:
第一類為收費參觀動線系統,主要配合主題展示區、特展區與兒童館等收費參觀的空間活動範圍,其出入口之進出必須管制。
第二類則為自由參觀動線系統,其主要結合蘭陽市集與環繞基地週邊之步道系統(包含原海堤步道與停車場連接步道),讓參觀者可不受限制的自由穿越於基地區域內休憩,同時不會對收費管制區域形成動線上的干擾。
有效安排以上二類之動線系統將可以確保蘭陽博物館之服務品質,同時延長並擴大服務範圍。
二、量體造型計畫
本案之建築量體是以北關以降常出現於海岸邊的單面山作為量體形式的依據。其目的在於突破形式反映文化的複雜性與政治性,轉而以地理符號作為反映文化的出發點,希望能將蘭陽博物館的精神進一步與土地結合。針對建築量體計畫內容,可以分別從下列三點概略說明:
(一)量體配置原則
(1)集中性
在規劃對策的內容中曾提及,為顧及原溼地生態的完整,博物館的開發行為應儘量低調與集中。所以本規劃方案中從一開始便將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以爭取最大的腹地範圍,同時避免過於接近水域。
(2)機能性
建築主體從單面山出發,考慮空間能的合理性,在發展設計的過程中,藉由量體錯位的感覺,嘗試強化空間自明性與模擬烏石縫隙的空間趣味性。
(二)建築高度構想
考量本案之建築量體中的高度構想,不外乎下列幾種因素:
(1)地標性
蘭陽博物館作為宜蘭全境觀光的導覽中心,其地標性的角色將是決定性的影響。尤其基地的區位處於台二線交通要道的一側,如果建築的自明性不足,將無法吸引來往遊客的目光。所以規劃初期便始終關注著建築量體的地標性。
(2)視覺性
除了建築量體本身的地標性外,參觀者在建築中參觀遊走的視覺性也相當重要。尤其針對龜山島的視覺軸線一直被使用與規劃單位所重視,所以建築高度亦會與視覺性的特色息息相關。
(3)展示需求
當然作為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展示區的高度也會是相當重要的考慮因素。
同時考慮上述幾種因素,本規劃方案中初步將建築物量體的最高點定在+30m。
(三)量體與造型的組合
在兼顧機能與造型意象的原則下,建築量體計畫大致可歸納為下列幾個方向:
(1)由土地冒出的大石塊
若從單面山的意象出發,蘭陽博物館的建築量體與土地的關係始終被定位在最緊密的結合。建築所傳達的是一種由土地中成長茁壯的感覺,彷彿如同四周在平地中拔起的烏石一般,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經歷了許多歲月時間。
換言之,建築量體與建築形式均在傳達出一種與土地共鳴的和諧美感。所以在處理建築與基地的關係上,規劃方案中將斜向的外牆面直接插入土中,模擬巨石挺立的意象。
(2)單面山的力與美
為了將地理文化的路徑結合,我們將建築造型以單面山的形式來轉譯,所以除了將建築量體與土地結合外,單面山的形式與質感也必須反映在建築量體上。規劃方案中將主建物的最高頂點(+30m)朝向龜山島方向,並沿著西南方逐漸下降,在台二線一側沒入地表。整個主建物約略成三角錐體。
(3)與烏石群相呼應的建築量體
原基地水域內存有許多尺度驚人的烏石,為一十分特殊之景觀。所以規劃方案中的建築量體除了藉由空間錯位的方式將烏石借入室內及室外的景觀外,建築本身的配置及空間質感亦希望與烏石相呼應。
(4)以量體錯位強化空間自明性與趣味性
以單面山的礁石作為量體形式的基礎,同時以垂直台二線的方向將原建築單一量體錯位,並藉由建築量體材料的變化來展現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同時因錯位而產生之縫隙亦可提供採光與視覺的穿透效果,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 圖二:北關礁石(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四)材料色彩計畫
(1)量體材料的概念性
既然建築量體的形式與意象始終緊扣著單面山與烏石的轉譯層次,在材料與色彩上自然亦不能例外。建築外牆以石材為主,其質感應能反映出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同時搭配玻璃、金屬等較科技現代的材料,希望在擬真的情境中亦取得平衡的美感。
(2)環保低污染的材料與施工
低調開發與維護溼地生態是規劃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原則,所以反應在材料的選擇與施工上也應遵循此一原則。在材料的選擇上,應儘量運用環保可回收的材料,同時應重視其綠建築之功能:譬如大面玻璃的蘭陽市集(餐廳)應注意建築耗能的影響,可適度提高玻璃的反射率或使用雙層玻璃以提高隔熱效果。
此外,不同材料的施工方式亦需事先規劃與協調。在外牆的施工上也應儘量以預鑄或乾式施工的方式進行,以避免在現場產生過多的污染,同時可以大幅縮短工期,減低對環境的衝擊。
(3)建築色彩的低調性
建築量體的色彩會直接影響基地範圍內外的視覺景觀,尤其在烏石礁公園的範圍內。所以在維護生態景觀的原則下,建築物的色彩應保持低調,盡量與基地內生態環境的色彩基調取得協調,避免過於突兀的色彩表現。
總言之,本案目前在整體規劃的階段,仍有許多課題需要進一步建構與釐清。然而我們始終相信:博物館的目的是要鼓勵民眾走出博物館,並協助民眾認識博物館外的真實世界,因此本案建築規劃與展示設計的概念將是全面性的,不只包含室內及室外展示空間,更涵括全蘭陽平原的博物館及類博物館群。因此,博物館內的展示僅是真實世界的縮影,只是通往蘭陽平原的導覽及大門,其最終目的應著眼於鼓勵並帶領民眾走出博物館,提倡以實際的體驗及追尋來獲得真正的蘭陽經驗。
>>相關討論
::徐明松老師 - 失去真實空間給養的文本 談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興建紀事
出處:蘭陽博物館電子報2006年12月號
蘭博興建紀事
文:李繼勉/本館展示教育組組員
資料彙整:陳志安/宜蘭縣政府工務局技士
蘭陽博物館歷經一年多的停工階段,讓許多如按照規劃步調可以順利完成的工作,延宕並衍生諸多相關責任義務,也使得關切蘭博建館的民眾開始焦急,深怕因停工而讓代表宜蘭自然與文化的窗口關閉。停頓不代表終止,工程上的 變數有時無法量計精準,但克服障礙勇往直前,是本館不變的信念與價值態度;終於在今年尚未進入尾聲前, 主體工程發包工作完成;接下去的工作並未絲毫減輕,相對的,卻是更為艱鉅和崎嶇的挑戰;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背負的使命更重卻也更趨近成功之路,讓我們一起期待2009年的夏天,與您相約在蘭博。
回顧蘭博籌建的過程,資整理表列如下:
民國78——地方人士提出興建「開蘭博物館」之構想。
民國83——委託科博館進行「蘭陽博物館整體規劃」及「蘭陽博物館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
89.04——由本府文化局完成「蘭陽博物館建築計劃暨園區第一期工程規劃設計監造」。
89.08——宜蘭縣政府完成「頭城(開闢烏石漁港案)細部計劃」都市計畫公告。
91.01——由工務局委託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進行基本設計規劃、細部設計、定案詳細設計及施工圖說等報告書。
91.05.15——簽訂展示工程設計監造委託契約,預定2006年底完成發包書圖製作。
92年底——完成細部設計方案及預算書圖。
93.04——第三次招標後順利發包,另機電及空調工程亦相繼完成發包作業。
93.08.02——建築工程開工。
94.08.23——營造公司資金週轉不靈,無預警跳票。
95.03.06——蘭陽博物館景觀一期工程地上物拆除,經頭城鎮長及曹議員協調除攤販鐵皮屋(長25公尺寬5公尺)外,其地上物及農作物均配合拆除完畢。
95.03.14——蘭陽博物館建築接續工程第一次流標。
95.04.11——蘭博景觀一期工程開工。
95.04.21——終止「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電器給排水及消防工程)」合約。
95.04.26——蘭陽博物館建築接續工程第二次流標。
95.05.30——蘭陽博物館建築接續工程第三次流標。
95.06.06——縣長招開蘭陽博物館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會議結論決定博物館主體建築之招標預算於檢討後,重新招標。
95.09.19——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建築接續工程)第四次流標。
95.10.04——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建築接續工程)第五次招標,發包完成。
95.10.28——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建築接續工程)開工儀式。
95.11.29——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機電工程)完成發包。
蘭博興建紀事
文:李繼勉/本館展示教育組組員
資料彙整:陳志安/宜蘭縣政府工務局技士
蘭陽博物館歷經一年多的停工階段,讓許多如按照規劃步調可以順利完成的工作,延宕並衍生諸多相關責任義務,也使得關切蘭博建館的民眾開始焦急,深怕因停工而讓代表宜蘭自然與文化的窗口關閉。停頓不代表終止,工程上的 變數有時無法量計精準,但克服障礙勇往直前,是本館不變的信念與價值態度;終於在今年尚未進入尾聲前, 主體工程發包工作完成;接下去的工作並未絲毫減輕,相對的,卻是更為艱鉅和崎嶇的挑戰;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背負的使命更重卻也更趨近成功之路,讓我們一起期待2009年的夏天,與您相約在蘭博。
回顧蘭博籌建的過程,資整理表列如下:
民國78——地方人士提出興建「開蘭博物館」之構想。
民國83——委託科博館進行「蘭陽博物館整體規劃」及「蘭陽博物館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
89.04——由本府文化局完成「蘭陽博物館建築計劃暨園區第一期工程規劃設計監造」。
89.08——宜蘭縣政府完成「頭城(開闢烏石漁港案)細部計劃」都市計畫公告。
91.01——由工務局委託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進行基本設計規劃、細部設計、定案詳細設計及施工圖說等報告書。
91.05.15——簽訂展示工程設計監造委託契約,預定2006年底完成發包書圖製作。
92年底——完成細部設計方案及預算書圖。
93.04——第三次招標後順利發包,另機電及空調工程亦相繼完成發包作業。
93.08.02——建築工程開工。
94.08.23——營造公司資金週轉不靈,無預警跳票。
