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工程經費高達67億餘元,與大都會歌劇院並稱為台中七期新都心三大公共建設指標的台中新市政中心,距離完工啟用已開始倒數計時,受到市民的高度注目。
台中市長胡志強2010年4月29日接受工商時報專訪強調,全案已如火如荼在趕工中,主體工程之一的台中新市政大樓將在10月10日全面啟用,新議政大樓則會在年底前部分啟用,結合未來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的誕生,此一夢幻建築組合將讓七期新市政中心週邊化身為中台灣新興的政經藝文特區,讓台中市蛻變為亞洲建築新都,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經濟與國際城。

以下是工商時報專訪記要
門與窗的意象 對望與溝通

問:請問台中市新市政中心建築設計構想為何?目前施工進度為何?未來啟用後對大台中的經濟、文化與觀光發展,可創造出那些新亮點?
胡志強:台中新市政大樓為橫向長方形的建築體,新議政大樓則是直立式短矩形量體,兩者都是採用拱門架構的設計,且分別被設計成「門」與「窗」的意象。新市政大樓的視覺焦點為「市民集會堂」,它以吊掛在拱門上方的方式呈現;新議政大樓的焦點則為「議事堂」,兩者在綠十字園道中軸的兩端遙遙相對,有相互對話的意涵,相當特別,並結合中軸線所在的寬廣空間形成市民公園廣場,整體來看有人民最大、把偌大空間還給民眾的特別意義,堪稱是台灣空間規劃史上的一大創舉。
全台第一 國際觀光休閒大城
新市政大樓共劃分主體、帷幕牆、裝修、水電消防空調設施、景觀及其他工程等6大分標案,除主體工程已完成驗收及帷幕牆工程已申報完工外,其餘各分標案都在積極趕工中,全案預計在今年7月完工,9月搬遷。我已要求市府全體員工務必在10月10日啟用進駐,開始服務大台中市民。
新市政大樓啟用後,我認為除可做為升格後大台中直轄市的行政中樞外,尚可結合週遭建築照明景觀、地景設計,及新光三越、大遠百、老虎城等周邊商業建築與大都會歌劇院的文化地標,進一步發展成為台中市的文化觀光蘇活區,進而帶動台中市成為國際觀光休閒大城。
問:新市政大樓完工後市府員工進駐,加上區內辦公大樓、百貨公司、金控業、保險業預料也會陸續進駐,此對中部房地產帶來哪些正面影響?建築業界應如何看待此一政經發展趨勢?
胡志強:新市政中心啟用後,屆時因2000餘位市府員工與企業相繼進駐,將會洐生居住、商業服務、休憩娛樂、經貿展演、交通轉運及藝文表演等多元化需求,造就區域內經濟的繁榮;尤其,該區域成為台中市的新都心已儼然成形,建築業界可因此投入週邊土地的活化、利用與開發,引領中部房地產景氣走向復甦。
問:升格後的台中市因新市政大樓、新議政大樓與大都會歌劇院陸續完工啟用,形塑出現代化城市風貌,它是否代表台中在全球重要版圖中,已找到自己的位置?未來如何加強城市行銷,從中塑造更深厚的國際競爭力?
胡志強:不可諱言,台中新市政中心與大都會歌劇院等國際指標性公共建設全部到位後,將讓台中市脫胎換骨,蛻變為亞洲的建築新都。而談到城市行銷,我認為就要把城市的特色先找出來,類似於企業界所講的市場行銷策略(Marketing strategy),當您把城市定位清楚了,就用這張「城市之臉」去做國際行銷,將會無往不利。
城市之臉 揚名國際
我就任台中市長後,賦予這個城市的特色是Rediscover,亦即「重新發現、重新彰顯」,也就是從舊文化中去找尋新價值,而不是再去推動新特色。在我們極力推廣下,過去7年來每位台中市民每年參加的文化活動,由平均4次提升到33次,大幅成長了8倍;另外,台中市也當選了世界最佳藝術文化城市,揚名國際。
而文化推展成功後,接著帶來的是經濟的蓬勃發展與城市建設的快速增加,這些年來大家所看到的新市府、新議會、歌劇院、圓滿劇場與棒球場等知名公共建設,及市政府花了200億元所打通的200餘條道路,都是這樣經濟繁榮狀態下的產物,顯示台中市的城市競爭力是持續在增加的。
台中新市政中心|台中市政府簡介
台中市人口已逾佰萬,都市急遽發展,原有市政府辦公廳舍不敷使用而分散各處,造成民眾洽公不便;另一方面而言,台中市政府為求合乎現代化之功能需求、發揮工作效率、提昇為民服務的品質,遂於民國84年舉辦台灣第一次大型國際公開競圖,以興建恆久嶄新的台中新市政中心為目標。
經過7位國際頂尖大師評審結果,在來自44個國家130件作品激烈競爭中,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Ricky Liu & Associates Architects+Planners)+瑞士建築師韋伯&侯佛(Weber & Hofer AG Architekten ETH SIA)組成的團隊贏得首獎並取得設計權,但遲至民國94年台中市政府才宣布「台中新市政中心市政府大樓新建工程」正式動工。孕育長達15年的首棟建築物「新市政大樓」於民國99年的10月10日正式落成,成為改制直轄市五都中,第一個完成興建的新政府辦公大樓,而另一棟市議會大樓預計於民國100年6月完成。
展現民主精神的空間規劃配置構想
本案藉由代表行政的市政府大樓及代表立法的市議會大樓兩大主體建築,呈現民主制度權能區分應有的位階,並以週邊的開放空間與中央公園設計,讓建築量體間取得協調與平衡,象徵府會和諧互動,展露民主運作及政府決策活力的場所精神。
台中新市政中心 一座名留青史的建築作品

劉培森認為:「新市政中心的設計,強調「簡約」而「不簡單」,很多地方需要慢慢的、細細的去品味它的美感,未來一定會在建築史上具有代表性!」。
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法國國立巴黎建築學院博士等高學歷背景的劉培森,於1991年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後,一心想要發揮所長,幫政府公部門規劃建構智慧型、高效率、現代化的綠色建築,來取代以往政府機關趨向保守、傳統的設計。
該事務所連續獲得競圖首獎並且完成的同類型代表作品,計有1996年完工的交通部運輸研究大樓、2001年完工的國立編譯館辦公大樓等。
當韋伯&侯佛(Weber & Hofer AG Architekten ETH SIA)在140餘家國內、外建築設計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取得台中市新市政中心國際競圖首獎後,便積極於數十家台灣建築師事務所中選定理念相同的劉培森共同合作,因雙方皆為歐洲建築教育背景,專業意見溝通無礙,遂開展了合作計畫。
劉培森強調,台中新市政大樓在設計上以實用為主,若要表現極簡風格相對困難,原因是極簡容易被人放大檢視,所以建築的比例要漂亮、線條要精準,建材質感要耐看。市政大樓就是高標準孕育而成的「內歛型」作品。
此外,該案特別之處還包括一、建築物外觀採用Low-E微反射雙層玻璃,有效阻絕幅射熱源之穿透。二、達成了「綠建築」的5項重要指標,包括綠化、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與污水垃圾改善等。三、建築結構採用先進且永久不用更換的BRB制震系統,節省維修經費。凡此種種努力,都足以讓台中新市政中心彰顯其重視民主與綠色環保的普世價值,得以在世界建築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