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國建築師 Jean Nouvel 設計的 2010年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已經於日前關閉且拆除,目前人們心中最想知道的便是,誰會來設計 2011年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呢? 誰會在2011年夏天佔據倫敦建築圈的所有目光呢?
答案便是---獲頒 2009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的瑞士建築師 Peter Zumthor !
位於倫敦肯辛頓公園內的蛇型藝廊(Serpentine Gallery) 每年夏天會出現三個月的臨時建築(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他們請來一位國際大師,在藝廊旁的公園草地上,設計一棟臨時建築,做為夏天的展館或聚會場所。
這項建築實驗計畫,迄今已邀得扎哈哈帝(Zaha Hadid)、萊比斯金(Daniel Libeskind)、伊東豐雄(Toyo Ito)、MVRDV、尼梅耶(Oscar Niemeyer )、庫哈斯(Rem Koolhaas)、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妹島和世+西澤立衛(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等建築師一試身手,其中八位得過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eter Zumthor 將是第九位來此一顯身手的普立茲克獎得獎建築師。
令人相當期待,Peter Zumthor 究竟會做出什麼呢?(搓手~~)
>>相關資訊
Serpentine Gallery 歷年所邀請設計 Pavilion 之建築師名單
2000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Zaha Hadid
2001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Daniel Libeskind with Arup
2002 Serpentine Gallery by Toyo Ito (伊東豊雄) with Cecil Balmond (Arup)
2003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Oscar Niemeyer
2004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MVRDV (未實現)
2005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Alvaro Siza and Eduardo Souto de Moura with Cecil Balmond(Arup)
2006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Rem Koolhaas / OMA
2007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Olafur Eliasson & Kjetil Thorsen
2008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Frank O. Gehry
2009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SANAA 建築師事務所|妹島和世+西澤立衛|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
2010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by Jean Nouvel
出處
Zumthor to design Serpentine Pavilion
14 October, 2010 | By Richard Waite
The AJ can exclusively reveal that celebrated Swiss architect Peter Zumthor is to design next year’s annual Serpentine Pavilion in London’s Hyde Park
The Serpentine Gallery, which only commissions architects who are yet to build in the UK, has moved quickly to appoint the Pritzker Prize winner before he completes his house in Devon (pictured).
Zumthor’s ‘Secular Retreat’ near the village of Chivelstone, for writer Alain de Botton’s not-for-profit organisation Living Architecture, is due to finish in late 2011 (AJ 16.04.09).
It is understood Zumthor has been in the frame for the pavilion for some time and initial proposals resemble ‘a big concrete block with a garden in it’ – though the design is expected to evolve over the coming months.
Other architects to have designed pavilions include Frank Gehry in 2008, Rem Koolhaas in 2006, Oscar Niemeyer in 2003 and Stirling Prize winner Zaha Hadid in 2000.
Zumthor submitted his Devon house for planning last week. It is one of a series of homes – designed by firms including NORD, MVRDV and Hopkins Architects – drawn up for Living Architecture, which will let them out for holidays.
瑞士建築師 Peter Zumthor 受邀設計 2011年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Re: 瑞士建築師 Peter Zumthor 受邀設計 2011年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
Peter Zumthor 設計的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1 開幕囉! 一個黑色盒子,安靜地躺在 Kensington Gardens 裡頭。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將於 2011年7月1日至10月16日間,作為講座、公眾論壇及派對或相關活動使用,之後就會拆除。
>>設計案資料
設計案名稱: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1
設計案位置:英國倫敦 London, UK
業主:Serpentine Gallery
建築師:Peter Zumthor
景觀:Piet Oudolf, Ateliers Peter Zumthor & Partner
專案建築師:Anna Page, Petra Stiermayr, Klemens Grund
專案及營建管理:MACE | Stephen Pycroft, Gareth Lewis, Phil Solomon, Benn Chandler, Ian Smith
工程顧問:Arup| David Glover, Ed Clark, Graham Hennessy, Chris Neighbour
>>設計案圖片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將於 2011年7月1日至10月16日間,作為講座、公眾論壇及派對或相關活動使用,之後就會拆除。
>>設計案資料
設計案名稱: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1
設計案位置:英國倫敦 London, UK
業主:Serpentine Gallery
建築師:Peter Zumthor
景觀:Piet Oudolf, Ateliers Peter Zumthor & Partner
專案建築師:Anna Page, Petra Stiermayr, Klemens Grund
專案及營建管理:MACE | Stephen Pycroft, Gareth Lewis, Phil Solomon, Benn Chandler, Ian Smith
工程顧問:Arup| David Glover, Ed Clark, Graham Hennessy, Chris Neighbour
>>設計案圖片
[影片]瑞士建築師 Peter Zumthor 受邀設計 2011年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
VIDEO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1 by Peter Zumthor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1 by Peter Zumthor
Re: 瑞士建築師 Peter Zumthor 受邀設計 2011年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
前天媒體採訪日的採訪小記, 和大家分享! 很期待後天對大眾正式開放, 不曉得是不是個年齡的人都能享受Zumthor的設計.