95.03.06——蘭陽博物館景觀一期工程地上物拆除,經頭城鎮長及曹議員協調除攤販鐵皮屋(長25公尺寬5公尺)外,其地上物及農作物均配合拆除完畢。
95.03.14——蘭陽博物館建築接續工程第一次流標。
95.04.11——蘭博景觀一期工程開工。
95.04.21——終止「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電器給排水及消防工程)」合約。
95.04.26——蘭陽博物館建築接續工程第二次流標。
95.05.30——蘭陽博物館建築接續工程第三次流標。
95.06.06——縣長招開蘭陽博物館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會議結論決定博物館主體建築之招標預算於檢討後,重新招標。
95.09.19——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建築接續工程)第四次流標。
95.10.04——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建築接續工程)第五次招標,發包完成。
95.10.28——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建築接續工程)開工儀式。
95.11.29——蘭陽博物館新建工程(機電工程)完成發包。
籌建中的蘭陽博物館
轉貼自蘭陽博物館電子報2006年12月號
籌建中的蘭陽博物館
文:林正芳/本館展示教育組組長
建館目標及理念
蘭陽博物館定位為綜合性地方博物館,規劃辦理宜蘭全縣自然與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及展示教育相關業務,希望將宜蘭的自然與人文資產統合在現代的環境中,整體呈現出宜蘭的全貌,因而本館的功能兼及調查研究、收藏維護及展示教育推廣,希望能整合宜蘭在地研究資源,並提供一個動態教育的場域。
本館期能整合宜蘭縣博物館資源,並結合宜蘭縣長期以來推動社區營造累積之特色暨人力資源,以及近年來如童玩節、綠色博覽會等各項大型活動開創之藝文暨產業資源,推展全縣博物館事業,鼓勵民眾參與博物館活動,實踐文化深耕之目標。
蘭陽博物館之設立,結合烏石港之各項海洋文化設施,串聯近期推動之地區性發展計畫,特別是頭城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烏石港細部計畫、烏石礁公園規劃、台二線沿線景觀改善計畫、港澳海水浴場興建計畫規劃等,針對頭城及蘭陽博物館之公共設施、道路交通等,以及頭城與礁溪及東北角一帶近來之區域發展趨勢,同時考量到蘭陽博物館之設置對於區域及縣內整體發展之影響,即時進行土地使用、道路系統、文化觀光資源、公共設施之檢討與再整備。展現宜蘭縣歷史與文化之多樣性,使本區成為縣內重要海洋文化活動據點。
計畫核定及預算編列
蘭陽博物館自81年成立「博物館籌建規劃委員會」,83年、85年二度委託執行「蘭陽博物館整體規劃」、「蘭陽博物館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88年中央核定蘭陽博物館籌建計畫,總經費計8億9千餘萬元,由中央與本縣對等編列經費支應(行政院88.03.19台八十八11409號同意核定函),89年開始編列經費執行。
組織編制及建館工作
本館籌備工作原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下設籌備處推動相關業務,後於93年正式獨立為縣府二級機關,逐年擴編至15人,館長、秘書之下設研究典藏組、展示教育組及行政組,採正式人員及教育人員雙軌併用,以符合博物館相關業務之專業需求。
有關本館新建工程各項業務,則由縣府統籌進行分工,委請地政局協助土地取得事宜、請工務局協助建設博物館硬體工程及景觀工程,展示工程及各項營運計畫與準備工作,則由蘭陽博物館執行。
針對館務實際運作,配合建築與展示規劃之完成,進行「營運細部計畫研究與擬定」,針對研究典藏規劃管理、教育活動規劃、民間參與投資評估、觀眾研究、經營管理整合行銷等項目進行委託研究,並提出具體建議計畫,本案於95年底完成。
目前執行進度
土地取得
為配合蘭陽博物館籌建計畫執行進度,宜蘭縣政府於89年8月完成「頭城(開闢烏石漁港案)細部計劃」都市計畫公告,以區段徵收方式進行開發及取得。館區用地範圍於90年度先行與地主簽訂「土地先行使用協議書」以取得博物館主要設施位置之用地,後因部分地主不同意租用,於91年6月,透過都市計劃變更程序劃定博物館建築用地為社教用地,併採一般徵收方式取得土地,至92年7月完成私有土地取得程序。
有關公有土地之取得,屬頭城鎮公所所有地已全數完成撥用程序,另有10筆國有土地,將俟都市計畫變更核定後,進行撥用申請。
整體規劃
89年4月由本府文化局完成「蘭陽博物館建築計劃暨園區第一期工程規劃設計監造」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後,交由建設局於89年7月與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簽訂合約,並依約於90年6月完成蘭陽博物館建築整體規劃期末報告。
90年1月委託宜蘭縣野鳥協會進行宜蘭縣蘭陽博物館預定地週邊區域暨宜蘭縣沿海溼地鳥類生態環境研究調查計畫,於91年4月完成;另於90年7月委託國立宜蘭技術學院進行宜蘭縣蘭陽博物館預定地烏石礁公園暨週邊區域整體研究調查計畫,於91年10月完成。
建築工程
原建設局主辦之蘭陽博物館建築工程,因宜蘭縣政府組織調整,移由工務局主政,91年1月委託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進行基本設計規劃、細部設計、定案詳細設計及施工圖說等報告書。
建築規劃工作要項大致分為四項:建築、景觀、機電、空調。建築規劃於92年底完成細部設計方案及預算書圖,並於93年4月第三次招標後順利發包,另機電及空調工程亦相繼完成發包作業。
建築工程於93年8月2日開工,一樓板、部分牆身及污水池結構體已完成,94年8月23日,承商無預警停工,經多次催告復工,承商均置之不理,本府已發函終止契約。
建築停工後,由於承商不配合結算作業,經委託公正單位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協助辦理現場停工結算,結算金額為80,470,505元,原承商發包金額 466,757,161元,停工執行進度17.24%,本工程履約保證銀行華南銀行,經協調其表明放棄代尋其他廠商履約,並於95年1月6日向本府繳交履約保證金。
95年1月26日辦理建築主體工程重新發包公開招標,因無人投標而流標,經檢討調整預算95年3月28日修正後第一次公開招標,95年4月26日因未達法定投標家數流標, 95年5月預算由4億668萬元改為4億8,870萬,5月30日開標,因無人投標流標,7月28 日由副縣長召開「蘭陽博物館第2次專案小組會議」調整預算為4億9,236萬,9月19日開標因不足三家流標,第二次公開招標於10月4日開標,由利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得標。
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分二期發包,95年1月11日完成景觀工程第一期發包,95年4月11日開工,預計95年11月完成,第二期景觀工程限於總預算經費不足,俟另覓財源後辦理發包。
↗ 圖1:蘭陽博物館外觀建築立面圖
↗ 圖2:蘭陽博物館景觀配置圖
↗ 圖3:蘭陽博物館模型
展示工程
展示規劃案於91年初由文化局簽辦將此整體規劃之後續擴充工程委託原規劃單位辦理,於91年5月簽訂設計監造委託契約, 94年7月完成所有設計,預定95年底完成發包書圖製作,惟建築工程預算調整,展示須進行設計修正後再行發包。
本案除部份展品文物於93年底陸續發包採購製作,另依專業取向分為模型、AV軟體、AV硬體、互動裝置、機電及裝修、圖文版面、黑潮劇場、全場秀等8項,目前AV軟體製作業於94年12月發包,全案預計於97年底完成各項場外施作,後配合建築主體工程驗收進場施作安裝,預定於98年完工。
但因近年來原物料價格上漲幅度甚巨,嚴重排擠原展示工程預算分配,必須重新檢討展示變更設計,俟定案後再辦理工程發包工作,導致原定期程發包程序延後之情形。
原展示工程預算並不包含典藏、辦公及開館活動經費,預算調整後,由於展示工程經費規模縮小,故擬不再依專業分包,改依業務性質分配經費為展示工程、典藏工程、辦公設備、開館活動等4項工作,擬依展示設計監造合約書第七條規定,終止展示設計監造合約,檢討展示變更設計,重新發包。
營運計畫
本館原計畫期程訂於95年底完工,因主體工程重新發包等因素,無法依預定進度完成,故依主體工程合約期程調整整體工作進度。主體工程預定於95年底重新施工,98年初接著進場施作展示、典藏、行政及其他公共空間工程,預定98年7月1日起試營運3個月,民國98年10月1日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在開館的前3年,預估來客數每年40萬人,一般來客票價150~200元,針對中小學生另定50元以下之優待票,以培養潛在客戶。
蘭陽博物館為宜蘭地方唯一縣級博物館,不論在象徵意義或在文化教育功能上自有其代表性的作用存在,初期營運階段,宜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持,方能使得該博物館在充分的資源條件下建立她的角色。
中長期的營運模式,預定將博物館基本功能面的典藏、研究、教育、展示等項劃歸博物館主導,運用博物館內之專業人力編制來帶領策展、研究所需;而考量將服務、觀光、娛樂服務一部分釋出,委由專業經營團隊進駐合作,藉博物館組織主導,建立溝通協調分工支援方式,如此一方面可以降低博物館人力負荷及成本,一方面則更可以使博物館員所負擔之工作更為專業化。
籌建中的蘭陽博物館
文:林正芳/本館展示教育組組長
建館目標及理念
蘭陽博物館定位為綜合性地方博物館,規劃辦理宜蘭全縣自然與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及展示教育相關業務,希望將宜蘭的自然與人文資產統合在現代的環境中,整體呈現出宜蘭的全貌,因而本館的功能兼及調查研究、收藏維護及展示教育推廣,希望能整合宜蘭在地研究資源,並提供一個動態教育的場域。
本館期能整合宜蘭縣博物館資源,並結合宜蘭縣長期以來推動社區營造累積之特色暨人力資源,以及近年來如童玩節、綠色博覽會等各項大型活動開創之藝文暨產業資源,推展全縣博物館事業,鼓勵民眾參與博物館活動,實踐文化深耕之目標。
蘭陽博物館之設立,結合烏石港之各項海洋文化設施,串聯近期推動之地區性發展計畫,特別是頭城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烏石港細部計畫、烏石礁公園規劃、台二線沿線景觀改善計畫、港澳海水浴場興建計畫規劃等,針對頭城及蘭陽博物館之公共設施、道路交通等,以及頭城與礁溪及東北角一帶近來之區域發展趨勢,同時考量到蘭陽博物館之設置對於區域及縣內整體發展之影響,即時進行土地使用、道路系統、文化觀光資源、公共設施之檢討與再整備。展現宜蘭縣歷史與文化之多樣性,使本區成為縣內重要海洋文化活動據點。
