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泰國建築文化交流「大地無限:泰國台灣當代建築展」亮相曼谷藝術文化中心 深度探討當代人和土地之間聯繫

0
2081

由中華民國文化部駐泰國文化組與泰國暹羅皇家建築師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iamese Architects under RoyalPatronage)共同主辦的建築主題展「大地無限:泰國台灣當代建築展」(Infinity Ground – Thailand and Taiwa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Exhibition)2023年7月18日在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正式開展,展期至2023年8月6日,展期為期3週,並有3場台泰建築文化交流座談,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俊銘陳宣誠也將參與講座,期待讓泰國建築領域專業人士與師生及有興趣的泰國民眾,更深入瞭解台灣當代建築的文化與特色。

主辦單位並邀請泰國4所知名院校包括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isty)、先皇理工大學(KingMongku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蒙庫國王科技大學(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以及泰國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的建築學院共同合作,邀集台灣與泰國共8組建築師團隊,以大地無限為主題,呈現台灣與泰國相對應的當代建築樣貌。

林友寒設計的「屏東簷屋」在「大地無限:泰國台灣當代建築展」展出
林友寒設計的「屏東簷屋」在「大地無限:泰國台灣當代建築展」展出

本次8組建築團隊參展,台灣建築師包括林友寒(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MAYU architects)、廖偉立建築師事務所(Ambi Studio)、林聖峰(嶼山工房Atelier Or),參展作品分別坐落在台灣新竹南投雲林高雄屏東和宜蘭,以及泰國建築師包括Architects 49 Limited、Duangrit Bunnag Architect Limited、Arsomsilp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 Architect、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作品分布於泰國曼谷、芭達雅、巴吞他尼府、龍仔厝府、呵叻府、大城府等地。

大地無限:泰國台灣當代建築展的策展策略與二大篇章揭曉

本次「大地無限:泰國台灣當代建築展」的展覽,由洪人傑主持策展並攜手公共關係總監宋寶庭(Kulthida Songkittpakdee)充當雙策展人。該展覽的呈現方式依照兩大篇章,「大地交換」和「穿梭大地」,為我們揭開了當代建築藝術的獨特視野與深度思考。

現代建築手法與地景特性:大地交換篇章的精彩解讀

在「大地交換」篇章的作品,建築師透過現代建築手法,框架特有的地景,反映出大地豐富特質,像是林友寒設計的「屏東簷屋」新竹納骨塔「永恆之丘」建築,以堆疊的方式與底層連廊產生反差效果,不僅回應臺灣炎熱多雨的氣候關係,更顯現大地的神聖感,而泰國Duangrit Bunnag Architect Limited設計的The Glass Temple建築,賦予場所儀式性與永恆性的特色,並結合周遭環境,強化大地無限的規模感受。

環境、材料與工藝的匯合:穿梭大地篇章的創新詮釋

在「穿梭大地」篇章的作品中,建築師將環境作為設計發想,結合材料、工藝和構築呈現出多維度的大地空間感,不僅展現建築作為人與大地的介面,更是對環境的反思,例如由廖偉立設計的南投毓繡美術館,建築順應著地形,提供訪客獨特的參觀路徑,在高低起伏的動線中,建築與環境構成一幅動人的景象,而泰國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則帶來The CommonsThonglor案例,其細緻的建築工藝,結合漂浮抬升的形式,除創造了許多「底層灰空間」來擾動室內外的分界,同時也是對傳統泰式高腳屋地面空間TaiToon(ใต้ถุน)的呼應。

 

泰國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設計的The Commons Thonglor,結合了漂浮抬升的形式,在建築物下方創造了大量的「底層灰空間」
泰國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設計的The Commons Thonglor,結合了漂浮抬升的形式,在建築物下方創造了大量的「底層灰空間」

COVID-19與建築連結:洪人傑的策展思考與期望

洪人傑表示,他在策展過程中主要思考的問題是:「COVID-19疫情如何改變人與建築的關係?」,期待以建築、材料和工藝,展現空間的多元性,並希望觀眾能透過作品,感受到疫情之後建築、人與土地之間新的連結與緊密性。此次參展的作品大多是為市民設計的空間,加強人、建築和土地之間的聯繫。

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在這個案例中增加了建築外廊的面積,並透過自然材料的使用,營造出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屏東縣圖書館總館,在這個案例中增加了建築外廊的面積,並透過自然材料的使用,營造出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台灣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泰國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的創新案例

例如,洪人傑點出了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他們在這個案例中增加了建築外廊的面積,並透過自然材料的使用,營造出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另外一個例子是泰國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設計的The Commons Thonglor案例。這個案例中的建築工藝結合了漂浮抬升的形式,在建築物下方創造了大量的「底層灰空間」,也就是陰影空間,這樣的設計讓都市中的人們能夠在此享有有趣的互動關係。

台灣與泰國合辦的「大地無限:泰國台灣當代建築展」2023年7月18日在曼谷藝術文化中心開展,8組建築團隊參展,包括林友寒、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廖偉立、林聖峰及泰國建築師Architects 49 Limited、Duangrit Bunnag Architect Limited、Arsomsilp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 Architect、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參展,以大地無限為主題,呈現台灣與泰國相對應的當代建築樣貌。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