算是在記者+設計師世家長大的我對於出席倫敦蛇型藝廊(Serpentine Gallery) 2011年夏季展舘的開幕相當從容不迫. 今年藝廊請到的建築師是2009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Peter Zumthor. 去採訪前的我功課做了, 報導讀了, Peter Zumthor的兩本書看了, 因此毫不緊張. 前一天晚上想的是, 在倫敦今年最熱的一天去採訪到底要穿什麼才又得體又涼快. 不過我真是小看了採訪這件事情.
早上起來, 氣溫飆到26度, 天空一片雲都沒有. 我望者借來的單眼相機, 出門前還是放了下來. 一身筆記本, 水壺, 大包的我要坐熱烘烘的地鐵, 公車,然後徒步走海德公園, 大相機實在太重. 考慮到自己的體力還是輕簡為主.
到了肯辛頓花園看到的是一座漆黑的建築. 眾多攝影記者大包小包的排隊, 更多人直接拖行李箱進場. 展舘內好的角度已經被各大媒體佔據. 上百名的記者比我預期的多, 這麼大陣仗讓我緊張了起來. 我找了一張桌子坐下. 想要趁建築師講話之前先好好感受這座建築. (看Peter Zumthor 怎麼能不從 '感覺'開始).
但靜不了心. 好吵, 快門聲此起彼落.
好刺眼, 對面的攝影助理拿反光板轉來轉去 (艷陽高照, Peter的建築對比太大, 光線很難抓).
好熱, 氣溫應該已經超過30度以上.
好渴, 好曬, 好多人!
實在很難專心.
Peter剛好坐在離我約2公尺旁邊的桌子接受採訪, 快結束的時候我聽到女記者叫住他 "By the way Peter, can you tell me how old you are?"...我以為年紀/性向/婚姻狀況這種事情在國外不好啟齒? 英國人這麼直接問話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還是我太沒見識?!)
記者發佈會開始, 我人小又沒帶大相機(好險沒帶)所以還蠻容易卡到好位子, 不過可怕的事情來了, 幾位攝影大哥大姐開始往我這裡擠. 平日在地鐵上密度超低的空間大家都很小心的不要貼近彼此的身體的英國人此時不知怎麼著, 蜂擁而上. 有人從我手軸下的縫隙擠入, 我被擠得轉面倒退, 他的大包包再從我背後壓上去, 一瞬間我已經站在他的後方. 然後就是一陣可怕機關槍聲的連拍快門
"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Peter慢慢的說他的概念: 我對花園的想法是....(內容暫時隱藏, 請見8月份雜誌專欄)
你看那花, 那鳥, 那風輕彿, 你們聽花園裡的聲音...
他把手一舉起來做 '聽'的動作時候, 背景除了
"嗶嗶 (對焦), 卡嚓"
"嗶嗶, 卡嚓"
"嗶嗶,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我想多數記者真的沒有在聽...
(還好我的相機很乖很安靜)
聯訪結束, 建築師被帶去給各大媒體專訪. 我們這種小咖只好默默跟在旁邊偷聽內容然後認真筆記. 他被專訪的同時都還有其他媒體不論從遠方, 上方, 下方, 或是一步之間的距離不停的拍. 原來英國的媒體是這樣的! 我以為跑建築新聞的藝文媒體應該素質比狗仔優秀, 誰知道居然這麼大喇喇, 這麼不體貼.
