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美國藝術家 Daniel Arsham(丹尼爾‧阿爾軒)在 IG 發佈了一款彷彿在飛翔的時鐘,吊足大家的胃口。後來答案揭曉,這個飛翔的時鐘與巨大的「六角扳手」、迷你的「無人機」一起,成為2021年 IKEA Art Event 的主角——IKEA藝術聯名家居單品。被這些勾起好奇心的我們發現,IKEA早從 2015 年起就開始鋪設它的藝術藍圖,用價格親民但不廉價的藝術產品佔據家中角落。
IKEA 2021奇奇怪怪大賞
IKEA Art Event 藝術節 從 2015 年開始舉辦,到2021年已是第六屆,每年,IKEA都會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發售藝術聯名家居產品。和IKEA的其他產品相比,這些更有想像力,而和市面上其他藝術家周邊相比,這又無疑是普通人最能負擔得起的藝術好物。
在此一屆,IKEA將「藝術」的邊界放得更寬,與設計相關的創作者也被邀請過來,一共五組人馬參與了這次的 IKEA Art Event :Daniel Arsham、Gelchop、Stefan Marx、Sabine Marcelis、Humans since 1982 工作室。
Daniel Arsham✖️時鐘

Daniel Arsham 對白色的熱愛也運用到這款時鐘裡,整個鐘猶如披著白色披風飛過,又彷彿一顆彗星滑過天空。靜態的家居物品在他手中擁有了動態的視覺效果,「時間飛逝」大概就是如此。
▲ FALLING CLOCK
事實上,Daniel Arsham 在2021年 2 月曾限量發行過這款時鐘的原型——雕塑作品 FALLING CLOCK,與現在的造型神似。
甚至早在 10 年前,他就構思過類似的創意,試圖創作一種既安靜又有強烈存在感和感染力的作品。
作為近幾年炙手可熱的藝術家,Daniel Arsham 過去的合作品牌大多為保時捷、迪奧等,對於普通的藝術愛好者而言還是有些望塵莫及。很有潛力成為年輕人的第一款 Daniel Arsham 聯名藝術周邊。
Gelchop✖️燈具
只要是組裝過IKEA傢俱的人,對這個六角小扳手都不會陌生,幾乎每份IKEA的產品裡都有它出現,它是不可或缺的小幫手。而此一次,Gelchop 團隊將小扳手放大,通上電,變成手電筒或小檯燈,依靠光線擁有更多存在感。
Gelchop 是來自日本的 3D 設計團隊,過去曾與 Sacai、BEAMS 等合作,他們的想像力沒有邊界,還賦予了看似普通的家居產品很多幽默感。
Stefan Marx✖️毛毯、花瓶
德國藝術家 Stefan Marx 的兩件作品在這次聯名中也備受喜愛,這位以潦草畫風出名的藝術家這次把隨心所欲的線條帶到了毛毯和花瓶上。
Stefan Marx 的這兩件創作畫風非常隨意,又飽含情緒,與IKEA家居一貫的標準化產品不同,將其放置在家裡更能呈現自我表達。
Humans since 1982✖️無人機掛畫
把無人機縮小,排成一列,用畫框框起來掛在牆上,這種裝飾手法並不常見,但正符合 Humans since 1982 的理念:「在設計時太過於執著機能性,反而會讓設計與藝術產生界限,我們想做的是觸動人們情緒。」


Humans since 1982 把這幅無人機掛畫與常見的蝴蝶標本掛畫類比,象徵科技的無人機代替了自然界的蝴蝶,他們利用視覺上的相似性呈現技術與自然的對比。
Sabine Marcelis✖️LED 壁燈
設計師 Sabine Marcelis 設計的這款 LED 壁燈是這次聯名系列裡最溫柔的一件,擅長運用顏色、光影的她有著女性獨有的視角。她在2020年獲得了 Wallpaper*年度最佳設計師,年輕有靈氣。
▲ 《Concetto spaziale, Attese》,1965
Sabine Marcelis 從藝術家盧西奧‧豐塔納(Lucio Fontana)的劃痕畫裡得到靈感,燈光熄滅時,這條劃痕讓壁燈不至於普通,燈光亮起,各色光線從劃痕中透出,猶如月相變化,整個空間氛圍也微妙起來。
這系列產品目前已在IKEA實體店和網站限量出售,價格在 26 到 70 美元之間,不僅「給藝術和家一個全新視野」,也給了大眾家居觸達藝術的一個幾乎無門檻的入口。
正如IKEA創意總監 Henrik Most 所說:「藝術是高端的,設計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樣的傳統觀念已經不存在了。」設計和藝術的結合正創造著越來越多的驚喜。
IKEA✖️藝術家
時間撥回到 2015 年,IKEA第一次嘗試了與藝術家聯名合作,IKEA Art Event(IKEA藝術節)開始年復一年地與大家見面。儘管每年的主題有所不同,但最初的理念一直沒變——把藝術變為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家居物品。
