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攝影師約翰.布拉斯伯格(Johan Blasberg)捕捉埃及新行政首都(New Administrative Capital)的宏偉景象,位於開羅東方 45 公里,占地 700 平方公里。此城由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推動,含總統府、大清真寺(Grand Mosque)與議會,計劃容納 600 萬人,緩解開羅人口壓力,卻被批迎合上層階級。

2025年初,攝影師約翰.布拉斯伯格(Johan Blasberg)前往埃及新行政首都拍攝,並透過鏡頭記錄下這座新城壯觀的都市場景——從廣闊的典禮空間,到總統府與非洲最大的清真寺一一入鏡。這座新興城市距開羅僅約45公里,目前正逐步成形中。

這座被稱為「新行政首都」(New Administrative Capital)的城市,儘管名稱未來可能更改,正興建於開羅與蘇伊士(Suez)之間一片 700 平方公里的未開發土地上。此城規劃在完工後容納超過六百萬人,並將成為埃及的行政首都,容納總統府、國會及多數中央部會。

新行政首都以一條氣勢恢宏的中央軸線為中心,南邊以大清真寺為終結,北邊則有人民公園與巨大的總統府建築群。一個寬廣的景觀公共廣場安置在這軸線上,四周環繞多座現代風格的大門,其中部分還設有內嵌座椅。埃及國會位於廣場旁,三角形眾議院直接面對廣場,參議院在其後方。
攝影師·布拉斯伯格(Johan Blasberg)在前往開羅旅行時,造訪了新行政首都,他對於探索那裡的建築充滿興趣,因網路上相關照片極少。「我一直對奇特且少有人跡的地方著迷,」他說。「新行政首都在我拜訪開羅時名列我的優先清單。」他接著表示:「自從這個瘋狂的計畫從概念階段開始我就有所耳聞,我一定要親自去看。」「我也很驚訝網路上幾乎找不到照片和媒體報導,所以我覺得這裡應該有不少有趣的拍攝機會。」

約翰·布拉斯伯格描述他如何被建築與公共空間的規模震撼。「它宏偉且極具壓迫感,」他解釋道。「我從未到過一個城市,讓我感覺如此渺小與無足輕重。」「這座城市顯然不是以人的尺度設計的,」布拉斯伯格繼續說。「幾乎無法步行,也缺乏遮蔭,在一個熱季白天氣溫常超過35攝氏度的城市,這實在太誇張了。」他補充道。「從人民公園一端走到另一端大約五公里,差不多要花一小時,」

新行政首都的開發計畫於2015年首次公布,作為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西西(Abd el-Fattah el-Sisi)領導的「埃及2030願景」(Egypt Vision 2030)的一部分。許多重要建築已完工,包括廣闊的總統府和非洲最大的清真寺——大清真寺,以及國會和數個政府部門大樓。此外,還建成了金融區,內有非洲最高建築「標誌塔」(Iconic Tower),以及體育區,包含一座可容納93,000人的體育場。

新行政首都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解決開羅過度擁擠的問題,卻被指責偏向服務上層社會。它是在2011年埃及革命後計畫興建的,革命當時以開羅的解放廣場為中心,此舉將政府遷離既有人口密集區。

「要談新行政首都,無法不提及政治背景,」布拉斯伯格表示。「我還參觀了開羅的貧民區與『非正規地帶』,看到那些奢華開發計畫空置的壯觀景象,實在令人感到沉重,」他接著說。「我最初的感覺是對這地方誇張規模的完全茫然。它散發出強烈的威權氣息,」
布拉斯伯格補充道。「很明顯,這城市設計時以安全和掌控為優先,讓任何可能的反抗幾乎無從實現。」

布拉斯伯格將這座建築描述為新法老式與未來主義的結合,帶有「粗獷主義的氛圍」。「我在維基百科上看到『新法老式』這個詞,覺得它很貼切地概括了我的感受,」他說。「奇怪的是,它同時也很有未來感。」「它還散發出一些粗獷主義的氣息,流露出權力與威權主義,」
他繼續說。「我並不意外有人在第一次看到我的照片時,說它像是直接從《沙丘》裡走出來的。」隨著新行政首都的建設,埃及成為最新一個打造規劃首都的國家。世界上知名專為首都而建的城市例子,有巴西的巴西利亞與澳洲的坎培拉。
以上攝影作品由 Johan Blasberg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