計畫核定及預算編列
蘭陽博物館自81年成立「博物館籌建規劃委員會」,83年、85年二度委託執行「蘭陽博物館整體規劃」、「蘭陽博物館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88年中央核定蘭陽博物館籌建計畫,總經費計8億9千餘萬元,由中央與本縣對等編列經費支應(行政院88.03.19台八十八11409號同意核定函),89年開始編列經費執行。
組織編制及建館工作
本館籌備工作原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下設籌備處推動相關業務,後於93年正式獨立為縣府二級機關,逐年擴編至15人,館長、秘書之下設研究典藏組、展示教育組及行政組,採正式人員及教育人員雙軌併用,以符合博物館相關業務之專業需求。
有關本館新建工程各項業務,則由縣府統籌進行分工,委請地政局協助土地取得事宜、請工務局協助建設博物館硬體工程及景觀工程,展示工程及各項營運計畫與準備工作,則由蘭陽博物館執行。
針對館務實際運作,配合建築與展示規劃之完成,進行「營運細部計畫研究與擬定」,針對研究典藏規劃管理、教育活動規劃、民間參與投資評估、觀眾研究、經營管理整合行銷等項目進行委託研究,並提出具體建議計畫,本案於95年底完成。
目前執行進度
土地取得
為配合蘭陽博物館籌建計畫執行進度,宜蘭縣政府於89年8月完成「頭城(開闢烏石漁港案)細部計劃」都市計畫公告,以區段徵收方式進行開發及取得。館區用地範圍於90年度先行與地主簽訂「土地先行使用協議書」以取得博物館主要設施位置之用地,後因部分地主不同意租用,於91年6月,透過都市計劃變更程序劃定博物館建築用地為社教用地,併採一般徵收方式取得土地,至92年7月完成私有土地取得程序。
有關公有土地之取得,屬頭城鎮公所所有地已全數完成撥用程序,另有10筆國有土地,將俟都市計畫變更核定後,進行撥用申請。
整體規劃
89年4月由本府文化局完成「蘭陽博物館建築計劃暨園區第一期工程規劃設計監造」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後,交由建設局於89年7月與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簽訂合約,並依約於90年6月完成蘭陽博物館建築整體規劃期末報告。
90年1月委託宜蘭縣野鳥協會進行宜蘭縣蘭陽博物館預定地週邊區域暨宜蘭縣沿海溼地鳥類生態環境研究調查計畫,於91年4月完成;另於90年7月委託國立宜蘭技術學院進行宜蘭縣蘭陽博物館預定地烏石礁公園暨週邊區域整體研究調查計畫,於91年10月完成。
建築工程
原建設局主辦之蘭陽博物館建築工程,因宜蘭縣政府組織調整,移由工務局主政,91年1月委託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進行基本設計規劃、細部設計、定案詳細設計及施工圖說等報告書。
建築規劃工作要項大致分為四項:建築、景觀、機電、空調。建築規劃於92年底完成細部設計方案及預算書圖,並於93年4月第三次招標後順利發包,另機電及空調工程亦相繼完成發包作業。
建築工程於93年8月2日開工,一樓板、部分牆身及污水池結構體已完成,94年8月23日,承商無預警停工,經多次催告復工,承商均置之不理,本府已發函終止契約。
建築停工後,由於承商不配合結算作業,經委託公正單位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協助辦理現場停工結算,結算金額為80,470,505元,原承商發包金額 466,757,161元,停工執行進度17.24%,本工程履約保證銀行華南銀行,經協調其表明放棄代尋其他廠商履約,並於95年1月6日向本府繳交履約保證金。
95年1月26日辦理建築主體工程重新發包公開招標,因無人投標而流標,經檢討調整預算95年3月28日修正後第一次公開招標,95年4月26日因未達法定投標家數流標, 95年5月預算由4億668萬元改為4億8,870萬,5月30日開標,因無人投標流標,7月28 日由副縣長召開「蘭陽博物館第2次專案小組會議」調整預算為4億9,236萬,9月19日開標因不足三家流標,第二次公開招標於10月4日開標,由利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得標。
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分二期發包,95年1月11日完成景觀工程第一期發包,95年4月11日開工,預計95年11月完成,第二期景觀工程限於總預算經費不足,俟另覓財源後辦理發包。
↗ 圖1:蘭陽博物館外觀建築立面圖
↗ 圖2:蘭陽博物館景觀配置圖
↗ 圖3:蘭陽博物館模型
展示工程
展示規劃案於91年初由文化局簽辦將此整體規劃之後續擴充工程委託原規劃單位辦理,於91年5月簽訂設計監造委託契約, 94年7月完成所有設計,預定95年底完成發包書圖製作,惟建築工程預算調整,展示須進行設計修正後再行發包。
本案除部份展品文物於93年底陸續發包採購製作,另依專業取向分為模型、AV軟體、AV硬體、互動裝置、機電及裝修、圖文版面、黑潮劇場、全場秀等8項,目前AV軟體製作業於94年12月發包,全案預計於97年底完成各項場外施作,後配合建築主體工程驗收進場施作安裝,預定於98年完工。
但因近年來原物料價格上漲幅度甚巨,嚴重排擠原展示工程預算分配,必須重新檢討展示變更設計,俟定案後再辦理工程發包工作,導致原定期程發包程序延後之情形。
原展示工程預算並不包含典藏、辦公及開館活動經費,預算調整後,由於展示工程經費規模縮小,故擬不再依專業分包,改依業務性質分配經費為展示工程、典藏工程、辦公設備、開館活動等4項工作,擬依展示設計監造合約書第七條規定,終止展示設計監造合約,檢討展示變更設計,重新發包。
營運計畫
本館原計畫期程訂於95年底完工,因主體工程重新發包等因素,無法依預定進度完成,故依主體工程合約期程調整整體工作進度。主體工程預定於95年底重新施工,98年初接著進場施作展示、典藏、行政及其他公共空間工程,預定98年7月1日起試營運3個月,民國98年10月1日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在開館的前3年,預估來客數每年40萬人,一般來客票價150~200元,針對中小學生另定50元以下之優待票,以培養潛在客戶。
蘭陽博物館為宜蘭地方唯一縣級博物館,不論在象徵意義或在文化教育功能上自有其代表性的作用存在,初期營運階段,宜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持,方能使得該博物館在充分的資源條件下建立她的角色。
中長期的營運模式,預定將博物館基本功能面的典藏、研究、教育、展示等項劃歸博物館主導,運用博物館內之專業人力編制來帶領策展、研究所需;而考量將服務、觀光、娛樂服務一部分釋出,委由專業經營團隊進駐合作,藉博物館組織主導,建立溝通協調分工支援方式,如此一方面可以降低博物館人力負荷及成本,一方面則更可以使博物館員所負擔之工作更為專業化。
蘭陽是一座博物館—蘭陽博物館願景之我見
轉貼自蘭陽博物館電子報2006年12月號
蘭陽是一座博物館—蘭陽博物館願景之我見
(轉載自蘭博季刊創刊號)
文:呂理政/前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編按:2001年1月,蘭陽博物館館刊,《蘭陽博物》創刊號出版,呂理政先生發表了《蘭陽是一座博物館》一文,為後來蘭博的籌建規劃下宏遠的願景,雖然後來的發展,並不全然與他的看法一致,但本文的視野和觀點,適合所有從事博物館工作的朋友一起分享,文中的觀點,仍然是蘭陽博物館未來努力的方向。
蘭博規劃緣起
1992年8月5日,宜蘭縣政府教育局的文超順先生和周旋小姐專程到台北來找我,詢問有關籌建博物館的程序和方法。原來早在1989年,宜蘭的地方人士和文史專家就建議在頭城具有歷史意義的烏石港建置「開蘭博物館」。1991年2月,當時的省主席連戰先生在視察宜蘭地方建設時,允諾協助博物館之建置,縣府於是展開籌建準備事宜。
欣聞故鄉有籌建博物館的計畫,對於身為蘭陽子弟的博物館人而言,我自然覺得十分興奮而寄予厚望。於是為他們說明博物館籌建的一些要點,之後又草撰一份〈開蘭博物館基本構想〉,提供他們參考,並函報省政府。1992年12月,縣府成立「博物館籌建規劃委員會」,並於第一次會議中將博物館定名為「蘭陽博物館」(以下簡稱蘭博)。其後於1994年及1996年,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先後完成「整體規劃」和「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規劃案由博物館學家張譽騰博士主持,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和地方人士,經過許多年的討論,提出幾個重要的理念和豐富的實質內容(已見於規劃案,此處不贅述),大體已經勾繪出蘭博的基本樣貌。
兩個思考的基點
我有幸獲邀參與蘭博籌建各階段的規劃討論,並於規劃案結束之後,承縣長抬愛聘為縣政顧問。做為一個宜蘭人,做為一個博物館人,我對於蘭博籌建和宜蘭整體的博物館事業,總覺得有難以割捨的感情和義務。多年來,斷斷續續參與蘭博規劃籌建的討論時,我心中始終存在兩個思考的基點:一是如何塑造蘭博成為獨特而有價值的博物館;二是如何藉蘭博籌建帶動宜蘭整體的博物館事業。
事實上,我所關心的不只是蘭陽博物館的籌建,而是擴而大之的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的奠基和發展。或者是說,我期望以蘭博籌建的過程,來帶動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使蘭博籌建成為宜蘭博物館運動的起動機。從博物館資源的角度來看,蘭博的建築量體、研究典藏基礎、籌建營運經費以及將來的組織架構,其實很難建置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博物館;不過,如果從蘭博的規劃籌建能夠帶動的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我有相當信心,宜蘭的博物館事業將可以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文化標竿。