專訪的空檔建築師相當無助地被安排在各角落留影.
"Peter看這裡, Peter看右邊, Peter看左邊, Peter看天空, Peter看花, 看久一點!"
"Peter 你臉黑了, 朝光那裏踏一步"
"Peter, 你可以看起來有興趣一點嗎? (Peter, can you look more intersted?)" 這位大哥還真敢要求!
此時我已經快放棄 (建築師應該不是此次的重點吧, 我們不是來看建築的嗎?)
雖然難得, 我決定有幾張Peter的照片就夠, 還是多想想花園的問題, 看有沒有機會問他.
沒想到看花園也被噓:
"ㄟ那邊那個小姐(指我) 我剛才才把這裡淨空, 我要拍這個角度, 你佔到我的畫面了"
攝影大姊沒好氣的說. 我一轉頭果然場面很空, 椅子桌子還很整齊 (可見她喬了很久)
"建築本來就是會有人在裡面, 沒有人在你的畫面裡不是很不自然?"(不敢說出口的內心話)
最後終於有日本的媒體和英國媒體為了日媒站進英媒的視角內而吵起來:
英媒: 你到我們這裡來拍, 我們都拍這個角度不是很好?
日媒(一位阿姨)大吼: 可是我不想阿!
看到平常客氣保守又壓抑的日本人和英國人吵架讓我開了眼界.
12點 Peter終於結束所有專訪, 我逮到機會, 越過面露難色很想推開所有媒體的公關先生, 禮貌的問Peter是否有空回答兩個問題. 對於建築, 他很樂意耽擱一下. 雖是快問快答, 仍不虛此行. 完整的報導, 更多內容和精彩的照片還有關於2011年蛇型藝廊的大小事請鎖定8月份的雜誌專欄(t.b.a)還有我的部落格!
算是在記者+設計師世家長大的我對於出席倫敦蛇型藝廊(Serpentine Gallery) 2011年夏季展舘的開幕相當從容不迫. 今年藝廊請到的建築師是2009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Peter Zumthor. 去採訪前的我功課做了, 報導讀了, Peter Zumthor的兩本書看了, 因此毫不緊張. 前一天晚上想的是, 在倫敦今年最熱的一天去採訪到底要穿什麼才又得體又涼快. 不過我真是小看了採訪這件事情.
早上起來, 氣溫飆到26度, 天空一片雲都沒有. 我望者借來的單眼相機, 出門前還是放了下來. 一身筆記本, 水壺, 大包的我要坐熱烘烘的地鐵, 公車,然後徒步走海德公園, 大相機實在太重. 考慮到自己的體力還是輕簡為主.
到了肯辛頓花園看到的是一座漆黑的建築. 眾多攝影記者大包小包的排隊, 更多人直接拖行李箱進場. 展舘內好的角度已經被各大媒體佔據. 上百名的記者比我預期的多, 這麼大陣仗讓我緊張了起來. 我找了一張桌子坐下. 想要趁建築師講話之前先好好感受這座建築. (看Peter Zumthor 怎麼能不從 '感覺'開始).
但靜不了心. 好吵, 快門聲此起彼落.
好刺眼, 對面的攝影助理拿反光板轉來轉去 (艷陽高照, Peter的建築對比太大, 光線很難抓).
好熱, 氣溫應該已經超過30度以上.
好渴, 好曬, 好多人!
實在很難專心.
Peter剛好坐在離我約2公尺旁邊的桌子接受採訪, 快結束的時候我聽到女記者叫住他 "By the way Peter, can you tell me how old you are?"...我以為年紀/性向/婚姻狀況這種事情在國外不好啟齒? 英國人這麼直接問話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還是我太沒見識?!)
