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 Nazuna 東本願寺旅館,百年風華再現!Studio Aluc 演繹町家建築的保存、再生產與觀光價值,傳統工藝新生命的起點

0
2217

京都百年町家與旅館開發,承載歷史建築文化的都市更新

「Nazuna 京都東本願寺」(Nazuna Kyoto Higashi Honganji)旅館,就位於東本願寺御影堂門正對面那條街上。由亀田潤與佐々木洸奈所主持的Studio Aluc,將舊建築改造為別具風味的旅宿,保留京都的傳統城市風貌,超過百年歷史的京町家(Kyomachiya)舊建築搖身一變成為精緻旅館,為旅客提供深入體驗京都文化的機會。

在城市開發建設中,歷史建築的保存及再利用,是常見的議題。這座旅宿不只為歷史建物注入新生命,更進一步結合觀光資源,讓古老的京町家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新的定位。此案更突顯出京都市政府在推動都市更新時,是如何在經濟發展和文化保存之間取得平衡。類似的案例,在世界各大古老都市皆可見到,像是義大利羅馬、法國巴黎等,都致力於保存歷史城區,並活化傳統建築。以日本來說,除了京都,金澤的東茶屋街、岐阜縣的高山老街等,都是成功活化歷史街區的案例。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夜幕低垂時,「Nazuna 京都東本願寺」靜靜佇立於小巷之間,格子木窗與深色木構立面展現百年町家韻味,白色暖簾映入微光,引導旅人走入靜謐內院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檜木浴槽靜置於墨色牆體與砂石地坪之間,天花裸露木頭樑架講述歲月痕跡,光經障子窗濾入,和紙燈具散發柔和氣息,安靜如同入夜的京都
檜木浴槽靜置於墨色牆體與砂石地坪之間,天花裸露木頭樑架講述歲月痕跡,光經障子窗濾入,和紙燈具散發柔和氣息,安靜如同入夜的京都

翻修連接町家建築物本體,新舊交融下營造空間美學氛圍

這棟旅館最引人入勝之處,是將原本各自獨立的東西兩棟建築,以屋頂巧妙地連接起來。這樣的空間配置,除了創造出連貫的空間體驗之外,更呈現出建築物隨著時間推移,歷經多次翻修的痕跡。走進旅館,彷彿走入時光隧道,每個角落都講述著濃厚的歷史過往。

施工團隊在拆除及補強的過程當中發現,愈是古老的構造,其結構弱點愈是明顯,所以在進行修復及補強時,特別注意盡可能地保留舊有的木造結構,以及牆面裝潢。不同時期的大工留下的痕跡,在這些結構的接合處一覽無遺,呈現出令人著迷的工藝之美。負責翻修的建築師及設計師表示,他們在翻修過程中,仔細研究了每一個舊有的建築元素,思考如何將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細節,與現代的設計語彙融合。此一設計概念,與近年來建築界的「修舊如舊」理念不謀而合。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水鉢靜置於碎石與苔蘚之間,竹籬笆圍塑出內向庭院,方形行燈低調投射光影,微光間感受町家深處的時間靜謐與細節深度
水鉢靜置於碎石與苔蘚之間,竹籬笆圍塑出內向庭院,方形行燈低調投射光影,微光間感受町家深處的時間靜謐與細節深度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裸露梁柱與深色木地板構築低天花空間,中央陳列的木雕作品打破對稱秩序,沉穩家具語彙襯托出修舊空間中的當代節奏
裸露梁柱與深色木地板構築低天花空間,中央陳列的木雕作品打破對稱秩序,沉穩家具語彙襯托出修舊空間中的當代節奏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低調燈光襯托土壁肌理,木作吧檯與黑色曲木椅排列其間,牆上留白僅以枝影點綴,營造出靜謐沈穩的用餐氛圍
低調燈光襯托土壁肌理,木作吧檯與黑色曲木椅排列其間,牆上留白僅以枝影點綴,營造出靜謐沈穩的用餐氛圍

西棟町家建築配置巧思,傳統工法下盡享自然採光的空間

西棟的設計,保留了原有「土間」(Doma)的空間配置,「土間」為日本傳統建築中,室內與室外的過渡空間,通常為泥土地面,這個「土間」還連接到位於東棟南北兩側的「坪庭」(Tsuboniwa)。

「坪庭」是日本傳統建築中常見的小型庭院,通常設置在建築物內部或周圍,具有採光、通風、和景觀等功能。為了讓自然光能夠灑入室內,特別將用餐區和休憩區設置在「坪庭」旁邊,這個設計在採光不容易的老屋翻新中特別重要。