如果蘭博的條件難以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博物館的話,我們似宜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如何塑造蘭博成為獨特而有價值的博物館之策略。我認為我們可以跳脫傳統博物館的框架以及近年來國內籌建博物館的模式,重新思考博物館富於理想而具有創造發展力的「未來取向」策略。雖然我們也難以確知未來博物館的發展取向,但是我以為多面向的營運方針和發展策略,將有利於適應新世紀的環境。比較具體的說,蘭博可以將傳統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諸功能賦予特性來加以重新界定。我對蘭博的基本想法是,以長時間來奠定典藏研究的基礎,創造具有啟發性和娛樂效果的展示,擬訂超越時空的教育計畫,還有很重要的是要用心塑造博物館非營利事業的企業精神。
蘭博基本架構
為了呈現蘭博多面向的基本架構,首先宜就軟硬體上具體反映。在硬體建築配置上,或可採多棟複合式建築,各就功能需求分別設計,再聯結成整座複合式建築群。我建議:蘭博建築以其功能分為展示廳、蘭陽市集和教育資源中心三個主要單元,以戶外庭園(雨廊或其他方式)聯結。建築風格需考慮與土地的親合性,人性化的親切尺度,親近自然的風格。全館或其中一部分(例如教育資源中心)為綠建築。整體的建築意象和藍圖,期望能夠呈現蘭博多面向的發展架構。
蘭博展示廳可以界定為觀光型取向的展示廳,展示設計重視啟發和娛樂效果,讓來館的觀眾有所發現、有所驚奇、有所感動。關於展示的知識內涵則由教育資源中心以活潑的教育活動規劃來達成學習效果。
蘭陽市集是傳統博物館的紀念品店和餐廳延伸發展出來的想法。市集應具有文化氣息和宜蘭特色,解說、販賣宜蘭的特有產物、食品、工藝品等。市集之規劃宜考量與烏石港觀光港區相呼應,達到相輔相成效果。如果可能的話,也許還可以構想設置小型或中型會議中心,必要時提供外界使用。
教育資源中心為蘭博收藏、研究中心以及教育中心,同時也是資訊中心。它是蘭博的核心,期望耐心經營、逐步發展,為蘭博建立可久可大的堅實基石。
未來的博物館必然要規劃超越時空的教育計畫,利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建置宜蘭文化與自然資產的電腦情報站,成為無遠弗屆的網路學習中心。在教育計畫中構想外及計畫(outreach program),將學習計畫延伸至館外的廣大社區。博物館辦理的教育學習活動,其範圍將延伸至宜蘭全境,如果再配合宜蘭縣博物館家族舉辦共同的學習活動企劃案,則更能擴大效果。
可以預見的將來,博物館仍然必須保持其非營利事業的本質,然而也必須擁有一定程度的自力更生能力。我以為觀光型的展示廳和蘭陽市集都具有營利的收益,將來或可以委託經營,以解決博物館營運可能面臨經費短絀的窘境。博物館長期的走向,似宜朝向公法人〈基金會〉經營的獨立博物館,而塑造博物館非營利事業的企業精神,將是博物館長存之道。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以下簡稱蘭博家族)的構想是期望以蘭博規劃籌建過程帶動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當蘭博規劃設計案接近完成之際,縣府同時積極爭取省府及中央核定及建館經費補助,然而其過程卻耗費相當時日,而難以獲得立即回應。為使建館工作不致中斷,博物館規劃委員會乃建請縣府籌組「宜蘭縣博物館群營運委員會」,並於1997年11月正式成立,縣長為主任委員,並置工作小組,於會議中訂定工作要項:(一)持續推動籌建蘭陽博物館準備工作;(二)調查整理宜蘭縣境內博物館資源及設施;(三)建立縣境內博物館群網絡,加以整合並相互支援;(四)開發社區資源,結合博物館活動,規劃文化發展策略。
蘭博籌建工作小組根據「建立縣境內博物館群網絡」之決議,開始構想籌組「宜蘭縣博物館家族」相關事宜。首先調查縣內擁有博物館資源的「家族成員」,從歷史、民俗、自然各個面相,發現它們具有可以發揮的獨特代表性以及具有長遠持續發展之生命力。「家族成員」應具多樣(歧異)性,地理分布可遍及宜蘭縣轄各鄉、鎮、市,管理單位可包含公部門所屬及民間所屬,族群應涵蓋泰雅、噶瑪蘭、客家、閩南、「外省」等不同族群,產業應延伸至農、林、漁、獵等不同產業。
蘭博家族為自由意願組成的群體,以「家族會議」為共議機制。運作策略以共同利益為準則:(一)家族成員共享博物館資源,人力相互支援,藏品互通有無;(二)設計共用識別系統、共同文宣系統(摺頁、解說資料、參觀護照),設立共同電腦網站;(三)訂定共同的博物館資源開發策略,整合的教育計畫和推廣活動。
建置完成的蘭博為縣立級博物館,在蘭博家族中自然應負擔義不容辭的角色。例如:(一)負責邀請專家顧問,協助家族館營運、展示等規劃設計事項;(二)舉辦研習、講座考察活動,增進家族館之專業知能;(三)運用縣府編列之專項經費,協助家族館辦理軟體規劃設計或硬體更新;(四)協助家族館爭取上級機關之補助相關研究計畫、規劃設計,或硬體建設經費;(五)籌集經費編印家族館各項文宣資料、策劃蘭博家族教育推廣叢書;(六)籌集經費辦理蘭博家族年度教育推廣活動。
蘭博建館計畫和宜蘭縣博物館家族計畫必須是同時並行的計畫,其用意就在於籌建蘭博同時,啟動宜蘭縣的整體博物館運動。實在說,本來就很難構想一種沒有缺點的博物館理想架構,所以必須構想一種富於發展性的彈性架構,在瞬息萬變的21世紀,使蘭博成為泉湧不絕、生生不息的博物館。
小結:心中有藍圖‧共同來圓夢
蘭博籌建案自提案至今,忽忽已歷10年。由於建館經費以及籌建人力等問題,經歷重重困難,曾經有人懷疑蘭博會不會成為束之高閣的「夢想規劃案」。幸而前任游縣長和現任劉縣長都一直鼎力支持,縣府教育局以及接辦的文化局也發揮百折不撓的幹勁,終於使這個想像的藍圖得以落實為執行的計畫。雖然,蘭博籌建以及宜蘭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還有漫長而艱難的路要走,但是我一直相當樂觀,而且深信大家的期望不會落空。
宜蘭擁有瑰麗的自然生態,典雅的名勝古蹟,豐富的文化活動,熱愛鄉土的人民,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資產。我們期望以博物館的經營理念,集合全體縣民的力量,珍惜保存這些資產,維護它永續存在,把它精緻的展示出來,串連成超越時空的參與學習活動,引導縣民和外來遊客深入瞭解宜蘭的山水史蹟和社區風情,體驗享受宜蘭醇厚的真善美。
蘭陽是一塊含蘊豐富生命的大地,是我們快樂生活的家園,也是我們學習享受的博物館。我們同心協力使宜蘭成為子孫永寶用的心靈故鄉,我們計畫長期整合經營使宜蘭成為一座多采多姿生機盎然的蘭陽博物館。
對於故鄉的博物館,我一直抱著深深的期望,思考在宜蘭故鄉描繪一幅藍圖,並且堅定的一步一步去實現。蘭博建館計畫已獲中央核定,實質籌建計畫已經開始,博物館建築與展示設計已經展開,蘭博家族的基本架構獲得許多家族館的共鳴,已經芻形初具。值此之際,草撰短文,抒陳淺見,願以蘭陽子弟獻曝之忱,謹賀蘭博計畫啟動。
蘭陽是一座博物館—蘭陽博物館願景之我見
(轉載自蘭博季刊創刊號)
文:呂理政/前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編按:2001年1月,蘭陽博物館館刊,《蘭陽博物》創刊號出版,呂理政先生發表了《蘭陽是一座博物館》一文,為後來蘭博的籌建規劃下宏遠的願景,雖然後來的發展,並不全然與他的看法一致,但本文的視野和觀點,適合所有從事博物館工作的朋友一起分享,文中的觀點,仍然是蘭陽博物館未來努力的方向。
蘭博規劃緣起
1992年8月5日,宜蘭縣政府教育局的文超順先生和周旋小姐專程到台北來找我,詢問有關籌建博物館的程序和方法。原來早在1989年,宜蘭的地方人士和文史專家就建議在頭城具有歷史意義的烏石港建置「開蘭博物館」。1991年2月,當時的省主席連戰先生在視察宜蘭地方建設時,允諾協助博物館之建置,縣府於是展開籌建準備事宜。
欣聞故鄉有籌建博物館的計畫,對於身為蘭陽子弟的博物館人而言,我自然覺得十分興奮而寄予厚望。於是為他們說明博物館籌建的一些要點,之後又草撰一份〈開蘭博物館基本構想〉,提供他們參考,並函報省政府。1992年12月,縣府成立「博物館籌建規劃委員會」,並於第一次會議中將博物館定名為「蘭陽博物館」(以下簡稱蘭博)。其後於1994年及1996年,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先後完成「整體規劃」和「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規劃案由博物館學家張譽騰博士主持,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和地方人士,經過許多年的討論,提出幾個重要的理念和豐富的實質內容(已見於規劃案,此處不贅述),大體已經勾繪出蘭博的基本樣貌。
兩個思考的基點
我有幸獲邀參與蘭博籌建各階段的規劃討論,並於規劃案結束之後,承縣長抬愛聘為縣政顧問。做為一個宜蘭人,做為一個博物館人,我對於蘭博籌建和宜蘭整體的博物館事業,總覺得有難以割捨的感情和義務。多年來,斷斷續續參與蘭博規劃籌建的討論時,我心中始終存在兩個思考的基點:一是如何塑造蘭博成為獨特而有價值的博物館;二是如何藉蘭博籌建帶動宜蘭整體的博物館事業。
事實上,我所關心的不只是蘭陽博物館的籌建,而是擴而大之的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的奠基和發展。或者是說,我期望以蘭博籌建的過程,來帶動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使蘭博籌建成為宜蘭博物館運動的起動機。從博物館資源的角度來看,蘭博的建築量體、研究典藏基礎、籌建營運經費以及將來的組織架構,其實很難建置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博物館;不過,如果從蘭博的規劃籌建能夠帶動的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我有相當信心,宜蘭的博物館事業將可以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文化標竿。
如果蘭博的條件難以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博物館的話,我們似宜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如何塑造蘭博成為獨特而有價值的博物館之策略。我認為我們可以跳脫傳統博物館的框架以及近年來國內籌建博物館的模式,重新思考博物館富於理想而具有創造發展力的「未來取向」策略。雖然我們也難以確知未來博物館的發展取向,但是我以為多面向的營運方針和發展策略,將有利於適應新世紀的環境。比較具體的說,蘭博可以將傳統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諸功能賦予特性來加以重新界定。我對蘭博的基本想法是,以長時間來奠定典藏研究的基礎,創造具有啟發性和娛樂效果的展示,擬訂超越時空的教育計畫,還有很重要的是要用心塑造博物館非營利事業的企業精神。
蘭博基本架構