這些藝術聯名大多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價格也在普通消費者能接受的範圍內,而且每次都是限量出售,為藝術家和IKEA兩方都帶來了不少熱度。回顧過去幾屆 IKEA Art Event,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2019
地毯可以更藝術



2019 年,IKEA邀請了八位具有不同藝術表現力的當代藝術家來設計地毯,Henrik Most 對它們抱有極大期待:「藝術應該是全球大眾能理解、也能消費得起的精神食糧。我們之所以推出IKEA藝術系列,就是因為我們相信大眾化的藝術形式。有些人先入為主地認為只有油畫或雕塑才能稱得上藝術。但我們為何不讓地毯也成為藝術的載體呢?這就是 IKEA ART EVENT 2019 的理念。」
Louis Vuitton 男裝藝術總監兼街頭服飾品牌 Off-White 的創始人維吉爾‧阿布洛(Virgil Abloh)設計了上面這款態度簡單明了,花紋繁複的地毯。他用一種反諷的態度抨擊為了美觀整齊而犧牲家居使用舒適度的傳統觀念,他認為父母那一輩只是將客廳作為展示空間,而非生活空間。
日本藝術家 Misaki Kawai 從有趣、蓬鬆和蠢萌的事物中找到靈感,設計了這款有很多大貓的地毯。地毯的質感和動物毛髮的質感類似,也許觸摸地毯時就能感受到撫摸毛茸茸小動物的治癒。
跨領域藝術家 Noah Lyon 的異形地毯則描繪了我們的世界在宇宙中翻滾時,人們的生活彼此關聯形成的旋風,他從納瓦霍人的文化中獲得靈感。
法國藝術家 SupaKitch 的蛇形地毯也同樣驚豔,他認為蛇是一種具有精神力量的動物,蛻皮即是一種重生。
2018
潮流藝術家的玻璃玩具



2018 年的主角是 8 個潮流感非常強烈的玻璃雕塑,IKEA找來 8 位當代藝術家發掘玻璃的無限可能,他們其中絕大多數之前從未製作過玻璃雕塑,但幾乎都是潮流圈裡的紅人,玩心大開的藝術家們這次玩轉了玻璃藝術。
與藝術家們展開合作的是幾位世界級的玻璃大師,他們都來自離IKEA總部不遠的 Målerås 玻璃工廠,給這次聯名產品提供了工藝技巧上的幫助。
這個俏皮的小幽靈來自香港藝術家 Michael Lau,他的搪膠玩偶在國內和世界潮玩圈都十分有名。對玩具極度熱愛的 Michael Lau 把幽靈雕塑的眼睛和舌頭做成了「toy」單詞的形狀。他給這個雕塑起名「靈魂玩具(Soul Toy)」,他認為每一件藝術品都是有靈魂的。
德國雙人組 Coarse(Mark Landwehr 和 Sven Wasch)設計的小狐狸是整個系列裡定價最高的一件,「我們內心有個疑問:『不那麼聰明、不愛搞惡作劇的狐狸是什麼樣的?』這隻狐狸害羞、弱小,對世界充滿畏懼。她時時警惕著,卻從不發動攻擊,是狐群中的一隻異類。」
對於愛好潮流藝術的人而言,James Jarvis 的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上面這個歡快的「✌️」就是他在這次聯名中創作的藝術品。這次合作也打破了他曾說永遠不會回到 3d 作品創作領域的決定,他在製作過程中非常興奮:「我以前並不知道玻璃吹制是如此精湛、如此渾然天成的一種工藝。」
Ludvig Löfgren 是八位藝術家中唯一一位真正的玻璃藝術家,他喜歡將醒目的符號作為創作素材,因此創作了這隻眼睛👁,而且「綠松石色是一種抵抗『邪惡之眼』的保護色。」
2017
藝術作品不僅屬於藝廊
從 2015 年到 2017 年,前三屆 IKEA Art Event 都是以海報的形式呈現。2017 年,IKEA邀請了 12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興的藝術家,用水粉、蠟筆、鋼筆等工具創作了 12 幅畫作。
Henrik Most 認為:「手繪是一種迷人的藝術形式,讓我們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數位技術飛速發展的快節奏社會裡,依然能夠感受到手工之美。」IKEA藉由這種方式堅定地傳達著它的理念——藝術品不應是令人望而卻步的天價作品,而應是每個人能擁有的、可以企及的;藝術作品應該走進千家萬戶,而不是僅僅屬於藝廊或博物館。
JEAN JULLIEN