記者發佈會開始, 我人小又沒帶大相機(好險沒帶)所以還蠻容易卡到好位子, 不過可怕的事情來了, 幾位攝影大哥大姐開始往我這裡擠. 平日在地鐵上密度超低的空間大家都很小心的不要貼近彼此的身體的英國人此時不知怎麼著, 蜂擁而上. 有人從我手軸下的縫隙擠入, 我被擠得轉面倒退, 他的大包包再從我背後壓上去, 一瞬間我已經站在他的後方. 然後就是一陣可怕機關槍聲的連拍快門
"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Peter慢慢的說他的概念: 我對花園的想法是....(內容暫時隱藏, 請見8月份雜誌專欄)
你看那花, 那鳥, 那風輕彿, 你們聽花園裡的聲音...
他把手一舉起來做 '聽'的動作時候, 背景除了
"嗶嗶 (對焦), 卡嚓"
"嗶嗶, 卡嚓"
"嗶嗶,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我想多數記者真的沒有在聽...
(還好我的相機很乖很安靜)
聯訪結束, 建築師被帶去給各大媒體專訪. 我們這種小咖只好默默跟在旁邊偷聽內容然後認真筆記. 他被專訪的同時都還有其他媒體不論從遠方, 上方, 下方, 或是一步之間的距離不停的拍. 原來英國的媒體是這樣的! 我以為跑建築新聞的藝文媒體應該素質比狗仔優秀, 誰知道居然這麼大喇喇, 這麼不體貼.
專訪的空檔建築師相當無助地被安排在各角落留影.
"Peter看這裡, Peter看右邊, Peter看左邊, Peter看天空, Peter看花, 看久一點!"
"Peter 你臉黑了, 朝光那裏踏一步"
"Peter, 你可以看起來有興趣一點嗎? (Peter, can you look more intersted?)" 這位大哥還真敢要求!
此時我已經快放棄 (建築師應該不是此次的重點吧, 我們不是來看建築的嗎?)
雖然難得, 我決定有幾張Peter的照片就夠, 還是多想想花園的問題, 看有沒有機會問他.
沒想到看花園也被噓:
"ㄟ那邊那個小姐(指我) 我剛才才把這裡淨空, 我要拍這個角度, 你佔到我的畫面了"
攝影大姊沒好氣的說. 我一轉頭果然場面很空, 椅子桌子還很整齊 (可見她喬了很久)
"建築本來就是會有人在裡面, 沒有人在你的畫面裡不是很不自然?"(不敢說出口的內心話)
最後終於有日本的媒體和英國媒體為了日媒站進英媒的視角內而吵起來:
英媒: 你到我們這裡來拍, 我們都拍這個角度不是很好?
日媒(一位阿姨)大吼: 可是我不想阿!
看到平常客氣保守又壓抑的日本人和英國人吵架讓我開了眼界.
12點 Peter終於結束所有專訪, 我逮到機會, 越過面露難色很想推開所有媒體的公關先生, 禮貌的問Peter是否有空回答兩個問題. 對於建築, 他很樂意耽擱一下. 雖是快問快答, 仍不虛此行. 完整的報導, 更多內容和精彩的照片還有關於2011年蛇型藝廊的大小事請鎖定8月份的雜誌專欄(t.b.a)還有我的部落格!
