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文化地標:台中綠美圖的誕生與願景
台中將迎來一座全新文化地標——台中綠美圖,一座融合了美術館與圖書館的建築奇觀。這座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設計的建築,將於2025年在台中中央公園揭幕。台中市立圖書館於今年五月起,推出一系列暖身活動,包括「給綠美圖的備忘錄」系列講座和「書本的季節」書展,讓市民提前感受這座新地標的魅力。這些活動不僅在建築設計和人文藝術方面引發討論,更將閱讀和美學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使人們在這座城市中體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
延伸閱讀: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再創經典!台中綠美圖引領城市文化新風潮,國際競圖提案內容完整披露!
妹島和世的綠意對話:建築與自然的融合
台中綠美圖的設計充滿了妹島和世特有的輕盈與通透感。這座建築利用帷幕和擴張網的巧妙搭配,營造出一層如銀白薄紗般飄動的外觀,與中央公園的綠意形成對話。這種設計不僅美觀,還能有效降低室內熱負荷,實現節能環保的目標。這座建築不僅是台灣首座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的公共建築,也是國內首次採用隔震系統的建築,展示了現代建築技術與美學的完美結合。
2024【給綠美圖的備忘錄】系列講座,探索建築之美與都市美學
為迎接台中綠美圖的啟用,台中市立圖書館特別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舉辦系列講座,帶領市民深入探索建築與都市美學。首場講座將於5月26日舉行,由東京大學建築博士謝宗哲主講,主題為「SANAA建築之美-以日本美學意識為引的解讀」。隨後,6月29日將由「都市偵探」李清志分享「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鼓勵市民以不同角度探索台中的建築之美。7月6日,公共空間專家吳書原將談論公共空間對城市美學的重要性,帶領市民共同塑造城市的美好想像。
綠美圖暖身書展:書本的季節與閱讀的力量
台中市立圖書館將於6月1日至7月31日舉辦「綠美圖暖身書展-書本的季節」。這次書展以台中大肚山原生樹種「天料木」為主角,設置「綠種子」、「光之美」和「圖之森」三個主題,展出百本涵蓋台中文學、旅行、生活及美學的圖書。透過這次書展,市民可以在書籍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閱讀軌跡,感受到生命的豐富和活力。閱讀如同天料木的成長,需要時間與耐心,讓書籍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繼而傳播得更遠。
公園中的大書房:綠美圖的持續文化活動
「給綠美圖的備忘錄」系列活動將於8月起持續進行,每月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與市民一同閱讀與討論。包括「火星童書地圖」的蘇懿禎、「書話三部曲」的鍾芳玲及知名建築師劉培森等,都將陸續登場,為市民帶來豐富的文化饗宴。在這座充滿綠意和美學的大書房中,市民將體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喚醒心中的綠與美,形成一個共鳴的文化社群。更多詳情可至台中市立圖書館官網查詢。
2024【給綠美圖的備忘錄】系列講座|閱讀公園中的大書房,喚醒心中的綠與美
中市圖新總館「臺中綠美圖」將於114年開館營運,為臺中市民帶來國際級的閱讀饗宴,中市圖於2024年5月起,邀請建築、人文藝術、閱讀推廣等領域之專業工作者與市民面對面分享,透過交流、介紹、並讓市民期待這座「世界級圖書館」,將閱讀及美學生活融入日常,鼓勵市民閱讀、學習新知、充實心靈,提升城市人文及文化之底蘊。

系列講座一|講者:謝宗哲
講題:SANAA建築之美-以日本美學意識為引的解讀
時間:113年5月26日(星期日) 下午2:00-4:00
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 總館 (北屯區豐樂路二段158號)
講師介紹:
謝宗哲是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自由寫作者、建築策展人,2015年起離開大學專任教職、設立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在從事建築現場體驗及生活美學實踐的工作之餘,也持續透過翻譯/寫作/策展的方式來分享當代建築美學與藝術中的福音。 曾獲邀連續策劃3屆的台南建築三年展(2019、2022、2025),第67期誠品講堂城市建築家系列講堂:建築家的30歲年代–境界的擴展總策畫(2019)。
