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0
5303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而為了要超越它,就必須鼓起勇氣向前邁進。——安藤忠雄Tadao Ando

由 Frédéric Migayrou 和 Yuki Yoshikawa共同策劃的「安藤忠雄:挑戰」回顧展,於2018年10月10日-12月30日在巴黎龐碧度藝術中心展出,回顧了建築師安藤忠雄半個多世紀以來的50個主要作品。

零學位的安藤,城市游擊隊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1969年,28歲的安藤忠雄日本成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被他戲稱為「城市游擊隊」。這個名字跟安藤受到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游擊隊觸動多少有些關係,事實上也相當符合事務所的屬性:安藤沒有接受過傳統的建築教育,全部的學習來自於柯布西耶的建築,以及周遊世界觀察到的城市、建築和自然。這的確不是一支正規軍。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安藤忠雄養過三隻被叫做「科比意 Corbusier」的狗

非傳統的自我訓練形成了安藤純粹而獨特的建築學概念——沒有所謂的學術概念。安藤不以為然,「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好學生。我更願意自學。」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短暫的工匠、拳擊手和卡車司機職業生涯,讓安藤及早領悟了生活本身的質地和以創造對抗生活的必要性,

「創造是戰鬥,我15歲的時候是職業拳擊手。我打了十幾場職業拳擊賽。同時,建築設計也是一場戰鬥。我必須前進,永遠向前一步……你必須前進,否則你就會失敗。」

游擊隊注定要經歷考驗,安藤沿街推銷自己的建築設計,屢被拒絕,「唯一的工作就是參加國內外的建築設計競圖,每天都在事務所的地板上打滾。」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住吉的長屋可算作安藤拿下的第一塊根據地。靠這個建築獲得日本建築協會的獎後,開始有客戶主動上門,不過,一半以上的客戶都被安藤的建築觀念嚇跑了。

「面對都市,我只有用打游擊的方式去涉入,在不斷胡亂發展的都市中,以興建個人住宅作為抗衡堡壘的同時,我也開始借由商業建築,從小據點切入城市。」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 竣工於1981年的小筱邸住宅,2006年經安藤重建後成為畫廊

如今,很難找到像安藤忠雄那樣多產而連貫的建築師清水混凝土牆面是建築最基本的元素,光是重要的參與者。他的目標是將大量的『場景』融入建築,直接表達材料,簡化形式,追求整體風格。

 

避難,修道院般的住家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安藤忠雄喜歡住宅。2014年接受美國一家媒體採訪時,他曾鄭重提到,希望自己最後的作品是一棟住宅。

「生活空間應該是一個避難所,它必須是你可以反思自己生活的地方。」

從小住在大阪的兩層木造長屋,讓安藤學會了在狹窄的空間裡經營生活,「 我的建築服務於清心寡慾且堅強度日的人,打造猶如修道院般的住家。」住在安藤設計的房子裡,需要一點犧牲精神。他曾向客戶提出要求,

「既然委託我設計,我希望你也要有堅持住下去的信心。」

Azuma House

住吉的長屋

1975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委身在兩座傳統的日本排屋之間的「住吉的長屋」,僅靠內部庭院採光。在捉襟見肘的土地上,除了混凝土和單純的結構,安藤將三分之一的面積空出來,做了一個鋪滿天光的中庭。

「住在住吉的那排房子裡,小地方既沒有水也沒有綠。通過在這個小建築的中心位置放置一個庭院,我試圖將自然環境的元素——比如光或風——帶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住吉的長屋住起來並不舒服。不過,現在的主人在那裡住了三十多年,他說:「我每天都在院子裡感受季節的變化,有時我對這所房子很反感。有時我對住在這裡感到很興奮,有時這所房子也在挑戰我……(但)我從未對所有的經歷感到厭倦。」

日本建築大師村野藤吾曾仔細看過房屋,他不為詼諧地說:「應該給住戶頒個獎吧!」

 