Re: 瑞士建築師 Peter Zumthor 受邀設計 2011年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
出處
瑞士 隱士 的倫敦寧靜之園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1-08-08 16:04:07
肯星頓花園,倫敦,俯瞰修道院般的蛇形畫廊,一隻黑鳥在高處的樹上唱得很歡,以至於我們很難聽到今年的建築師Peter Zumthor的聲音,他正向一眾媒體介紹這座黑色木料包裹的臨時建築——一年一度的蛇形畫廊上月底剛剛落成。
但這位瑞士建築師似乎對這隻鳥的打擾極為高興,就像他告訴我們的那樣:「這裡應該成為大家的一個逃生出口,大自然都被壓縮進入這個框裡。」也許真是這樣,建築物外部一個鬧騰的發電機組、一架低飛的直升機、附近建築工地打樁的機器、嘈雜的媒體記者都讓這座剛剛揭幕的秘密花園聽起來格外像座大隱於市的廟宇。
山村中的普里茲克建築師
這是第十一座蛇形畫廊,她背後的思想,就是挑戰。如何能在日新月異的倫敦市中心建起一座靜謐的公共花園?而且蛇形畫廊的開幕時間都是在這座城市的旅遊旺季?一年一度的《藝術報》遊客調查顯示,去年由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設計的蛇形畫廊是2010年全球最受遊客歡迎建築排行榜的第四名,一年中超過80萬名遊客來到肯星頓花園,這個數字完勝2000年的Zaha Hadid、2003年的Oscar Niemeyer和2008年的Frank Gehry。
對於所有被委託的建築師來說,蛇形畫廊都必須是他們在英國的第一個建築項目。從令人難忘的擁有強大的空間氣場Vals溫泉項目,到深深觸動人心的位於科隆的柯倫巴藝術博物館,瑞士人Peter Zumthor一直以追求完美而著稱,為此他在同一時期只接一個項目。
這位一度在瑞士一個名叫Chur valley的村莊裡幹活的普通木匠是這樣一位「隱士」,生活工作中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山村裡,很少與媒體接觸,也沒有網站之類,而他所作的也同大眾所面對建築界相距較遠,沒有聲張自己的理論,不會因為金錢、大小、影響力之類來選擇項目,但他卻總是能賦予自己的作品獨特的精神內涵。
2009年,普里茲克獎的九人委員會曾經這樣評價Zumthor:「他為他的每一件作品仔細地思量,尋找到了獨特的建造方式。他發展了建築偉大的整體性和永恆性——不為一時的潮流和狂熱所侵蝕。只有當他感到和這個建築物之間有著某種契合,他才會接受這個項目,這種使命感在當今的建築界正在逐漸消逝。而一旦產生了這種使命感,他將全心投入,徹底檢視在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以確保呈現出最完滿的效果。」
試想一座童年的花園
這座黑色的蛇形畫廊真的更像是一座擁有完美比例的農棚——你甚至可以輕易的想像到雞、牛和馬聚集在周圍的畫面——只是在內部擁有一片挑空的花園和一圈供人休憩的、被漆成普魯士藍色的長凳。在這裡,你被邀請進入,穿過幽黑的走廊,跟其他800000參觀者一起,安靜的圍坐在中心花園四周,凝視由荷蘭著名的園藝師Piet Oudolf設計種植的中央景觀植物,和花園上方那片被黑色屋簷圍合的夏日的天空,慢慢進入自己的冥想世界。
「在這裡你可以很隨意很自由的出入,」Zumthor說,「這裡沒有什麼深藏不露抑或是顯而易見的空間含義。這是完全等你來的場所,等你來,沒什麼別的。」在他的資料描述中,Zumthor補充說:「每當我試著想像一座建築中的花園圖像(image),她總是變成不可思議的神秘之地。我想到我曾經看過的那些花園,與其說是我相信我看到過,不如說是我渴望看到的,被擁有簡單墻體、柱子、門廊和外立面的建築所環繞,建築內部昏暗而私密,我想在這裡停留很久。」
「image」,這是Peter Zumthor談論最多的詞語,更是他所強調的空間氛圍體驗性的源頭。「當我思考建築的時候,圖像(image)就在我頭腦中出現,很多這些圖像與我的訓練和設計師工作相連。它們包含了我多年積累的關於建築的專業知識,它們中一些與我童年有關,那時我體驗建築但是不會去思考它。
「像小時候踮腳打開門把手,進入阿姨的花園這樣的記憶包含著我所知道的最深的建築體驗,它們是我作為建築師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的建築氛圍和圖像(image)的資源庫。」
