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畢爾包因為一座美術館而被拯救,古都金澤真正的世界名片是SANAA設計的21世紀美術館!
建築是一個人與城市溝通的媒介
這是妹島和世的建築哲學,所以 SANAA 便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中將這個理念發揮到極致。金澤美術館是妹島人生中的重要作品,呈現妹島在不可置信的沉重建築裡的輕和愉悅。金澤是一個小而熱鬧的城市,金澤21世紀美術館有趣,生動又離奇。這個美術館的理念也是希望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方便到達,實現交流與藝術體驗的公園式設計。
金澤市位於石川縣,是日本著名的歷史中心之一。21世紀當代美術館就座落在金澤市的市中心,該建築除了擁有美術展覽空間以外,還包含了諸如圖書館,演講廳和兒童工作室等公共聚集空間,這些公共聚集空間和美術展覽空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了美術館與其公共空間之間的聯繫和互動,美術館四周與各種不同的,但同樣重要的城市機能設施相連接。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將其設計成像一個公園那樣可以自由活動的建築,所以在東西南北方向設計了四個出入口。妹島認為採取建築把普通觀眾和現代美術館加以連接非常重要,而即使進入館內,由於360度透明開放的玻璃帷幕牆,室外風景自然融入室內,建築體的存在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然而這些是為了讓人們更多的感受藝術和城市的關係。


SANAA賦予21世紀金澤美術館與傳統美術館截然不同的組織結構
整座建築是美術館設計中少有的圓形,同時也採用 SANAA 喜愛的透明玻璃材質充當外牆,並充分考慮了自然光從頂部的投射。
建築沒有明確的邊界,空間沒有主次之分,消除了明確的分區,甚至整座美術館的入口也沒有所謂的正門或者側門,人們在同一層中的活動開放性均等,以獲得更高的自由度和多樣的活動體驗。空間的均質化並不意味著單調與乏味,而是突出「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內,有一件美術館的「壓軸」藏品,甚至許多人就是專程來看這件作品的。它就是上文提到的,阿根廷藝術家安德羅·埃利希的《游泳池》。
在觀看《游泳池》之前,工作人員會特意囑咐參觀者,最好在有陽光時觀看,觀看時先進入地下。為什麼要進入地下?實際上,《游泳池》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下是空的,塗有藍色塗料,排水口、游泳池爬梯等都和真正的游泳池無二,能夠容納十餘人。而地上則是觀看的部分,游泳池爬梯從地上深入「游泳池」。地上和地下,中間相隔的是夾有10公分水的兩扇透明的玻璃。從地上看去,「游泳池」中似乎溢滿了深邃的水波。觀看空間和觀看方式的分割,並沒有割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反而更增添了觀賞的樂趣,且一同構成了這件作品試圖表達的現實之中的幻象。

華燈初上,晶瑩剔透,整座建築變得不同尋常:弧形玻璃外牆中透露出晶瑩的光線,屋頂上均勻的光線從透明的天窗散射而出,在一片寧靜的黑暗中克制而輕盈地閃耀著,宛如外星飛碟。牆體的透薄,光的大量承托,使人感到建築的輕盈與漂浮。
金澤21世紀美術館簡約設計的背後,是基地關係模糊化,空間均質化,組織結構網路化,以及承重結構消隱化等建築設計的獨創性思考。
藝廊空間的比例和照明條件各具特點。有的空間設有玻璃天頂可以讓明亮的陽光照射進來,其明暗程度直接隨光線的變化而變化,而有的空間則沒有自然光源,它們的高度從4m到12m等,流通空間被設計成為可用作額外展覽區域的樣式,四個全玻璃狀樣式的內部庭院,各具特色,為中心地帶提供充足的陽光,也使公共地帶和美術館之間的界線顯得優美而流暢。
透明的玻璃材質,一眼看透內部,能讓我們覺得這美術館是簡潔的,穿透的,可以捕捉的,人與萬物距離就在此刻得以消融。