為了呈現蘭博多面向的基本架構,首先宜就軟硬體上具體反映。在硬體建築配置上,或可採多棟複合式建築,各就功能需求分別設計,再聯結成整座複合式建築群。我建議:蘭博建築以其功能分為展示廳、蘭陽市集和教育資源中心三個主要單元,以戶外庭園(雨廊或其他方式)聯結。建築風格需考慮與土地的親合性,人性化的親切尺度,親近自然的風格。全館或其中一部分(例如教育資源中心)為綠建築。整體的建築意象和藍圖,期望能夠呈現蘭博多面向的發展架構。
蘭博展示廳可以界定為觀光型取向的展示廳,展示設計重視啟發和娛樂效果,讓來館的觀眾有所發現、有所驚奇、有所感動。關於展示的知識內涵則由教育資源中心以活潑的教育活動規劃來達成學習效果。
蘭陽市集是傳統博物館的紀念品店和餐廳延伸發展出來的想法。市集應具有文化氣息和宜蘭特色,解說、販賣宜蘭的特有產物、食品、工藝品等。市集之規劃宜考量與烏石港觀光港區相呼應,達到相輔相成效果。如果可能的話,也許還可以構想設置小型或中型會議中心,必要時提供外界使用。
教育資源中心為蘭博收藏、研究中心以及教育中心,同時也是資訊中心。它是蘭博的核心,期望耐心經營、逐步發展,為蘭博建立可久可大的堅實基石。
未來的博物館必然要規劃超越時空的教育計畫,利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建置宜蘭文化與自然資產的電腦情報站,成為無遠弗屆的網路學習中心。在教育計畫中構想外及計畫(outreach program),將學習計畫延伸至館外的廣大社區。博物館辦理的教育學習活動,其範圍將延伸至宜蘭全境,如果再配合宜蘭縣博物館家族舉辦共同的學習活動企劃案,則更能擴大效果。
可以預見的將來,博物館仍然必須保持其非營利事業的本質,然而也必須擁有一定程度的自力更生能力。我以為觀光型的展示廳和蘭陽市集都具有營利的收益,將來或可以委託經營,以解決博物館營運可能面臨經費短絀的窘境。博物館長期的走向,似宜朝向公法人〈基金會〉經營的獨立博物館,而塑造博物館非營利事業的企業精神,將是博物館長存之道。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以下簡稱蘭博家族)的構想是期望以蘭博規劃籌建過程帶動宜蘭整體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當蘭博規劃設計案接近完成之際,縣府同時積極爭取省府及中央核定及建館經費補助,然而其過程卻耗費相當時日,而難以獲得立即回應。為使建館工作不致中斷,博物館規劃委員會乃建請縣府籌組「宜蘭縣博物館群營運委員會」,並於1997年11月正式成立,縣長為主任委員,並置工作小組,於會議中訂定工作要項:(一)持續推動籌建蘭陽博物館準備工作;(二)調查整理宜蘭縣境內博物館資源及設施;(三)建立縣境內博物館群網絡,加以整合並相互支援;(四)開發社區資源,結合博物館活動,規劃文化發展策略。
蘭博籌建工作小組根據「建立縣境內博物館群網絡」之決議,開始構想籌組「宜蘭縣博物館家族」相關事宜。首先調查縣內擁有博物館資源的「家族成員」,從歷史、民俗、自然各個面相,發現它們具有可以發揮的獨特代表性以及具有長遠持續發展之生命力。「家族成員」應具多樣(歧異)性,地理分布可遍及宜蘭縣轄各鄉、鎮、市,管理單位可包含公部門所屬及民間所屬,族群應涵蓋泰雅、噶瑪蘭、客家、閩南、「外省」等不同族群,產業應延伸至農、林、漁、獵等不同產業。
蘭博家族為自由意願組成的群體,以「家族會議」為共議機制。運作策略以共同利益為準則:(一)家族成員共享博物館資源,人力相互支援,藏品互通有無;(二)設計共用識別系統、共同文宣系統(摺頁、解說資料、參觀護照),設立共同電腦網站;(三)訂定共同的博物館資源開發策略,整合的教育計畫和推廣活動。
建置完成的蘭博為縣立級博物館,在蘭博家族中自然應負擔義不容辭的角色。例如:(一)負責邀請專家顧問,協助家族館營運、展示等規劃設計事項;(二)舉辦研習、講座考察活動,增進家族館之專業知能;(三)運用縣府編列之專項經費,協助家族館辦理軟體規劃設計或硬體更新;(四)協助家族館爭取上級機關之補助相關研究計畫、規劃設計,或硬體建設經費;(五)籌集經費編印家族館各項文宣資料、策劃蘭博家族教育推廣叢書;(六)籌集經費辦理蘭博家族年度教育推廣活動。
蘭博建館計畫和宜蘭縣博物館家族計畫必須是同時並行的計畫,其用意就在於籌建蘭博同時,啟動宜蘭縣的整體博物館運動。實在說,本來就很難構想一種沒有缺點的博物館理想架構,所以必須構想一種富於發展性的彈性架構,在瞬息萬變的21世紀,使蘭博成為泉湧不絕、生生不息的博物館。
小結:心中有藍圖‧共同來圓夢
蘭博籌建案自提案至今,忽忽已歷10年。由於建館經費以及籌建人力等問題,經歷重重困難,曾經有人懷疑蘭博會不會成為束之高閣的「夢想規劃案」。幸而前任游縣長和現任劉縣長都一直鼎力支持,縣府教育局以及接辦的文化局也發揮百折不撓的幹勁,終於使這個想像的藍圖得以落實為執行的計畫。雖然,蘭博籌建以及宜蘭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還有漫長而艱難的路要走,但是我一直相當樂觀,而且深信大家的期望不會落空。
宜蘭擁有瑰麗的自然生態,典雅的名勝古蹟,豐富的文化活動,熱愛鄉土的人民,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資產。我們期望以博物館的經營理念,集合全體縣民的力量,珍惜保存這些資產,維護它永續存在,把它精緻的展示出來,串連成超越時空的參與學習活動,引導縣民和外來遊客深入瞭解宜蘭的山水史蹟和社區風情,體驗享受宜蘭醇厚的真善美。
蘭陽是一塊含蘊豐富生命的大地,是我們快樂生活的家園,也是我們學習享受的博物館。我們同心協力使宜蘭成為子孫永寶用的心靈故鄉,我們計畫長期整合經營使宜蘭成為一座多采多姿生機盎然的蘭陽博物館。
對於故鄉的博物館,我一直抱著深深的期望,思考在宜蘭故鄉描繪一幅藍圖,並且堅定的一步一步去實現。蘭博建館計畫已獲中央核定,實質籌建計畫已經開始,博物館建築與展示設計已經展開,蘭博家族的基本架構獲得許多家族館的共鳴,已經芻形初具。值此之際,草撰短文,抒陳淺見,願以蘭陽子弟獻曝之忱,謹賀蘭博計畫啟動。
烏石港的春帆
轉貼自蘭陽博物館電子報2006年12月號
烏石港的春帆
文:林正芳/本館展示教育組組長
迢迢高掛最檣端,掩映篷窗又畫欄。
烏石春來揚萬幅,龜山日上照三竿。
計程隱約隨風轉,無恙分明帶月看。
絕好平湖秋夜景,倒懸片片印波瀾。
~盧纘祥
烏石港因港域內有3大塊黑色礁石而得名,清代的烏石港為宜蘭貨物進出之咽喉,掌控蘭地之經濟命脈。當時由烏石港可接河道到頭圍,進而上達宜蘭城,甚至員山大湖,造就了開蘭第一街(今頭城和平街)之形成,也因而促進了頭圍之繁華興盛。
道光6年(西元1826年)清廷指定烏石港為正口,歸由頭圍縣承署管轄,清代為防範走私貿易與非法移民,訂有「對渡」的制度,烏石港與大陸的對渡港口是福州港,福州是閩江的大港,以閩江口外的五虎門為指標,所以又稱為「逕渡五虎」。烏石港的對外貿易可分成三個方向:往江浙、福州等地者稱為「北船」,往廣東者稱為「南船」,往漳州、泉州、惠安、廈門者稱為「唐山船」,其中以北船為主要的貿易航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船的出發地是大陸的漳、泉一帶,由此可以大致推論,當時宜蘭對外貿易,大部份掌握在漳、泉的行商手上,宜蘭只是原物料的提供者而已,雖然如此,本地負責與大陸對口貿易者,也因此而獲利不少,成為鉅富,如頭圍港畔的盧家。
烏石港的貿易船隻
雖然漢人入墾之前,即有船到宜蘭的記載,但是成為常態,則是在入墾之後,設治前(1897-1910)每年3月至8、9月間,漳泉一帶南風盛發,無法打漁,常有興化、惠安漁船,藉「遭風到口」,載運塩來販賣。
烏石港以現在來看,只是頭圍港的入口而已,真正進行貨物貿易的地點在以盧宅為中心的頭圍街一帶,因為地利之便,位於人口密集的濁水溪以北的港口,又有濁水溪接西勢大溪(宜蘭河),可將沿線貨物載運到這裡出口。
烏石港「口窄礁多,隨風轉徙」並不是個條件很好的港,烏石港的船運深受季風的影響,「春開秋塞,乘南北風為啟閉」,農曆8、9月以後,貿易船都回大陸去避風了,但到後來,船家熟悉了宜蘭的氣候特性,即使在冬季,東北季風盛發之際,仍可來宜蘭貿易,方法是將船停泊在基隆,而以小船駁運至烏石港,「算來船載四季皆可以漸通」。
光緒4年(1878)因洪水帶來泥沙淤積於河道;光緒9年(1883)一艘美國大型角板船於港外觸礁沉沒,堵塞港口〔1〕。同時因日治時期宜蘭線鐵路通車,陸運取代水運,使烏石港失去功能而沉寂下來,連帶地使頭城的商業受到打擊。
民國80年(西元1991年)漁業署有感於宜蘭縣漁業資源豐富,漁船眾多,而縣內除南方澳漁港較具規模外,其餘均屬小型漁港,泊地面積狹小,平時使用已嫌不足,漁汛期因外地漁船靠泊更形擁擠。尤以頭城地區海岸線佔宜蘭三分之一,但因無優良之避風港,如遇颱風或惡劣天候,致漁民生命財產飽受威脅,遂於民國80年度起動工興建烏石漁港,至92年度完成泊地18公頃,深水碼頭1,594餘公尺,水深7公尺,防波堤1,880公尺,並開發陸域面積7公頃,解決頭城地區近沿海漁船無處避風停泊之困境,保障漁船作業安全。
民國89年(2000)行政院核定在烏石漁港區興建蘭陽博物館,指定烏石礁遺址並規劃為公園,結合各項海洋文化設施,連接頭城舊市區的歷史空間、東北角風景區等,形成一旅遊廊道,在區域行人文觀光資之源區帶上,扮演人文旅遊的窗口,展現宜蘭縣歷史與文化之多樣性,可望再現烏石春帆的風華。
蘭陽八景之五-石港春帆
根據《噶瑪蘭廳志》中「蘭陽八景之五-石港春帆」圖及《噶瑪蘭廳志》中的記載,船隻多為2-3桅,船隻愈大者,桅數愈多。帆布的材質主要是布與竹兩種材質,但再參考「蘭陽八景之四-北關海潮」、「蘭陽八景之七-蘇澳蜃市」兩圖中的船隻,顯然用竹帆者居多,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南方盛產竹子,取用成本較低廉,另一方面,中國雖早有織布,但用在航行器上,則必須考量它的受風程度,大約直到西洋帆布在中國普遍使用後,才引進作為船帆,即使如此,仍須以麻繩或鐵繩作為經緯,以增強其受風力。
〔1〕黃盛璘,《宜蘭》,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P49。
烏石港的春帆
文:林正芳/本館展示教育組組長
迢迢高掛最檣端,掩映篷窗又畫欄。
烏石春來揚萬幅,龜山日上照三竿。
計程隱約隨風轉,無恙分明帶月看。
絕好平湖秋夜景,倒懸片片印波瀾。
~盧纘祥
烏石港因港域內有3大塊黑色礁石而得名,清代的烏石港為宜蘭貨物進出之咽喉,掌控蘭地之經濟命脈。當時由烏石港可接河道到頭圍,進而上達宜蘭城,甚至員山大湖,造就了開蘭第一街(今頭城和平街)之形成,也因而促進了頭圍之繁華興盛。
道光6年(西元1826年)清廷指定烏石港為正口,歸由頭圍縣承署管轄,清代為防範走私貿易與非法移民,訂有「對渡」的制度,烏石港與大陸的對渡港口是福州港,福州是閩江的大港,以閩江口外的五虎門為指標,所以又稱為「逕渡五虎」。烏石港的對外貿易可分成三個方向:往江浙、福州等地者稱為「北船」,往廣東者稱為「南船」,往漳州、泉州、惠安、廈門者稱為「唐山船」,其中以北船為主要的貿易航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船的出發地是大陸的漳、泉一帶,由此可以大致推論,當時宜蘭對外貿易,大部份掌握在漳、泉的行商手上,宜蘭只是原物料的提供者而已,雖然如此,本地負責與大陸對口貿易者,也因此而獲利不少,成為鉅富,如頭圍港畔的盧家。