Rokko Housing I-III

六甲集合住宅I-III

1978-2000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神戶六甲山山腳一個60度朝南的斜坡上, 是依山而建的三期六甲集合住宅作品,為了與周邊鄉村環境相呼應,建築物的一部分掩在山裡。 平面對稱的建築物單元空隙,用上下交通的階梯銜接,構成了十處以上的室外庭院,有點像日本傳統街巷的公共空間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美國著名建築師菲利普‧約翰遜曾對安藤的方案嗤之以鼻。安藤倒像一個被激起鬥志的拳擊手,最終完成了這個享譽世界的作品。

4×4 House

4×4 住宅

2004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在其他地方,安藤用大開的窗戶擁抱自然。神戶的4×4房屋坐落在遭受嚴重侵蝕的海岸線上。在這塊「郵票大小」的土地上,安藤建了四層樓高的塔樓,正面幾乎完全是玻璃幕牆,瀨戶內海的景色盡在眼底。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安藤告訴我,颱風來臨時會很艱難,」4×4的主人說,「當然,當颱風逼近時,我覺得不安全。然而,自從習慣了,我喜歡住在這所房子裡。(它)不受潮流的影響,有一種我不會改變的豐富性……這是我一生必住的地方。」

 

沒有其他人能夠做到的建築

追尋柯布西耶的建築是安藤忠雄自我教育的起點。建造朗香教堂一樣群眾寄託心靈的教堂建築,是安藤的一個「夢想」。

「建築是一種創造場域的行為,人們可以聚集,見面,交談和互動。我繼續我的工作,希望有一天能夠創造建築,讓參觀者感受到希望之光,促進彼此之間的對話。」

Chapel On The Water

水之教堂

1988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水之教堂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水之教堂、風之教堂、光之教堂)之一。安藤忠雄的建築團隊在這裡挖出了一個90米×45米的人工水池,從周圍的一條河中引來了水。水池的深度經過精心設計,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現出風的存在。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安藤的建築周圍經常有水。建造物在水中複製自己。這是安藤有意為之,「對我來說,光和水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將運動和時間的流逝引入建築構圖。」

Church of Light

光之教堂

‎1989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自然光通過牆面相交的十字架進入黑暗的房間,莊嚴而美麗,直搗人心的空間。它完美地展示了安藤對混凝土、空間和光線之間關係的控制力。預算則有些失控,光之教堂面臨無法封頂的窘境,他甚至想放棄屋頂先行使用。承接此作品的施工單位被安藤感動,賠本完成了建築的施工。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極簡結構喚起純粹的精神感受,這就是安藤的設計之美,「似乎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沒有其他人能做到。這就是我的建築。」

 

安藤之島,比起明亮不如幽暗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安藤忠雄成為直島一個特殊作品的主導者。由於直島的人口正在減少,倍樂生公司的日本億萬富翁福口宗一郎懷著把該島變成文化中心的遠見卓識,買下直島南部地區,並委託安藤忠雄參與設計。

從1988年第一次接到設計請求開始,安藤忠雄在島上相繼建造了7處公共建築。如今,人們常稱直島為「安藤之島」

 

Benesse House

倍樂生之家

1992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倍樂生之家是安藤在直島設計的第一處建築,包括旅館美術館兩部分,在山腰和山頂分別有一棟。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建築的混凝土牆面和乾淨利落的幾何線條,是安藤慣用的設計語言。這是直島的核心建築之一。

 

Chichu Art Museum

地中美術館

2004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將建築融入自然環境,安藤在地中美術館的設計上將這個觀念達到了極致。為了不破壞公園生態,安藤將美術館幾乎將整個主體建築隱入了地下。如果從空中俯瞰,只有幾何形狀的天窗和天井。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自然光通過不同形狀的縫隙與開口被引入室內,不同的時間裡呈現出不同的光影,「比起明亮不如幽暗,比起在地上不如到地中。」

 

尊重過去,但也要向前看

汲取傳統的精神並在現代活用,安藤認為這才是繼承傳統的真意。他喜歡圍繞建築本身或在建築內部重新構建,但並不主張將最初的架構中移除,以保留時間累積的富饒

「你應該尊重老人,尊重過去的建築。同時,你應該向前看。」

 