SANAA,金澤21世紀美術館©RASMUS HJORTSHØJ – COAST
在金澤美術館競圖階段,我們構思了一個圓,因為基地位於城市的中心,人們從各個方向進入基地,一個矩形或方形平面不可能使整個外立面都成為正面,而我們採取圓形平面做到了_妹島和世
一個圓可以創造沒有間斷的連續建築,像一個沒有接合的連續體,基地上呈現出一種異質的景觀:許多房子的背面,一片樹林,一個傳統的日本茶室以及一條小運河。我們設計了一個圓形創造了連續但變化的景觀。如果想要創造一種連續的空間,圓是一種理想的形狀_西澤立衛
金澤21世紀美術館在即將完工之時就獲得了當年的200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這讓SANAA再一次贏得了世人的目光。
SANAA於2010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
1987年,妹島和世離開了工作了6年的伊東豐雄事務所,自立門戶。偶爾還會回去看看伊東豐雄的妹島也在拜訪中慢慢認識了新來伊東豐雄事務所的西澤,由於伊東事務所人員已經接近飽和,要想隨時隨地和伊東本人交流幾乎機會渺茫,而妹島則是當時的後起之秀,已能獨當一面。所以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初,西澤選擇了追隨妹島,1995年西澤與妹島和世共同成立SANAA。1997年西澤立衛又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是專為實驗性小型作品而設的工作室,但同時作為SANAA的合夥人主持作品營運。他們既相互合作又保持獨立,除了SANAA之外,他們都有獨立的工作室,帶領著各自進行的作品。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能獨扛大旗,在合作作品中又能相互配合。他們之間相互平等,但在討論中一個思維感性飄逸,一個維持理性分析,才使得建築在從創新之餘又不顯得過於取巧。正是這樣平等而辯證的合作模式,他們成為了不可代替的黃金組合。
S代表妹島和世( Sejima Kazuyo)N代表西澤立衛(Nishizawa Ryūe)A則寓意員工
SANAA的榮譽起點是1998年的日本建築學會獎。2004年,兩人以金澤21世紀美術館贏得了當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2010年,兩人一起榮獲象徵建築學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建築獎,西澤立衛也是最年輕的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
SANAA的建築風格,纖細而有力,確定而柔韌,巧妙但不過分;他們創作的建築物,成功地與周邊環境,及環境中的活動結合在一起,進而營造出一種飽滿的感覺及體驗上的豐富性:他們非凡的建築語言,來自他們的協作過程,這個過程獨一無二而又激動人心。_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洛德·帕倫博
SANAA呈現出一種新的建築風格。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周圍生活群落、環境和業主的個人需要。他們打開了建築的設計程式,為各種不同情況的需求提供了實際的,靈活多變的設計。玻璃是他們經常採用的材料,他們運用透明的物質構成交錯的空間,把人們從對建築空間的慣有體驗和透視觀感中解放出來,這些SANAA的基本理念對年輕一代建築師產生了巨大影響。

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很少出現在理論探討領域,幾乎沒有出版過任何文字。在理論方面,他們保持著一種意味深長的沉默。沒有宏大的論點,沒有華而不實的陳辯,多年來,他們只是採取作品本身,用具體而特定的事物實現新範式的建立。
妹島和世( Sejima Kazuyo)
1956年,妹島和世出生於日本茨城縣,1981年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獲碩士學位,然後進入伊東豐雄的建築師事務所,並於1995年與西澤立衛創立了自己的事務所SANAA。事務所中除她以外的三名員工中,有兩位是女性。妹島和世的建築多帶有重要的「穿透性」風格。大量的運用玻璃外牆等材質,讓建築感覺輕而且飄浮。她的作品繼承了伊東豐雄的輕快和飄逸,又更進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細膩、精緻、游離感和女性氣息。妹島代表著東方的女性,她的設計中彌漫著日式的冷靜與克制,又具有女性特有的神秘與曖昧。