烏石港的貿易船隻
雖然漢人入墾之前,即有船到宜蘭的記載,但是成為常態,則是在入墾之後,設治前(1897-1910)每年3月至8、9月間,漳泉一帶南風盛發,無法打漁,常有興化、惠安漁船,藉「遭風到口」,載運塩來販賣。
烏石港以現在來看,只是頭圍港的入口而已,真正進行貨物貿易的地點在以盧宅為中心的頭圍街一帶,因為地利之便,位於人口密集的濁水溪以北的港口,又有濁水溪接西勢大溪(宜蘭河),可將沿線貨物載運到這裡出口。
烏石港「口窄礁多,隨風轉徙」並不是個條件很好的港,烏石港的船運深受季風的影響,「春開秋塞,乘南北風為啟閉」,農曆8、9月以後,貿易船都回大陸去避風了,但到後來,船家熟悉了宜蘭的氣候特性,即使在冬季,東北季風盛發之際,仍可來宜蘭貿易,方法是將船停泊在基隆,而以小船駁運至烏石港,「算來船載四季皆可以漸通」。
光緒4年(1878)因洪水帶來泥沙淤積於河道;光緒9年(1883)一艘美國大型角板船於港外觸礁沉沒,堵塞港口〔1〕。同時因日治時期宜蘭線鐵路通車,陸運取代水運,使烏石港失去功能而沉寂下來,連帶地使頭城的商業受到打擊。
民國80年(西元1991年)漁業署有感於宜蘭縣漁業資源豐富,漁船眾多,而縣內除南方澳漁港較具規模外,其餘均屬小型漁港,泊地面積狹小,平時使用已嫌不足,漁汛期因外地漁船靠泊更形擁擠。尤以頭城地區海岸線佔宜蘭三分之一,但因無優良之避風港,如遇颱風或惡劣天候,致漁民生命財產飽受威脅,遂於民國80年度起動工興建烏石漁港,至92年度完成泊地18公頃,深水碼頭1,594餘公尺,水深7公尺,防波堤1,880公尺,並開發陸域面積7公頃,解決頭城地區近沿海漁船無處避風停泊之困境,保障漁船作業安全。
民國89年(2000)行政院核定在烏石漁港區興建蘭陽博物館,指定烏石礁遺址並規劃為公園,結合各項海洋文化設施,連接頭城舊市區的歷史空間、東北角風景區等,形成一旅遊廊道,在區域行人文觀光資之源區帶上,扮演人文旅遊的窗口,展現宜蘭縣歷史與文化之多樣性,可望再現烏石春帆的風華。
蘭陽八景之五-石港春帆
根據《噶瑪蘭廳志》中「蘭陽八景之五-石港春帆」圖及《噶瑪蘭廳志》中的記載,船隻多為2-3桅,船隻愈大者,桅數愈多。帆布的材質主要是布與竹兩種材質,但再參考「蘭陽八景之四-北關海潮」、「蘭陽八景之七-蘇澳蜃市」兩圖中的船隻,顯然用竹帆者居多,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南方盛產竹子,取用成本較低廉,另一方面,中國雖早有織布,但用在航行器上,則必須考量它的受風程度,大約直到西洋帆布在中國普遍使用後,才引進作為船帆,即使如此,仍須以麻繩或鐵繩作為經緯,以增強其受風力。
〔1〕黃盛璘,《宜蘭》,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P49。
台灣地方博物館的新典範:蘭陽博物館
台灣地方博物館的新典範:蘭陽博物館
因為參與文建會生活美學的推動,有機會在八月開館前一訪傳說中的蘭陽博物館。特別感謝黃怡芬代理館長詳細的精彩導覽,也對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老師及所有參與人員致上最高敬意。台灣因為有非常少數有遠見的業主、有創意的建築師、有堅持的營造廠,才能辛苦的累積屬於台灣的建築典例。
↗ 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依據,傳達一種由土地中成長茁壯的感覺,藉由建築量體材料的變化來展現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同時因錯位而產生之縫隙亦可提供採光與視覺的穿透效果,與水域中的烏石相呼應。
↗ 蘭陽博物館(Lanyang Museum)外觀:建築量體的形式與意象始終緊扣著單面山與烏石的轉譯層次,材料與色彩也不例外。建築外牆以石材為主,其質感反映出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同時搭配玻璃、金屬等較科技現代的材料,希望在擬真的情境中取得平衡的美感。
↗ 為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蘭陽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以爭取最大的腹地範圍。
↗ 蘭博基地所在的烏石礁遺址,為清代的烏石港,因港域內有3大塊黑色礁石而得名,為宜蘭貨物進出之咽喉,萬商雲集,「石港春帆」為蘭陽八景之一。
↗ 責規劃烏石礁遺址公園的高野景觀公司以龜山島、單面山、烏石群為歷史與地景之積累,反映宜蘭歷史、人文及地景特色的環境。將基地規劃為一永續的溼地生態。
↗ 蘭陽博物館對面是蘇喻哲建築師(大硯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之宜蘭烏石港遊客服務中心
↗ 宜蘭烏石港遊客服務中心在設計理念上,為表現烏石港正位處古時河道與今日海港交會之特殊地理區位,採「透明盒子」設計概念以達到連接河海的視覺功能。透明盒子裏飄浮著半透明的彩色圖像,述說著烏石港與龜山島的點點滴滴。視線穿過玻璃,透明影像與無限延伸的水平視野疊合在一起,讓參觀的體驗不再是在暗暗的房間裡看傳統的燈箱、櫥窗、說明牌。
↗ 透明盒子上還飛揚著兩片鋼板雨庇,由五對斜柱懸吊著。這兩片雨庇彷彿帽簷,把人們的視線壓得低低的,使得映入眼簾的風景好像寬幅的照片一般,更加強化了山水無窮的視覺感受。如果在烏石港搭船出遊,回眺陸地上的遊客中心,就好像另一艘船停泊在港內。遠遠地就可以看到高聳的船桅,在那裡迎接喜愛海洋與自然的人到來。
因為參與文建會生活美學的推動,有機會在八月開館前一訪傳說中的蘭陽博物館。特別感謝黃怡芬代理館長詳細的精彩導覽,也對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老師及所有參與人員致上最高敬意。台灣因為有非常少數有遠見的業主、有創意的建築師、有堅持的營造廠,才能辛苦的累積屬於台灣的建築典例。
↗ 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依據,傳達一種由土地中成長茁壯的感覺,藉由建築量體材料的變化來展現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同時因錯位而產生之縫隙亦可提供採光與視覺的穿透效果,與水域中的烏石相呼應。
↗ 蘭陽博物館(Lanyang Museum)外觀:建築量體的形式與意象始終緊扣著單面山與烏石的轉譯層次,材料與色彩也不例外。建築外牆以石材為主,其質感反映出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同時搭配玻璃、金屬等較科技現代的材料,希望在擬真的情境中取得平衡的美感。
↗ 為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蘭陽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以爭取最大的腹地範圍。
↗ 蘭博基地所在的烏石礁遺址,為清代的烏石港,因港域內有3大塊黑色礁石而得名,為宜蘭貨物進出之咽喉,萬商雲集,「石港春帆」為蘭陽八景之一。
↗ 責規劃烏石礁遺址公園的高野景觀公司以龜山島、單面山、烏石群為歷史與地景之積累,反映宜蘭歷史、人文及地景特色的環境。將基地規劃為一永續的溼地生態。
↗ 蘭陽博物館對面是蘇喻哲建築師(大硯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之宜蘭烏石港遊客服務中心
↗ 宜蘭烏石港遊客服務中心在設計理念上,為表現烏石港正位處古時河道與今日海港交會之特殊地理區位,採「透明盒子」設計概念以達到連接河海的視覺功能。透明盒子裏飄浮著半透明的彩色圖像,述說著烏石港與龜山島的點點滴滴。視線穿過玻璃,透明影像與無限延伸的水平視野疊合在一起,讓參觀的體驗不再是在暗暗的房間裡看傳統的燈箱、櫥窗、說明牌。
↗ 透明盒子上還飛揚著兩片鋼板雨庇,由五對斜柱懸吊著。這兩片雨庇彷彿帽簷,把人們的視線壓得低低的,使得映入眼簾的風景好像寬幅的照片一般,更加強化了山水無窮的視覺感受。如果在烏石港搭船出遊,回眺陸地上的遊客中心,就好像另一艘船停泊在港內。遠遠地就可以看到高聳的船桅,在那裡迎接喜愛海洋與自然的人到來。
Re: 姚仁喜 |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 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試營運 8月前免費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0.05.19 03:04 am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籌建18年的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開始試營運,6月底前開放團體預約參訪,6月底到8月的正式開館前,一般民眾可自由入館參觀,收費經營後,全票100元。
↗ 蘭陽博物館由建築師姚仁喜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形如北關海邊常見的單面山
蘭陽博物館位在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舊址畔,由建築師姚仁喜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形如北關海邊常見的單面山,4層館樓及展區依宜蘭自然人文特色,分為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及序展「宜蘭的誕生」、時光廊「宜蘭的故事」。
↗ 蘭陽博物館內
蘭陽博物館昨天選在國際博物館日開始試營運,首日有藝文界、觀光業界及參與建館工作的各界人士參訪,入厝迎賓,搓湯圓同慶。昨天起到6月底第一階段開放,每周一到周五採團體預約方式,開放學術、藝文、社福及教育、博物館相關組織參訪交流。
第二階段從6月底到8月的正式開館營運,配合開館前預展「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展」,開放一般民眾免費入館,自由參觀。正式營運後,常設展廳、兒童探索區、特展廳收費,全票100元,30以上團體一次購票入場每人80元,6到12歲學生每人50元,30人以上學生團體及設籍宜蘭縣民,優待票30元(購票時須出示身分證件)。
↗ 蘭陽博物館內之展示區
