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設計,不論是重建或增建、運用設計的加法或減法、還是採用在地材料,不僅能使荒廢破舊的鄉下老宅煥然一新,也能重塑一方水土;本文分享義大利、日本、中國、希臘、法國、冰島等地18間民宿,這些獨特的住宿設施在凸顯當地人文風情的同時,也能讓住客感受到深刻的體驗。
內容目錄
石與木完美結合:日本Art Biotop Suite Villa

阪茂設計的日本民宿「Art Biotop Suite Villa」,是它是一個分支式的住宿設施,位於栃木縣那須郡。
木結構為主體的客房沿著溪流排布,帶有大開口的滑動門讓內部將與露台相連。進而形成室內和室外空間的連續,設計師利用施工現場挖掘的石塊砌築外牆,充分發揮在地性。

「Suite Villa」建築運用石頭、木材等自然質感建材融入森林,空間中也處處可見 Art Biotop 向來強調的藝術美感,找來平面設計師原研哉、織品設計師須藤玲子、陶藝家近藤高弘等人佈置。彷如走入一座忘憂森林,沈浸在建築自然寧靜質感,與豐厚的藝術之間。

坂茂設計融合自然與生活空間的Art Biotop Suite Villa
位在「水庭」東方、佔地約 16,000 平方公尺的森林地,日本建築師坂茂選擇在和緩的小山丘上,打造 14 座各自獨立的木結構別墅(共15個房間),每棟建築皆面對著基地兩側流淌的涓涓溪流,附近皆是蓊鬱森林。
為了把豐富自然生態帶進空間,坂茂透過大面積敞開的半室外空間,讓內外過渡與接合。在設計上,坂茂將 12 公尺長的木樑,以 4.5 公分的間距在建築的屋頂與底部整齊排列,形成 5.4 公尺長的長型量體空間。並且設計了滑動的玻璃門,當玻璃門完全敞開時,半室外的露台便與室內相接和;而浴室與露台也以可活動式的屏風作為阻隔,住客也可敞開屏風,享受露天風呂般的泡湯體驗。

Suite Villa建材選擇也相當講究環保,建築旁的擋土牆,全是以施工過程中基地所挖出的石頭建造,利用現地材料不僅省去運輸成本,也樸實呈現那須一帶鄰近火山「那須嶽(Nasu Mountains)」的地質環境。

向山體拓展的開闊空間:義大利Hotel Gfell

由noa*設計的 Hotel Gfell酒店位於義大利 Fiè allo Sciliar,採取巧妙嵌入地形實現了空間的擴展,讓古老的穀倉煥發新生,為客人提供了壯觀的美景和融入大自然的感覺。
公共空間完全由穀倉舊建築改造而成,原本狹小的空間藉著縱向尺度的延伸,讓酒店的機能變得豐富,有更大的使用空間。
17間新客房和套房都有全景和自然的感覺,相信這是在義大利山間度假的最佳選擇。房間和套房的溫暖色調和優雅的家具散發著傳統與現代的和諧氣息,緩緩地依偎在歐洲最廣闊的高山牧場的山間風景中。傳統和舒適的家具,歷史悠久的穀倉成為遠足或山地自行車之旅的基地,讓訪客得以在Alpe di Siusi周圍的Sciliar-Catinaccio自然公園享受假期。

與山體相融合的建築體:墨西哥Casa La Extraviada
La Extraviada是位於墨西哥Mazunte, Oaxaca的度假民宿,由於環境總是炎熱,建築設計考慮到海景和保持空間清新的空氣交叉流動,並沒有因為靠近大海而與環境特質鬥爭:天氣、鹽分、陽光和濕度,而是利用它的優勢,使其成為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Casa La Extraviada建築外牆使用了拋光混凝土和棕色塗料,取自當地的石材用於鋪設夾道兩旁的牆壁。進而讓所有使用的材料都能與山融為一體的元素,也保持了很好的視野。

建築尋求與山丘融為一體,適應它的地形,當人們上山或下山時,會發現來自於類似石頭量體的疊加,包含大型木窗,木窗一個接一個,適應土地坡度,產生梯田和懸臂,提供陰涼,讓風流動,創造一個石頭的形象,在山坡上平衡地站立。