黑色和普魯士藍的故事
「Peter Zumthor 選擇木材是因為他想要一種簡單的、質樸的材料以反映畫廊的臨時性,」項目建築師Anna Page說,「他想要某種既能契合基地與項目計劃又具有詩意浪漫的材料,而木材滿足了這一切的要求。」最終採用的是一套由松木(框架)和8×4英呎(2.4×1.2米)云杉木標準膠合板面層所構成簡單預製結構體系,這套結構體系經濟且易於在現場安裝。
解決了材料問題之後,Zumthor渴望讓木材擁有一種具有深度的黑色,而那種黑色僅通過簡單的油漆工藝師無法得到的。「Peter想要某種真正的黑色,一種具有深度和陰影的黑色,而非那種油漆漆出來的扁平的黑色,」Anna Page說,「他還希望那是種跟記憶有關的完成面(finish with a memory),這樣當人們看到它時,會覺得它似曾相識。」
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是需要時間的。第一個有力的競爭者是屋面油氈(roofing felt),但是這種油氈耐久性不夠,而且作為內墻基層(wall lining)也無法滿足防火要求。另一種方案是將木材碳化並使用黑色橡膠,但這種方案也因為無法滿足Zumthor對於黑色深度的需要而宣告失敗。最後,一種組合方案終於勝出,由Idenden——一種通常用作管道防潮塗料的聚合物乳液——與麻質網格布卷材(roll of hessian scrim)一起覆蓋了除木凳之外的整個畫廊建築。第一層的Idenden涂刷在木材上,再在其上貼一層網格麻布,從基礎向上,蓋過整個屋面,再到懸挑屋簷之下。然後再多次涂刷Idenden,直至得到理想的黑色為止。
與整個畫廊建築的黑色相對比,環繞花園的木凳被塗上了飽和的普魯士藍色。木凳上面將放置尺寸為400×60毫米經過車邊處理的松木板。木板由其下的隱蔽金屬構件固定,並向外側懸挑100毫米,這些木板經過兩次著色最終呈現出明亮的普魯士藍。
除了樹上的那些黑鳥們,2011年蛇形畫廊參觀者們應該會被要求調低他們自己和旅行團體的音量,儘管Zumthor 謎一般的作品可能已經讓他們自動消音了。
瑞士 隱士 的倫敦寧靜之園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1-08-08 16:04:07
肯星頓花園,倫敦,俯瞰修道院般的蛇形畫廊,一隻黑鳥在高處的樹上唱得很歡,以至於我們很難聽到今年的建築師Peter Zumthor的聲音,他正向一眾媒體介紹這座黑色木料包裹的臨時建築——一年一度的蛇形畫廊上月底剛剛落成。
但這位瑞士建築師似乎對這隻鳥的打擾極為高興,就像他告訴我們的那樣:「這裡應該成為大家的一個逃生出口,大自然都被壓縮進入這個框裡。」也許真是這樣,建築物外部一個鬧騰的發電機組、一架低飛的直升機、附近建築工地打樁的機器、嘈雜的媒體記者都讓這座剛剛揭幕的秘密花園聽起來格外像座大隱於市的廟宇。
山村中的普里茲克建築師
這是第十一座蛇形畫廊,她背後的思想,就是挑戰。如何能在日新月異的倫敦市中心建起一座靜謐的公共花園?而且蛇形畫廊的開幕時間都是在這座城市的旅遊旺季?一年一度的《藝術報》遊客調查顯示,去年由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設計的蛇形畫廊是2010年全球最受遊客歡迎建築排行榜的第四名,一年中超過80萬名遊客來到肯星頓花園,這個數字完勝2000年的Zaha Hadid、2003年的Oscar Niemeyer和2008年的Frank Gehry。
對於所有被委託的建築師來說,蛇形畫廊都必須是他們在英國的第一個建築項目。從令人難忘的擁有強大的空間氣場Vals溫泉項目,到深深觸動人心的位於科隆的柯倫巴藝術博物館,瑞士人Peter Zumthor一直以追求完美而著稱,為此他在同一時期只接一個項目。
這位一度在瑞士一個名叫Chur valley的村莊裡幹活的普通木匠是這樣一位「隱士」,生活工作中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山村裡,很少與媒體接觸,也沒有網站之類,而他所作的也同大眾所面對建築界相距較遠,沒有聲張自己的理論,不會因為金錢、大小、影響力之類來選擇項目,但他卻總是能賦予自己的作品獨特的精神內涵。