年滿65歲以上、身障及隨同陪伴之1人、身高未滿115公分或未滿6歲的兒童、持縣府或館方核發貴賓證、因公執行職務出示證明者,免費參觀,特展廳收費另行公告。會議廳、研習教室、研討室等場地提供政府機關、企業或團體收費使用。
【2010/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相關網站
::蘭陽博物館::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0.05.19 03:04 am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籌建18年的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開始試營運,6月底前開放團體預約參訪,6月底到8月的正式開館前,一般民眾可自由入館參觀,收費經營後,全票100元。
↗ 蘭陽博物館由建築師姚仁喜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形如北關海邊常見的單面山
蘭陽博物館位在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舊址畔,由建築師姚仁喜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形如北關海邊常見的單面山,4層館樓及展區依宜蘭自然人文特色,分為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及序展「宜蘭的誕生」、時光廊「宜蘭的故事」。
↗ 蘭陽博物館內
蘭陽博物館昨天選在國際博物館日開始試營運,首日有藝文界、觀光業界及參與建館工作的各界人士參訪,入厝迎賓,搓湯圓同慶。昨天起到6月底第一階段開放,每周一到周五採團體預約方式,開放學術、藝文、社福及教育、博物館相關組織參訪交流。
第二階段從6月底到8月的正式開館營運,配合開館前預展「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展」,開放一般民眾免費入館,自由參觀。正式營運後,常設展廳、兒童探索區、特展廳收費,全票100元,30以上團體一次購票入場每人80元,6到12歲學生每人50元,30人以上學生團體及設籍宜蘭縣民,優待票30元(購票時須出示身分證件)。
↗ 蘭陽博物館內之展示區
年滿65歲以上、身障及隨同陪伴之1人、身高未滿115公分或未滿6歲的兒童、持縣府或館方核發貴賓證、因公執行職務出示證明者,免費參觀,特展廳收費另行公告。會議廳、研習教室、研討室等場地提供政府機關、企業或團體收費使用。
【2010/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相關網站
::蘭陽博物館::
姚仁喜建築師 - 蘭陽博物館設計說明
蘭陽博物館設計說明
設計蘭陽博物館就像是設計一個蘭陽平原的門戶,在宜蘭觀光旅遊、參觀教學和社區休閒的過程中,結合基地潛在的自然資源與烏石港的歷史遺跡,經營啟示性的空間想像,使得參訪者得以認識蘭陽、反省蘭陽或是面對蘭陽的過程。
展示基地自然資源的方法,是將荒廢的水域經營為生態濕地,結合博物館參觀活動,創造包含森林、草原、溼地變化的多樣化生態環境。基地西側密林可以隔絕濱海公路干擾,以環繞中央復育原生植物的多樣化濕地:特別設計的水邊原生樹種復育及蓮霧林演化的經營計劃,小心地努力平衡生態與活動,學習永續經營的課題。因而參訪濕地的經驗成為一個生物多樣化的經驗:參訪者以大自然的角度走進基地,學習如何觀察自然,保留自然;參訪濕地的經驗也是一個「荒原」的空間體驗,在看似空無的基地上認識生物的棲地環境,也學習如何以大自然的角度看待人類的歷史。滄海桑田的基地歷史,成為學習面對自然,經營永續環境的舞台。
展示基地的人文資源,是將烏石港遺蹟水域中的烏石礁作為引子,展示基地自繁盛、荒頹復又重生的經驗。建築的量體集中,延續海邊單面山的山勢,以二十度角插入地面,低調地展現海岸烏石礁地形,以保有較多的自然濕地面積,以及較好的與自然地貌的關係;分開量體的隙縫,巧妙地作為內部的採光和功能區隔,並且連接遠方龜山島的精神軸線,在視線上、地形上,和空間的想像上建立精神的連繫。斜屋頂內部二十七米大跨距的鋼桁架及承重牆系統,構成室內無柱的連續性展示空間,構成「山─平原─海」相互貫穿的宜蘭地景經驗。
當斜向建築量體試圖低調地扮演烏石水域的背景;建築的細部則訴說烏石的空間想像。外牆灰黑色的鑄鋁板分割延續室內外空間以及室內家具裝置每一個構造的細節,也將地景經驗聯繫到室內經驗;鑄鋁板的質感,以材料的特色同時表現流動與蝕刻的效果,呼應自然的力量蝕刻海邊礁石的過程,並且以灰黑金屬的質感作為對比,在每一處蝕刻的過程中,紀念人文調和自然的期待。
體現「基地就是博物館」的規劃概念
本案是一個以宜蘭為主題的博物館,基地位於頭城烏石港遺址的沼澤濕地旁,昔日船桅雲集的港口現已淤塞荒廢。博物館的設計規劃企圖反映蘭陽地區的歷史、人文及地景特色,除了重塑港口意象及滄海桑田的歷史記憶外,也將豐富的濕地生態納入戶外展示。
建築設計將量體集中並簡化,以保護濕地的自然生態。外觀從附近海岸常見的海蝕地形「單面山」擷取造型元素,轉化為簡潔有力的幾何量體,並仿山勢斜插入地面。整棟建築以實體與玻璃量體交錯構成,實體是展示及行政空間,玻璃量體則為大廳及餐廳。量體之間的縫隙作為內部採光和空間功能的區隔,並在視線上呼應遠方的龜山島,讓參訪者在行進過程中經歷室內外景觀的轉換。
三角錐量體
建築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周遭常見的海岸礁石地形。三角錐狀的量體延續山勢,以20度角插入水邊,模擬巨石挺立的意象,也強調出「單面山」的地形特色。
量體錯位
透過實體與虛體的量體錯位,以及建築材料的變化,來強化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因錯位而產生的縫隙,具有視覺穿透的效果,可將室外的龜山島與海岸礁石景觀借入室內,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四季」組曲
實體量體的外牆拼貼各種不同表面處理的石材及鑄鋁板,以表現大自然侵蝕礁石的過程,並融入蘭陽平原時序變化的意象。運用維瓦第《四季》協奏曲的主旋律於四組外牆,以不同石材及鋁板的表面質感代表音符,以嵌板大小表示節拍,譜在建築立面上,交織出樂章豐富的旋律。
室內空間
斜向的分割自室外一直延伸至室內。最大跨距27m的挑高大廳,僅靠兩側的斜向承重牆支撐起玻璃屋頂,形成寬敞無柱的連續性空間。它連接各個展廳,展示「山-平原-海」相互貫穿的宜蘭地景主題。
當參訪者回顧石港春帆、反攻復國的防空壕、魚塭及墳墓、遠山與烏石並置的空間場景,體驗基地戲劇化的不同情境時,水中的烏石展現既陌生又熟悉的外貌,新的烏石似乎一面鏡子,同樣地並置一個今日的夢,參與一個基地的重生。
設計蘭陽博物館就像是設計一個蘭陽平原的門戶,在宜蘭觀光旅遊、參觀教學和社區休閒的過程中,結合基地潛在的自然資源與烏石港的歷史遺跡,經營啟示性的空間想像,使得參訪者得以認識蘭陽、反省蘭陽或是面對蘭陽的過程。
展示基地自然資源的方法,是將荒廢的水域經營為生態濕地,結合博物館參觀活動,創造包含森林、草原、溼地變化的多樣化生態環境。基地西側密林可以隔絕濱海公路干擾,以環繞中央復育原生植物的多樣化濕地:特別設計的水邊原生樹種復育及蓮霧林演化的經營計劃,小心地努力平衡生態與活動,學習永續經營的課題。因而參訪濕地的經驗成為一個生物多樣化的經驗:參訪者以大自然的角度走進基地,學習如何觀察自然,保留自然;參訪濕地的經驗也是一個「荒原」的空間體驗,在看似空無的基地上認識生物的棲地環境,也學習如何以大自然的角度看待人類的歷史。滄海桑田的基地歷史,成為學習面對自然,經營永續環境的舞台。
展示基地的人文資源,是將烏石港遺蹟水域中的烏石礁作為引子,展示基地自繁盛、荒頹復又重生的經驗。建築的量體集中,延續海邊單面山的山勢,以二十度角插入地面,低調地展現海岸烏石礁地形,以保有較多的自然濕地面積,以及較好的與自然地貌的關係;分開量體的隙縫,巧妙地作為內部的採光和功能區隔,並且連接遠方龜山島的精神軸線,在視線上、地形上,和空間的想像上建立精神的連繫。斜屋頂內部二十七米大跨距的鋼桁架及承重牆系統,構成室內無柱的連續性展示空間,構成「山─平原─海」相互貫穿的宜蘭地景經驗。
當斜向建築量體試圖低調地扮演烏石水域的背景;建築的細部則訴說烏石的空間想像。外牆灰黑色的鑄鋁板分割延續室內外空間以及室內家具裝置每一個構造的細節,也將地景經驗聯繫到室內經驗;鑄鋁板的質感,以材料的特色同時表現流動與蝕刻的效果,呼應自然的力量蝕刻海邊礁石的過程,並且以灰黑金屬的質感作為對比,在每一處蝕刻的過程中,紀念人文調和自然的期待。
體現「基地就是博物館」的規劃概念
本案是一個以宜蘭為主題的博物館,基地位於頭城烏石港遺址的沼澤濕地旁,昔日船桅雲集的港口現已淤塞荒廢。博物館的設計規劃企圖反映蘭陽地區的歷史、人文及地景特色,除了重塑港口意象及滄海桑田的歷史記憶外,也將豐富的濕地生態納入戶外展示。
建築設計將量體集中並簡化,以保護濕地的自然生態。外觀從附近海岸常見的海蝕地形「單面山」擷取造型元素,轉化為簡潔有力的幾何量體,並仿山勢斜插入地面。整棟建築以實體與玻璃量體交錯構成,實體是展示及行政空間,玻璃量體則為大廳及餐廳。量體之間的縫隙作為內部採光和空間功能的區隔,並在視線上呼應遠方的龜山島,讓參訪者在行進過程中經歷室內外景觀的轉換。
三角錐量體
建築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周遭常見的海岸礁石地形。三角錐狀的量體延續山勢,以20度角插入水邊,模擬巨石挺立的意象,也強調出「單面山」的地形特色。
量體錯位
透過實體與虛體的量體錯位,以及建築材料的變化,來強化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因錯位而產生的縫隙,具有視覺穿透的效果,可將室外的龜山島與海岸礁石景觀借入室內,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四季」組曲
實體量體的外牆拼貼各種不同表面處理的石材及鑄鋁板,以表現大自然侵蝕礁石的過程,並融入蘭陽平原時序變化的意象。運用維瓦第《四季》協奏曲的主旋律於四組外牆,以不同石材及鋁板的表面質感代表音符,以嵌板大小表示節拍,譜在建築立面上,交織出樂章豐富的旋律。
室內空間
斜向的分割自室外一直延伸至室內。最大跨距27m的挑高大廳,僅靠兩側的斜向承重牆支撐起玻璃屋頂,形成寬敞無柱的連續性空間。它連接各個展廳,展示「山-平原-海」相互貫穿的宜蘭地景主題。
當參訪者回顧石港春帆、反攻復國的防空壕、魚塭及墳墓、遠山與烏石並置的空間場景,體驗基地戲劇化的不同情境時,水中的烏石展現既陌生又熟悉的外貌,新的烏石似乎一面鏡子,同樣地並置一個今日的夢,參與一個基地的重生。
Re: 姚仁喜 |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 蘭陽博物館
蓋倒了兩家營造廠,事務所女專案拼到男朋友跑了健康跑了也離職了老了建築師也沒考上....值得嗎~美麗建築物背後的殘酷...
