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一男,日本建築傳奇

0
6168

2010年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把金獅獎頒給了日本建築界的傳奇人物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1925年4月2日-2006年7月15日),這種具有終身成就意義的獎項獲得,是向他創立的「筱原流派」致敬。筱原一男的職業建築師生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彼時百廢俱興的日本盛行著西式的、以「機能主義」為主要建造目的的建築實踐理論。

建築界根據不同時期筱原一男的建築風格變化將他的作品細分為四個標準樣式,代表傳統日本建築脈絡和現代主義理論之間的博弈過程。他的作品影響了包括伊東豐雄、長谷川逸子、阪本一成和妹島和世在內的日本當代建築師,推動著日本建築的革新與發展。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1925年4月2日-2006年7月15日)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1925年4月2日-2006年7月15日)

House in white
日本·東京都·1966

House in white 日本·東京都·1966 筱原一男

作為筱原一男第一樣式時期的代表作,House in white在立面形式和空間處理上都具有濃厚的傳統建築韻味。住宅的平面為一個10x10m的正方形,出簷1.5m的塔形瓦片屋頂初一看以為古老的日本民宅,但內部確是統一的平頂結構,形成了完全立方體式的、幾何的室內空間。

室內的空間被分成兩部分,筱原一男去掉了非必需的牆體和裝飾細部,僅用一面牆體與傳統的和紙拉門使內外之間連接和分隔,令空間更加純粹、自由。這種抽象化的空間風格帶有「新陳代謝流派」的非理性特色,呈現了建築師清家清和丹下健三等人對筱原一男的影響。

House in white 日本·東京都·1966 筱原一男

 

House in white 日本·東京都·1966 筱原一男


House in Uehara
日本·東京·1976

這座造型獨特的住宅位於東京市的富人區,住宅並沒有附帶緩衝的入戶花園,而是採取主立面的車庫與狹窄的道路相連。作品的委託人是位攝影師,筱原一男根據他的實際機能需求將一層配置為工作室和暗室,二層和小型的三層則是標準日式的生活空間。

住宅的設計核心是「裂縫」和「裸露」,巨大尺寸的混凝土結構單體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出現於房間中,採取其未經修飾的表面紋理與細膩白牆形成對比,同時在視覺上形成獨立的切割空間,避免一覽無余的枯燥乏味。在筱原一男此時期的作品中,現代主義和結構表現主義逐漸佔據上風,以一種激進的方式表達著他對於西方建築的思考。

 


House in Yokohama
日本·橫濱·1986

1980年代,筱原一男進入了自我疊代發展的最後階段,他公開強調「混沌」對於激發空間活力的關鍵性作用,此一點也充分反映在了他的作品之中。位於橫濱的House in Yokohama是此時期的代表,其離散的幾何空間表現出強烈的實驗性,採取反傳統的空間來激發不同的體驗,詮釋「混沌美學」。


Ukiyoe Museum 日本浮世繪博物館
日本·松本市·1982

Ukiyoe Museum 日本浮世繪博物館 日本·松本市·1982

Ukiyoe Museum日本浮世繪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浮世繪收藏展覽館,由酒井藤吉於1982年創立,筱原一男為其設計了展覽與收藏的部分空間,後又由建築師Haba Kuniharu在1995年進行了增建,最終呈現出如今的面貌。

從建築的形式和空間上來看,收藏展覽館受到了後現代主義理念的影響,不同的幾何空間相互融合,形成了和諧的整體,浮世繪圖案的紋理被放大應用至建築的外立面,採取通透的玻璃與混凝土形成對比,突出了博物館的空間屬性。

Ukiyoe Museum 日本浮世繪博物館 日本·松本市·1982


TIT Centennial Hall 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廳
日本·東京·1987

東京工業大學的百年紀念廳是筱原一男「太空機器」建築理論實踐的代表,其獨特的異形結構在怪誕的現實主義和結構美學之間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令人印象深刻。

TIT Centennial Hall 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廳 日本·東京·1987

紀念廳的一層延續了筱原一男對於「混沌空間」的描述,裸露的建築結構和碎片化的場所容納各種活動的進行。在能夠欣賞城市景觀的頂層,空間的裝飾性被完全去除,筱原一男採取整面的玻璃帷幕牆將視覺的中心交給窗外的景色,塑造純粹且靜謐的空間體驗。

TIT Centennial Hall 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廳 日本·東京·1987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