室內天花同樣也是採用混凝土,做出魚骨拼的木紋紋理。
與自然相伴的視野:法國Hotel Breitenbach Landscape 48° Nord
法國Breitenbach Landscape Hotel景觀酒店是由挪威建築師事務所Reiulf Ramstad Architects設計,融合了大膽又自然的建築設計,將客房設計成獨立的木構空間,做到了和自然環境的融合。
Breitenbach Landscape Hotel景觀酒店在法國阿爾薩斯(Alsace,France)提出了一個整體的生態旅遊體驗,靈感來自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傳統,並建立在該地區的烹飪、健康和自然之上。


白色塗料構築寧靜氣息:土耳其Voyage Torba Hotel
Voyage Torba Hotel位於土耳其博德魯姆的托爾巴鎮(Torba ,Bodrum),這是一個旅遊、建築和無情的利潤壓力暫時影響有限的小鎮,鎮上大部分是兩層樓的度假屋和精品酒店;Voyage Torba Hotel是該鎮最大的酒店。

內外延續的牆面材質:墨西哥Rancho Avándaro House
Rancho Avándaro House位於墨西哥的 Valle de Bravo,是由Chain、Siman、Modo Manera設計的度假民宿。房屋由三個山形結構組成,每個結構都有石牆和木結構屋頂,在質樸與現代之間取得了平衡。

內牆材質也是和外立面同樣的石料,形成視覺上的統一。

與景觀結合的綠屋頂:冰島度假屋
這座湖景度假屋由丹麥建築師事務所KRADS設計,位於冰島Thingvallavatn 湖畔,該建築屋頂鋪滿草皮,面向湖面開設的大開口,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緻。
業主是冰島兩位音樂明星,丹麥歌手-作曲家Tina Dickow和冰島的多樂器演奏家和歌手-作曲家Helgi Jónsson。據建築師說,這對夫婦的表演藝術家背景使他們對創作過程特別欣賞,並熱衷於參與設計。

冰島的自然環境通常是相當貧瘠的,因此大樹和灌木很珍貴,建築師仔細調整房子的角度,讓大部分最古老的松樹以及包裹著房子的大部分低層植被不受影響。
再加上外牆採用了黑色燒杉木,使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室內的條木元素串聯了不同的空間,帶來溫馨舒適的自然氛圍。
融於景觀的下沉式庭院:非洲肯亞Arijiju

Michaelis Boyd Associates設計了肯亞的Arijiju民宿,靈感來自12世紀的法國修道院。該建築位於一個朝南的小斜坡上,所有房屋完全是圍繞中央庭院而建設,建築形態結合了非洲和歐洲建築的傳統房屋。
Arijiju位於肯亞萊基皮亞高原Ewaso生態系統的稀樹草原上,佔地32,000英畝的Borana Conservancy。這片由Michael Dyer有的土地原本是一個養牛場,這裡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包括高度瀕危的黑犀牛,它們從鄰近的盧瓦野生動物保護地和納庫魯國家公園遷到了博拉納。隨著犀牛不斷受到武裝偷獵者的威脅,維持它們的健康需要巨大的成本。為了幫助籌集資金,Michael Dyer決定將一塊土地出租建造私人住宅,在房子無人居住的情況下,可以出租,並將利潤用於Borana保護計畫。
允許和平和隱私的空間是最重要的,因此靈感來自於沉思的空間,如12世紀在普羅旺斯建造的西多會修道院(Le Thoronet Abbey)。該物業被隱藏在一個低矮的南坡上,使使用者能夠體驗到與周圍自然的聯絡,並靠近野生動物經常聚集的水坑。該房產被精心定位為朝南,以享受肯亞山雪峰的壯麗景色。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以確保建築物和梯田的位置與太陽的運動完美銜接,避開風向並隱藏在視野中。

