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典範,遽然長辭
台灣建築界痛失一位重要舵手,台灣住宅建築獎的靈魂人物陳聰亨建築師,於民國114年春末在杜拜驟然離世,消息傳來,業界無不扼腕。陳建築師不僅是住宅建築領域的先行者,更是充滿熱忱的夢想家與實踐家。
陳聰亨建築師將畢生精力投注於提升台灣的居住空間品質,從創辦具指標性的建築獎項,到親自編撰專業書籍,其影響力早已跨越單純的設計範疇,深入產業發展與學術研究的核心地帶,為台灣建築環境的向上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其遠見與奉獻精神,將為後人所長久銘記。
青雲之志,上圓初立
陳聰亨建築師的養成,始於對知識的渴求及助人的熱忱。自台中一中求學時期便獨立生活,展現過人毅力。民國63年考入中原大學土木系,大二後轉往建築系學習,此一決定不僅開啟了他的專業生涯,更讓他結識了一生重要的夥伴許義明建築師。兩人志同道合,畢業後更在民國75年底雙雙高中建築師金榜,隔年便攜手創立「上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事務所之名,取自兩人於中山北路咖啡館內,翻閱姓名學書籍細心推算而得,寓意「上臻圓滿,和樂共好」,這個充滿理想性的命名,也成為他們日後執業數十載不變的信念與追求。
洞察先機,獎掖後進
「上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成立之後,便將業務重心鎖定於集合住宅的規劃設計。陳聰亨建築師敏銳地察覺到,相較於其他建築類型,台灣建築界對於與民眾生活最為貼近的住宅建築,反而投入的關注與資源相對匱乏。為扭轉此一現象,提升整體住宅設計水平,他在民國95年,毅然決定與深具影響力的《台灣建築》雜誌攜手合作,共同倡議並設立了「台灣住宅建築獎」(Taiwa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Award)。此一獎項的誕生,旨在建構一個專業的交流平台,讓優秀的住宅建築設計師及具遠見的建設公司能獲得肯定與表彰,前瞻性的舉措,對台灣龐大的住宅產業帶來了深遠的正面效應。

春風化雨,向下扎根
「台灣住宅建築獎」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堂堂邁入第十屆,歷經二十年的淬鍊與深耕,已然成為台灣建築領域內舉足輕重的指標性獎項之一,公信力與影響力備受各界肯定。陳聰亨建築師並未因此自滿停歇,他深知人才培育的重要性,為鼓勵在學的年輕學子能及早關注住宅建築此一重要議題,於民國108年再度開創先河,創立了「紙上住宅建築國際競圖」(TRAA Interna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etition),廣邀國際知名的建築大師擔任評審,藉此激勵並獎勵富有創意的住宅設計概念。隔年,即民國109年,再接再厲設立「學生論文獎」,鼓勵碩士班研究生深入研究住宅建築相關議題,為產業的永續發展儲備豐沛能量。
群策群力,永續經營
為了讓住宅獎的運作更上軌道,並且能夠永續發展,陳聰亨建築師於民國111年,積極奔走,正式催生了「社團法人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Taiwa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Award Association),並眾望所歸,榮膺第一屆理事長,使住宅獎未來能夠以一個獨立組織的型態穩健運作,不受單一事務所或個人意志左右。眼光宏遠的他,更在民國113年毅然決定,由協會出資委託學術界翹楚張金鶚教授與鄭人豪助理教授,分別擔綱執行「六都集合住宅居住滿意度調查」及「當代都會區集合住宅居住行為及需求研究」兩大專案,期望藉由民間單位有限的資源,拋磚引玉,喚起政府部門及社會大眾對於台灣居住品質提升與新生活趨勢演變的共同重視。
無私傳承,杏壇之光
陳聰亨建築師從不以個人成就自居,他樂於將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與專業知識分享給後進。在民國100年,也就是他與許義明建築師共同開業屆滿二十五週年之際,他耗費心力,將多年來在集合住宅規劃設計領域的心得與實務操作要點,系統性地編撰出版成《好宅-看懂集合住宅規劃設計法令》套書。這套書籍內容深入淺出,兼具理論與實務,對於廣大的房地產從業人員而言,不啻為一部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出版至今,依然是建築專業圖書領域的暢銷著作,歷久而彌新,嘉惠了無數建築人與相關產業人士,其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感佩。

遺愛人間,典範長存
綜觀陳聰亨建築師波瀾壯闊的一生,堪稱是一位將精湛專業與無私大愛巧妙結合於一身的人生實踐家。他對於提升台灣住宅建築品質的熱忱與奉獻,早已深植人心。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表示,將會賡續其未竟之志,努力不懈,延續他對於打造更美好居住環境的宏大心願。
正如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秘書長王進坤在悼念文字所提及,若非此次意外,陳建築師原已規劃在年底針對「老人住宅」與「合作住宅」等前瞻議題進行委託研究,這些構想雖暫時停格,卻也為協會未來的發展指引了清晰的方向,陳建築師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所有關心台灣住宅未來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