重要著作:「HO SANAA! –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原點出版,2019)、「世界教堂建築巡禮 – 一個建築學者的朝聖散記」(宇宙光出版,2020)、「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城邦集團創意市集出版,2023)
謝宗哲講座內容:
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所組成的SANAA,以其澄淨極簡的建築造型與白色曖昧而模糊迷幻的空間氛圍於2000年以降引領了全新建築浪潮。
從金沢21世紀美術館(2004)及洛桑Rolex Learning Center(2010)等傑作問世徹底解放了既有建築常規、以其嶄新的建築形式與空間體驗帶給人們的震撼依然餘波蕩漾之際,其建築設計上的創作與挑戰依然未曾止息。包括疫情前完成的大阪藝術大學藝術科學系館、以及在不久之後開幕的台中市綠美圖的全新SANAA建築,相信都是引領人們得以在這些美麗建築中相遇、享受生活中幸福片刻的契機。本講座試圖從日本傳統美學意識的角度切入,提供破解/ 攻略SANAA建築美學的密奧義。
系列講座二|講者:李清志
講題: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時間:113年6月29日(星期六) 下午2:00-4:00
地點:大墩文化中心B1視聽放映室 (西區英才路600號)
講師介紹:
李清志是建築學者、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商業周刊》建築專欄作家。台北BRAVO FM91.3電台「建築新樂園」節目主持人。以都市偵探自許,喜歡遊走不同城市,觀察並探討建築空間文化。2019年獲得廣播金鐘獎「藝文節目獎」及「藝文節目主持人獎」。
李清志講座內容:
因為這幾年世紀疫情的影響,我被迫在國內旅行,我試著尋找一個字,用來形容我這幾年在台灣旅行觀察的心境,後來想到用「迷走」這個字,因為這幾年因為疫情的攪擾、內心的恐懼與慌亂,加上不可知曉的未來,我們有如困在迷霧之中,只能到處亂走,試圖在其中理出頭緒,找到心靈的出路。
「迷走」這個字來自於日文,原意是「迷路、迷航」或是「陷入困境」的意思。我其實很喜歡「迷路」的感覺,因為迷路讓自己陷於一種無法預知的刺激感,隨時期待未知驚喜的一種興奮情緒,所以有人說「迷路是旅行的開始」,必須將自己置身於「迷走」的狀態中,才能真正享受旅行的驚喜與樂趣。
在漫無目的的迷走中,我也發現台灣有種強烈的再生能力,過去雜亂的生活空間或建築物,再重新設計或再利用中,成為充滿創新活力的地點,這其實反映出台灣的設計力與創造力的提升,不可諱言地,台灣的美學水準也不斷地提升,這是在迷走旅行中,深刻的體驗與感受。
雖然因為疫情的影響,我被迫在自己的城市旅行,但是我慢慢感覺到在台灣的建築迷走,其實是充滿樂趣的,也是意義深重的,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家園,是我成長的島嶼,直得我更多深入去瞭解認識。
*於講座日期前一個月開放線上報名
系列講座三|講者:吳書原
講題:島嶼之野
時間:113年7月6日(星期六) 下午2:00-4:00
地點:上楓分館 (大雅區樹德街255巷5號)
講師介紹:
吳書原自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畢業後,赴英國AA建築聯盟學院攻讀碩士,在「景觀都市主義」(Landscape Urbanism)學說與異鄉見聞的啟發與積澱中,展開對台灣設計風格的探索之路,創立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並於2018年擔任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策展人,致力以台灣原生植物打造島嶼之野。至今,吳書原的景觀設計作品在私人花園、公共空間、藝術展覽、美術場館等各式場域,重建人與自然的原始連結。他對群眾審美思維的轉化,也在設計實踐中自然蔓延、有機生長。
吳書原講座內容:
公共空間忠實反映一座城市對美學的觀點,成為城市應有的個性與態度。具有美學及豐富經驗的設計師,加入城市美學翻轉行列,共築對城市空間的美好想像。
例如:「不只是圖書館」的發想及誕生,雖然不完全是公共空間,卻是老建築與當代美學碰撞出精彩火花的重要案例。在島嶼之野中,如何結合美學、建築、閱讀及生活,重新爬梳生活周遭所蘊藏的歷史價值,並思考著該如何運用設計的力量,讓這份價值分享給更多人。
*於講座日期前一個月開放線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