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頂樓的秘密生活:探索奧斯曼風格建築的保姆房,從「Chambre de bonne」看巴黎的階級分化

0
5682

巴黎傳統的奧斯曼風格建築頂層,灰色屋頂和小方塊窗戶的掩飾下,有著一間間面積不大卻可能五髒俱全的房間。

它們被稱為Chambre de bonne,中文直譯即「保姆房」。

只有真正到過法國的,住過頂樓的保姆房,才知道它們是一種怎樣神奇的存在。

我們口中說的保姆房,這個名稱源自家中傭人的法語口語名稱:Bonne à tout faire。

它是法國公寓的一種類型,由公寓大廈中的單人間組成。

保姆房是奧斯曼風格建築的特色之一,通常位於建築的頂層。

奧斯曼風格

奧斯曼風格取名於拿破崙時代著名城市建築師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19世紀,奧斯曼男爵受命於拿破崙三世,為巴黎設計了全新的街道規畫圖。在隨後的17年間,巴黎在奧斯曼的藍圖下,從中世紀城市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都市。寬闊的林蔭大道、宏偉的建築和鐵藝陽台,今天的巴黎之所以具有不朽之美,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奧斯曼男爵的努力。

保姆房出現在1830年,這個時期,法國的城市社會等級明顯分化:富人住矮層,窮人住頂層。

不僅是住宅大樓是呈現階梯式貧富分化,巴黎和近郊的關係也是這樣:富人住市中心,窮人住郊區。

但是,在保姆房出現之前,富人家裡的傭人甚至沒有一個自己的住所。

有時通向廚房的小隔間,有時是家裡的儲物間,甚至是浴室裡隨便放上一個草墊子,就是傭人夜裡棲身的地方。

傭人的個人空間

可以說,保姆房的出現讓傭人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個人空間。

19世紀時的保姆房的存在,也是由於當時建築材料的革新:奧斯曼男爵為屋頂選擇了更輕更容易塑形的鋅板和板岩,這兩種材料的相互結合,可以為建築物增加上層空間,以及用更小的屋架,為建築內部創造更多的空間。

頂層的保姆房通常在5-11平方公尺上下,廁所在走廊,浴室大多是與整層樓的住戶公用。

整個房間只有一扇不大的窗戶,屋內形狀通常有一部分面積是斜頂,傾斜的角度不等。冬天暖氣供應不足,夏天也非常悶熱。

大部分公寓的頂樓只能採取樓梯進入,即使這座公寓大廈有電梯,電梯也很少會到頂樓而是倒數第二層。

相對較新的奧斯曼建築或者後期增加了樓梯的公寓大廈,才會有電梯直達頂層。

現在的保姆房通常是學生或者收入較低的一些打工人員居住,但是也有喜歡頂樓清靜的住客。

根據巴黎不同的區分和面積大小,租金在每個月400歐到650歐不等。

房內的條件也比19世紀時好了許多,基本實現集中暖氣供應,但是夏天依然非常悶熱。

很多房東會把頂層的小房間裝修得比較好看一些,讓房間雖小,五髒俱全。有些房東會把隔壁房間也買下來,打通做成一個大的套間,當作一個一室一廳公寓出租。面積夠大的房間,會在室內增加淋浴間和廁所,以獲得更高的租金。

不過很多這樣的房間,空間裡最多隻能夠再裝下一個方格淋浴間,廁所只能與樓道內的其他住戶共用。

Netflix爆紅美劇《艾蜜莉在巴黎》

Netflix爆紅美劇《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裡的女主角艾蜜莉當時在巴黎,居住的就是一間保姆房。

Netflix爆紅美劇《艾蜜莉在巴黎》劇照

Netflix爆紅美劇《艾蜜莉在巴黎》截圖

她這間的條件顯然是更好的,面積上看著像是打通了兩間小房間合並而成的大間。

保姆房的存在,增加了奧斯曼建築的傳奇與故事性。

它們在如今,變成了用較小的金額以小空間換到交通的便利的首選。

如果在法國擁有過一段在保姆房居住時光,你一定不會忘記……

日常活動的範圍就在巴黎的中心,去哪裡都很方便,每個月房租卻不高。

住在6樓或者7樓,沒有電梯,每天噔噔噔地上樓,上來了就不願意下去。

去超市購物最苦惱,東西太重提不上來,索性經常在外吃飯。

房間的牆很薄,鄰居夜裡弄出點什麼聲響,一清二楚。

隔壁就是這層樓的共用廁所,每次有人拉抽水馬桶都很吵。

下雨的時候能聽見雨點打在屋頂上的聲音,像是大自然的樂章。

朝內院開的窗戶,能看到同層和下面樓層的住戶的日常。

每個天氣好的傍晚,都能看到夕陽的餘暉撒在天邊,有微風吹來,很舒服。

手機裡拍得最多的就是窗外的天空,連同屋頂和煙囪一起,每個變換的時刻,都是一張心情。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