此外,西棟也保留了町家建築中,陡峭的樓梯,登上樓梯後,會先經過一條有著高聳的斜屋頂的狹長走廊,然後映入眼簾的是低矮的屋簷,為了要通過,必須要彎下腰才能不撞到頭,這種空間體驗,讓旅客可以感受到過去的建築技術。西棟二樓的三個房間,更可以隔著一整排櫻花樹,遠眺東本願寺的景色。每個房間都配有大型的檜木浴缸,讓旅客可以一邊泡澡,一邊欣賞這借景而來的美麗景觀。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榻榻米鋪陳於室內,格子拉門與斜撐構架交錯成景,光線由走廊灑入,圓窗投影牆面,低矮木几與坐墊圍塑親密尺度
榻榻米鋪陳於室內,格子拉門與斜撐構架交錯成景,光線由走廊灑入,圓窗投影牆面,低矮木几與坐墊圍塑親密尺度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榻榻米起居區與臥室以開放構架分隔,深色樓梯穿越雙層空間,圓几與坐墊圍塑聚落氛圍,和紙窗引入柔光,牆角插花低語四時更替
榻榻米起居區與臥室以開放構架分隔,深色樓梯穿越雙層空間,圓几與坐墊圍塑聚落氛圍,和紙窗引入柔光,牆角插花低語四時更替
斜撐構架分割出流動的過道,打光低伏於地,鋪石引導動線,圓窗內嵌黑色浮雕作品,深木紋理與裸露天花延續町家結構記憶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斜撐構架分割出流動的過道,打光低伏於地,鋪石引導動線,圓窗內嵌黑色浮雕作品,深木紋理與裸露天花延續町家結構記憶
狹小「坪庭」以原石水鉢為中心,蕨類與苔蘚隨光生長,竹編與燒杉板築成圍牆,幽微自然氣息滲入室內,靜觀四季細微轉變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狹小「坪庭」以原石水鉢為中心,蕨類與苔蘚隨光生長,竹編與燒杉板築成圍牆,幽微自然氣息滲入室內,靜觀四季細微轉變

東棟町家建築空間規劃,傳統工法與現代設計的相互對話

旅館的東棟一樓設有兩間客房,設計師巧妙地利用回收建材,打造出「床之間」。「床之間」是日本傳統住宅中,用來裝飾的空間,通常會擺放繪畫、書法、花藝等藝術品。設計師在此擺放以木工為主題的藝術裝置,向傳統工藝致敬。床鋪旁則設置了露天浴池,與「坪庭」的景觀融為一體,營造出一方可以讓人放鬆身心的私人天地。

東棟二樓和三樓為樓中樓的房型,以町家的「土間」和起居室為設計靈感。沿著有如收納櫃的樓梯往上走,三樓是一間寬敞的臥室,並配有開放式的浴室和檜木(Hinoki)浴缸。此設計借用了町家建築中常見的空間佈局,並將現代的舒適設備融入其中。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客房內,日光透過障子灑落榻榻米,裸露土牆與木構梁柱訴說時間累積,Yamakawa藤椅搭配低几,床邊留置手工燈籠,構成靜謐沉著的休憩節奏
客房內,日光透過障子灑落榻榻米,Yamakawa藤椅搭配低几,床邊留置手工燈籠,構成靜謐沉著的休憩節奏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深色木構與綠色榻榻米構築條狀動線,床頭延展至壁面,白色圓角沙發與邊几低調安置,開窗望向庭院,室內留白予光影細緻鋪展
深色木構與綠色榻榻米構築條狀動線,床頭延展至壁面,白色圓角沙發與邊几低調安置,開窗望向庭院,室內留白予光影細緻鋪展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歷史建築的保存與活化,開發商與營造廠共同傳承建築工藝

開發商與營造廠展現了對京町家(Kyomachiya)以及其承載的文化的敬意。他們以細膩的工法,將京都的歷史與現代生活巧妙地交織在一起,讓這棟百年建築重新煥發生機。開發商表示:「我們希望打造出一個能夠讓旅客感受到京都歷史的空間,一個新與舊相互呼應、讓人們可以靜下心來,享受悠閒時光的地方。」他們也希望這座旅館能夠將京都豐富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成為旅客們難忘的文化地標。在旅館浴室的屋頂空間中,設計師盡可能地保留了原本的屋頂板和土牆,讓旅客們可以一窺當時大工們精湛的技藝。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京都町家旅館的觀光願景,古都文化底蘊與建築工藝的傳承

旅館所運用的建築技術及工藝,充分展現日本傳統建築的智慧與魅力。舉例而言,設計師大量使用的「土壁」工法,就是日本傳統的牆面施工方式,以竹子、稻草、泥土等天然材料製成,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吸音等功效,是日本傳統建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此旅館開發案,不僅僅是一棟旅館,更是傳統建築工藝的傳承。

每一處細節都經過仔細的推敲,力求在保存歷史風貌的同時,融入現代的設計思維。開發商與營造廠,對於京町家(Kyomachiya)及其文化的敬意,以及對京都歷史的深刻理解,都融會在這一磚一瓦之中。他們希望,每位到訪的旅客,都能在此感受到古都的歲月靜好,以及京都文化的深厚底蘊,並將這份感動帶回自己的生活中。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實木結構椅座以塌塌米編織面呈現,日本傳統材質語彙轉化為當代家具形式,置於拋光水泥地與塗壁構成的深色基底之中
實木結構椅座以塌塌米編織面呈現,日本傳統材質語彙轉化為當代家具形式,置於拋光水泥地與塗壁構成的深色基底之中

建築圖

平面圖 Plan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京都 旅館 東本願寺 STUDIO ALUC
平面圖 Plan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Hotel Nazuna Kyoto Higashihonganji
作品位置:日本京都
作品類型:木構旅館旅宿舊建築改造日本建築師日本建築
設計單位:STUDIO ALUC
基地面積:595 平方米
竣工:2024年
攝影:Kenta Hasegawa
主持建築師:亀田潤 Jun Kameda、佐々木洸奈 Hirona Sasaki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