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克拉碼頭改造,演繹歷史文化街區的涅槃重生

0
2431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街區,但成功打造的歷史文化街區卻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成功打造歷史文化街區,需要什麼樣的基礎條件和操作模式?本文以「新加坡克拉碼頭」為例進行探討。

歷史文化街區以擁有高品質的文化遺產為核心特質,其空間格局、特色建築及遺存的文化資源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以及別致的美感,因此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歷史文化街區觀摩。

歷史文化街區的興盛來源於旅遊業與商業的跨界融合。將繁榮向上並具有體驗感的旅遊業和帶有生命力的商業跨界融合,歷史文化街區才能受本地市民喜愛、受業界青睞。

新加坡克拉碼頭簡介

克拉碼頭(Clarke Quay)位居新加坡的中心區位,坐落在新加坡河畔,總佔地50多畝,曾是海上商貿貨運交易之地,由五座擁有超過60間倉庫和店屋的彩色建築所組成,這五座建築都保有其19世紀的原貌,顯現出當年碼頭、倉庫歷經滄桑的內涵。

作為新加坡城市發展的重要歷史街區,克拉碼頭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由凱德置地耗資8500萬新幣進行保護性改造開發。如今,已實現了當初將其打造成為「新加坡首要的餐飲娛樂生活景點」的願景,它是如何打造的呢?

新加坡克拉碼改造,演繹歷史文化街區的涅槃重生

新加坡克拉碼頭的打造

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克拉碼頭的再造開發在原貌修復保護舊建築的同時,充分根據現代城市的需求對建築空間外部色彩、燈光、景觀,進行了現代創意設計,呈現出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和協調融合。

既對舊有建築實現完整保護,不會造成破壞;又能藉著現代技術景觀的創意設計,讓舊建築煥發出新風采,與現代景觀充分融合、映襯、協調,營造出適合現代城市風貌的獨特氛圍空間。

老倉庫建築磚瓦材料與玻璃(配合以大面積的鋼框架)、塑料頂棚等,如此突兀的材質的強烈對比,正是克拉碼頭樂於呈現的一種現代與傳統的碰撞。而追求時尚、展現個性的特質,也在這群建築中給自己寫下了最完美的詮釋。

巧用建築色彩

建築色彩和建築本身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沒有建築,色彩就沒有依託;而沒了色彩,建築就少了增飾。建築本身是離不開色彩的,因而色彩就成為表達建築心情最直接的方式。

在普遍的商業建築應用中,建築物的牆體都強調運用過渡色,以淡雅色彩為主。而克拉碼頭則反其道而行之,用色極盡大膽,暖紅色的牆體,配以草綠色的門窗;粉色和天藍色交織的牆面,乍一看,還以為來到了迪斯尼樂園,而充滿童趣和活悅的感覺。

不同的區域也順應著不同的顏色而區分開來,這些美麗卻不張揚的顏色不僅將克拉碼頭裝點得美輪美奐,而且它們也猶如夜晚從餐廳或酒吧內飄出的活力動感的音符一樣,將這裡的休閒氛圍渲染得更加濃郁。而商業的識別性,也在這富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鮮豔色彩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現。

新加坡克拉碼改造,演繹歷史文化街區的涅槃重生

光與電精彩互動

克拉碼頭改造的最大創意,在於對現代光電可以的設計應用之中。五彩繽紛、變幻多姿的彩光照明技術,真正讓克拉碼頭的夜晚「越夜越美麗」。五棟建築構成的建築群在各色燈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即使稍有距離,也會在這燈光的指引下,成為人們的視線的聚焦點。

克拉碼頭的天棚是它的一大特色,綿延不絕的排布幾乎覆蓋了整個碼頭區域,來為氣候多變的新加坡遮風擋雨。白天的頂棚,通透無奇;而一到夜晚,它也開始綻放出迷人的魔力,隨著節奏,變幻出不同的色彩,極具風情。人類與生俱來便擁有「向光性」,克拉碼頭的商業地標效應在這燈光的映襯下,即刻間得到展示。加之原本就透視的玻璃幕牆內映襯出的點點星光,休閒氛圍在克拉碼頭發揮得淋漓盡致。

旅遊節能環保的設計

新加坡向來重視環境保護,市容清潔,景色優美,被譽為「花園城市」。由於特定的地理環境,新加坡一年四季炎熱、多雨氣候。因此,在克拉碼頭開發中,充分運用現代環保科技的創新,實現對微環境的改造。

節能風扇系統

克拉碼頭最成功的便是對於自然風的導入,利用「文丘里效應(Venturi effect)」,即當空氣從一個比較廣大的空間流向比較狹窄的端口時,產生的吸風作用使空氣流動自然加速。面朝河流的克拉碼頭便是藉著對於此原理的合理運用,加之每個頂棚都裝有的風扇裝置,使得風在行進中到達克拉碼頭就自然加速,促進街道上空氣的流通,既達到生理上的涼爽感覺,也有效地起到了節能的作用。

「水立方」天棚

碼頭天棚材料選擇了可再循環利用的ETFE膜,這也是「水立方」的膜結構使用材料,這造型獨特的膜制遮陽設施,像一把把巨大透明的遮陽傘,把建築、步行街、行道樹全部遮蓋,起到了遮陽、擋雨的作用。如此巨大的透明「帳篷」引入自然光線,讓街道保持自然風貌,又使碼頭的休閒商業活動不受氣候的影響。

