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廣場蛻變:烏克蘭第聶伯市烏斯彭斯卡廣場的歷史軌跡
烏斯彭斯卡廣場(Uspenska Square)位於烏克蘭第三大城市第聶伯市(Dnipro),是這座百萬人口城市中最古老的廣場之一。第聶伯市於1776年建立,原名葉卡捷琳諾斯拉夫(Yekaterinoslav),在蘇聯時期改名為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Dnipropetrovsk),2016年更名為現在的第聶伯市。烏斯彭斯卡廣場於19世紀初期規劃設計,不僅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更是市民互動的核心場所。廣場上曾矗立著莊嚴的聖母升天大教堂(Assumption Cathedral),周圍環繞著公共花園,吸引大量市民前來朝聖和休憩。然而,隨著蘇聯時期的到來,教堂失去了傳統功能和建築特色,周邊空間也隨之停滯不前。

從繁華到衰落:蘇聯時期烏斯彭斯卡廣場的沉寂歲月
蘇聯時期,烏斯彭斯卡廣場經歷了巨大的變遷。原本熱鬧的公共空間逐漸淪為無人駐足的過渡區域。這種現象在前蘇聯國家並不罕見,如立陶宛維爾紐斯的大教堂廣場在蘇聯時期也曾被改造為停車場。烏斯彭斯卡廣場的規劃結構和功能性無法滿足現代城市對安全、包容性步行空間的需求。這反映出蘇聯解體後,許多前蘇聯國家面臨的城市更新挑戰。建築師們肩負重任,需要在保留歷史記憶的同時,重新定義廣場作為城市步行系統的角色,提升其人性化程度和社交互動品質。
重塑城市之心:烏斯彭斯卡廣場的現代化改造工程
設計團隊在1.45公頃的土地上展開了全面的改造工程。他們精心規劃了步行連接路線,種植了285棵新樹,創造了多元化的休閒和互動空間,充分考慮了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這種做法與歐洲其他成功的廣場改造案例如巴塞隆納的加泰隆尼亞廣場相呼應,都致力於打造包容性的公共空間。在交通方面,設計團隊優先考慮了行人和自行車使用者的需求,重新分配了交通流量,並合理安排了停車空間。他們沿路設置了雙向自行車道,為城市提供了更環保、更健康的交通選擇。這種設計理念反映了現代城市規劃中「以人為本」的趨勢。


無障礙設計:打造全民共享的城市綠洲
為了提高廣場的包容性,設計團隊採用了多項無障礙設計。人行穿越道與人行道保持同一高度,大幅提升了行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視障人士專用的觸感地磚鋪設在必要區域,體現了設計的周到考慮。這些設計細節反映了現代城市規劃對弱勢群體需求的重視,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包容、安全、有抗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理念相符。設計團隊還巧妙運用了現有的歷史元素,為每種類型的步行連接配備了獨特的鋪面,夜間更以淺色鋪面突出步行方向,既美觀又實用。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廣場的美感,還增強了夜間行人的安全感。
多元功能區: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的城市客廳
烏斯彭斯卡廣場的改造充分體現了多功能性設計理念。廣場被劃分為多個功能區域,包括遊樂區、休閒區和節慶區。遊樂區設有三維繩索遊樂設施和攀岩牆,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提供了豐富的娛樂選擇。休閒區則以蜿蜒的步道和觀賞性樹木營造出靜謐的氛圍,是市民放鬆身心的理想去處。節慶區的三層露台、噴泉和開放空間為各類文化活動和慶典提供了絕佳場地。中央的72米長層疊露台不僅是視覺焦點,更是舉辦活動的理想場所。這種多元化的空間設計理念,使烏斯彭斯卡廣場成為真正的「城市客廳」,滿足了市民的多樣化需求。
綠化與照明:打造全天候宜人的城市綠洲
廣場的綠化工程堪稱典範,285棵珍貴觀賞樹種的種植不僅提升了生態價值,還營造出四季分明的景觀效果。所選樹種包括銀杏、木蘭花、櫻花、桃金娘等,在夏季提供充足遮蔭,春季呈現絢爛花期,秋季則以豐富的葉色吸引遊人。這種精心的植栽設計不僅美化環境,還有助於改善城市微氣候,減少熱島效應。夜間照明設計同樣別具匠心,採用獨特的定制鏡頭,創造出光影交錯的夢幻效果。休憩區的照明位於視線以下,確保了夜間活動的舒適度。這些設計元素共同打造出一個全天候宜人的城市綠洲,為第聶伯市民提供了高品質的公共空間體驗。


建築圖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Reconstruction Uspenska Square Dnipro廣場重新規劃工程
作品位置:烏克蘭第聶伯 Dnipro
作品類型:景觀設計、廣場、公共空間、開放空間、烏克蘭建築、烏克蘭建築師、都市設計
設計單位:Dmytro Volyk、Ksenia Donetska
總樓地板面積:14500平方米
竣工:2023年
攝影:Andrey Avdeenko, Yevhen Savchenko, Oleg Melnikov
主持建築師:Dmytro Volyk, Ksenia Donetska
專案團隊:Daria Koshcheeva, Igor Andrienko, Iryna Khvostikova
建築照明設計:Expolight
主要製造商:AKAM, Expolight, KOMPAN, METALCO
總承包商:AKAM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