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治見市馬賽克瓷磚博物館(MOSAIC TILE MUSEUM Tajimi)位於日本岐阜縣多治見市笠原町,2016年6月開幕,由建築界的「老頑童」Terunobu Fujimori(藤森照信)操刀設計,在當地馬賽克瓷磚行業代表(馬賽克瓷磚產量居全國之首)的組織領導下,經過多年的籌備,博物館開始全面運作。

夕陽產業的草根保護行動
馬賽克瓷磚博物館位於笠原町,這裡是著名的瓷磚產地。20世紀中期,笠原瓷磚產業正值全盛時期,擁有100家以上的瓷磚廠,供應著絕大部分國內市場的需求。
笠原的陶瓷器生產可以追溯到大約1300年以前,但當地陶瓷工匠專注於瓷磚製造卻是進入20世紀以後的事情。二戰結束後,國內復興催生出大量的瓷磚需求,笠原的經濟開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高層建築的外牆大量使用瓷磚貼面,這一產業進入了第二個黃金時期。然而,在跨入21世紀前,民眾生活方式的改變、新型建築材料的湧現、海外同行的競爭等種種因素疊加,令日本本土的瓷磚製造業遭受了重創。
世紀之交前後,許多老舊建築被列入拆除名單,那些在20世紀貼裝在建築內外的馬賽克瓷磚作品也因此面臨了損毀消失的危機。在笠原町商業工會的主導下,當地居民以個人身份開始購買和回收這些馬賽克作品。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哪裡存放、展示這些獨特的工藝品。幾名原本互為競爭關係的當地陶瓷製造商、銷售商和黏土廠商站了出來,聯手為這項保護行動提供支援,馬賽克瓷磚博物館就此誕生。博物館不僅保存了這些瓷磚作品,還為瓷磚行業的存續乃至發展提供幫助。館內設有瓷磚燒製工房,2樓的16個展示室則呈現了瓷磚裝飾的豐富可能性。

1908年出生於多治見市的Itsuzo Yamauchi先生,從京都市陶瓷研究所的工作室學習回來後,創造了釉瓷馬賽克瓷磚,並開發了一個有效的系統。其中一個轉折點,加速了馬賽克瓷磚的傳播,是戰後盟軍佔領軍的大量訂單。後來,馬賽克瓷磚的出口變得活躍起來,多治見市的許多生產飯碗的工廠開始轉向瓷磚生產。這就是為什麼多治見市成為瓷磚生產鎮。

藤森照信從多治見的瓷磚產業以及支撐產業的這片土地中獲取了靈感。建築整體表現為獨特的坡面外型,令人聯想到黏土開採場,一顆顆松樹勾勒出屋脊和外側土牆的輪廓,正面泥土色外牆上鑲嵌著當地居民捐贈的茶碗和瓷磚碎片。
博物館入口處的一個壁龕裡陳列著一件藝術品,這是當地藝術家伊藤慶二(1935- )的當代陶藝作品,名叫《足》。伊藤慶二另一件與《足》類似的作品則成為了藤森照信設計這座博物館的靈感來源之一。藤森照信說,看到這個藝術品時,覺得像是一隻從天空踏下的腳,它在大地上留下的足印就如同散佈在多治見黏土礦上的凹坑。自然光從屋頂的通風井灑落,照亮壁龕,藝術品投下的影子展現出藤森照信心目中描繪的足印。
一座雙層式樓梯從壁龕處通往各主要展示室。台階兩側為泥土牆面,樓梯區域本身燈光幽暗,令人不由得想起「登窯」那徐徐上升的緩坡。通道漸漸收窄,營造出空間的景深感,直到登上四樓,有自然光從圓形天窗傾瀉而下,眼前才豁然開朗。整個體驗就彷彿是沿著一條長長的地下隧道摸索穿行,最後一頭闖入馬賽克瓷磚的明媚世界。
該館為日本唯一的一座馬賽克瓷磚博物館。馬賽克是一種小瓷磚,每塊馬賽克的表面積均在 50 平方釐米以下。該博物館建館的建館宗旨便是為了保留被譽為當地歷史工業的馬賽克瓷磚文化的價值。在此,您可以看到近二十多年來由當地的有識之士蒐集的馬賽克資料以及馬賽克產品。
藤森照信認為「粘土」自古以來就是構成建築結構最基本的材料。當然,瓷磚是由燒粘土製成的許多建築材料之一。馬賽克瓷磚博物館的設計靈感來自採石場開採粘土的景觀。博物館立面的設計希望喚起人們對地球的聯想,並鑲嵌著各種各樣的瓷磚。側立面採用屋頂瓦,輪廓兩邊種植松樹。場地以倒錐體的方式向入口緩緩傾斜。
Drawing of the idea of the museum by Terunobu Fujimori
Drawing of the museum by Terunobu Fujimori
該博物館預計將收藏超過10000件文物和其他材料。大多數是多年來由當地誌願者收集並保存在名為「Mosaic Roman-Kan House」的設施中。這些藏品包括過去的瓷磚樣本書/板和瓷磚製品,如洗臉盆、浴缸和出口商品,以及以前使用的工具和器具。博物館是一座四層樓高的建築。四樓為藤森照信設計的開放式馬賽克展區,遊客可在此欣賞由藤森照信精選出來的馬賽克創意繪畫、馬賽克拼畫、復古洗手台及浴缸等豐富多彩的馬賽克作品。
建築師的想法應該是,為了充分利用瓷磚的獨特性和魅力,瓷磚不應該放在陳列櫃裡,而應該以原來的形式安裝。這些文物之間的每一個空間都由上至下用白色圓形馬賽克瓷磚填充,給人一種虛幻的感覺。天花板上有一個開放的空間,上面有一個用鐵絲做成的錐形紀念碑,上面裝飾著各種馬賽克瓷磚。一天中不同的天氣和時間對這個空間的景像有著不同的影響。
三樓的展覽館由展示當地馬賽克瓷磚工業歷史及其製造工藝的收藏品展品組成,並配有一個小型畫廊,用於舉辦臨時展覽。自開幕以來,已經舉辦了多次臨時展覽,每一次都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例如,作為紀念博物館開幕的特別展覽,委託了後起之秀藝術家Shinji Ohmaki,要求創作一幅使用馬賽克瓷磚的新作品。展覽名為「Echoes Infinity—Eternal Story」的Shinji Ohmaki個展(2016年6月4日至8月28日)。他多次舉辦研討會,並邀請了包括鄰居們在內的志願者參與,利用畫廊的整個展示空間,創作出了代表「馬賽克瓷磚」概念的驚人裝置。他還設計並安裝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照明設備,包括旋轉燈和小型燈。他放了大量寫著零碎故事的紙條。參觀者可以體驗到瓷磚更高的美感。

