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薩夫迪 Moshe Safdie 重塑人與建築的關係

0
2736

提起摩西‧薩夫迪(Moshe Safdie),許多人會感覺有點陌生,在建築界,他是享譽世界的設計大師,是美國建築師協會2015金獎得主。該獎項是美國建築師學會頒發的最高榮譽,獎勵為建築事業做出持久貢獻的個人,曾獲2016年美國Cooper Hewitt 國家設計博物館頒發的國家設計終身成就獎得主。

Moshe Safdie 重塑人與建築的關係
Moshe Safdie

加拿大以色列裔建築師薩夫迪的高產是建築界眾所周知的,似乎在他身上有著源源不斷的靈感與建築創意,這是令人驚羨的。據維基百科記載,薩夫迪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的作品問世,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加拿大國家美術館美國水晶藝術館以及令人驚豔的新加坡金沙酒店

這樣的高產在建築界總是引來羨慕、爭議與效仿。如今高樓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它們其中有部分便是效仿薩夫迪所擅長的建築風格而設計,但依舊沒有薩夫迪的原創建築那樣令人歎為觀止。

雖然作為建築師不免會被商業氣息所影響,但這並不影響薩夫迪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用自己對建築的獨特解讀以及自己的創新去構建他所追求的建築理想國。

  • 1967 Habitat 67 at Expo 67 World’s Fair, Montreal, Quebec, Canada
  • 1980 Robina Gold Coast City, Queensland, Australia
  • 1981 Coldspring New Town, Baltimore, Maryland, USA
  • 1987 Musée de la Civilisation, Quebec City, Canada
  • 1988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Ottawa, Ontario, Canada
  • 1988 Hebrew Union College, Jerusalem, Israel
  • 1989 City plan for Modi’in, Israel
  • 1989 The Esplanade condominium complex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 1991 The Jean-Noël Desmarais Pavilion of the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 Montreal, Quebec, Canada
  • 1992 The Class of 1959 Chape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 1993 Mamilla Centre and David’s Village, Jerusalem, Israel
  • 1994 Former Ottawa City Hall, Ottawa, Ontario, Canada
  • 1995 Vancouver Library Square,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 1995 The Centre in Vancouv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 2000 The Exploration Place Science Museum in Wichita, Kansas, USA
  • 2002 The campus of Hebrew College in Newton, Massachusetts, USA
  • 2003 Peabody Essex Museum in Salem, Massachusetts, USA
  • 2003 Main Branch of the Salt Lake City Public Library, Salt Lake City, Utah, USA
  • 2003 Eleanor Roosevelt College campus, UC San Diego, USA
  • 2003 Pantages Tower, Toronto, Ontario, Canada
  • 2003 Corrour Lodge, Inverness-shire, Scotland
  • 2004 Airside building of Terminal 3, Ben Guri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l Aviv, Israel
  • 2005 Yad Vashem Holocaust History Museum, Jerusalem, Israel; the Children’s Memorial and Deportees (cattle-car) Memorial are also Safdie designs
  • 2006 Telfair Museum of Art, Jepson Center for the Arts, Savannah, Georgia, USA
  • 2007 Terminal 1, Toronto Pear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Toronto, Ontario, Canada, (with Skidmore Owings Merrill)
  • 2008 United States Federal Courthouse, District of Massachusetts,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USA
  • 2008 Headquarters for the Bureau of Alcohol, Tobacco, Firearms, and Explosives (ATF), Washington, D.C., USA
  • 2009 Asian University for Women, Chittagong, Bangladesh[10]
  • 2009 Mamilla Mall, Jerusalem, Israel
  • 2010 Yitzhak Rabin Center, Tel Aviv, Israel
  • 2010 Marina Bay Sands, Singapore
  • 2011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Headquarters in Washington, D.C., USA
  • 2011 Kauffma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Kansas City, Missouri, USA
  • 2011 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 Bentonville, Arkansas, USA
  • 2011 Khalsa Heritage Memorial Complex (Virasat-e-Khalsa), Anandpur Sahib, Punjab, India
  • 2013 Skirball Cultural Center,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 2012 Sky Habitat, Singapore
  • 2012 Schottenstein campus of the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in Jerusalem
  • 2013 Altair Towers, Colombo Sri Lanka
  • 2019 Raffles City Chongqing, China

Moshe Safdie 摩西‧薩夫迪何許人也,為何一直被模仿?

