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台灣館建築師:光影山水創造科技與自然的精妙對話
TECH WORLD 台灣館以台灣綿延群山為靈感打造的建築外觀,成為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中最具特色的展館之一。這座由台灣建築師事務所「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MAYU Architects)與日本建築師事務所「梓設計」(Azusa Sekkei)合作設計的作品,採用環保金屬材質呼應本屆世博會「設計未來社會,共享美好生活」的永續主題,透過蜿蜒的山稜摺線結構與日照光影巧妙互動,創造出獨特的視覺體驗。
白天,金屬表面能有效反射陽光,讓參觀者在館內感受光影變化的自然之美;夜晚降臨時,館內透出的柔和光芒與星空相互輝映,恍如一座閃爍的寶山,璀璨奪目。這種光與影的交錯,猶如一幅活的山水畫,展現台灣多元的地理風貌與人文內涵,也象徵著台灣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激發無限創意與可能的精神。
台灣杉的傳奇:從魯凱傳說到世博館制服設計
步入TECH WORLD館,參觀者首先會注意到導覽人員身著獨特服飾,這套制服以台灣杉為設計靈感,背後蘊含豐富的文化底蘊。台灣杉在魯凱族傳說中被稱為「撞到月亮的樹」,其高聳入雲的姿態象徵著勇於突破困境、不屈不撓的生命力量,正如台灣人民面對挑戰時展現的堅韌精神。
這套制服不只是設計美觀,更在材質選用上體現永續理念——採用玉米纖維與嘉義牡蠣殼再生紗線製成,實踐海洋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概念,有效減少碳足跡。這項設計完美詮釋了「Made in Taiwan」如何結合科技創新與綠色設計理念,展現台灣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前瞻思維與實踐能力。制服設計不只是服飾,更是台灣文化與環保理念的立體呈現,讓國際訪客能從中感受台灣對環境永續的重視。




台灣文化與科技的完美展示:從視覺設計到特色商店
大阪世博台灣館「TECH WORLD」以的主視覺設計邀請曾獲金馬獎肯定的Bito團隊操刀,創造出充滿「台灣味」的動態視覺效果。這些設計元素涵蓋台灣自然生態、水果農產、半導體科技、台北101與深受全球歡迎的珍珠奶茶等台灣代表性符號,全方位展現台灣的多元面貌與文化特色。
外貿協會特別安排,參觀者將獲贈台灣特色小物作為紀念,同時館內設置「台灣文化食雜商店」,提供台灣經典特色餐飲與精選伴手禮,邀請台灣優秀品牌進行主題策展,讓遊客能夠品嚐台灣美食、購買台灣特產,深入體驗台灣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世博會主辦國日本也展現獨到的建築巧思,如作為世博會標誌的木造巨大圓環「大屋根」,不僅向京都清水寺傳統工藝致敬,更創下全球最大木造建築的紀錄;日本國家館則以可重複使用的木材構成圓形結構,展現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此外,葡萄牙館和卡達館均由知名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巧妙傳達兩國豐富的海洋文化意象。
[2025.04.22 補充]
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是今年大阪觀光的一大盛事,自4月13日開園以來,參觀人次已突破80萬。其中,歷經三年籌備的TECH WORLD 台灣館,與大阪・關西世博大會一同於4月13日開幕,並於4月22日舉辦開館典禮。現場賓客雲集,更邀請雲門舞集作為開幕式表演嘉賓。
TECH WORLD 台灣館 劇場一「生命劇場」:聲光交織的沉浸之旅
步入TECH WORLD台灣館的首站,觀眾便置身於引人入勝的「生命劇場」。黑暗中,一株巨大的樹木緩緩顯影,構成樹幹的圓柱形顯示器與波浪狀樹冠顯示幕,運用投射的光影技術,營造出水波般流轉律動的視覺效果,耳際則縈繞著細膩的蟲鳴鳥叫聲響,引導觀眾彷彿身歷其境。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現場佈置了五百六十株顯示機械花株,這些花株隨著動畫內容的節奏變化,時而交織搖曳,時而同步擺動,生動描繪出廣闊花海隨風起伏、水中魚群自在悠游的迷人景象。表演接近尾聲時,民眾若觸碰機械花株上顯現的蝴蝶圖樣,數以百計的數位蝴蝶便會從顯示面板翩然飛出,環繞著中央的巨大圓柱上下盤旋,重現台灣過往「蝴蝶王國」的壯闊生態畫面。
撞月神話:台灣杉的生態與傳說