現代區域與傳統民居結合:貴州龍塘山房

龍塘村位於貴州黔東南雷山縣,淳樸的苗人世代居住於此,沿襲著古樸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龍塘卻因產業基礎薄弱、人口空心化,而逐步走向衰落。基於line+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全方位經驗,融創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友成基金會共同委託line+,深入龍塘,重塑村落。
「龍塘山房」的民宿總樓地板面積為 2400平方米,其中增量部分由 8 幢單體客房及餐廳、懸崖劇場、無邊游泳池等建築組成,公區配套突破了現存傳統建築的形式與風格,沿著山體分成兩個「L」形量體,嵌入周圍山體與森林,和傳統龍塘苗寨形成鮮明而抽象的對照。

建築面積2400㎡,包括1650㎡的增量建築置入和750㎡的存量建築改造,其中增量部分由8幢單體客房及餐廳、懸崖劇場、無邊泳池等公區配套組成,配以登山步道建設及局部景觀修復,以此帶動整個村落的生活生產動線以及未來發展的文旅產業流線。

尊重歷史,擁抱未來——在風貌保護區內為村民做民居改造示範,在保護區外選址植入具有當代以及未來感卻不失吊腳樓師法自然精神核心的精品民宿——存量與增量設計平行。line+試圖在提高村民生活品質的同時,理通苗寨的聚落脈絡與文化脈絡,為藏於深山的貧困村落引入流量,注入活力,啟動村落自我造血能力。

基於施工難度,客房原計畫通過鋼結構預製生產實現一種輕盈的未來感,但在極低的造價條件下,通過與當地施工人員溝通,最終還是調整成雖顯沉重,但價格便宜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建築量體漂浮在近45°的山體斜坡上,將玻璃、金屬板等當代材料與毛石、小青瓦、木材等在地材料相混合利用,以脫離基底的建築體量和融入山林的材料質感將建築結構的「重」消解。

龍塘山房的民宿公區則突破了傳統鄉土建築的形式與風格,建築根據山體的高差自然分成兩個“L”形體量,上下連接,相互咬合,上部探向遠山,下部內斂於半坡,依據山形山勢生成流動的邊界,嵌入山體與森林,以抽象的形式對話傳統龍塘苗寨。
鄉村在地性與村落空間組織:武義梁家山清嘯山居民宿

武義梁家山清嘯山居民宿由尌林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位於位於浙江省金華武義縣梁家山村,村中建築依山而建,大部分建築都是木結構夯土牆,一條小溪穿流過村落,溪邊古樹尚存。清嘯山居坐落於村莊的古樹旁小溪邊,小溪對岸就是梯田和環山,背靠整個村落和大山,是理想中的隱居之所,場地原址有一棟三開間兩層高的夯土房和一個小公廁,夯土房牆面已經大面積開裂,牆體傾斜外擴,綜合
建築材料的選擇秉持了永續發展性的策略,村落中回收的小青瓦、原建築夯土牆體材料、當地的毛石砌塊、竹子、老石板、回收老木板,水磨石等,都是一些在地化的材料,就地取材、再生環保。

