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與能量
2020東京奧運聖火台的設計理念,來自於奧運會及殘奧會開閉幕式策劃團隊的(前)首席執行創意總監野村萬齋的一句話,「全人類聚集在陽光之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獲得能量」。
佐藤大與nendo團隊的努力
為了充分呈現該理念,佐藤大率領的nendo設計團隊總共做了85個草模測試,球形的耐熱玻璃容器旋轉打開,綻放出聖火之花,目的在於以抽象方式表達出聖火與太陽的相似之處。
經過多次嘗試,設計團隊最終實驗出大家所見的球形聖火台,球面打開後可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每個半球都由五片組成,代表了奧林匹克的代表性五環。
奧運會開幕式結束時,聖火台「綻放」開來迎接最後一棒聖火傳遞者,不僅代表了太陽本身,還隱喻著太陽所帶給人們的活力與能量,如植栽發芽,花朵盛開,手向天空張開。




以「氫」作為聖火能量來源
在倡議生態永續前提下,聖火火種採用了日本政府三十多年來大力發展的新能源「氫」,由福島縣的某座工廠生產,該工廠也是福島縣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恢復生產的基礎設施之一。
氫的製造過程中必須電解水,電解所需的電力由太陽能發電提供,由於「氫」燃燒後的火焰是無色透明的,肉眼不可見,因此為了用於奧運聖火,必須以化學方式為火焰上色,人們看到的黃色火焰,色彩實際上來於碳酸鈉。
東京奧運聖火的火焰是經過設計的!
為了調整火焰的動態與形狀,使其像點燃的柴火一樣閃爍,必須反覆檢查從燃燒器附近噴射出水溶液的量與方向,這種「設計火焰」的嘗試是前所未有的。
避免失誤的一再測試
聖火台的內部驅動單元要求盡可能緊密,達到高度防水、防火和耐熱的要求,除此之外,球體內表面覆蓋了盡可能多的多邊形鏡面,目的在於增強來自會場內燈光以及火焰自身的漫反射。
設計團隊對驅動器進行了多次的耐熱性和風阻測試,並及時進行了調整,以確保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出現振動或誤差的情況,球形聖火台上下穿插的每一片面板之間都能高精準度的平滑移動,其中最窄的縫隙不到3公釐,不會發生碰撞或干涉的窘境。
從設計到加工,都是日本人的心血
球形的聖火台重2.7噸,改造後直徑約3.5公尺,外面板由10公釐厚的鋁板切割而成,每片約重40公斤,採用了日本僅有的幾台3500噸的專用熱壓機進行成型並銑削;由於鋁在銑削過程中加熱會產生變形,所以工作是在超低速度下進行的,同時使用雷射持續掃描鋁板形狀,在需要強度的地方可塑成7公釐厚,在不需要強度的地方則可以減至4公釐,以達到適當減輕重量的目的。
聖火台製作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調整、拋光和涂耐熱漆,所有這些工序都是由工匠手工完成,讓人們見識到日本設計師、機械加工、工匠精神的完美結合。
協力合作:nis, mit, fuk
攝影師 : Hiroshi Iwasaki,Takumi Ota, Ikki Yamagu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