劇場的畫面內容,生動地呈現了台灣本地代表性的動植物生態。觀眾可見空中王者灰面鵟鷹威武盤旋,或驚鴻一瞥色彩亮麗的台灣藍鵲飛掠而過,間或穿插百蝶紛飛舞動的熱鬧場面。其中,特別值得介紹的是台灣杉這種珍貴樹種。台灣杉不僅名列亞洲地區最高的樹種之林,目前紀錄中最高的台灣杉樹高更達到令人驚嘆的84.1公尺。在原住民魯凱族的古老傳說中,由於它實在太過高大,甚至被賦予了「撞到月亮的樹」如此充滿想像力的稱號,彷彿是連接天地之間的自然階梯。在生命劇場的演繹裡,這高聳入雲的台灣杉,將在皎潔月色的映襯下,再度搬演這段幾近不可思議的魯凱族神話故事,帶領觀眾領略自然的壯美與文化的底蘊。

TECH WORLD 台灣館 劇場二 自然劇場:點雲交織的台灣山水幻夢
當電梯門緩緩開啟,步入TECH WORLD台灣館的「自然劇場」,映入眼簾的是環繞四周、廣達360度的巨大弧形牆面,無數閃爍的光點躍動眼前,營造出的視覺效果使這裡成為了公認絕佳的「網美打卡點」。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台灣檜木味道,沁入鼻腔,預告著接下來將上演的超現實感官饗宴。此劇場導入了前沿的「點雲建模」技術,也就是利用大量光點資料來建構三維模型,再輔以精心規劃的氣味設計與環繞聲景系統,創造多層次的體驗。正如黃志芳所描述,展演的核心在於具象事物到抽象意念間的自由轉換,將具體形象解構為無數光點顆粒,再透過這些點點顆粒的精密排列組合,勾勒出如夢似幻的景象,意在呈現台灣引以為傲的好山好水。畫面中,介紹展館的文字說明,乃至台灣知名詩人充滿意境的詩句,都可能緩緩碎裂,化作飄渺光塵,繼而如同輕煙般消散流竄於模擬的浩瀚星際之間。緊接著,台灣峻秀的山稜線條浮現,壯麗日出從玉山北峰冉冉升起;僅在轉瞬間,流動的光點又能再度聚合、幻化,呈現出有「天使的眼淚」美稱的高山湖泊嘉明湖,在璀璨夜空繁星的映照下,散發出宛若仙境般的靜謐氛圍,令人嘆為觀止。
蘭花小徑:科技妝點的綺麗夢境
離開主視覺震撼的弧形牆面區域,觀眾將信步來到別具風情的「蘭花小徑」。這裡特別展示了台灣在全球享有盛譽的蝴蝶蘭,並運用先進的奈米噴染技術,為這些優雅的花卉細膩地妝點上繽紛顏色,使其更加豔麗動人。更進一步地,小徑旁搭配設置了高科技的MicroLED透明顯示器,這種顯示器能在維持透視感的同時呈現高解析度影像。透過顯示器的畫面,設計團隊讓虛擬的黑尾鳳蝶以及珍貴的珠光鳳蝶影像,栩栩如生地穿梭飛舞於真實的蝴蝶蘭花卉之間。視覺上的虛實交錯,參觀者眼前所見宛如步入綺麗夢境,真實花朵與數位影像在此相得益彰。
TECH WORLD 台灣館 劇場三 未來劇場:晶片鋪陳的明日挑戰與契機
在通往TECH WORLD台灣館「未來」劇場的廊道空間,牆壁上羅列著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法脫離的各式科技產品,諸如智慧型手機與先進汽車等等,藉此點明這些便利都建立在微小晶片的基礎之上——據估算,「每個人一天大約會接觸高達4000個晶片」,顯見其普遍性已是無所不在。遊客受邀輕觸互動螢幕,親手抹去覆蓋在晶片圖像上的馬賽克,象徵性地一同揭開這場展演的序幕。劇場內透過一段未來世界的短劇呈現,內容是小女孩與機器人之間,圍繞著「晶片心臟」概念所展開的對話。這段劇情設計旨在引導參觀民眾深入思考人類社會未來可能遭遇的嚴峻挑戰,範圍涵蓋了劇烈的洪水災害、毀滅性的地震,乃至無情的戰爭等種種可能引發的末日危機情境。而劇情也揭示,半導體晶片正是人類發展用以應對這些挑戰,進行未雨綢繆的眾多重要技術手段。短劇背景更巧妙帶入臺北101的影像,直指台灣正是「晶片的心臟」,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從晶圓到地球:致敬經典的台灣科技力展現
為了加強印象,展演直接向參觀民眾拋出核心疑問:「全球晶片製造的重鎮究竟在哪裡?」這個提問,清晰地點明了TECH WORLD台灣館壓軸的沉浸式劇場欲傳達的重點訊息,就是彰顯台灣傲視全球的科技實力。劇場最終的畫面極具象徵意義:畫面正中央首先出現的是一枚閃耀著璀璨光輝的矽晶圓,但在短短轉瞬間,這枚晶圓已然變形、擴展成為我們所居住的藍色地球。主辦單位表示,這樣的視覺轉換手法,與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中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鏡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電影中,史前猿人將手中獵捕用的骨頭奮力拋向天空,當骨頭落下時,畫面已切換為未來世界的太空船。透過此種蒙太奇般的視覺對比,暗示著從基礎工具到尖端科技的躍進,寓意深遠且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