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清水寺是日本的國寶級建築,最早建於778年 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距今已有超過1200年的歷史。然而這座千年寺院卻陷入了輿論風波,究竟是為什麼呢?,要從日本新生代設計工作室Nendo說起。
nendo 佐藤大操刀策展《NENDO SEES KYOTO》
Nendo的創辦人兼首席設計師佐藤大(Oki Sato)於2022年初在京都舉辦了名為「遇見京都(NENDO SEES KYOTO)」的展覽,希望以新的視角,展現非傳統的藝術與京都的魅力。
邀來京都在地「十六代 大西清右衛門」、「植治 次期十二代 小川勝章」、「清水寺」、「小嶋商店」、「香老舗 松榮堂」、「十三代 中村宗哲」、「宮崎傢俱」與「十五代 樂吉左衞門 樂直入」分別合作七件作品,其中亦從清水寺經堂和西門獲得靈感,打造出現地創作的裝置藝術,目前所有作品展示於二條城、二之丸宮廚房與禦生所。
對佐藤大而言,設計的介入並非與傳統宣戰,而是透過不同技術的融合,讓原先對傳統工藝視而不見的人,也能重新投以關注目光。

作為展覽的一部分,清水寺的西門被Nendo改造,將通往佛堂的一段樓梯,覆蓋上了反光的鏡子。

佐藤大的設計招致許多爭議,有人贊揚Nendo的大膽創新,但也有人批評裝置的格格不入:
在古色古香的清水寺和群山綠樹中,突然出現一條工業氣息濃厚的反光板。
「不倫不類、有些可笑」
「奇奇怪怪」、「摳圖佳作」、「難以理解」

Nendo為什麼要做一條鏡面樓梯呢?
清水寺 · 日想段/Nendo的佛教冥想
本次Nendo改造的西門,並非清水寺的入口通道。事實上,由於略微有些難以到達,令人聯想到佛教淨土,這裡常常不走人,而是被用作祈禱。
Nendo在這段38級的樓梯上,每一級上覆蓋了鏡面。鏡面的角度採取數位模擬確定,並在現場做了實地演示。經過反覆實驗,鏡面進行了精細的角度調整,使得只有天空被反射在階梯上,而不會反射訪客自身的影像或是周邊的建築。
鏡面僅反射天空
由於黃昏時從西門望去的京都過於美麗,Nendo將這個空間稱為「日想段(Nissoudan)」(「段」在日語裡是台階的意思),以呼應佛教中的冥想方式 —— 「日想觀」(出自《觀無量壽經》,此法以觀落日而知極樂淨土的方位,或想極樂淨土的光相。)
夕陽落在日想段上
採取日想段反射出的天空與落日,Nendo希望訪客能夠體會到佛教的禪意 —— 以平靜之心注視夕陽西落,人們得以直面自己的內在,進而獲得啟發。
台階前冥想的遊人
白天,當日光、山色、樹影等物象被反射到階梯上時,確實頗有禪意。
而到了夜晚,一層層的台階也猶如在層層紅色中棲息了一條發著光的粼粼水面,在暗處湧動著。
不同天氣、不同時段的日想段
Nendo公佈的這段影片,細膩地展現了一天之內,日想段與天空的對話。
人們日想段的評價非常兩極分化。
批評的人將日想段比作「摳圖設計」,違和感太過強烈。雖然原本樓梯很少人走,但被鋪上鏡子,就徹底失去了機能性。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日想段大氣磅礴,與自然的對話禪意十足,而藝術也並不需要永遠顧及實用性。
遇見京都/Nendo的「舊瓶裝新酒」
清水寺日想段作為Nendo「遇見京都(NENDO SEES KYOTO)」展覽的一部分,呈現了nendo與京都傳統手工藝人合作創作的7件作品,展出地點分別位於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台所和御清所。展覽命名為「遇見京都」,是希望以新的視角,將非傳統的藝術表達方式與京都的魅力共同展現出來。

比如這個名為Hyour的燈具,原型為日本傳統提燈。
Nendo運用17根韌性十足的骨架,讓提燈可以反覆折疊。


燈籠變化的形態彷彿一隻柔軟的水母。
Junwan茶碗,原本是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文物。Nendo保留了它古樸粗糲的外觀,但賦予了它新的「外衣」——如果茶碗裡倒入了咖啡,那它就是咖啡的顏色。

如果喝葡萄酒,那茶碗就是葡萄酒的紫色。
每一杯飲料都是獨一無二的顏色。

凹凸屏風,其實也採用日本傳統的屏風技藝。但利用視覺錯位,讓屏風看上去彷彿凹凸不平。

在另一個展場,Nendo以簡單利落的造型設計了33個裝置,這些裝置利用了非接觸充電技術,採取階梯式陳列配置將空間與佛身像照亮。

在莊嚴的空間裡,這些極簡主義的設計,也有很強的現代意味,盡顯衝突感。
不難看出,「Nendo遇見東京」所表達的並非迎合或挑戰傳統工藝,而是希望為更多新事物和更細化的分支提供展示的機會,力求使這些未被注意到的「細流」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引發觀眾對傳統手工藝的興趣。
藉由這項展覽,nendo希望這些「支流」能夠重新匯入「主流」,並為京都的工藝和設計發展做出哪怕只是一些很小的貢獻。
佐藤大建築系畢業,如何成為新生代鬼才設計師?

與60年代的日本設計師不同,1977年出生的佐藤大不需再背負解答「什麼才是日本風格」的使命。生長於加拿大的經歷,讓佐藤大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讓他在承襲日本式的嚴謹和禪意的同時,多了一些北美文化中的率性。正是這樣的思維方式,成就了日後Nendo在設計方面所呈現的獨特氣質。

Nendo一詞在日語裡是「黏土」的意思,意指具有極高靈活可塑性。為了做出兼具趣味性和機能性的設計,Nendo的設計師努力挖掘產品背後的故事,並從最平常的生活中尋找點滴的設計靈感。
創立初期,Nendo以建築領域為主,而後設計領域開始跨足到室內設計、傢俱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包裝等不同領域,合作的品牌廣泛:可口可樂、愛馬仕、日清、三宅一生、植村秀、東芝、哈根達斯……


2020年,Nendo受邀設計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的主火炬,這對於任何設計師而言都是至高的榮譽。

東京奧運開幕式的設計理念為「所有人都聚集在太陽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接受能量」。為此,Nendo總共製作了85幅草圖,從困在耐熱玻璃球中的火焰到旋轉火焰創造球形外觀,以象徵熾熱的太陽。
這不僅表達了太陽本身,也表達了從太陽中可以獲得的能量和活力,比如植栽發芽,鮮花盛開,雙手向天空張開。
奧運會開幕式的最後一刻,日本網球運動員大阪直美點燃了奧運火炬。
Nendo喜歡用舊的手法結合新的理念,創造與眾不同的體驗,在清水寺階梯上鋪一條天空之徑,在莊嚴中加入極強的現代感、衝突感、顛覆感,飽含邏輯與縝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