Moshe Safdie是一位加拿大籍的以色列裔建築師、城市設計師、教育家、理論家和作家。薩夫迪的成名作是加拿大蒙特婁的地標「Habitat 67」,這為他鋪平了國際發展的道路。

Moshe Safdie 成名始自「Habitat 67」
Moshe Safdie 成名始自「Habitat 67」

薩夫迪的成名便始自「Habitat 67」。作為1967年加拿大蒙特婁世博會留下的紀念品,Habitat 67號是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聖勞倫斯河畔的一座社區建築。它看上去漫不經心、雜亂無章,只是一堆堆砌在一起的大積木。

然而,正是它有別於規整住宅建築的無序性,直到現在,它都是蒙特利爾遊客最不可錯過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之一。

Moshe Safdie 重塑人與建築的關係

這棟12層高的綜合住宅樓是用354個立方體像積木一樣相互堆砌,以這樣的組合形成了146個不同尺寸和配置的住宅單位,每個單元均連接至少一個私人露台。

它將郊區住宅的優點:花園、新鮮空氣、隱私和多層環境,與現代城市公寓樓的經濟性和密度結合起來。在日益擁擠的城市裡發現新的生活方式,這是人們所期許的未來。

 

與自然合二為一,才是我們該追求的

在薩夫迪心裡「市郊低密度住宅居住條件雖好,但大量重複建設很容易破壞市郊周邊環境,也不方便居民出行、享受城市中的公共設施。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市的公共住宅,建築結構模式單一呆板,生活環境逼仄、自然環境缺失。」「不喜歡大城市火柴盒式的高層公寓大樓」,「有機會想住到環境好、有私人空間的市郊去」,正是因為他對建築的如此解讀,才形成了他獨有的建築風格。

Moshe Safdie 重塑人與建築的關係

在傳統印象中,住宅如若想要享受城市便捷,又想住進綠色風光當中,本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但這一切對出生於以色列的薩夫迪來說,實現其中的關聯性並不是一件難事。薩夫迪的異域文化中的成長經歷讓他對於家和居住空間格外敏感,他對幫助人們改善生活充滿了理想和熱情。

Moshe Safdie 重塑人與建築的關係

他的「都市高層村莊」設計構想在考察之中逐漸成型。用薩夫迪的話來解釋,所謂的「都市高層村莊」是用一個立體的向上發展的私人住宅集合體,在有限的佔地面積上,給予居住者最大限度享受住宅空間和貼近自然的室外環境。「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在北美大都市的住宅公寓設計之中,融入市郊的新鮮空氣、自然宜人的私人環境和開放的原野情調,為居住條件擁擠、促狹的都市人開啟全新的生活環境。」

「薩夫迪的建築並不靠美取勝,他的作品表現出出色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普利茲克獎得主理查德‧羅傑(Richard Rogers)這樣評價薩夫迪。所以在中國重慶,薩夫迪設計了這座融入自然的居住空間——鵝嶺峰。

 

因地制宜的建築手法 讓山林裡長出的一棟建築

重慶以奇特的地形地貌素有山城之稱,令人歎為觀止的地形和渝中的山水風貌,讓重慶擁有獨特的山地建築景觀。所以,薩夫迪在充分勘測鵝嶺居高臨下的地勢和山體形態後,它決定充分利用這裡盡收兩江的自然景觀。鵝嶺峰建築體隨山勢排布,如梯田般依山而傍。

薩夫迪令建築與自然緊密交織,室內室外界限模糊。有一種「建築從自然中而生,蔓延到綠色中去」的融入感。

Moshe Safdie 鵝嶺峰實景圖
鵝嶺峰實景圖

鵝嶺峰由126個單位組成,每個單位均是朝陽方位,每一間住宅都擁有絕佳的觀景角度,同時又相互避開視線的交叉,讓隱私性達到最極致的狀態。最大的利用了屋頂的視野優勢形成了豐富的屋頂觀景平台空間。合理的解決了私密性及公共交流空間的矛盾。

它通過大面積的私人露台與周邊的景觀形成對話,人們在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窗外紛繁的綠色植物。

外覽禮園景觀之餘,薩夫迪又在建築中融入更多植物元素,層層退台、大面寬、大露台、超大花池巧妙穿插,使鵝嶺峰與高聳直立的塔式建築相比,更像一個坐落於山上的世外桃源。

Moshe Safdie 鵝嶺峰項目實景圖
鵝嶺峰項目實景圖

一個有生命力的建築,除了尊重土地,更在於摒棄量化制式的複製。薩夫迪以一種「無界」的建築美學,模糊建築與自然的界限,重新詮釋人們對居所的定義。這是他所秉承的對建築的追求,在鵝嶺峰,薩夫迪做到了極致。

在與薩夫迪合作過程中,這位錙銖必較的建築大師真正把鵝嶺峰視為自己的標竿作品,為了在施工過程中避免偏差,80歲高齡的薩夫迪曾走遍項目每個角落。就像他自己說的,「如果沒那份勁頭,恐怕『Habitat 67』到現在也只是紙上談兵。」

Moshe Safdie 重塑人與建築的關係

正如薩夫迪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所言,「優秀的建築不僅能解決人們現實需求、成為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物質基礎,也應該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在鵝嶺峰,他將重慶深厚底蘊、百年中國人物的歷史和建築藝術同時融入到這片傳奇土地之中。

 

鵝嶺峰

母城核心地脈之上,鵝嶺峰以1.31容積率,俯瞰渝中萬象,僅126席半山臻裝低密大平層,致敬城市塔尖審美,建築面積約169-386㎡奢闊尺度,比肩世界半山豪宅,現已恭迎鑑閱。

鵝嶺峰/Moshe Safdie
鵝嶺峰/Moshe Safdi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