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使用器具已有千萬年的歷史。在如此長的時間裡,無論是手觸的使用還是眼觀的視覺,世界各地都形成了自己對於器具的獨特習慣與審美。
在日本,有田燒有著400年的悠久歷史。看似與現代家居不相關的古舊製法,在2016年產生了轉折。當地陶瓷製造商桃田紀之(Noriyuki Momota)邀請來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師們,對有田燒重新進行思考和再設計,以現代手法重塑古老的匠人技藝。
慶祝有田燒400歲生日,16組設計師令古老工藝重返生活
2016/ 是16組國際設計師與10家有田傳統陶藝結合,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本地品牌。如此龐大的設計生產團隊,始於有田燒的歷史復興。
相比「為設計而設計」,這更像是現代設計師們為慶祝有田燒400歲而製作的生日禮物。
有田燒的過去與現在
有田燒的復興計畫,早在2012年就有了萌芽。
當地有著百年歷史的陶瓷貿易公司Momota Touen總裁桃田紀之著眼於有田燒的未來發展,用具有全球視野的設計找回適合現代生活方式的有田燒。於是,他想到了服務於多個室內、產品等國際品牌設計創作的設計師柳原照弘(Teruhiro Yanagihara)。

要將具備如此深厚傳統的工藝重新表達出來,柳原照弘認為需要具備國際視野的設計理念,於是邀請了荷蘭設計工作室Scholten&Baijings一起,進行有田燒的再設計。
選擇荷蘭籍設計師並不是無水之源。四百年前,藉由東印度荷蘭公司的貿易活動,使得日本陶瓷在世界範圍內聞名。如今,兩位擅長運用色彩的荷蘭設計師重塑日本傳統色彩,將日式器具與歐式現代風格相結合。
2012年,桃田紀之與三位設計師一起創立了1616/arita japan,以有田工藝設計了一系列日常器皿:TY Standard系列由柳原照弘設計,簡潔現代;「 S&B彩色瓷器」系列由Scholten&Baijings創造,色彩愉悅。
脫胎於日本傳統線條與色彩的現代器形演繹,3位設計師的作品在同年的米蘭傢俱展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關注,rijks博物館也陸續展出這次作品。此後,HAY、Georg Jensen等國際品牌也開始與有田燒結合生產產品。
從1616到2016,受到全世界關注的Aritaware
用現代手法演繹的傳統陶瓷取得了巨大成功,1616/arita japan作品品牌鼓勵了其他當地的陶瓷製造商們與設計師的合作,開發新興的Aritaware。
重回17世紀日本與荷蘭的瓷器輝煌時代,將囿於傳統工藝的有田燒重新帶回人們日常生活的視野,成為2016/形成的有力催化劑。
16組設計師的部分作品
於是,有田市所在的佐賀縣政府與荷蘭駐日大使館共同發起了「Creative Residency Arita」計畫。1616/arita japan的三位創意總監進一步推進「有田復興」,用全球化的視野來對有田燒進行重新定位。
計畫委員會藉由公開徵集,在申請中回顧設計經歷作品與居住適用性作為考量,最後選擇了不同文化背景的16組設計師與10座傳統有田燒工坊進行創作,將1616/arita japan 延續成為 2016/。
為了能讓更多人瞭解到有田燒的魅力,Scholten&Baijings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Arita House」,展示藉由現代設計語言描繪的古老陶瓷工藝
16組設計師分別來自美國、瑞典、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Stefan Scholten認為,他們在參與2016/ 這個特殊作品的同時,會為其他的設計作品帶來靈感,進而在設計與工藝領域傳播有關Aritaware的資訊。
柳原照弘談到2016/ 的未來,希望有田不僅僅是百年經驗的陶瓷之城,更能成為一座世界設計的創意熔爐。
在經典工藝的窯廠裡,實現天馬行空的設計
對於設計師們而言,能親自瞭解擁有400年歷史文化的工藝,並能將自己的設計作用於它,成為全世界日常所用之物,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每一組設計師與一家有田燒工坊進行配對,探索彼此在各自專業領域的個性和極致。

有田燒聞名於世的最大特點是輕薄的同時十分堅硬,但在百年歷史洪流留存下來的窯廠都各有所長。雖然是古樸的手工藝,累積至今開發的技術也不乏高科技。
2015年,在有田市的陶瓷技術研究實驗室,發明了一種將瓷器重量減輕10%的方法。Stefan Scholten介紹說,2016/作品的挑戰之一在於手工藝人需要適應他們不瞭解或從未使用過的新技術。但要在有田瓷器的歷史上引入一個新的階段,進行合作很重要。
於是,設計師們紛紛來到有田居住,瞭解當地陶瓷文化的同時也與居民、工匠們進行交流。有田復興計畫的重點是能夠將設計與傳統結合,彼此挖掘出最動人的一面。匠人們學習和傳承卓越燒陶技術,設計師們在此探索和試驗他們的設計創意。