Honpukuji Water Temple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1991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1989年,本福寺延請安藤忠雄重新修建寺院。 安藤希望突破既有的俯角建築傳統,創造一個現代感的宗教場所。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修繕舊寺、新建大殿、蓮花池成為寺廟的屋頂、安藤的設計遭到不少京都佛教僧徒反對,但一位90多歲高齡的高僧被安藤打動了,「回到佛教的原點,進入蓮花的中心,這是很棒的構想,請你一定要實現。」23個月後,安藤的設計完成。1991年,阪神地震受災期間,水御堂的蓮池水一度成了周邊居民的水源。

 

Omotesando Hills

表參道之丘

2006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表參道之丘是在1927年竣工的「同潤會青山公寓」舊址上所進行的都市再開發計畫,在這個斜坡處的狹窄區域,安藤忠雄利用一整排的樺木樹和分三階段漸次降低的建築樓層來調和景觀,因此建築內的地面也有許多斜坡。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此外,這棟建築的東側保留了建築一部分作為店面。

 

The Hill of the Buddha

頭大佛

2016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這尊13.5米高的佛像在田野中獨自肅立了15年。在佛像的四周,安藤設計了一個圓錐形的、種滿了薰衣草的山丘,將佛像「包裹」起來,從山外只能看見佛像的頭部。遊客需要通過40米長的通道進入內部的圓形空間。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建築師很少區分神聖和家庭。教會是聖靈的家鄉、聖靈居住的地方。不論大或小,它是靈魂的家園,所以當你去那裡時,你會感到輕鬆。你能感受到精神的豐富。」

 

清水混凝土,對話自然的意義

安藤一直使用清水混凝土材料,結構上堅守幾何造型,在其中挑戰如何創造豐富空間。他被稱為「「清水混凝土詩人」。清水混凝土的澆築極為重要,「還沒拆下模板錢,不知成敗。」工地灌漿,安藤有時會手拿竹棒大聲苛責(甚至敲打)工作馬虎的人。

工業感的水泥與自然如何交談,安藤給出了一個答案,

「建築的目的不只是與自然交談,而是試圖改造經由建築表達出來的自然的意義。」

Hiroki Oda Museum

織田廣喜美術館

1998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以畫家織田廣喜的名言「有陽光就專心作畫,太陽下山就休息」為宗旨,安藤將美術館(又被稱作「自然光博物館」)特別設計成日出開館、日落閉館的美術館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博物館所有的光源都來自於自然光,「也許這個博物館與現代社會並不協調,但如果來訪者在畫家創作作品的同樣的光線條件下欣賞作品,就能更貼近畫家的創作世界。」

 

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

沃斯堡現代美術館

2002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毗鄰建築巨匠路易斯‧康 Louis I. Kahn 設計的金貝爾美術館安藤忠雄的設計試圖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創造一個沙漠綠洲。建築由5棟平行排列的「箱體」為基本單位,採用混凝土和玻璃的雙重表層,玻璃和混凝土之間的狹窄空間讓每個展廳都相對獨立。挑簷設計有效地阻擋了美國德州強烈的陽光。

 

Shanghai Poly Grand Theater

上海保利大劇院

2014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整棟建築是「萬花筒」般錯綜複雜的幾何結構,在清水混凝土構成的立方盒子中,原木構件以正圓、三角、曲線等多種幾何形態搭配出現。此外,人工化的風、光、水等自然因素被導入建築之中。

 

計畫外,以及安藤的憂慮

1995年,在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那年,安藤為自己建了一個家,但因為妻子生了雙胞胎,房子顯得過小,安藤一家從未搬進來住過,這裡就成了安藤的工作室。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後來他擴建了一部分,將頂層改造成會議室,將陽台連在一起,並在房子一側掛了一個盒子,這是他在1995年從未計畫過的

「建築必須和你一起成長。看看外面的那棵樹。它曾經在屋簷下,就像你的生活一樣,從10年前開始,現在一切都改變了,房子也應該改變。」

安藤忠雄:「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2009 年,安藤忠雄的膽囊、膽管和十二指腸因癌細胞被全部摘除。5 年後,腎臟和脾臟也被摘除。不過,1941年出生、2018年已經年屆77歲的他繼續活躍在建築界。

一切依然在改變。

有人問安藤對未來有何擔憂。安藤沉吟片刻,「我害怕人們不希望未來到來。」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