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空間與鄰里共好,西安灃東新城萊安社區中心/EID Architecture

0
2270

位於西安城市中軸線西延段上的萊安社區中心近日在灃東新城落成。灃東新城地處關中渭河沖積平原,北臨渭河,南靠秦嶺,是西咸一體化以及定位建設東方人文特色的生態化國際新城的引領區,也成為西安城市發展的新興板塊和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萊安社區中心由中國建築師 EID Architecture 首席建築師姜平主持設計,位於灃東新城的核心區域,服務社區的同時,承載了對周邊城市新區的催化啟動,將為灃東新城構建一個重要的城市節點。


©路徑建築攝影


©路徑建築攝影


©路徑建築攝影


©路徑建築攝影

基於當代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進程中大量出現同質化的城市新區的現象,城市空間中普遍缺乏具有社區認同與鄰里歸屬感的公共空間。西安灃東萊安社區中心,藉由對不同屬性建築機能的豎向組織,形成多孔可滲透的城市介面,將城市公共空間與市民性場所最大化,創造開放與包容的多次元社區空間體驗,為建設中的萬萊逸宸社區以及灃東周邊社區的市民提供了極佳的休憩,運動健身,閱讀,兒童早教,藝術展陳,文化活動等社區服務配套場所。


©路徑建築攝影


©路徑建築攝影

城市空間的社區滲透

織構包容開放的市民性場所

萊安社區中心坐落於城市中軸線林蔭大道北側社區的入口廣場上,藉由底層有機的建築形態的支撐,勾勒出進入社區的代表性「雲門」,作為公眾進入社區的序章;同時,具有雕塑感的下部量體創造出通透的界面,一條傾斜的扶梯從下部直達抬升的二層空間,共同構建出入口的形式要素,在突出社區入口的同時,帶來具有雕塑感和視覺衝擊力的建築意象,呈現出獨特的社區建築形態。


概念發想示意圖

「漂浮之門」超越社區中心本體的定義,被構想成為一個包容開放的社區門戶,成為城市中軸線一側城市公共空間的自然延伸。建築機能串聯了地上和地下空間,穿越「雲門」進入社區之際,還會經過橢圓形的下沉庭院,素樸禪意的庭院創造出蘊含東方意境又富有生機的院落景象,營造出進入社區前門庭、院落相得益彰的豐富層次,進而最大限度地賦予「歸家」多重體驗。地下的兒童早教,休閒,健身活動空間圍繞下沉庭院組織,為室內引入充足的陽光。


©路徑建築攝影


©一刻攝影

建築師以開放性和包容性為出發點,藉由抬升地上空間營造建築通透輕盈的「漂浮之門」,同時把底部開放空間最大限度地還給市民。從全天候向市民開放的日常性場所過渡到社區性空間,延展了城市公共節點,並將更多的開放空間釋放給公眾。


©路徑建築攝影

社區之家
日常生活場景的體驗

萊安社區中心的建築機能兼具市民性和日常性,藉由豎向聯通貫穿在地上和地下空間,下沉庭院融合了運動健身、早教、兒童學後興趣班等社區日常生活的場所,同時,地上兩層的機能涵蓋社區服務中心、文化展陳、多機能廳等市民性空間,地面層以自然起伏的地景形態的社區廣場空間與富於雕塑感的建築低區結合,形成一系列收放有致,富於層次的公共空間,與底部厚重的有機形體形成虛實對比。


萊安社區中心模型


模型

建築地面層的開放空間最大限度地銜接城市公共空間與社區空間,鼓勵市民交流、休憩,形成一個日常社區交流互動的目的地。藉由將兩層空間懸浮在地面上,萊安社區中心為公眾釋放出更多的開放空間和景觀空間,塑造出一個可以進行休閒聚會和社區活動的市民場所,也為行人提供了友好的氣候蔽護,使他們在廣場上活動時可以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