在村落中行走,隨著地形的高低變化,民居的體量大小變化,方向的偏轉,屋頂的邊界關係呈現出來一種錯落有致,變化無窮的狀態。這種狀態希望在建築中呈現出來,以呼應當地建築屋頂形態的變化關係,所以建築的體量被打散分解重構,屋頂方向斜度變化,形成與原有村落民居和諧的屋簷關係和體量關係。
手工藝品塑造空間陳設:希臘科斯島 Casa Cook Kos
自然風貌的保持是民宿最基本的要素。座落於希臘科斯島的 Casa Cook Kos 民宿酒店,是建築師 Ilias Mastrominas 與室內設計師 Annabell Kutucu 合作的作品,以傳統希臘遊牧民族生活方式的理念,打造出這個有著侘寂美學的精品民宿。
建築設計靈感也同樣來來自於傳統——希臘島嶼的原始建築風格。內外空間都運用了粗糙、自然的紋理以及異國風情的手工配飾,形成鮮明的地域特色。
陶粒混凝土混搭回收老磚:杭州偶寄精品酒店MYMORY hotel
偶寄精品酒店(MYMORY hotel)位於杭州臨安太湖源天目山景區山麓處。是合設計工作室(RIGHT HUB)對基地內原有的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宅進行了整體改造,將大部分夯土牆和木構架完整地保留下來,並用鋼構結合陶粒混凝土重新澆置了樓板。
老宅原有的結構被定義為酒店整體規劃設計的核心,設計師用回收的老磚為原有的夯土牆穿了件「外衣」,將木結構合理地在室內空間裸露呈現,老宅的歲月痕跡和結構美完整地呈現在客人的視線中。
巧妙幾何體與質樸山野空間:大隱於世淨隱南山度假酒店
無隱建築空間設計事務所打造的這座民宿——大隱於世淨隱南山度假酒店,其庭院配置設計靈感來來自於鑽石切割,象徵高貴且呼應了流水的主題。
採取幾何形體解構手法打破常規,白色極簡建築弱化形體本身,留白和反襯山野自然。借鑑村莊傳統斜屋頂形式將其化為符號,在設計中延展,讓空間更具親切感也融於周圍環境。
民宿設計,不論是重建或增建、運用設計的加法或減法、還是採用在地材料,不僅能使荒廢破舊的鄉下老宅煥然一新,也能重塑一方水土。
極簡白的極致應用:希臘Saint Legendary Suites
不規則本就是對規則的重新定義。由希臘工作室 Kapsimalis Architects 設計的名為「Saint Legendary Suites」的酒店位於聖托里尼,純白的外牆,極具立體感的造型設計,摒棄掉不必要的細部修飾,給人簡約整潔的建築美感,與周圍建築也很好的形成了一個整體。
室內設計延續了 Kapsimalis Architects 一貫的簡約風格,保留了生活最本真、最純粹的部分。
現代人度假,大多求的是「寧靜」。遠離城市的喧囂,讓心裡得以真正的放鬆。
白色的寧靜休憩:葡萄牙Dá Licença度假酒店
這間位於葡萄牙東部阿連特茹(Alentejo)的「Dá Licença」度假酒店,也同樣以白色空間構築了一片寧靜的度假屋宇。
而這間民宿的主人還是奢侈品牌愛馬仕的面料及絲綢部門的主管——Victor Borges 與 Franck Laigneau。
並邀請當地的建築師事務所 Procale 完成原有建築的修繕與加建,用近乎全白的外觀與乾淨的線條,融合了各種幾何形狀,呈現出了樸素的極簡主義美學。
my pool 套房
創新的傳統木構造:貴州侗寨井上民宿
貴州侗寨「井上民宿」是由 ATLAS 工作室設計的一家全新精品酒店。
作品三層樓的量體也對整體村落風貌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使用混凝土地基+傳統穿斗木構造的折衷形式,不僅在改建過程中取得了現代與傳統的平衡,也在保有良好視野的同時維持了村落原有的構造風格。
簡易結構的使用:哥斯大黎加 Art Villas 度假村
哥斯大黎加 Art Villas 度假村有異曲同工之處,是像白色果實一樣懸浮在樹冠上方的木結構小屋「COCO」,造型輕盈優雅,象徵著大自然的生命律動。
臥室以套在透明罩子裡的床為核心,浴缸和躺椅沿著圓形平台鬆散擺放。
新舊紋理之間的協調:小有河東岸民宿
王維仁建築設計研究室打造的小有河東岸民宿,是在四棟荒廢的三合院農宅基礎上進行的改造與新建,結合空置的宅基地與階梯的田園紋理,並用青瓦陂頂與夯土牆體的新舊質地調和出建築的和諧紋理。
王維仁建築設計研究室
新老結構的對撞:西班牙Casa en Miraflores
在西班牙南部的米拉弗洛雷斯,Fuertespenedo Arquitectos 把棟歷史悠久的鄉村建築擴建為一幢立面獨特的民宿。
設計師用新的混凝土空間代替了原本破損的樓體部分,以當代的方式詮釋了建築的固有特色。
條木表皮的韻律變化:挪威Kvitfjell度假村SKIGARD HYTTE
Mork-Ulnes Architects 將挪威的 Kvitfjell 度假村打造成了一座種滿青草的木頭屋,外立面覆蓋的是挪威農場常見的木頭柵欄,加上屋頂的綠色植栽,遠遠看去,建築完全隱沒在周圍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