Re: 姚仁喜 |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 蘭陽博物館
本週六懷著欣賞「本屆台灣建築獎-蘭陽博物館」的心態,帶一家大小殺到宜蘭頭城,看過後對於內部空間、外觀設計與展示感覺不錯頗有得獎作品之味道,欣賞之餘有幾點瑕疵供大家參考,這幾點或多或少跟營運者有關,讓在下去過一趟後只能用一個字形容-「扯」(本想用另一個字),本網站有許多建築人觀看希望大家可發表一下(最好是事務所的朋友):
1.停車位明顯不足,應該是尚未完工,目前開放的停車位我猜可能是原「烏石港遊客中心」的停車場,位於博物館南側有一大片施工中(應該是停車場),充分展現出急於開館的心態。另有「員工停車場」,並不開放(位置不少),也充分表現出公務優先、遊客為後之精神(鼓掌)。隨著停車位之「少」,人性的醜露面也不斷上映,大家爭搶車位的過程在小孩面前無疑是最差示範,本人想斯文一點等車位,花了三十分鐘。(希望未來正式停車場完工可解決,該不會現在那個就是了吧?~)
2.從停車位走到館內過程,根本是「有障礙空間」,推嬰兒車與輪椅者,有一路徑,但規劃在「靠欄杆處」,只要有人「站在欄杆旁瞭望」,這條路就不通,只好走有石材外加透水槽的鋪面,但是透水槽經過下雨後已經很深,接近「小溝」,於是推輪椅或嬰兒車者僅能用力爬過一道一道的小溝。我懷疑驗收時是史提夫汪達在驗收。
3.最蠢的地方-入口,往下的入口方式與十三行博物館類似,在入口處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設置了有鑰匙的傘架,我大概可理解怕內部展示物被與弄濕的意圖,但是因為入口太小,雨庇下空間在非假日去看當然是很OK,碰到假日又雨天,一堆人在大雨突然下起時擠在入口雨庇下,也因為遊客並非人人都會使用「上鎖傘架」,於是館方派出大量人員教人使用,也有人「故障」拔不出來(我猜也有人KEY不見了),更有人因為傘架不夠,放旁邊出來時雨傘不見,總之此時此刻以人間煉獄形容不為過,只是可憐了工作人員不斷被罵。
4.內部空氣品質IAQ嚴重有問題,連小孩子都聞出「剛裝潢好」的味道。
以上光是四點即刻令人想閃人回家,但實在是大老遠跑來不甘心啦。
1.停車位明顯不足,應該是尚未完工,目前開放的停車位我猜可能是原「烏石港遊客中心」的停車場,位於博物館南側有一大片施工中(應該是停車場),充分展現出急於開館的心態。另有「員工停車場」,並不開放(位置不少),也充分表現出公務優先、遊客為後之精神(鼓掌)。隨著停車位之「少」,人性的醜露面也不斷上映,大家爭搶車位的過程在小孩面前無疑是最差示範,本人想斯文一點等車位,花了三十分鐘。(希望未來正式停車場完工可解決,該不會現在那個就是了吧?~)
2.從停車位走到館內過程,根本是「有障礙空間」,推嬰兒車與輪椅者,有一路徑,但規劃在「靠欄杆處」,只要有人「站在欄杆旁瞭望」,這條路就不通,只好走有石材外加透水槽的鋪面,但是透水槽經過下雨後已經很深,接近「小溝」,於是推輪椅或嬰兒車者僅能用力爬過一道一道的小溝。我懷疑驗收時是史提夫汪達在驗收。
3.最蠢的地方-入口,往下的入口方式與十三行博物館類似,在入口處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設置了有鑰匙的傘架,我大概可理解怕內部展示物被與弄濕的意圖,但是因為入口太小,雨庇下空間在非假日去看當然是很OK,碰到假日又雨天,一堆人在大雨突然下起時擠在入口雨庇下,也因為遊客並非人人都會使用「上鎖傘架」,於是館方派出大量人員教人使用,也有人「故障」拔不出來(我猜也有人KEY不見了),更有人因為傘架不夠,放旁邊出來時雨傘不見,總之此時此刻以人間煉獄形容不為過,只是可憐了工作人員不斷被罵。
4.內部空氣品質IAQ嚴重有問題,連小孩子都聞出「剛裝潢好」的味道。
以上光是四點即刻令人想閃人回家,但實在是大老遠跑來不甘心啦。
蘭陽博物館辦新展 主角是自己
蘭陽博物館辦新展 主角是自己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1.07.23 04:02 am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昨天開新展,展出的主角就是博物館自己,從模型、施工、建材到誕生,完整為「蘭博的誕生」揭密。
「博物館就是一座單面山?石牆藏有一首四季?」蘭陽博物館造型特殊,館方昨天起到2011年10月16日的開館紀念日,舉辦「蘭陽博物館一座新建築的誕生特展」,為博物館建築解密。
館方指出,蘭陽博物館去年啟用,建築物屢獲大獎,去年8月榮獲第7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傑出獎,同年10月獲頒「2010台灣建築獎」首獎,同年12月獲選為「第10屆公共工程」的「金質獎」特優,今年6月再獲「2011國家卓越建設最佳施工品質類卓越獎」。
館方說,蘭陽博物館建築就是很好的展出主題與內容,因此辦了這項特展,展場中,有蘭陽博物館的建築模型,解說建築的基本結構,並說明鋪在館壁的石材,如何串出一首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音鍵。
同時,從量化的資料,包括建築材料的數量、施工的總天數、投入人力等可看出建館的艱辛,透過影像呈現鷹架、建材、施工用具等,重現施工當時的畫面,以及「蘭博的誕生」紀錄片等建築大事紀。
【2011/07/23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1.07.23 04:02 am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昨天開新展,展出的主角就是博物館自己,從模型、施工、建材到誕生,完整為「蘭博的誕生」揭密。
「博物館就是一座單面山?石牆藏有一首四季?」蘭陽博物館造型特殊,館方昨天起到2011年10月16日的開館紀念日,舉辦「蘭陽博物館一座新建築的誕生特展」,為博物館建築解密。
館方指出,蘭陽博物館去年啟用,建築物屢獲大獎,去年8月榮獲第7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傑出獎,同年10月獲頒「2010台灣建築獎」首獎,同年12月獲選為「第10屆公共工程」的「金質獎」特優,今年6月再獲「2011國家卓越建設最佳施工品質類卓越獎」。
館方說,蘭陽博物館建築就是很好的展出主題與內容,因此辦了這項特展,展場中,有蘭陽博物館的建築模型,解說建築的基本結構,並說明鋪在館壁的石材,如何串出一首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音鍵。
同時,從量化的資料,包括建築材料的數量、施工的總天數、投入人力等可看出建館的艱辛,透過影像呈現鷹架、建材、施工用具等,重現施工當時的畫面,以及「蘭博的誕生」紀錄片等建築大事紀。
【2011/07/23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台首座友善照明博物館 蘭博水上倒影夜光寧靜美到爆
source
全台首座友善照明博物館 蘭博水上倒影夜光寧靜美到爆
2020-01-15 14:41聯合報 記者戴永華/宜蘭即時報導
蘭陽博物館採單面山的幾何建築,白天拍照就很美,旁邊濕地公園不但生態豐富,且映襯著建築的美麗倒影;館方為增加夜亮點,經1年多研究出最適合生物生長的波長,成了全台第一座戶外友善照明的博物館,入夜後的蘭博光影燦爛迷人,吸引年輕人夜遊、攝影玩家拍照打卡的新景點。
位於宜蘭烏石港區的蘭陽博物館,彷照沿海礁岩的單面山幾何造型而建,呈現姚仁喜建築大師的美學。館長陳碧琳指出,蘭陽博物館是網友推爆北台灣必看博物館,也是中外遊客必訪的魅力景點,近年來榮登熱門IG打卡拍照點,不管是白天、傍晚都有不同的視野情境。
因周遭的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為了實現友善光環境,蘭博館方經過1整年的產官學合作計畫,研究出對生物最合適照明的波長,終於打造全台第一座戶外友善照明的博物館。夜幕降臨後的蘭陽博物館在湖面倒影的映照下,呈現寂靜美感,不是攝影玩家也都可拍出震撼與華麗的攝影作品。
陳碧琳館長提供拍照秘訣,若要整棟建築入鏡的拍照攻略,最佳拍照位置是站在烏石港轉運站旁的烏石港驛站木平台,在這裡可以捕捉湖光倒影的燦爛。
即日起每天傍晚5點到晚上9點亮燈,建議大家白天逛完博物館後可到周遭欣賞烏石港生態之美及品嘗海鮮,夜間的蘭博逛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可在看見不同深度及曲線的牆面,做出光影投射時的絢麗層次感,變身一座浪漫的戶外光影博物館。
全台首座友善照明博物館 蘭博水上倒影夜光寧靜美到爆
2020-01-15 14:41聯合報 記者戴永華/宜蘭即時報導
蘭陽博物館採單面山的幾何建築,白天拍照就很美,旁邊濕地公園不但生態豐富,且映襯著建築的美麗倒影;館方為增加夜亮點,經1年多研究出最適合生物生長的波長,成了全台第一座戶外友善照明的博物館,入夜後的蘭博光影燦爛迷人,吸引年輕人夜遊、攝影玩家拍照打卡的新景點。
位於宜蘭烏石港區的蘭陽博物館,彷照沿海礁岩的單面山幾何造型而建,呈現姚仁喜建築大師的美學。館長陳碧琳指出,蘭陽博物館是網友推爆北台灣必看博物館,也是中外遊客必訪的魅力景點,近年來榮登熱門IG打卡拍照點,不管是白天、傍晚都有不同的視野情境。
因周遭的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為了實現友善光環境,蘭博館方經過1整年的產官學合作計畫,研究出對生物最合適照明的波長,終於打造全台第一座戶外友善照明的博物館。夜幕降臨後的蘭陽博物館在湖面倒影的映照下,呈現寂靜美感,不是攝影玩家也都可拍出震撼與華麗的攝影作品。
陳碧琳館長提供拍照秘訣,若要整棟建築入鏡的拍照攻略,最佳拍照位置是站在烏石港轉運站旁的烏石港驛站木平台,在這裡可以捕捉湖光倒影的燦爛。
即日起每天傍晚5點到晚上9點亮燈,建議大家白天逛完博物館後可到周遭欣賞烏石港生態之美及品嘗海鮮,夜間的蘭博逛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可在看見不同深度及曲線的牆面,做出光影投射時的絢麗層次感,變身一座浪漫的戶外光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