有與無的曖昧,材料與空間的浮動,向來吸引我們。我認為我們所有設計的根源,不光只是想為規劃案提出更好地解決之道,或構想一流的空間結構,而是超越這些期望,最後創造出我們自己的創意原則。或許我們在創造一棟建築物時,也同時試著創造出建築物的原則_妹島和世( Sejima Kazuyo)
妹島和世屬於「筱原學派」(將獨具的空間魅力與縝密的哲學思辨相結合的建築師),直接受到筱原一男思想的啟發。2010年,妹島在做第13屆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時,給筱原一男頒發了終身成就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向他創立的「筱原學派」致敬。之前從來沒有給去世的建築師頒發過這個獎項,也是因為妹島要感謝筱原一男在她的創作中產生的影響。
妹島的設計很少從機能出發,她認為可以避免抽象無趣。她總是從感覺出發,以設計更令人舒服、愉悅,充滿活力的建築。一年只接一件作品,以維持事務所的開支,保持穩定的工作強度來專注地做設計。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的妹島和世依舊一年只接手一件作品。因為對於妹島而言,真正吸引她的永遠是作品本身的挑戰。並且她似乎更專注小型建築作品,她說:「我喜歡思考小作品的可能性。當你在如此小的尺度上工作時,每一公分都變得極為重要。」
妹島和世是我知道的最勇敢的人,想與她合作設計的人都必須勇敢。她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不是一個空想家,所想的都是合理存在的_西澤立衛
妹島:「我所經歷的是設計過程本身,和在尋找過程中無數的可能性,對我而言,設計就是一個不斷接受的過程。」 妹島和世是一個內心極溫柔又富有能量的建築師。妹島隨和寡言,喜歡微笑,無論何時都保持著自己最真實、最本真的心態。她的夢想是希望走進建築中的人們有機會去思考建築,並且能從中獲得力量。她認為她的工作給予了她能量,希望建築也可以給他人帶來力量。
西澤立衛(Nishizawa Ryūe)
西澤立衛,1966年生於日本神奈川,國籍是墨西哥,是日本著名的建築師,1990年橫濱國立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畢業。1995年與妹島和世共同成立SANA,1997年成立西澤立衛建築設計事務所,2010年與妹島和世一起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西澤立衛成為了獲此殊榮的最年輕的建築師。西澤立衛現橫濱國立大學大學院Y-GSA教授,他的作品多以簡約的形態空間的流動感以及與環境巧妙融合為特色。廣為人知的作品是東京的森山邸、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豐島美術館這些作品,呈現了西澤立衛在建築上的實驗精神,以及他對另類都會生活模式的興趣。
妹島的建築是一種圖解式的建築,從機能和可能性直接到純粹的空間_伊東豐雄

西澤立衛是超平現象的代表建築師。西澤喜歡的空間是一種開放的,有公共性的交流空間,比如咖啡館,露天茶室等,同時,又有私密性的一面,人們聚在一起,同時也在做自己的事情。各種各樣的私密性同時存在,而整體又是一個公共的開放空間。
超平現象
將建築表現集中在其表層;其次是打破建築中各層面構成和順序間的關係,不再區分與強調建築中的主與次,而將其等同排列後重新定位考慮
西澤立衛代表作品
週末住宅 (群馬縣碓冰郡/專用住宅/1997-1998)
Paper Show (東京都港區Spiral Garden/展覽會會場配置/1999/會期結束)
鐮倉住宅 (神奈川縣鐮倉市/專用住宅/1999-2001)
Love Planet展會場配置 (岡山縣岡山市/展覽會會場配置/2003/會期結束)
直島地中美術館辦公室(香川縣香川郡直島/辦公室,藝廊/2004)
金澤21世紀美術館(2004年)
船橋公寓(千葉縣船橋市/集合住宅/2002-2004)
森山邸(東京都/專用住宅+集合住宅/2002-2005)
House A (大阪府/專用住宅/2007)
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青森縣十和田市/美術館/2008)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學習中心(瑞士洛桑,2009年)
蛇形藝廊(英國倫敦,2009年)
豐島美術館(日本香川,2010年)
輕井澤千住博物館(日本長野,2011年)
羅浮宮蘭斯博物館(法國蘭斯,2012年)
小豆島的餐廳涼亭(日本香川,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