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傳統建築

Tag: 傳統建築

閩南沿海傳統民居平面尺度規律研究 ——以泉州市泉港土坑村為例

作者:成麗 顧煌傑  摘要 閩南沿海地區傳統民居的合院式佈局受當地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形成了鮮明的地方風格,同時作為該地區常用的一種居住模式,也蘊涵著豐富的哲匠智慧。文章以實地測量、匠師訪談、數據分析等手段,對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古建築群中合院式民居的尺度規律展開初步研究,探討其營建規律與佈局方式的合理性,以期為今後的建築設計、遺產保護和修繕工作提供參考。 1 引言 閩南沿海地區現存的大量合院式古厝(俗稱“大厝”),充分展現了閩南傳統建築文化的特點和多樣性。20世紀50年代,劉敦楨所著《中國住宅概說》對各地民居建築進行了初步的分類和研究,奠定了中國民居研究的基礎。此後,關於民居的研究成果日漸豐碩。對於本文所關注的閩南地區,陸元鼎、王其鈞、李乾朗、戴志堅、曹春平等學者都曾有所研究,內容涉及民居的歷史文化、地域劃分、源流、類型、形制、群體組合、空間形態、佈局方式、交通流線、營造工藝、術語,以及閩台關聯等多個方面,但其中關於民居營建平面尺度的量化研究較少。張傑近年發表的《閩南古厝民居二維平面量化實驗與美學解讀》等文,對閩南地區部分傳統村落中的三間張和五間張兩落大厝的平面尺度展開分析,並以頂落關系為主,得出相應的量化模型,對後續相關研究具有推動意義。 通過梳理閩南民居的研究歷程,筆者發現,此領域如下幾個方面仍存在缺憾: 首先,主要關注點在聚落形成、文化特徵以及空間形態等方面,這對把握民居的整體形態和構成有很大的意義。但是對於傳統民居的內在特徵,缺乏立足於數據分析層面的定量研究。 其次,傳統民居的建造大多依賴於匠師的經驗和業主的需求,同時結合因地、因材制宜等理念,在建造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創造性和多樣性。但是目前仍少有結合匠師經驗對傳統建築平面格局的研究,因此難以切入傳統民居建築的核心內涵。 本文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以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古建築群的合院式古厝為案例,借助儀器測量,並結合匠師經驗,以定量研究的方法,對民居建築的整體關系、平面尺度規律及設計營造尺展開分析,探尋其中蘊含的規律和營造智慧,以期為相關文物建築的修繕提供基礎素材,並為與之有關的建築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鑑。 2 案例及數據選取原則 2.1 案例選取原則 土坑村古建築群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家族聚落之一,整體佈局井然有序,內部形成施布口街坊、祠堂口街坊、來鋪街坊等多條宅間街坊,村落空間格局頗具特色(圖1)。本文篩選其中16棟始建於清中期且格局保存較完整的傳統民居作為研究案例。從平面格局來看,主要包括三間張兩落、單落歸兩落、五間張兩落和五間張三落四種類型,涵蓋了大部分閩南古厝的基本佈局形式(圖2,圖3)。 圖1 本文所選案例分佈與街巷空間示意圖(圖片來源:顧煌傑根據谷歌地圖改繪) 圖2 民居建築分類圖(建築編號參見圖1,圖片來源:顧煌傑繪制) 圖3 各種規模民居建築佈局示意圖(圖片來源:同圖2)3a. 五間張三落大厝3b. 五間張兩落大厝3c. 單落歸兩落大厝3d. 三間張兩落大厝 2.2 實測原則和數據分析方法 實測原則參照閩南傳統匠師習慣做法,闊丁、深丁尺寸取兩中丁(即中軸線)的水平距離,但靠外牆一側以入內牆面1吋為中丁位置(圖4);高度取室內地坪至脊圓下皮的垂直距離。 數據分析方法主要運用數值范圍、均值、眾數以及比例關系等統計學方法,從多個角度分析平面尺度規律。本文因篇幅所限,未將所有實測數據一一列出,僅給出區間值和分析結果。 圖4 外牆面中丁位置(圖片來源:顧煌傑繪制) 3 總體用地尺度規律 3.1 前埕 “埕”是閩南古厝前的空地,通常作為祭祀、交流、晾曬農作物之用。是否營建前埕以及前埕的尺度,取決於地形、地盤和建築規模等因素。土坑村三落大厝都建造了一定規模的前埕,兩落大厝則根據情況或有或無。 閩南地區的大厝前埕多為橫長型,長度等於大厝總闊丁。前埕進深方向以“步”為計量單位,從主體建築的正面外牆外皮算起,有至埕圍外皮和內皮兩種算法,具體視所合步數情況而定。土坑村大厝前埕進深方向均為整數步或整數加小步,與傳統規則相吻合(表1)。 表1 土坑村大厝前埕進深數據表 3.2 總闊丁、總深丁 土坑民居建築整體尺寸除了受到所在地盤的制約,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數理比例關系,即總闊丁、總深丁與建築規模成正比(圖5)。如三間張兩落大厝的總闊丁在 8460mm—10590mm之間,單落歸為13440mm—13940mm,五間張為14800mm —19140mm;兩落大厝的總深丁在16650mm—20750mm之間,三落大厝為32100mm—32790mm。三間張兩落大厝總深丁和總闊丁的比值在1.78—1.97 之間,五間張兩落為1.05—1.30,五間張三落為1.74—1.94。其中,三間張兩落和五間張三落的總深丁與總闊丁比值相近。 圖5 總闊丁、總深丁數據分析圖(圖片來源:同圖4) 4 建築主體尺度規律 4.1 闊丁 閩南合院式古厝是典型的“一明二暗”佈局形式,頂落作為建築的核心空間,在營建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一般而言,東側房間闊丁略大,但東、西兩側房間闊丁差值均在160mm以內,可忽略不計,所以本文以東側房間闊丁為例展開分析。 頂廳(也稱“中廳”)與東側房間總闊丁的比值會因建築規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規模相同的建築兩者比值在一定范圍內,如:三間張與單落歸大厝在0.50—0.67之間,以0.62—0.64居多;五間張在1.14—1.50之間,以1.19—1.23居多。 4.2...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