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建築中的一切都與「尺度」有關,空間雖小,但個性強烈,就像在馬戲團裡一樣,每個行為都同等重要,沒有階級制度,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出獨特的東西;其尺度取決於基地規模,總樓地板面積約800平方公尺,由五座年代和形狀各不相同的既有建築組成。
尺度還取決於建築歷史,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於1966年上映的電影《春光乍現》(Blowup)曾在這裡拍攝,取景於《Vogue》雜誌攝影師約翰·考恩(John Cowan)的工作室,影片中,演員大衛·漢明斯(David Hemmings)就在這裡辦公。
幾年後,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gers)贏得了龐畢度中心競圖,而後他在這裡設立了第一間個人工作室;樓梯、天窗、橋梁和理查德·羅傑斯親自在院子種下的綠色植栽等設計元素融入建築歷史,設計團隊將其視為現代建築的瑰寶。


剩下的就簡單許多,設計團隊需要擴大既有夾層,並開設更多天窗,為人們和18棵樹提供更多自然光。這些樹木賦予基地更多的自然歷史。此外,設計團隊還需要找到覆蓋大部分庭院、同時保持綠色植栽活力的方法。
為此,設計團隊使用透明的雙層屋頂,並且與環境工程師亞當·裡奇(Adam Ritchie)合作,用肥皂泡填充層間空隙,達到保溫效果。填充需要20分鐘,效果可以持續一整天。作品竣工後,理查德·羅傑斯的綠色植栽依然非常有生命力,除了泡沫,還覆蓋了整個屋頂。
建築圖
作品資訊
業主:Second Home LTD
主持建築師:José Selgas、Lucía Cano
設計團隊:Paolo Tringali, Juan Jose Muñoz, Inés Olavarrieta, Giulia Cosentino, Amelia Somoza, Ricardo Mancho
家具設計:selgascano / secondhand design furniture
顧問:Ritchie&Duff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 StructureWorkshop (structures), Taller Cejuela (glass partitions), Lastra-Zorrilla (textile roof)
營造廠:Heydon and Carr
總樓地板面積:818sqm (NIA), 1048sqm (GIA)
Project: 2016
建造:April – November 2017
攝影:Iwan B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