2009年,普里茲克獎的九人委員會曾經這樣評價Zumthor:「他為他的每一件作品仔細地思量,尋找到了獨特的建造方式。他發展了建築偉大的整體性和永恆性——不為一時的潮流和狂熱所侵蝕。只有當他感到和這個建築物之間有著某種契合,他才會接受這個項目,這種使命感在當今的建築界正在逐漸消逝。而一旦產生了這種使命感,他將全心投入,徹底檢視在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以確保呈現出最完滿的效果。」
試想一座童年的花園
這座黑色的蛇形畫廊真的更像是一座擁有完美比例的農棚——你甚至可以輕易的想像到雞、牛和馬聚集在周圍的畫面——只是在內部擁有一片挑空的花園和一圈供人休憩的、被漆成普魯士藍色的長凳。在這裡,你被邀請進入,穿過幽黑的走廊,跟其他800000參觀者一起,安靜的圍坐在中心花園四周,凝視由荷蘭著名的園藝師Piet Oudolf設計種植的中央景觀植物,和花園上方那片被黑色屋簷圍合的夏日的天空,慢慢進入自己的冥想世界。
「在這裡你可以很隨意很自由的出入,」Zumthor說,「這裡沒有什麼深藏不露抑或是顯而易見的空間含義。這是完全等你來的場所,等你來,沒什麼別的。」在他的資料描述中,Zumthor補充說:「每當我試著想像一座建築中的花園圖像(image),她總是變成不可思議的神秘之地。我想到我曾經看過的那些花園,與其說是我相信我看到過,不如說是我渴望看到的,被擁有簡單墻體、柱子、門廊和外立面的建築所環繞,建築內部昏暗而私密,我想在這裡停留很久。」
「image」,這是Peter Zumthor談論最多的詞語,更是他所強調的空間氛圍體驗性的源頭。「當我思考建築的時候,圖像(image)就在我頭腦中出現,很多這些圖像與我的訓練和設計師工作相連。它們包含了我多年積累的關於建築的專業知識,它們中一些與我童年有關,那時我體驗建築但是不會去思考它。
「像小時候踮腳打開門把手,進入阿姨的花園這樣的記憶包含著我所知道的最深的建築體驗,它們是我作為建築師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的建築氛圍和圖像(image)的資源庫。」
黑色和普魯士藍的故事
「Peter Zumthor 選擇木材是因為他想要一種簡單的、質樸的材料以反映畫廊的臨時性,」項目建築師Anna Page說,「他想要某種既能契合基地與項目計劃又具有詩意浪漫的材料,而木材滿足了這一切的要求。」最終採用的是一套由松木(框架)和8×4英呎(2.4×1.2米)云杉木標準膠合板面層所構成簡單預製結構體系,這套結構體系經濟且易於在現場安裝。
解決了材料問題之後,Zumthor渴望讓木材擁有一種具有深度的黑色,而那種黑色僅通過簡單的油漆工藝師無法得到的。「Peter想要某種真正的黑色,一種具有深度和陰影的黑色,而非那種油漆漆出來的扁平的黑色,」Anna Page說,「他還希望那是種跟記憶有關的完成面(finish with a memory),這樣當人們看到它時,會覺得它似曾相識。」
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是需要時間的。第一個有力的競爭者是屋面油氈(roofing felt),但是這種油氈耐久性不夠,而且作為內墻基層(wall lining)也無法滿足防火要求。另一種方案是將木材碳化並使用黑色橡膠,但這種方案也因為無法滿足Zumthor對於黑色深度的需要而宣告失敗。最後,一種組合方案終於勝出,由Idenden——一種通常用作管道防潮塗料的聚合物乳液——與麻質網格布卷材(roll of hessian scrim)一起覆蓋了除木凳之外的整個畫廊建築。第一層的Idenden涂刷在木材上,再在其上貼一層網格麻布,從基礎向上,蓋過整個屋面,再到懸挑屋簷之下。然後再多次涂刷Idenden,直至得到理想的黑色為止。
與整個畫廊建築的黑色相對比,環繞花園的木凳被塗上了飽和的普魯士藍色。木凳上面將放置尺寸為400×60毫米經過車邊處理的松木板。木板由其下的隱蔽金屬構件固定,並向外側懸挑100毫米,這些木板經過兩次著色最終呈現出明亮的普魯士藍。
除了樹上的那些黑鳥們,2011年蛇形畫廊參觀者們應該會被要求調低他們自己和旅行團體的音量,儘管Zumthor 謎一般的作品可能已經讓他們自動消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