降溫「噴水池」

克拉碼頭噴水池內的水全部來自於地下,溫度保持在16攝氏度,當河面的風吹拂而來,碼頭的溫度會瞬間下降。創造這舒爽宜人的28攝氏度恆溫,秘訣便在於此。克拉碼頭摒棄了將產生巨大能耗的露天空調降溫,採用了被動式環境控制法,在盡可能降低運行能耗的條件下,創造出適宜的室內外物理環境,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新加坡人的「環保心」。

美食的集聚

曾經的克拉碼頭,秉承著傳統業態配置特點,著重於零售購物,輔以餐飲、娛樂,缺乏的商業特色。2006年開始的二次改造不僅僅是對於建築外觀的改造,更是對於業態的一次大調整,將原本所佔比重最大的零售購物這顆大樹幾乎全部「砍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餐飲和娛樂開發案。

在娛樂部分,克拉碼頭除了成功引入了倫敦Ministry ofSound,這一世界級的娛樂場所,還引進其它幾個國際時尚娛樂品牌,同時還利用周邊綠化區引入G-max蹦極跳等極限娛樂開發案。事實也驗證了這一策略的可行,開業伊始,便輕松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目光,各國的顧客紛至沓來。

而餐飲部分,克拉碼頭的餐飲其實更像是一個世界餐飲的集聚地,有瑞士料理、波斯料理、日本料理、中華料理、古巴料理、印尼料理,不定時地還會舉辦德國啤酒節等風格各異的活動來吸引人們的駐足。

「餐飲45%、娛樂20%、酒吧20%、零售4%、加之少量辦公」構成了如今的克拉碼頭。可以說它極富創意的改造成就了如今這一堪稱經典的商業作品,使其躍然成為了新加坡最頂尖的餐飲娛樂休閒廣場。

對歷史街區開發的借鑑

克拉碼頭的成功帶來關於歷史街區開發的思考和啟發,也帶來了我們更多的借鑑。

保護開發的理念要創新

對歷史街區、古城鎮保護開發的理念要創新,要充分理解歷史傳統街區建築等對於現代城市發展的價值作用,進行歷史街區的保護開發是為了更好的推動城市向現代化發展,純古的東西要保護好,同時也要利用好。要「以古帶今」,利用歷史街區的文化內涵,吸引帶動現代城市發展。在此宗旨之上,任何創意設計都不為過,但不能不顧及現代城市、現代生活、現代消費模式的變化,一味的強調古、建成一片假古董。

不能只重建設形象,不重視持續運營

歷史街區開發模式不能只重建設形象,不重視持續運營,許多歷史街區和古城古鎮主要由政府主導進行開發,開發中重視形式大於經營、或者疏於後期的管理,導致古城鎮很難有持續發展。

而克拉碼頭的改造開發是持續的,從1960年代開始,就在不斷的根據城市發展、內部經營狀況進行持續的開發調整。不僅五年一次對老建築外觀進行修繕、刷漆;還會對內部經營業態結合市場消費需求變化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保證了克拉碼頭持續幾十年不變的吸引力。

要整合資源,打造國際品質

要能夠整合國際資源、打造國際品質;才能實現國際營銷、吸引國際消費。克拉碼頭的設計團隊、內部業態核心旗艦店都是國際知名品牌機構。一方面國際團隊保證了開發案的特色、標志、和品質;另一方面是他們帶來了國際化的市場客群。藉由藉著市場客群的宣傳效應,實現了開發案的國際營銷和知名度。

注重現代科技的應用與「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

要注重現代科技的應用與「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許多歷史街區與古城鎮開發過度求古,不敢在技術或者形式上進行創新,尤其是對現代科技的應用,認為是對古城鎮形象的破壞和不協調。對人性化的細節設計就更加缺乏。

克拉碼頭的成功給與我們很好的借鑑,現代科技不僅沒有影響、破壞舊街道、老城鎮形象,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古城鎮氛圍和舒適度,讓歷史街區更具魅力特色。

把握歷史街區開發的三大關鍵環節和階段

要把握歷史街區開發的三大關鍵環節和階段,一是建築空間復建創新,打造獨具文化內涵和形象特色的建築,如克拉碼頭老倉庫建築與濱河「蓮葉傘」、街頂「水立方」等形成了克拉碼頭獨有的形象標誌。

二是開發經營業態的復活經營,構建具有獨特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業態組合。「餐飲45%、娛樂20%、酒吧20%、零售4%,加之少量辦公」成為今天克拉碼頭最適合的經營業態組合。

三是藉著歷史街區開發案開發帶動周邊城區整體發展。克拉碼頭區區五十畝地的開發,已經帶動了周邊方圓3平方公里的整體發展,對比許多歷史街區的開發發展,在遠期帶動發展戰略方面,很多開發案都考慮極少。

歷史街區的成功開發要考慮到很多因素,除了要講究開發理念、建設形象、持續運營、整合資源、「以人為本」的個性化設計等方面,還要考慮開發案的所處位置,業態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潮流性,開發案承載的城市文化以及其功能的多樣性,商業模式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甚至是團隊是否專業等等,只有考慮全面,開發案開發才更加有可能成功。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