譬如在器物色彩方面,瑞士設計工作室Kueng Kaputo與擅長噴塗的Kinemon Toen窯廠都有著極致的追求。因此,他們選擇製作出一個系列,藉由玩味色彩與光學的變化遊戲,以最大化Kinemon Toen實現色彩的能力。
百年工藝重回現代生活
設計師與傳統工藝的合作成果固然美好,但人們可能會將Aritaware視為展示在博物館中的精美物品,而非餐桌上可使用的器具。要將有田燒融入日常生活,不僅靠提升工藝和審美視覺的改變,更要從實際情況考慮產品的價格問題。
回歸到最初的1616/arita japan,桃田紀之堅持「人們認為器具好卻由於價格高而不購買」是沒有意義的,這樣的理念也延續到了2016/ 。
2016/提供1七個標準系列與兩個限量版系列。
標準系列包括日常使用的機能性陶瓷物品以批量生產,展示了Aritaware最佳技術,將其更好地推向市場;限量版系列則是利用有田燒的特殊工藝製作的可收藏的限量產品,試圖慶祝此一具有百年歷史工藝的實質品質。
THINGTALK齊物+ 在2016/ 中選擇的設計師作品,有傳承和創新arita特殊工藝燒製的器具,也有用日本摺紙、人體工程學來進行思考設計的作品。
BIG-GAME,探索極致陶土工藝設計日常用具

當團隊真正到達有田,發現當地大量藉由傳統手工延續了幾百年的工藝同時也擁有高科技的材料製作,BIG-GAME便決定從此一點上來進行研究和探索。
藉由陶土帶有特殊的消光的多孔材料,研製一款倒梯形的咖啡過濾器,無需咖啡濾紙也可過濾咖啡渣

另一種特殊陶土材質耐高溫,可直接明火使用
藤代茂樹Shigeki Fujishiro,跳脫傳統藍白的紅色陶器
藤代茂樹來自東京,曾在著名的設計工作室IDÉE工作,與他配對合作的製造商是以噴槍釉料聞名的Kinemon Toen陶器。
作為2016/ 中除柳原照弘外的另一位日本設計師,他從傳承和突破日式傳統設計的方向來進行思考。
Akae(赤繪)是Aritaware的代表性技術之一,只是過去僅僅部分使用在花盆、陶器圖案中。為了打破人們對有田燒固有的藍白色調印象,藤帶茂樹嘗試使用紅色釉料。
以紅、白、灰為主色調,獨特的消光質地,顏色均勻平整,呈現極簡而又獨具性格的器皿造型
Christian Haas
同時適用於歐洲和亞洲餐桌的器具
德國設計師Christian Haas有著餐具設計的豐富經驗,但在考慮2016/ 的設計時,他嘗試忽視自己的閱歷,重新理解有田燒。
Christian Haas與當地最有與設計師合作經驗的Housen陶瓷合作,從亞洲餐具和歐洲餐具的異同來進行思考
在遵從機能性的同時,Christian Haas希望器物是可以讓人們每天都願意使用的。這個系列是低調謙卑而又有著微妙細部的器物,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好驚喜。
看似簡單的造型,底部開發了特殊的三角形底座,線條具有摺紙感、底部手工勾勒細紋
Leon Ransmeier
以「工具」來思考陶瓷
來自美國的Leon Ransmeier 對陶瓷有著不同的思考。在生活中,器物是一種「工具」,需要被手抓緊才能得以使用。
於是,他從手對不同形狀器物的抓力進行考慮,想要設計出抓握舒適的物品。
Leon Ransmeier將水壺、杯子、碗碟做出極具手感的設計,包括手柄的形狀與角度、手握住底托的高度等。
同時,設計師與Hataman Touen窯廠合作採用天草粘土來製作。系列中的白色器型外部沒有上釉,手可直接接觸到陶土的質感;而天草粘土不易吸收其他物質,多次使用也能保持原色潔淨。
Kueng Caputo
漸變與融合的陶瓷邊界
Kueng Caputo是兩位瑞士設計師組成的工作室,在擅長噴塗釉料的Kinemon Toen工廠開拓了瓷器釉料的極致可能性。
Kueng Caputo運用窯廠特有的fukitsuke上色技術,生產出極具光影變幻的漸變色彩。同時,系列中器皿頂部的凹面也突破了燒製陶瓷的技術難關,形成非常現代又獨具展示風格的生活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