四樓展廳的屋頂開著一個露天圓形天窗,牆壁和地板上貼著數千片白色圓形小瓷磚。這裡著重展現瓷磚及其在實用與藝術領域裡的無限可能性。
許多展品都來自曾經的住宅與商用建築。即便是最司空見慣的日用品,也無不彰顯著瓷磚在日本人生活中所承擔的功能與扮演的角色。來訪者可以通過重新審視馬桶、招牌標識、洗面池等常見物品,探尋它們在功能性之外所具備的造型與工藝之美。
展品中還包括幾樣從收費公共浴場“錢湯”回收來的彩繪瓷磚,上面描繪了感人的歷史場景、經典風光和傳統文化中代表吉祥喜慶的主題。這些瓷磚畫不但體現了它們與浴場文化之間的緊密關聯,也有助於人們洞察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日本的文化價值觀、美學和思維模式。
此外,這裡也陳列著好幾件專為展廳創作的大型藝術品。比如“瓷磚簾幕”(タイル・カーテン),它是一張瓷磚與鋼絲連綴而成的“蜘蛛網”,從屋頂的圓形天窗一直垂落到地面。還有炻器(炻音“石”,炻器也稱半瓷,質地介於陶和瓷之間)質地的聚光燈塔,近似半截竹筍模樣,呈下大上小的截錐體狀。塔身貼滿瓷磚,十分引人注目,從底部手工鑄造的瓷磚,到頂部機器製造的釉面磚,作品通過瓷磚的排布向人們展示了瓷磚製造技術的演變歷程。瓷磚燈塔對面的牆上是一幅馬賽克拼貼的笠原城鎮風光圖,出自演員原田大二郎(1944- )之手,是他為1999年舉辦的首屆“笠原窯火節”創作的作品。
四樓展示室
展示室的屋頂開著露天圓形天窗,牆壁和地板上貼著數千片白色圓形小瓷磚,這裡著重展現瓷磚及其在實用與藝術上的無限可能性。
許多展品都來自過往的住宅與商用建築。即便是最常見的日用品,也無不彰顯著瓷磚在日本人生活中所承擔的功能與扮演的角色。遊客可以透過重新審視馬桶、招牌看板、洗手台等日常物品,探尋它們在功能性之外所具備的造型與工藝之美。
展品中還包括數件從收費公共浴場「錢湯」回收的彩繪瓷磚,描繪了感人的歷史場景、經典風光和傳統文化中代表吉祥喜慶的主題。這些瓷磚畫不但體現了它們與浴場文化之間的緊密關聯,也有助於人們洞察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日本的文化價值觀、美學和思維模式。
此外,這裡也陳列著數件專為展示室創作的大型藝術品。比如「瓷磚簾幕」(タイル・カーテン),它是一張瓷磚與鋼絲連綴而成的「蜘蛛網」,從屋頂的圓形天窗一直垂落到地面。還有炻器(炻音「石」,炻器也稱半瓷,質地介於陶和瓷之間)質地的聚光燈塔,近似半截竹筍,呈下大上小的錐體狀。塔身貼滿瓷磚,十分引人注目,從底部手工鑄造的瓷磚,到頂部機器製造的釉面磚,作品通過瓷磚的排列向觀眾展示了瓷磚製造技術的演變歷程。瓷磚燈塔對面的牆上是一幅馬賽克拼貼的笠原城鎮風光圖,出自演員原田大二郎(1944- )之手,是他為1999年舉辦的首屆「笠原窯火節」創作的作品。
博物館一樓設有可製作馬賽克瓷磚作品的體驗工房及博物館商店。裡面有很多精緻的馬賽克瓷磚手工藝品,還可以體驗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瓷磚相框,拍照或者當紀念品都不錯。
博物館官網 https://www.mosaictile-museum.jp/english/
關於藤森照信 Terunobu Fujimori

藤森照信 Terunobu Fujimori 是位日本建築師、建築史學家,也是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系的教授,他在他44歲進入了建築的領域。藤森認為,歷史不是記載在書中的死知識,歷史是活的、在我們生活周圍比比皆是,所以他提倡「路上觀察學」,鼓勵市民關注自己生活的環境,仔細觀察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
他想保有他的獨特、不被建築歷史綁住的設計,他儘量去尋找不同的靈感。建築師Kengo Kuma 曾評論過Fujimori,他認為Fujimori 發展出了一個現代建築界從沒人見識過的風格。他的建築作品總是帶著赤子般的天馬行空,充滿了「童趣」和「二次元」,他的建築作品既具有功能性又兼備藝術效果,成為日本獨樹一幟的建築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