可滲透的城市介面增加了公眾在景觀中的參與性,入口廣場豐富的微地形變化結合淺水池,吸引人們可以從周邊隨時進入此一場域,並在活動中心下方自由的穿行。


©路徑建築攝影

©一刻攝影

©一刻攝影

有機的形式及流動的空間

這座具有雕塑感的建築不僅為灃東新城塑造了一個辨識度極高的建築形象,還為居民及訪客提供了一種沉浸式的空間場景體驗。建築底部有機形體的複雜性和上層量體的簡潔性的對比根植於中國建築傳統的雙重性「人工介入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萊安社區中心的室內設計引入了開放平面和流動空間的概念,以鼓勵居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二層多機能展廳的內部機能可以隨著活動需求進行靈活的空間調整。開放後的萊安社區中心將為市民提供各種具有特色的活動體驗,使交往互動,對話成為鄰里間的新常態。


©一刻攝影
©一刻攝影

©一刻攝影

建築概念與結構表現的融合

懸浮的建築主體結構採用鋼結構框架和支撐體系,最大懸臂出挑達12公尺。主體部分除了超大懸挑,還要求二層樓面通透輕盈。在結構設計階段,建築師與結構工程師密切配合,結合建築機能、屋面荷載、合理造價、以及樓面的舒適度進行綜合考量,就輪廓造型、外殼選材,結構選型進行反覆的討論與嘗試,力求達到在建築的概念表現與結構的系統優化之間獲得理想的平衡。


©一刻攝影

數位加工與在地工藝相結合

建築底部採用GFRC材料來實現其複雜的波紋雙曲面造型及表皮效果的表述。200多塊不同曲面的GFRC板,運用先進的CNC加工技術精準切割及定位MDF板,並用直徑2cm的柔軟楊木條搭建出雙曲面波紋造型,再用原子灰抹灰及打磨的工序實現光滑的反模造型。然後同時噴射混凝土和玻璃纖維形成2cm左右厚的GFRC板,12小時後拆模成型。GFRC素混凝土厚重的質感和肌理凸顯出城市的歷史積澱,映射出一種與城市文化脈絡的關聯。


©EID Architecture


©路徑建築攝影

組裝式的主體鋼結構、GFRC板和玻璃採用工廠車間預先加工建造的方式,在減少碳排放、污水、揚塵的同時大大縮短了工期。同時,建築良好地整合了當地的自然資源(包括氣候和物質資源)來達到室內的舒適度。

通透的地面層促進了區域的自然通風,加快了熱量散失,創造出涼爽的陰影空間,由於西安整個夏天常常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此一設計在建造和使用的過程中備受讚賞。而精心規劃的機能配置與建築界面,使得無論是地上還是地下部分都能享受豐富的自然光線。


©路徑建築攝影

當代建構與歷史元素的融合

萊安社區中心的設計融匯了歷史脈絡與當代建構技術,在傳承城市記憶的同時,創造一種面向未來的城市姿態。提案充分回應與融合西安城市豐厚的人文底蘊和新城板塊的活力,平衡建築的歷史脈絡與充滿未來感的建築形態。

如果說建築簡約的量體是對西安古城格網狀的城市關係的理性回應,建築基座部分有機的形態則是融合自然起伏的景觀地形;萊安社區中心試圖模糊建築與景觀之間的介面,建築彷彿是從自然起伏的地景中生長而出。

抬升的文化展示與社區服務空間,滲透延伸的市民性廣場,與下沉的庭院以及社區活動的公共空間,形成多元的日常生活場景,建築和景觀作為一種促進社區交往互動的介體,共同織構西安城市中軸延展線上一處賦有活力的城市風景。

>>相關資訊
作品名稱:西安萊安社區中心
作品位置:中國西安
業主:陝西萬萊置業有限公司
建築師:EID Architecture
完成年份:2020
總樓地板面積:4,500平方公尺
主持建築師:姜平
設計團隊:鮑嘉祿、陸生雲、俞金晶、黎泓、徐威、王成陽、成怡萱
建築合作方/機電顧問:四川洲宇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結構顧問:上海源規建築結構設計事務所/陝西泰鑫鋼構工程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顧問:水相設計有限公司、深圳市飛簷室內設計事務所
景觀設計: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GFRC施工單位:陝西美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帷幕牆設計單位:上海傳承博華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帷幕牆施工單位:陝西泉友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師:路徑建築攝影、一刻攝影、楊輝


©路徑建築攝影


©楊輝


等角透視圖


結構分析圖


整體平面配置圖

地面層平面圖

二樓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地下室平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牆體細部

牆體細部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