和四年前相比,法國藝術家讓‧朱利安(Jean Jullien)的影響力可能更大了,2020 年 Instagram 粉絲最多的十位藝術家名單裡就有他的名字。在 2017 年以不到500元台幣的價格收藏他的作品,如今說起來是十分夢幻的事情。他的這幅作品靈感來自電影《搏擊俱樂部》中的台詞: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終將束縛我們。他認為這種完全依靠個人掌握的平衡十分有趣,他也用了誇張幽默的方式將其呈現。
YASUTO SASADA
日本藝術家 Yasuto Sasada 用現在流行的藝術手法再現了古代的神話傳說,在他的畫作裡,這些古老生物彷彿成為有呼吸的實體,視覺體驗極其震撼。Yasuto Sasada 在創作時也不制定計畫,幾乎完全憑直覺發揮。
AMANDINE URRUTY
Amandine Urruty 是一位出生在法國的傳統繪畫大師,她擅長將極端的事物結合在一起,她說:「這幅畫的想法是建立一個精神迷宮,反映出人們想像中的生活,從一般的夢境到噩夢。」
STEVEN HARRINGTON
Steven Harrington 的作品也很值得收藏,作為「當代加州迷幻流行美學」的倡導者,他近年來和大品牌的聯名不斷,勢頭猛勁。Steven Harrington 畫棕櫚樹畫了近十年,他的個人自畫像也被一棵棕櫚樹替代,如果沒有做藝術,他也許會成為一名森林公園護林員。在這幅作品裡,他希望將加州的陽光帶到每個人家中。
2016
歡迎來到IKEA攝影展
2016 年,IKEA邀請了 11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創作了 11 張藝術攝影海報,這些海報每張都以 10 美元的價格售賣,在家中也能辦一場藝術攝影展。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英國攝影師 Mandy Barker 的這幅作品,她用收集自世界六大洋和六大洲的彩色塑膠垃圾,組成美麗又令人心碎的圖景,一個宛如宇宙一樣的海底世界。她說自己並不是要故意引發人們的負罪感,但她希望能藉由這種方式引導人們對環保進行關注。
古靈精怪的 Nathalia Edenmont 花八個月時間把成千上萬隻蝴蝶標本粘貼在一個紙板上,完成了她的拼貼畫《自然之力》,然後用相機記錄下來,進而有了這幅藝術攝影作品。
「許多蝴蝶已經在盒子裡藏了半個世紀。藉由這種方式,它們可以再次活下去,永遠活下去。」
Bobby Doherty 則把一隻再普通不過的麵包創造出超現實主義感,整個畫面極富張力。
2015
把街頭塗鴉帶回家
▲ 左:Nuria Mora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右:Sobekcis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左:T-Freak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右:Hua Tunan – IKEA Art Event Poster
第一屆 IKEA Art Event 瞄準了街頭塗鴉藝術,打著「把街頭藝術帶回家」的旗號,IKEA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 12 位街頭藝術家創作了獨特的街頭藝術海報。
▲ 左:ELLE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右:John Matos aka Crash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左:M-city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右:Erosie – IKEA Art Event Poster
之所以選擇街頭藝術,因為IKEA認為這是目前最自由和民主的藝術形式。Henrik Most 覺得街頭藝術具有叛逆性,而IKEA為了打破藝術高高在上的傳統觀念所創辦的 IKEA Art Event 也具有叛逆性,二者由此產生連接。
▲ 左:Koralie Supakitch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右:NEVERCREW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左:Carolina Falkholt aka Blue – IKEA Art Event Poster / 右:Eko Nugroho – IKEA Art Event Poster
這些海報在當時以 15 美元每張的價格銷售,開啟了IKEA藝術聯名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