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東京

Tag: 東京

日本建築師妙用26平方米打造「貓咪天堂」!東京密集住宅區中的微型生活實驗,粗糙水泥牆與貓咪步道交織出人寵共存的極致空間美學

日本東京一處僅二十六平方米的小型住宅,透過極簡設計哲學,為一對夫妻與兩隻貓創造生活空間。設計團隊在有限空間中,精心配置廁所、浴室與廚房等生活必需設施,再加入樓梯、貓咪步道等元素。物件與空間並非完全融合,而是建立一種張力關係,如同自然與建築共存卻各自獨立,形成獨特居住美學。

澀谷街區80年辦公大樓入口改造,綠色瓷磚創造「filcream」霜淇淋店獨特魅力

日本建築師事務所 UENOA Architects 近期完成了東京澀谷千駄谷一棟80年歷史辦公大樓入口的室內設計改造,新增了一間名為「filcream」的小型外帶霜淇淋店。店鋪以扇形布局巧妙區分辦公人流與顧客,並利用弧形牆斜面設計,營造出宛如嵌入大樓的小屋效果。

東京銀座重現代謝派輝煌:丹下健三操刀之「靜岡新聞東京支社」,大成建設採碳纖維與鋼板提升耐震新生命

東京銀座的「靜岡新聞・靜岡放送東京支社」由建築大師丹下健三設計,1967年落成,體現新陳代謝建築理念。近年大成建設的整修工程以圓筒核心為基礎,結合鋼板與炭素纖維提升耐震性,保存原有設計思想。外牆重現原始色彩,內部引入LED照明與共享空間,兼顧功能與美學,延續這座地標的生命力。

極簡中的豐盈:MURAYAMA + KATO 在東京小平市住宅中以橢圓形天花板締造非凡

座落於日本小平市(Kodaira),一幢有著 20 年屋齡的老宅,有著朝南的大開窗與斜屋頂,經由 MURAYAMA + KATO ARCHITECTURE 建築事務所的妙手回春,以加入另一層天花板的設計,為二樓主要的起居空間賦予新意。這高度僅 1.8 公尺、有著超級橢圓形虛空間(super elliptical void)的天花板,讓他們得以把原本的結構支撐構件移除,也讓微風得以從窗戶上端進入屋內。這個天花板的強烈造型,同時也對應了周遭環境。

東京辦公室休憩空間的藝術變身:I IN 透過植栽重現武藏野森林景觀,在都會叢林中營造自然氣息

日本設計團隊「I IN」改造東京博物館塔的辦公室接待大廳,以「工作與藝術」為概念,結合綠色植栽與陶瓷裝置,打造連結居家與職場的「生活休憩室」。設計團隊以花崗岩打造植栽區,重現東京武藏野森林景觀,並運用陶瓷格柵呼應建築外觀的理性線條,在既有空間中注入自然與人文氣息。此改造案慶祝京博物館塔落成五週年,別具意義。

從大阪世博會展望未來建築:藤本壯介以森林哲學擘劃藍圖,在木建築的創新中,看見永續發展與多元共融的無限可能

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以「森林」為其創作的核心理念,擘劃 2025 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的藍圖。他認為森林是多元共融的典範,亦是未來建築與社會的圭臬。回顧百年思潮,現代概念或有不合時宜之處,但年輕世代的創意將引領革新。

擺脫建築師框架,日本建築師吉村靖孝Yoshiharu Yasutaka「漫畫建築」為題,於東京 TOTO Gallery‧MA 展出 2025年1月16日~3月23日

日本建築師吉村靖孝(Yoshiharu Yasutaka)在東京「TOTO Gallery‧MA」策劃名為「漫畫建築」的展覽,反思數位時代建築師的角色。他委託七位漫畫家,以他的七個建築專案為靈感創作漫畫。吉村靖孝自身在兩年前歷經腦出血,復原過程也影響此展覽概念,他認為漫畫可以超越建築師的想像,也拋出建築創作中「作者」的定位問題。

日本「路上觀察學會」40 週年紀念活動:傳奇成員聚首學士會館,回顧並展望,持續探索都市的各種趣味

日本「路上觀察學會」於 2024 年慶祝成立 40 週年,並在當年舉辦活動的東京學士會館舉辦紀念活動。該學會由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等人於 1986 年成立,以幽默的視角觀察都市中的各種事物。此次紀念活動包含回顧與展望,更邀請到受該學會影響的藝術家與研究者參與,展現「路上觀察」的傳承與延續。

在東京遇見自然:建築師井川充司「天空洞穴」住宅兼診所,圓弧曲線與框景將森林綠意引入室內

座落於東京目黑區鐵道旁的「SKY CAVE」係由日本建築師事務所 IKAWAYA 操刀,巧妙運用圓弧形設計,將喧囂阻絕於外。該建築物不僅融合了醫院、長輩和年輕夫婦的三代居所,更將北側森林景觀納入室內。透過巧妙的量體削減與天井設計,於繁華都會中營造出「空の洞窟」(SKY CAVE)般的寧靜空間。

垂直堆疊的綠意:武田清明「鶴岡邸」,突破傳統綠屋頂概念,實現多層次、可孕育樹木的立體花園

日本建築師武田清明設計的「鶴岡邸」位於東京,是一棟覆滿植栽的住宅,其特色為填滿土壤、可種植作物的拱形樓板。武田清明在《自然》(Nature)期刊讀到一篇關於人造物質量已超越所有生物質量的文章後,便著手設計此住宅,希望能以建築回應此警訊。他將花園垂直堆疊,增加植物可生長的空間,並透過連續拱形樓板設計,使雨水自然滲透與排水。此住宅不僅提供人類居住,更試圖成為其他生物的棲息地,創造人與自然共生的環境。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